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0804发布日期:2022-01-11 21:5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车辆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2.车辆上的灯具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因素,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车辆灯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汽车前大灯的应用需求,汽车前大灯要求有近光照明和远光照明,对于近光照明光型来说,应有明显的明暗截止线。为了结构紧凑和成本考虑,提出了一种远近一体式车灯,其同时拥有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其反射杯分成两部分,上部为近光反射杯,将近光光源出射的光线收集并投射出去,形成汽车近光照明,下部为远光反射杯,将远光光源出射的光线收集投射出去,作为远光照明。
3.现有的led远近一体式车灯,通过将两组led芯片分别贴在支架的两侧面,从而实现近光照明和远光照明。然而现有的led远近一体式车灯为实现近光配光光型,造成车灯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以改善上述问题。
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组、第一光导件、第二光导件以及遮光器件。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用于出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源用于出射第二照明光。第一光导件呈条状,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入射端及第一光出射端,第一光入射端用于接收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照明光,第一光出射端用于出射经第一光导件传导后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导件呈条状,具有相对的第二光入射端及第二光出射端,第二光入射端用于接收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照明光,第二光出射端用于出射经第二光导件传导后的第二照明光,第二光导件与第一光导件并排设置。遮光器件,包括位于第一光出射端的遮光部,遮光部用于遮挡部分从第一光出射端出射的第一照明光。
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反射杯和照明装置。反射杯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第一反射器具有第一反射曲面,第一反射曲面用于反射经第一光出射端出射的第一照明光;第二反射器具有第二反射曲面,第二反射曲面用于反射经第二光出射端出射的第二照明光。照明装置安装于反射杯,且使第一光导件、第二光导件以及遮光器件均位于反射杯的凹面一侧。
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一一对应的双光导导光元件(第一光导件和第二光导件),遮光器件包括遮光部,通过遮光部遮挡从第一光出射端出射的第一照明光,以使第一照明光形成预设的照明图案。本技术的方案的照明装置能够实现预设的照明图案,而且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现小型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壳体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1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壳体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1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第一光导件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1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组件中第一光导件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1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组件中第二光导件第一视角示意图;
1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组件中第二光导件第二视角示意图;
1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遮光器件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20.图11为图10中a的放大示意图;
2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遮光器件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2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遮光器件又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2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遮光器件又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6.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照明装置100可以包括光源模组140、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以及遮光器件120。
27.其中,光源模组140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用于出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源用于出射第二照明光。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均为条状结构,第一光导件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和第一光出射端1103。第一光入射端1101用于接收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照明光,第一光出射端1103用于出射经第一光导件110传导后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导件111具有相对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和第二光出射端1113。第二光入射端1111用于接收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照明光,第二光出射端1113用于出射经第二光导件111传导后的第二照明光。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采用透明导光材质,以使经过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的光在传导时可以全反射。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光导件110包括第一光出射端1103,第一光出射端1103设置有第一光出射面1170,第二光导件111包括第二光出射端1113,第二光出射端1113设置有第二光出射面1150。第二光导件111与第一光导件110并排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遮光器件120可以位于预设间隙内。遮光器件120包括位于第一光出射端1103的遮光部123。遮光部123用于遮挡部分从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以使第一照明光形成预设的照明图案。优选地,遮光部123与第一光出射端110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29.进一步地,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壳体130,光源模组140安装于壳体130的一端。壳体130开设安装孔1355,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穿设于安装孔1355,且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入射端和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入射端分别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相对。请结合参考图9、图10、图13及图14,遮光器件120还包括与遮光部123连接的固定部121,固定部121夹设在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或者固定部121与壳体13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遮光器件120的固定连接。
30.请参照图1及图2,光源模组140包括第一光源141和第二光源142,第一光源141用于出射第一照明光,第一照明光经第一光导件110出射为近光。第二光源142用于出射第二照明光,第二照明光经第二光导件111出射为远光,该照明装置100可应用于h4远近一体车灯中。
