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976发布日期:2020-09-11 22:4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居智能产品走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网关、智能窗帘等,都在一步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并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其中,作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智能门锁的发展历经了传统的机械锁、指纹锁、声音锁、虹膜锁等的变迁,但是针对于机械锁、虹膜锁等,需要在一定光亮强度的前提下进行,若周围环境没有灯光或者灯光亮度较低,则不便于用户使用钥匙对准锁孔进行开锁操作,或降低识别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为提高门锁周围环境亮度,用户通常需要携带手电筒或是利用手机的照明功能进行开锁,非常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在用户开门时,若环境亮度较低,对门锁附近进行辅助照明,提高门锁开启效率和用户开锁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包括固定连接于门板上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处于门板前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检测组件、用于对门锁处进行照明的照明灯、以及耦接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并控制照明灯启闭的控制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检测组件对周围的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同时,在实现周围环境亮度检测的同时,通过第二检测组件对门板前是否有人进行检测,并在环境亮度较低且门前有人时通过控制电路导通照明灯的供电回路,通过照明灯对门锁附近的门板进行照明,提高门锁开启效率和用户开锁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

亮度传感器,安装于安装壳上,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并输出亮度检测值;

比较电路,耦接于亮度的输出端以接收亮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亮度传感器对门锁周围环境的亮度检测值进行检测,并通过比较电路对亮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检测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

安装槽,开设于安装壳上;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安装槽内,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处于门板前,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门板前是否有人进行检测,且通过安装槽,减少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直接安装于门板上时的磨损,提高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与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检测组件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检测组件的输出端;

三极管,其基极耦接于与门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

延时断开继电器,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其线圈串接于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其线圈串接于照明灯的供电回路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与门的两个输出端同时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与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导通三极管,延时断开继电器的线圈导通,照明灯亮起,便于用户开启门锁;而当照明灯亮起时,亮度传感器检测的亮度检测值发生改变,与门输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截止,延时断开继电器的线圈失电,但是延时断开继电器的常开触头会延时闭合,故照明灯继续点亮并延时关闭,不影响用户开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壳安装于门锁上方的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壳安装于门锁上方的门板上,便于第二检测组件实现门板前是否有人的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照明灯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照明灯安装于安装壳的底部,减少照明灯点亮后直射用户眼睛造成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壳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亮度传感器安装于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亮度传感器安装于放置槽内,提高辅助照明装置的整体性,且减少亮度传感器突出于安装壳造成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壳上固定连接有覆盖于放置槽的玻璃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玻璃板对亮度传感器进行密封,减少灰尘落于放置槽内,且便于安装壳顶部堆积灰尘的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检测组件对周围的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同时,在实现周围环境亮度检测的同时,通过第二检测组件对门板前是否有人进行检测,并在环境亮度较低且门前有人时通过控制电路导通照明灯的供电回路,通过照明灯对门锁附近的门板进行照明,提高门锁开启效率和用户开锁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门板;2、门锁;3、安装壳;4、第一检测组件;5、第二检测组件;6、照明灯;7、控制电路;8、放置槽;9、亮度传感器;10、比较电路;a、比较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11、玻璃板;12、安装槽;1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u1、与门;q1、三极管;kt、延时断开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门锁辅助照明系统,包括固定连接于门板1上的安装壳3,安装壳3通过双面胶、胶水或螺钉固定于门锁2上方的门板1上。

安装壳3上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4和第二检测组件5,第一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检测组件5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处于门板1前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安装壳3底部安装有照明灯6,照明灯6用于对门锁2处进行照明,第一检测组件4和第二检测组件5耦接有控制电路7,控制电路7受控于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控制照明灯6的启闭。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检测组件4包括:

放置槽8,开设于壳体顶部;

亮度传感器9,安装于放置槽8内,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并输出亮度检测值;

比较电路10,耦接于亮度的输出端以接收亮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比较电路10包括比较器a、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比较器a的反相端耦接于亮度传感器9,第一电阻r1串接于比较器a的同相端和直流电vcc之间,第二电阻r2串接于比较器a的同相端和地之间。其中,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值为比较电路10的预设值。

且为减少灰尘落于放置槽8内,安装壳3顶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11,通过玻璃板11对放置槽8进行覆盖。

第二检测组件5包括:

安装槽12,开设于安装壳3侧壁上;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3,安装于安装槽12内,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处于门板1前,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3对门板1前是否有人进行检测,且通过安装槽12,减少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3直接安装于门板1上时的磨损,提高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3的使用寿命。

控制电路7包括:

与门u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检测组件4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检测组件5的输出端;

三极管q1,其基极耦接于与门u1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

延时断开继电器kt,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其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其线圈串接于照明灯6的供电回路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亮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亮度检测值小于比较电路10的预设值时,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若门板1前有人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3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与门u1的两个输出端同时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与门u1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导通三极管q1,延时断开继电器kt的线圈导通,照明灯6亮起,便于用户开启门锁2;

而当照明灯6亮起时,亮度传感器9检测的亮度检测值发生改变,与门u1输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q1截止,延时断开继电器kt的线圈失电,但是延时断开继电器kt的常开触头会延时闭合,故照明灯6继续点亮并延时关闭,不影响用户开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