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头装置及具有该灯头装置的手持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6878发布日期:2020-05-08 17: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头装置及具有该灯头装置的手持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头装置及具有该灯头装置的手持警示灯。



背景技术:

警示灯用于起警示与提示效果,在道路车辆维修时,都需要打开警示灯,以警示周遭行人和车辆,维护道路安全。现有的警示灯一般包括灯座、led灯板和反光板。led光源为定向发光光源,led光线在直射视野具有较强的亮度,但是侧向方向上的视野则非常差,即使是经过反光碗反射后的光线,其出光角度也不超过120°,出光角度小,且亮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灯头装置,使得光源的发光角度达到180°,且亮度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持警示灯,保证手持警示灯的发光角度达到180°,满足各个方向上的警示需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手持警示灯的灯头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在安装座并与安装座形成内容腔的灯罩、安装在内容腔内的第一光源模组以及安装在内容腔且罩设在发光区处的透明导光罩。灯罩允许光线透出。第一光源模组具有发光区。导光罩具有一底部和一导向部。底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区,容置区的内壁形成一入射面。导向部大致呈喇叭状,且位于底部远离发光区的一端。第一光源模组产生的部分光线从入射面进入导光罩内部,经由导向部使光线呈与发光区的光轴垂直的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的内侧壁具有多层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环形斜面和第一环形垂直面,进入导光罩内的光线由第一环形斜面反射后呈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的外侧壁具有多层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二环形斜面和第二环形垂直面,第一环形斜面与第二环形垂直面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以使经由第一环形斜面反射后光线垂直于第二环形垂直面射出。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入射面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第一入射面位于容置腔的顶壁,第二入射面位于容置腔的侧壁,从第一入射面入射的光线经由第一环形斜面反射后呈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光罩具有一中空的通光轴孔,通光轴孔与光轴位置相对;导向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正多边形。

一种手持警示灯,包括灯体装置和如上述的灯头装置,灯头装置安装在灯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灯体装置远离灯头装置的一端设有通光区,通光区内设有第二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第一光源模组由同一电源组件供电。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座包括具有安装容腔的壳体和设置在安装容腔内的插接板,第一光源模组固定在壳体的安装容腔内,插接板上装设有正极触片和至少两组触针,正极触片和触针用于与电源组件、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形成放电回路。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灯体装置包括:

具有空腔的筒身,

套接于筒身内的支架,支架设有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电池槽,支架的外壁与筒身的外壁形成有容置腔;以及,

配置在容置腔内的控制板,且控制板与支架固定。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靠近灯头装置的一端设有回路连接部,回路连接部包括沿支架的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撑板以及从内圈至外圈依次支撑在支撑板上的内环触片和外环触片,内环触片和外环触片均具有从支撑板底部穿出的引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灯头装置和手持警示灯,使用时,第一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部分经过中间位置射出,实现光轴方向上的发光。部分且部分光线从底部的入射面进入导光罩的内部,经由导向部的反射作用,以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射出,将光源模组的发光角度扩展到180°,保证在侧向方向上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手持警示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灯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导光罩的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导光罩的光反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导光罩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导光罩在a-a方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手持警示灯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筒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手持警示灯;10-灯头装置;20-安装座;201-安装容腔;21-壳体;22-插接板;221-正极触片;222-触针;23-垫片;24-密封圈;30-灯罩;31-凸台;301-内容腔;40-第一光源模组;401-发光区;41-led基板;42-led灯珠;43-环形挡罩;50-导光罩;501-通光轴孔;51-底部;511-容置区;512-入射面;513-第一入射面;514-第二入射面;52-导向部;521-第一环形斜面;522-第一环形垂直面;523-第二环形斜面;524-第二环形垂直面;60-灯体装置;601-通光区;602-干电池;603-金属弹簧;61-第二光源模组;611-光源板;612-透镜;613-反光杯;614-散热片;70-筒身;701-凹陷区;702-容置腔;71-包胶层;72-背夹;80-支架;801-电池槽;81-回路连接部;811-支撑板;812-内环触片;813-外环触片;90-控制板;91-第一开关;92-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警示灯100,其特别适用于道路车辆维修过程中的警示使用,包括灯体装置60和安装在灯体装置60一端的灯头装置10。灯头装置10包括安装座20、灯罩30、第一光源模组40和导光罩50。