31.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30的壳本体131的背离遮光器件120的一侧包括容置空间,光源模组140安装于该容置空间内。
32.具体地,第一光源141和第二光源142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固态发光元件,固态发光元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也可以为激光二极管ld。第一光源141和第二光源142中固态发光元件的数量可以根据车辆用灯具100的亮度要求而定,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41包括2个发射白色光的led,用于发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源142包括4个发射白色光的led,用于发射第二照明光。
33.进一步地,光源模组140还包括基板143,第一光源141和第二光源142均设置在基板143的同一侧面上。由于第一光源101和第二光源102在工作发光时,伴随有热量产生,为使热量能够及时排出,基板143优选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材料或铝材料。进一步地,光源模组140还可以包括陶瓷基片,第一光源101和第二光源102安装在陶瓷基片上,再将陶瓷基片安装在基板上。
34.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光源也不限于白光led或ld,例如,在一类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中的至少一个为蓝光光源,与该蓝光光源对应的光导件为黄色透明荧光体(例如是ce:yag透明荧光陶瓷),蓝光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黄色透明荧光体后,被部分吸收而转化为黄光,剩余未被吸收的蓝光与黄光一同到达光导件的出光端出射,形成白光照明光源。
35.进一步地,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散热模组150,散热模组150安装于光源模组140的背离遮光器件120的一侧,用于对光源模组140进行散热。可选的,散热模组150安装于光源模组140的背离遮光器件120的一侧,散热模组150可以包括散热器151和风扇组件153,风扇组件153安装于散热器151的远离光源模组140的一侧。通过散热模组150对装置进行散热,有利于照明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36.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壳体130可以包括壳本体131和固定组件139。固定组件139固定连接于壳本体131,具体地,壳本体131开设有安装孔1355,壳本体131的周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351。其中,固定槽1351与安装孔1355连通,固定组件139固定于固定槽1351,固定组件139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中的至少一个抵接,以使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
导件111固定于安装孔1355中。
37.在安装时,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和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插设于壳本体131的安装孔1355中,遮光器件120夹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并使遮光器件120的遮光部123位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相对应的一端。遮光部123用于遮挡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部分光线,用于对近光光型进行控制。固定组件139将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以及遮光器件120相对于壳本体13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双光导导光元件实现近光配光和遮光器件120的稳定安装的目的。
38.具体的,壳本体131可以包括底座133和保持部135,保持部135固定连接于底座133上。固定部15为柱状结构,保持部135的周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351,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可以沿保持部135的轴向插设于安装孔1355,固定组件139固定连接于固定槽1351内,同时将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锁紧,以使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可以相对于壳本体131固定连接。
39.可选地,保持部135的周侧面开设固定槽1351,固定槽1351可以开设于保持部135的中间位置,当然,固定槽1351也可以开设于保持部135的边缘位置。
40.当固定槽1351开设于保持部135的中间位置时(如图3),固定槽1351可以包括槽底壁1352、远离底座133的外侧壁1354以及靠近底座133的内侧壁1356,由内侧壁1356、槽底壁1352以及外侧壁1354形成的固定槽1351为u型结构。外侧壁1354开设有贯穿槽底壁1352的安装孔1355,安装孔1355位于外侧壁1354上的部分为一个完整的孔,位于槽底壁1352上的部分为一个开口朝向固定组件139的槽。
41.安装时,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穿设于外侧壁1354上的安装孔1355,实现限位的作用。固定组件139固定连接于固定槽1351内,且使得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中120的至少一个与槽底壁1352抵接,通过固定组件139实现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同时锁紧于壳本体131中。
42.值得注意的是,安装孔1355的直径大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以及遮光器件120配合后的径向尺寸,以保证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可以顺利插设于壳本体131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壳本体上可以开设两个安装孔,第一光导件、第二光导件分别安装与两个安装孔中,再通过固定组件完成固定。
43.当固定槽1351开设于保持部135的边缘位置时(如图4),固定槽1351可以包括槽底壁1352和靠近底座133的内侧壁1356。槽底壁1352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1355,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插设于安装孔1355,固定组件139与保持部135固定连接,同时将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夹紧固定。
44.请参照图3,固定组件139可以包括压块1391、刚性件1393以及弹性件1395。
45.其中,弹性件1395可以采用硅胶垫。硅胶垫属于硅胶制品,具有一定的张力、柔韧性、优良的绝缘性、耐压,耐高温,耐低温,化学性质稳定、环保安全、无异味的优点。
46.可选地,压块1391开设有嵌设槽,嵌设槽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孔1355的延伸方向相同,弹性件1395和刚性件1393依次嵌设于压块1391的嵌设槽内。当固定组件139固定连接于固定槽1351时,弹性件1395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刚性件1393抵接于第一光导件110或者第二光导件111。通过刚性件1393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抵接,实现固定第一光导件
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的目的;另外,通过刚性件1393可以防止破坏进入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中的光线在沿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传导过程时的全反射。
47.压块1391通过螺栓与保持部135固定连接,弹性件1395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刚性件1393抵压位于安装孔1355内的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具有弹性的弹性件1395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将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固定的更加牢固。
48.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均为条状结构,用于传导射入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中的光线,并将光线从出射端出射。
