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地调节出光角的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4072发布日期:2021-02-27 13:1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可转动地调节出光角的射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转动地调节出光角的射灯。


背景技术:

[0002]
射灯通常由灯杆组件和安装有发光组件的灯体组成。灯体能够相对灯杆组件转动以实现发光组件产生的光线的出射角(即出光角)的调节。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孔与轴过盈配合的方式来达到转动后的定位,然而该种定位方式所调整的角度无法准确掌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地调节出光角的射灯,包括灯杆组件和安装有发光组件的灯体,该灯杆组件包括固定地安装于灯体上的固定构件和绕一预定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构件上的活动构件;该固定构件和活动构件中的一个设有定位珠,而另一个设有供定位珠的球珠陷入的凹窝;该凹窝的数量为多个,所有凹窝绕该预定轴线周向间隔分布。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体转动时使定位珠的球珠陷入不同的凹窝而实现不同出光角的调节,且该出光角的调节是逐级地且精准的。
附图说明
[0005]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6]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07]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08]
其中图1至图3只局部地示出了灯体;
[0009]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灯杆组件的立体图;
[0010]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灯杆组件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1]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灯杆组件的主视图;
[0012]
图8示出了图7的a-a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13]
图9示出了图8的b-b剖视图;
[0014]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构件的主视图;
[0015]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构件的后视图;
[0016]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的后视图;
[0017]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的右视图。
[0018]
附图标号:
[0019]
10灯杆组件;
[0020]
20灯体;
[0021]
30固定构件、301轴部、302轴部的外壁、303环状凹槽、304左端板、305 右端板、306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7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
[0022]
40活动构件、401孔部、402孔部的内壁、403杆部、404套部、405杆部走线通道、406套部走线通道、407入线口、408凸块;
[0023]
50定位珠;
[0024]
60凹窝;
[0025]
70弹性圈;
[0026]
l预定轴线;
[0027]
h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可转动地调节出光角的射灯,包括灯杆组件10 和安装有发光组件(图中未示出)的灯体20,该灯杆组件10包括固定地安装于灯体20上的固定构件30和绕一预定轴线l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构件30上的活动构件40;
[0030]
该固定构件30和活动构件40中的一个设有定位珠50,而另一个设有供定位珠的球珠陷入的凹窝60;
[0031]
该凹窝60的数量为多个,所有凹窝60绕该预定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所有凹窝60绕该预定轴线周向呈等间隔地分布。
[0032]
该技术方案通过在灯体转动时使定位珠的球珠陷入不同的凹窝而实现灯体不同出光角的调节,且该出光角的调节是逐级地且精准的。
[0033]
本实施例中,定位珠50由壳体、弹簧和球珠组成,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34]
该固定构件30与活动构件40之间设有用于阻碍活动构件40相对固定构件30转动的阻尼机构,也就是说,该阻尼机构被设置成于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转动时向活动构件提供阻力。
[0035]
通过设置阻尼机构能够提供阻碍活动构件转动的阻力,其设计合理,能够保持一定的扭力,提高转动调节的使用寿命。
[0036]
该固定构件30具有轴部301,该活动构件40具有孔部401,轴部301可转动地插入孔部401内,该预定轴线l与轴部的轴线重合,本实施例的轴部是中空的;
[0037]
该阻尼机构包括套于轴部301外的弹性圈70;
[0038]
该弹性圈70于轴部301插入孔部401时与孔部的内壁402接触,在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转动时,孔部的内壁与弹性圈发生滑动摩擦,借此以产生阻碍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转动的作用力。
[0039]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阻尼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0040]
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圈的材质为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变形的材质。
[0041]
该弹性圈70的数量为多个,所有弹性圈70沿轴部的轴线间隔分布;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弹性圈能够提供更均匀的作用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支撑力)。
[0042]
本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弹性圈的数量为2个,然而,弹性圈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弹性圈的数量例如可以是1个或者3个以上。
[0043]
该轴部的外壁302为每一个弹性圈70分别设有一个环状凹槽303,每个环状凹槽303为绕轴部的轴线一圈,每个弹性圈70安装于一个环状凹槽303中。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
环状凹槽以便于弹性圈的安装,同时环状凹槽起到对弹性圈在轴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定位的作用,避免弹性圈发生在轴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移位而意外脱落。
[0044]
该活动构件40包括杆部403和连接于杆部403下端的套部404,该孔部 401设于套部404中,本实施中,杆部403的上端能够安装轨道头(图中为示出)或者吸顶盘(图中为示出),轨道头以便于安装在导轨上使用,吸顶盘以便于安装在天花板上使用;
[0045]
该杆部403中设有杆部走线通道405;
[0046]
该套部404中设有套部走线通道406,该套部404的外壁设有与套部走线通道406连通的入线口407;
[0047]
该杆部走线通道405与套部走线通道406连通,也就是说,入线口407、套部走线通道406及杆部走线通道405依次连通成导线的通道。
[0048]
本实施例中,与灯体中电子器件连接的导线h经入线口407进入套部走线通道406,并能够从杆部走线通道405走出,以便于连接外部电源。
[0049]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部走线通道以便于导线的走向布局。
[0050]
该套部404呈圆环状,套部404的中心形成该孔部401;
[0051]
套部走线通道406呈圆弧状,且套部走线通道所在的圆的圆心位于孔部的轴线上。该技术方案设计合理,便于实施。
[0052]
该固定构件30包括左端板304和右端板305,该左端板304和右端板305 分立于轴部301的两端,以使套部404被夹于左端板301与右端板305之间。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左端板和右端板能够起到对套部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套部意外脱离轴部。
[0053]
本实施例中,该左端板与轴部是一体成型的,该右端板通过螺钉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的安装于轴部,该杆部与套部是一体成型的。
[0054]
该定位珠50设于固定构件30上;
[0055]
该凹窝60设于活动构件40上;
[0056]
该定位珠50有多组,所有定位珠50绕该预定轴线l周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定位珠的数量为2组,然而,定位珠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定位珠的数量例如可以是1个或者3个以上。
[0057]
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珠设于固定构件的左端板上,该凹窝设于套部面向左端板的侧面上。
[0058]
该固定构件30与活动构件40之间设有使活动构件40在正转最大位置与反转最大位置之间来回转动的限位机构。
[0059]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使活动构件被限定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其设计合理,便于使用。
[0060]
该限位机构包括凸块408、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6和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7;
[0061]
该凸块408设于活动构件40上,该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6和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7均设于固定构件30上,本实施例中,该该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和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均设于左端板上;
[0062]
如图9所示,该凸块408位于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6和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7之间,其中,沿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转,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为反转;
[0063]
该活动构件40于凸块408与正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6相抵时处于正转最大位置;
[0064]
该活动构件40于凸块408与反转最大位置阻挡部307相抵时处于反转最大位置。该技术方案公开的限位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