请参阅图2和图3,安装座20为盖状结构,包括具有安装容腔201的壳体21和设置在安装容腔201内的插接板22。第一光源模组40固定在壳体21的安装容腔201内,其包括led基板41、设于led基板41上的led灯珠42和环形挡罩43。led基板41为led灯珠提供驱动电路,以驱动led灯珠发光。led灯珠42大致设置在led基板41的中心位置,环形挡罩43设有一中部通孔,环形挡罩43罩设在led灯珠42周围,且该中部通孔与led灯珠42的位置相对。led灯珠42在环形挡罩43的中部通孔处形成发光区401。环形挡罩43的上表面呈倒锥面。导光罩50插接在环形档罩43的内环侧壁上,形成对到导光罩50的支撑。倒锥面的环形挡罩43有效避免对光线的遮挡和损耗。

壳体21上有钉槽,led基板41通过螺钉拧紧在壳体21的钉槽内,实现壳体21和led基板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例如粘接等其他方式实现led基板的固定。

插接板22设置在第一光源模组40和壳体21的底板之间。插接板22用于实现电路导通。具体地,插接板22上装设有正极触片221和至少两组触针222。正极触片221插设在插接板22的中部位置,用于与电池组件的电极接触。触针222插接在正极触片221的旁侧,用于与光源模组形成电连接。壳体21与正极触片221、触针222位置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窗口,以使正极触片221、触针222能够与灯体装置接触。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板22和led基板41之间还设有垫片23,以保护led基板41和实现散热。

灯罩30为底部开口的桶体结构,底部设有与安装座20相适配的凸台31,通过凸台31插接在安装座20上。灯罩30形成内容腔301,照射在第一光源模组40和导光罩50上。灯罩30允许光线透出。第一光源模组40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罩50导光后从灯罩30射出。

请参阅图4和图5,导光罩50设置为透明材质,例如玻璃、pc材质、pmma材质等。导光罩50具有一中空的通光轴孔501、一底部51和一导向部52。导光罩50罩设在发光区401上,通光轴孔501与发光区401的光轴c位置相对,以保证光线进入通光轴孔501或导光罩50内部。导光罩50的底部51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区511,容置区511用于容置led灯珠,容置区511的内壁形成一入射面512。导光罩50的导向部52大致呈喇叭状,且位于底部51远离发光区401的一端。第一光源模组40产生的部分光线从入射面512进入导光罩50内部,经由导向部52使光线呈与光轴c垂直的方向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部51为外径长度一致的柱状体,通光轴孔501位于底部51的孔径d1保持不变。底部51的容置区511的孔径d2大于d1。容置区511与导向部52之间具有一间隔区。部分光线通过通光轴孔501射出,另外部分光线在沿容置区511的内壁进入导光罩50内部。

导向部52的内侧壁具有多层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环形斜面521和第一环形垂直面522,进入导光罩50内的光线由第一环形斜面521反射后呈与光轴c垂直的方向射出。

导向部52的外侧壁具有多层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二环形斜面523和第二环形垂直面524。第一环形斜面521与第二环形垂直面524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以使经由第一环形斜面521反射后光线垂直于第二环形垂直面524射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入射面512包括第一入射面513和第二入射面514。第一入射面513为容置区511的顶壁,第二入射面514为容置区511的侧壁。从第一入射面513入射的光线经由第一环形斜面521反射后呈与光轴c垂直的方向射出,从第二入射面514入射的光线在导光罩内折射后呈与光轴c倾斜的方向射出。