49.请参照图5、图6、图7及图8,为了增强遮光器件120安装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的稳固性。可选地,第一光导件110包括连接第一光入射端1101和第一光出射端1103的侧面,第一光导件110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1172。第二光导件111也可以包括连接第二光入射端1111和第二光出射端1113的侧面,第二光导件111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弧面和第二平面1152,即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或者弓形,优选地,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的横截面均呈优弧弓形。第一光导件110包括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1172,第二光导件111包括平行于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1152。在安装时,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平面1172和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平面1152相对设置。换句话说,通过将第一光导件110具有第一平面1172的一侧和第二光导件111具有第二平面1152的一侧相对设置,遮光器件120的固定部121夹设于第一平面1172和第二平面1152之间,可以增强安装过程中的稳固性,使得遮光器件120相对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不易摆动。
50.可选地,请参照图5和图6,第一光导件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及第一光出射端1103,第一光出射端1103包括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均相对于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且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在远离第一光导件111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可选地,第一光出射面1170相对于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25
°
~30
°
。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分别设置于第一平面1172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的远离第一平面1172的一侧相邻设置。换句话说,第一光导件110的端部是由两个第一光出射面1170和第一平面1172围绕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形成。
5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第二光导件111具有相对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及第二光出射端1113,第二光出射端1113包括第二光出射面1150,第二光出射面1150相对于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且第二光出射面1150在远离第二光入射端1111的方向上与第一光导件110逐渐靠近,使得第二光出射面1150与第二平面1152之间具有锐角。可选地,第二光出射面1150与第二平面115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70
°
~80
°
。当第二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二光导件111后从第二光出射面1150出射至远光灯杯中。
52.进一步地,位于第二光导件111端部的第二光出射面1150和位于第一光导件110端部的第一光出射面1170上均设置有散射层。
53.第一光导件110的长度大于第二光导件111的长度。当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安装于壳体130的壳本体131中时,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和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的端面平齐,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的端面凸出于第
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出射端1113的端面(如图9)。通过设置第一光导件110长度大于第二光导件111的长度,可以使得遮光器件120的遮光部123位于第一光出射端1103靠近第二光导件111的一侧,并位于第二光出射端1113背离第二光入射端1111的一侧,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遮光部123能够遮挡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并使遮光部123不遮挡第二光出射端1113出射的第二照明光,还可以有效利用照明装置100的结构空间,使得照明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小型化。
54.可选地,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均可以采用透明导光材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中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均为实心玻璃结构。采用双光导导光元件(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进行导光,光线从入射端入射,从出射端出射,且双光导导光元件的周侧面需要满足光全反射的条件。
55.具体地,请参照图10,遮光器件120可以包括固定部121和遮光部123,遮光部123连接于固定部121的一端。固定部121插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形成的预设间隙中,且与壳体130相对固定。固定部121用于使遮光器件120相对于第一光导件110或壳体130稳固,遮光部123用于对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中部分光线进行遮挡,以形成近光光型。
56.可选地,遮光部123包括第一遮光板1230和第二遮光板1235,第二遮光板1235的远离第一遮光板1230的一端与固定部121固定连接,即第二遮光板1235位于固定部121和第一遮光板1230之间。第一遮光板1230和第二遮光板1235围合成一凹槽1231,凹槽1231使得遮光部123形成一个开口朝向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的空心结构。凹槽1231的开口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相对,第一遮光板1230位于第二遮光板1235的背离光源模组140的一侧且与第一光导件110的轴线垂直。
5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第一遮光板1230的靠近凹槽1231的开口的端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段1238和第二直线段1239,第二直线段1239相对于第一直线段1238倾斜,即第一直线段1238呈水平设置,第二直线段1239朝远离第一直线段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使第一遮光板1230的靠近凹槽1231的开口的端面与近光光型明暗截止线形状相似。当遮光器件120安装在车辆的前大灯中,第一直线段1238处于水平状态,第二直线段1239相对于第一直线段1238朝向斜下方倾斜,且第二直线段1239与第一直线段1238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0
°
~20
°
,例如,第二直线段1239与第一直线段1238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5
°
。通过第一直线段1238和第二直线段1239,以使第一照明光经第一光导件110出射的照明图案具有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58.可选地,遮光部123的第二遮光板1235可以为抛物线曲面结构(如图11),该结构的遮光部123大致为勺状。
59.在可选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第二遮光板1235包括底壁和连接于底壁边缘的侧壁,底壁为与第一遮光板1230垂直的平面,侧壁为弧形曲面结构。当第二遮光板1235的底壁设置为平面时,遮光部123可以为扁平状结构。扁平状结构的遮光部相对于勺状的遮光部,加工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有利于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
