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5732发布日期:2021-03-02 19:3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的顶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具体涉及顶灯。


背景技术:

[0002]
顶灯,安装在天花板上,包括固定在天花板上的上灯体和连接上灯体的下灯体。镇流器、灯座安装在上灯体上,在灯泡或灯条或led灯芯安装在灯座上后,操作者再将下体灯安装在上灯体上。大厅或客厅中的顶灯,体型较大,下灯体的重量较大,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上灯体和下灯体的连接结构,使顶灯的安装便利。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安装的顶灯,包括上灯体和下灯体,上灯体的外边缘上设有钩形件和上连接板块,下灯体的外边缘上设有挂接件和下连接板块;挂接件设有轴部,钩形件设有开口和上下导向结构,开口和上下导向结构连通,轴部能够进入所述开口,轴部能够沿所述上下导向结构升降;上连接板块和下连接板块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0005]
操作者可以将下灯体通过挂接件挂在钩形件上,如此,下灯体不会下坠,操作者也无需托住下灯体,之后,操作者再拧动螺纹连接件,在上下导向结构和轴部的导向下,下灯体逐步上升,与上灯体的底部紧密接触,完成安装。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包括:第一,钩形件,相对于开口,具有一下陷结构,操作者将轴部经开口卡入钩形件,轴部下沉入所述下陷结构,如此,轴部不会滑出钩形件,保证下灯体不会下坠;第二,由于钩形件具有下陷结构,因此,轴部沿开口平移的位移量不需要太大,即可将下灯体安全地挂在钩形件上;第三,操作者在将下灯体挂在钩形件上,再紧固上灯体与下灯体的连接,因此,单人即可方便地完成安装;第四,上下导向结构的下部即是所述下陷结构,在上下导向结构的导向下,下灯体能够准确地上升,与上灯体准确地配合,避免上下灯体的连接处产生缝隙或者上下灯体错位。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8]
图1为便于安装的顶灯的示意图,顶灯为方形;
[0009]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0]
图3为下灯体20上升后要平移时的示意图;
[0011]
图4为图3中下灯体20平移后的示意图;
[0012]
图5为钩形件30与挂接件40的组合示意图;
[0013]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0014]
图7为便于安装的顶灯的示意图,顶灯为圆形;
[0015]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0016]
图中符号说明:
[0017]
10、上灯体;11、上连接板块;
[0018]
20、下灯体;21、下连接板块;
[0019]
30、钩形件;31、开口;32、上下导向结构;33、下陷结构;
[0020]
40、挂接件;41、轴部;
[0021]
50、螺纹连接件;
[0022]
60、装饰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结合图1、图5、图6,便于安装的顶灯,包括上灯体10和下灯体20,上灯体的外边缘上设有钩形件30和上连接板块11,下灯体的外边缘上设有挂接件40和下连接板块21;挂接件设有轴部41,钩形件设有开口31和上下导向结构32,开口和上下导向结构连通,轴部能够进入所述开口,轴部能够沿所述上下导向结构升降;上连接板块和下连接板块通过螺纹连接件50连接。
[0024]
实际操作中,上灯体10固定在天花板上,完成镇流器和灯泡(或灯条或led灯芯)的安装,以及导线的连接后,操作者将下灯体20托起,合拢在上灯体的底部,结合图3、图4,相对上灯体滑动下灯体,轴部41经开口31卡入钩形件30。操作者释放下灯体,轴部41进入钩形件的下陷结构33(钩形件当然具备的结构)。由于钩形件30分布在上灯体10的四周,且下灯体20设有与钩形件上下对应的挂接件40,因此,下灯体被上灯体上的若干钩形件勾住。之后,操作者将螺纹连接件50拧入上下对应的上连接板块11和下连接板块21,上连接板块和下连接板块有若干对,分布在顶灯的周围,如图2所示。在上下导向结构32和轴部41(轴部所在的下陷结构33是上下导向结构32的下部结构)的导向下,下灯体准确地向上灯体靠拢并与上灯体的底边紧密配合。
[0025]
结合图1、图5、图6,所述开口31位于上灯体10下边缘的下方,上下导向结构32的上半部分位于上灯体下边缘的上方;轴部41向下灯体20的内侧延伸。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随着下灯体20上升,轴部脱离所述下陷结构33而进入上下导向结构32的上半部分,由于上下导向结构的上半部分位于上灯体下边缘的上方,且紧靠上灯体10的外侧壁,所以,轴部不仅被上下导向结构限位,而且,其端部还被上灯体的外侧壁限位,如此,上灯体能够与下灯体准确对齐,避免左右或前后错位。
[0026]
作为一种选择,上灯体10和下灯体20均为方形状,如图1、图2所示,钩形件3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安装在上灯体的前侧壁上,另外两个安装在上灯体的后侧壁上。实际操作中,下灯体20经历的路径为:上升、平移、与上灯体上下对齐。其中,平移是下灯体20上的四个挂接件40的轴部41以一对一的方式平移入四个钩形件30。
[0027]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上灯体10和下灯体20均为圆形状,如图7、图8所示,钩形件30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钩形件的角度距离为90度,即四个钩形件沿上灯体的圆周向均匀分布,相应地,四个挂接件40沿下灯体的外围均匀分布。由于钩形件下半部分位于上灯体底面的下方,因此,上升的下灯体能够被四个钩形件定位,上灯体和下灯体上下初步对齐,之后,操作者旋转下灯体,四件挂接件的轴部41同时卡入四个钩形件30。之后,操作者释放下
灯体,用螺纹连接件50连接若干对上连接板块11和下连接板块21,以紧固上灯体和下灯体。
[0028]
为了美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参考图4,上灯体10和下灯体20的连接处包绕有装饰条60,装饰条遮盖钩形件30、挂接件40、上连接板块11、下连接板块21和螺纹连接件50。对于方形的顶灯,可以用四根装饰条,四根装饰条分布在顶灯的四周,相邻两根装饰条在顶灯的直角拐角处卡接。对于圆形的顶灯,可以用一根柔性的装饰条,装饰条包绕顶灯一周后,两端卡接,或者用连接件连接。
[0029]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