通过对导光罩50内侧壁和外侧壁的特定结构设计,光线在导光罩50的内部折射后再经第一环形斜面521反射,使得光线的出光角度达到180°。

具体地,导向部52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正多边形。优选地,导向部52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边数不小于3。例如,可以是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边形等。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导向部52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相对应地,底部51相对应的为八边形结构,环形挡罩43的中部通孔为适配的正八边形结构。相比于横截面为圆形,设计成正多边形的结构能够使得光线聚合效果更好,发光强度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斜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为30°~45°,更为优选地,倾斜角度α为33°~4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环形斜面521和第二环形斜面523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通光轴孔501的出光方向,多个第一环形斜面521的长度依次增长,倾斜角度依次变小。导光罩50呈喇叭状,顶端端开口大,底端开口小。从底端至顶端,第一环形斜面521的长度依次增长,倾斜角度依次变小。同样地,从底端至顶端,第二环形斜面523的长度依次增长,倾斜角度依次变小。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更多的光线在第一环形斜面521上进行反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斜面521为全反射面。进一步优选地,在导光罩50的内侧壁上涂有反光膜。

请参阅图6和图7,灯体装置60包括筒身70、支架80和控制板90。壳体21和筒身70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1的底部设有外螺纹,筒身70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壳体21与筒身70螺纹连接。为了便于拆卸,壳体21的外周面设有纹路结构。进一步地,在壳体21和筒身70的接触端面上安装有密封圈24,以保证良好的防水效果。

灯体装置60远离灯头装置10的一端设有通光区601,通光区601内设有第二光源模组61。第二光源模组61包括光源板611、透镜612和安装在两者之间的反光杯613。本实施例中光源板611为led光源。通过在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两组光源,使得手持警示灯不仅可以满足警示需求,还兼具照明功能。

请参阅图7,第二光源模组61和第一光源模组40由同一电源组件供电。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为干电池602。具体地,支架80靠近灯头装置10的一端设有回路连接部81,回路连接部81包括沿支架80的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撑板811以及从内圈至外圈依次支撑在支撑板811上的内环触片812和外环触片813,内环触片812和外环触片813均具有从支撑板811底部向下穿出的引脚。

灯头装置10的两组触针222的位置分别与内环触片812和外环触片813位置相适配。内环触片812与其中一组触针222接触,外环触片813与另一组触针222接触。内环触片812的引脚电电连接至第一光源模组40和第二光源模组61的其中之一,外环触片813的引脚电连接至另一光源模组,实现干电池602同时与头尾两个光源模组的电连接。

筒身70具有一空腔,支架80套接于该空腔内。支架80设有用于支撑干电池602的电池槽801。电池槽801靠近灯头装置10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进一步地,电池槽801的封闭端设有侧边开口,干电池602的底部配置有金属弹簧603,且金属弹簧603的端部从侧边开口伸出,便于将干电池的负极与光源模组、控制板90形成回路。

请参阅图8,支架80的外壁与筒身70的内壁形成有容置腔702,控制板90配置在容置腔702内,且控制板90与支架80固定。本实施例中,控制板90上设有开孔,支架80的外壁与开孔相适配的位置设有插孔,通过螺钉将控制板90固定在支架80的外壁上。

控制板90分别与第一光源模组40和第二光源模组61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40和第二光源模组61打开和关闭。控制板90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组40的第一开关91和用于控制第二光源模组61的第二开关92。筒身70与第一开关91、第二开关92对应的位置设有按键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板实现对光源的启闭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组61的光源板611与支架80的接触面设有散热片614,散热片614呈l状,包括与光源板611接触的接触端以及沿该接触端边缘向容置腔702轴向延伸的延伸端。

筒身70的外壁设有一环形的凹陷区701,凹陷区701外套设有包胶层71。通过包胶层71的设置,对整个灯体形成有效防护与良好的握感。

筒身70的外壁安装有背夹72。通过背夹72的设置,方便手持警示灯的携带和使用,便携式的手持警示灯结构应用范围更广泛。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模组40和第二光源模组61的供电原理通过以下方式举例说明:干电池602的正极与正极触片221接触导通。正极触片221分别电连接两组触针222,其中一组触针222与内环触片812接触,另一组触针222与外环触片813接触。内环触片812电连接至第一光源模组40的正极,外环触片813电连接至第二光源模组61的正极,第一光源模组40、第二光源模组61的负极均电连接至控制板90,控制板90的引脚与干电池602的负极电性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干电池602同时对第一光源模组40和第二光源模组61的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