60.请继续参照图12,第一遮光板1230靠近凹槽1231的开口的端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相对于第一直线段倾斜,即第一直线段呈水平设置,第二直线段朝远离第一直线段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使第一遮光板1230的靠近凹槽1231的开
口的端面与近光光型明暗截止线形状相似。当遮光器件120安装在车辆的前大灯中,第一直线段处于水平状态,第二直线段相对于第一直线段朝向斜下方倾斜,且第二直线段与第一直线段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0
°
~20
°
,例如,第二直线段与第一直线段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5
°
。通过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以使第一照明光经第一光导件110出射的照明图案具有清晰的明暗截止线。进一步地,第二遮光板1235的位于第一遮光板1230的第二直线段一侧的侧壁,自第一遮光板1230到固定部121的延伸方向,其高度逐渐增加,以更好地使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形成近光光型所要求的照明图案。
61.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10,固定部121与遮光部123的背离第一遮光板1230的一侧连接,固定部121可以为薄片条状结构,固定部121夹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
62.可选地,遮光器件120还包括与固定部121固定连接的限定部126,限定部126凸出于固定部121,壳体130背向光源模组140的一端设有连接部137,限定部126与连接部137贴合设置或者固定连接,以使遮光器件120更加稳定。
63.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连接部于137设置壳本体131背向光源模组140的一端,即连接部137连接于保持部135远离底座133的一端。连接部137可以连接部137呈u型设置,且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弧形的第一侧面和平面的第二侧面,在连接部137的第二侧面上沿轴向开设定位槽1374,定位槽1374为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在安装时起到导向作用。
64.连接部137包括限定面1372和与保持部135的安装孔1355同轴设置的定位槽1374,定位槽1374的半径可以略大于或者等于安装孔1355的半径,方便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遮光器件120在定位槽1374的导向作用下插入安装孔1355中。
65.进一步地,限定面1372为连接部137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平行,限定面1372开设有螺纹孔。当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均同时穿设于定位槽1374和安装孔1355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遮光器件120安装于预设间隙中,遮光器件120的限定部126开设有与限定面1372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贯通孔1217,螺栓穿设于贯通孔1217与限定面1372螺纹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遮光器件120包括固定部1121和限定部126,且固定部121和限定部126呈十字形结构,限定部126上未设贯通孔1217,使限定部126与连接部137的限定面1372相互贴合,也可以提高遮光器件120的稳定性,使得遮光器件120相对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不易摆动。
66.可以理解的是,遮光器件的固定部与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水粘接等。具体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具体连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67.在安装时,固定部121夹持在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的预设间隙中,限定部126凸出于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的至少一侧。当限定部126与固定部121交叉设置且连接成大致为十字形结构时,限定部126凸出于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且限定部126用于和壳体130贴合设置。具体的,限定部126与壳体的连接部137贴合设置或者固定连接。
68.在可选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遮光器件12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25,支撑件125为薄片条状结构。支撑件125用于夹设在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使第一
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便固定部121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可以夹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
69.具体地,固定部121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在靠近遮光部12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15。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均开设有贯通孔1217,该贯通孔1217与壳体130的连接部137上开设的螺纹孔相对应。安装时,采用螺栓穿过贯通孔1217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固定部121与壳体130固定连接,且固定后的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分别位于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
7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与壳体130的连接部137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水粘接等,本技术对于固定连接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
71.可选地,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均设置有锁紧部1216,锁紧部1216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宽度,锁紧部1216靠近避让间隙1215的一侧为内侧,锁紧部1216的内侧与第一支杆1213、第二支杆1214的内侧位于同一平面上。锁紧部1216远离避让间隙1215的一侧为外侧,锁紧部1216的外侧凸出于第一支杆1213、第二支杆1214的外侧。锁紧部1216开设有上述贯通孔1217,通过设置锁紧部1216以使固定部121与壳体130之间的连接部分面积较大,有利于遮光器件120稳固的固定在壳体130上。
72.该结构的遮光器件120,通过将固定部121设计为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且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15的结构,以使遮光器件120在与双光导导光元件(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的安装过程中,固定部121可以避开有可能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发生摩擦的位置,减少了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受摩擦而产生划伤的情况。通过支撑件125夹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保证了双光导导光元件的相对位置。在实现近光配光和遮光器件120稳定安装的前提下,可以避免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在安装过程中因为摩擦划伤而导致破坏光在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中传导时的全反射,进而影响产品性能。另外,具有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固定部121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有利于减小生产成本,且有利于避免对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的潜在破坏风险。
73.遮光器件12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固定部121的厚度较薄,例如0.1~0.3mm,以使遮光器件120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遮光器件120安装于双光导导光元件之间时,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可以对遮光器件120的固定部121进行压合。
