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2724发布日期:2020-10-20 11: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灯。



背景技术:

led筒灯是在传统led照明光源的基础上改良开发的产品,与传统led照明光源不同的是改良后的led筒灯更具有节能、低碳、美观轻巧的特点,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灯具以其高光效、寿命长的特点,已应用在越来越多的照明领域,筒灯作为一种新型的led照明装置,也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筒灯以直筒式密封的led筒灯或者是可拆装的led筒灯为多,直筒式密封的led筒灯不能拆卸,在散热功能上则需要使用特殊材料,不仅成本高且散热功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且存在筒灯的整体重量过重等问题,而可拆装的led筒灯在结构组装上则存在防水效果不佳等问题,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传统的led筒灯的防水效果不够理想,散热效果差且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筒灯,其包括同轴设置在一起的灯光组件、散热器、驱动器和散热器后盖,所述驱动器用于为所述灯光组件供电,所述散热器的中部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器后盖上设有防水透气阀、防水六角堵头和防水电缆接头,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后盖之间套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所述散热器后盖与所述散热器可装拆固定连接,所述灯光组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内部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为中部镂空的圆柱形散热筒,所述圆柱形散热筒中部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片,每个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中心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外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空间。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内部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灯光组件包括铝基线路板和led光源组件,所述铝基线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散热片上,所述led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铝基线路板的背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依次设在一起的led灯、反光罩、透光玻璃、玻璃硅胶密封圈、防护网和光源盖,所述光源盖与所述散热器的底端处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玻璃硅胶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光源盖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上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和固定支架,所述后盖硅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后盖的面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背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水透气阀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透气阀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防水六角堵头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六角堵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防水电缆接头设在所述第三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三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电缆接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所述防水电缆接头用于固定与所述驱动器对应的驱动输入线,并防止液体通过所述驱动输入线进入所述散热器。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铝基线路板连接,所述铝基线路板的面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子。

一种筒灯,其包括同轴设置在一起的灯光组件、散热器、驱动器和散热器后盖,所述驱动器用于为所述灯光组件供电,所述散热器的中部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器后盖上设有防水透气阀、防水六角堵头和防水电缆接头,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后盖之间套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所述散热器后盖与所述散热器可装拆固定连接,所述灯光组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内部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为中部镂空的圆柱形散热筒,所述圆柱形散热筒中部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片,每个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中心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外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空间。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驱动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内部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灯光组件包括铝基线路板和led光源组件,所述铝基线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散热片上,所述led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铝基线路板的背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依次设在一起的led灯、反光罩、透光玻璃、玻璃硅胶密封圈、防护网和光源盖,所述光源盖与所述散热器的底端处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玻璃硅胶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光源盖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后盖上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和固定支架,所述后盖硅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后盖的面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背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水透气阀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透气阀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防水六角堵头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六角堵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后盖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防水电缆接头设在所述第三通孔上并与所述第三通孔匹配固定,所述防水电缆接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的外表面,所述防水电缆接头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对应的驱动输入线,并防止液体通过所述驱动输入线进入所述散热器。