74.请参照图14,当遮光器件120包括支撑件125、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21和遮光部123时,支撑件125夹设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的预设间隙且位于保持部135的固定槽1351内。固定部121的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分别位于第一光导件11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光导件111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同时,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开设的贯通孔1217正好与连接部137的限定面1372上开设的螺纹孔配合,螺栓穿设于贯通孔1217后与限定面1372螺纹连接。
75.优选地,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之间形成的避让间隙1215的宽度(第一支
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光导件110朝向第二光导件111的侧面或者第二光导件111朝向第一光导件110的侧面,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避让间隙1215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之间形成的避让间隙1215大于或等于第一光导件110和第二光导件111之间形成的预设间隙,在本实施例中,使固定部121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避免了固定部121损伤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的问题。需要说明是,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均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能够保证遮光部123的稳定。
76.该结构的遮光器件120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方便安装的同时,也有效避开了在安装过程中有可能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发生摩擦的位置,减小由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被摩擦而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通过将光源模组140、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遮光器件120、壳体130以及散热模组150组装后作为整体应用于车辆的照明中,可以保证在近光配光光型的同时,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配光安全性和可靠性。
7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的安装方法如下:
79.首先,将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插入壳体130中壳本体131的安装孔1355内,通过安装孔1355为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预定位。具体地,将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和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插入壳本体131的安装孔1355,且使得第二光导件111插入安装孔1355后的第二光入射端1111位置和第一光导件110插入安装孔1355后的第一光入射端1101位置平齐。
80.然后,将遮光器件120的固定部121插设于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之间,且使固定部121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可以位于壳体130的保持部135的固定槽1351内,限定部126与壳体130的连接部137的限定面1372相贴合。
81.最后,将固定组件139固定连接于固定部235的固定槽1351内,将遮光器件120和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20锁紧于固定组件139和壳本体131之间。
82.可以理解的是,当遮光器件120的固定部121为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结构时,在上述步骤中,首先,将支撑件125插设于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之间且使得支撑件125位于保持部135的固定槽1351内,以使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之间形成预设间隙。然后,将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远离遮光部123的一端插设于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之间,且使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端部与连接部137的限定面1372相配合。在插设过程中尽量使第一支杆1213、第二支杆1214避开容易与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碰触的位置,以免对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的外表面造成划痕,防止破坏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的全反射。最后,采用固定组件139与保持部135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和支撑件125相对于壳本体131固定连接。另外,采用螺栓穿过第一支杆1213和第二支杆1214的贯通孔1217与连接部137的限定面1372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此时,遮光器件120的遮光部123正好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面1170相对应,用于遮挡从第一光出射面2170出射的部分光线,从而控制近光光型。
8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通过将双光导导光元件(第二光导件111和第一光导件110)和遮光器件120固定于壳体130上,实现了在近光配光和遮光屏稳定安装的前提下,简化了装配工艺,结构简单,降低了装配难度,有效改善了在装配过程中,双光导导光
元件存在的潜在破坏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
8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用灯具,尤其是车辆的前大灯中的近光灯和远光灯。该灯具可以包括反射杯和上述的照明装置100。
85.反射杯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第一反射器具有第一反射曲面,第一反射曲面用于反射经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第二反射器具有第二反射曲面,第二反射曲面用于反射经第二光出射端1113出射的第二照明光。
86.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反射曲面与第二反射器的第二反射曲面相对设置,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可以分离设置,也可以拼接成为一体,第一反射器位于反射杯的上侧,而第二反射器位于反射杯的下侧。照明装置100安装于反射杯的基部,且第一光导件110、第二光导件111以及遮光器件120均位于反射杯的凹面一侧。具体地,第一反射器近光反射杯,第二反射器为远光反射杯,第一反射器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对应,用于接收并反射从第一光导件110的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光线;第二反射器与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二光出射端1113对应,用于接收从第二光导件111的第一光出射端1113出射的光线。其中第一光出射端1103出射的第一照明光,大部分投射到反射杯的位于上侧的第一反射器上,遮光部123还用于遮挡从第一反射器反射的第一照明光,从第一反射器反射的且没有被凹槽1231遮挡的第一照明光可以形成近光光型。
8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以及车辆用灯具,通过采用双光导导光元件在实现车辆照明光源近光配光、及遮光器件120安装稳固的前提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在装配过程中对双光导导光元件的潜在破坏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8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