可选地,所述的筒灯,所述散热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铝基线路板连接,所述铝基线路板的面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灯是通过散热器设置在侧壁上的散热片让冷空气流入散热器的内腔,当灯光组件产生的热气与从散热片流入的冷空气进行对流或者混合的时候,灯光组件产生的热气随着自然空气从散热片之间的间隔空间流出筒灯外面,起到给筒灯散热降温的效果,并通过利用硅胶密封圈,通过硅胶密封圈的弹性形变将部件之间的缝隙填充平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杜绝渗水的可能,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根据图1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筒灯100,其包括同轴设置在一起的灯光组件、散热器20、驱动器22和散热器后盖24,所述驱动器22用于为所述灯光组件供电,所述散热器20的中部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器后盖24上设有防水透气阀(图中未标注)、防水六角堵头27和防水电缆接头29,所述散热器20与所述散热器后盖24之间套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23,所述散热器后盖24与所述散热器20可装拆固定连接,所述灯光组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20内部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20为中部镂空的圆柱形散热筒,所述圆柱形散热筒中部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片21,每个所述散热片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20的中心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20的外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21之间设有间隔空间,其中,所述散热器20的中部为部分镂空,侧壁上的散热片21均匀的间隔设置,在不影响机械碰撞感应力的情况下,能够减轻筒灯100的整体重量,在使用时,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使得空气进行对流,当所述灯光组件产生的热气上升到所述散热器20的时候,从所述散热片21流入的冷空气下沉到所述led光源组件的内部,进行空气对流,或者从所述散热片21流入的冷空气与所述led光源组件产生的热气进行混合,热气随着自然空气从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隔空间流出所述筒灯100外。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驱动器22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0内部的上端,所述驱动器22设有驱动器输入线(图中未标注)以及驱动器输出线(图中未标注),所述驱动器22的两端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驱动器22用于为所述灯光组件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灯光组件包括铝基线路板32和led光源组件,所述铝基线路板32固定于所述散热器20的所述散热片21上,所述led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铝基线路板32的背向所述散热器20的一面,所述铝基线路板32的周围设有固定螺丝(图中未标注),所述铝基线路板32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散热片21上,所述铝基线路板32给所述led光源组件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依次设在一起的led灯33、反光罩34、透光玻璃35、玻璃硅胶密封圈36、防护网37和光源盖38,所述光源盖38与所述散热器20的底端处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玻璃硅胶密封圈36套设于所述光源盖38与所述散热器20之间,所述led灯33设在所述铝基线路板32上,并与所述所述铝基线路板32电连接,所述反光罩34的一端与所述铝基线路板32接触,在使用时,所述led灯33通过所述铝基线路板32供电照明,所述led灯33的光线照射在所述反光罩34内,所述反光罩34将光线集中,所述透光玻璃35将反光罩34反射的光源变得柔和并进行扩散,所述玻璃硅胶密封圈36套设在所述反光罩34与所述透光玻璃35的中间,通过所述玻璃硅胶密封圈36的弹性形变将所述反光罩34与所述透光玻璃35之间的缝隙填充平整,达到防水的效果,所述光源盖38通过螺丝与所述散热器20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24上设有后盖硅胶密封圈23和固定支架30,所述后盖硅胶密封圈2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后盖24的面向所述散热器20的一面,所述固定支架30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后盖24的背向所述散热器20的一面,所述散热器后盖24用于将所述散热器20的上端密封,防止水进入所述散热器20的内部,给所述散热器20的内部配件造成损坏,所述散热器后盖24通过螺丝与所述散热器20的上端固定,所述后盖硅胶密封圈23套设在所述散热器20的上端与所述散热器后盖24之间,并通过所述后盖硅胶密封圈23的弹性形变将所述散热器20的上端与所述散热器后盖24之间的缝隙填充平整,达到防水的效果,所述固定支架30两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后盖24上,且所述固定支架30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用于将所筒灯100固定挂起的螺栓31。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24设有第一通孔25,所述防水透气阀(图中未标注)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5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25匹配固定,所述防水透气阀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24的外表面,在使用时,所述防水透气阀用于将所述筒灯100的内腔的气压排出,当所述筒灯100内腔的气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所述防水透气阀会自动打开,将所述筒灯100内腔的热气排出所述筒灯100外,使得所述筒灯100内腔的气温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避免所述筒灯100内腔的气压过高给所述筒灯100的内部配件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24设有第二通孔26,所述防水六角堵头27设在所述第二通孔26上并与所述第二通孔26匹配固定,所述防水六角堵头27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24的外表面,所述防水六角堵头27与第二通孔26匹配固定,在拆解所述筒灯100的时候,通过先将所述防水六角堵头27拆去,将所述筒灯100内腔的气体排出,使得所述筒灯100内腔的气压与所述筒灯100的外部气压相等,使得在拆解所述筒灯100的其它部件时不会受内部气压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后盖24设有第三通孔28,所述防水电缆接头29设在所述第三通孔28上并与所述第三通孔28匹配固定,所述防水电缆接头29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后盖24的外表面,所述防水电缆接头29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22对应的驱动输入线(图中未标注),并防止液体通过所述驱动输入线进入所述散热器20的内部,所述驱动输入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8和所述防水电缆接头29,并与外部的电源(附图未标注)进行电连接,所述驱动输入线外露约70mm在所述防水电缆接头29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散热器20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连通孔(图中未标注),所述连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22,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铝基线路板32连接,所述铝基线路板32的面向所述散热器20的一端设有电源连接端子(图中未标注),在使用时,所述驱动器输出线穿过所述连通孔,并与设置在所述铝基线路板32面向所述散热器20一端的电源连接端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筒灯100,通过在所述散热器20的中部位置间隔设置散热片21,并通过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隔空间让led光源组件产生的热气与从所述散热片21流入的冷空气进行对流,热气随着自然空气从所述散热片21之间的间隔空间流出所述筒灯100外,能够有效的给所述筒灯100的内部进行散热降温,且所述散热器20的中部设置为镂空结构,使得所述筒灯100更加轻巧,并通过利用硅胶密封圈,通过硅胶密封圈的弹性形变将部件之间的缝隙填充平的方式,能够防止水流入筒灯100的内腔导致其它部件损坏,达到防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