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和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5536发布日期:2021-04-06 12:0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和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和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吸顶灯在室内应用十分广泛,是家居必备的照明灯具。吸顶灯常设有底盘和罩合在底盘上的灯罩,光源和驱动电源等元件设置在灯罩和底盘之间形成外壳的腔体内。

目前的灯具外壳为了让电源线容易接入外壳内部,使得外壳结构具有许多空隙,不仅容易导致外壳内部潮湿、积尘,而且容易招惹蚊虫进入外壳体内部,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灯珠和电源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和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外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密闭的光源收容腔,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电端子,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光源收容腔连通;

所述安装座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配合的第二接电端子;

当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配合插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通过将光源组件预先封装在外壳体的收容腔内,形成一体式密封结构,从而实现防尘防虫防潮,光源组件通过接电端子接出至外壳体外,安装在安装座后即可实现接电,使得内部光源组件的接电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装入所述安装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卡接间隙;

所述第一接电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当所述安装座装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安装座的侧边卡入所述卡接间隙,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配合插接。便于安装座和外壳体的拆卸。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电线通过的避让孔,所述第二接电端子位于所述避让孔的一侧;

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安装座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端子安装座中,并从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的接线孔中露出;

所述第二接电端子包括第二端子安装座、接线插孔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接线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的接线头上,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上,与所述接线插孔电连接;

当所述安装座装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插接配合,所述接线端子插入所述接线插孔。便于外接电源与第一凹槽内的第二接电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安装座底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外折部;

当所述安装座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后,所述第一外折部卡入所述卡接间隙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便于第二接电端子的容置。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安装座底部的边缘设置有至少2个第一外折部,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设置有至少2个限位部,所述第一外折部和所述限位部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外折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卡扣部通过的避让间隙;

当所述安装座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外折部抵接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所述外壳体转动使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卡接间隙,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使得外壳体和安装座的便携拆装。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还设置有定位块;

所述外壳体转动后使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卡接间隙,所述定位块抵接所述卡扣部,限制所述外壳体的转动。便于确定外壳体是否与安装座卡接到位。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顶部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外折部,每个所述第二外折部对应与一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卡槽;

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卡槽的末端,在从所述定位块到所述卡槽口的方向上,所述卡槽的宽度逐渐增大;

所述外壳体转动后使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卡接间隙时,所述卡扣部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外折部抵接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便于引导卡扣部进入卡槽后被定位块限位,使得用户容易对准卡扣部。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磁吸部件,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第二磁吸部件;

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件的吸合来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便于安装座和外壳体的拆卸。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呈环状,其围绕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布置;

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二磁吸部件围绕所述第二接电端子布置。磁吸相互吸合,便于安装座和外壳体的稳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收容腔内,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电连接。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外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照明装置,包括:外壳体10和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与所述外壳体10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其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外壳体10的剖视图,所述外壳体10内形成有密闭的光源收容腔11,所述外壳体10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电端子13,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穿过所述外壳体10与所述光源收容腔11连通;请参阅图3,其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安装座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安装座20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配合的第二接电端子21;当所述安装座20与所述外壳体10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配合插接。需要说明的是,密闭的光源收容腔11可以是通过底座和灯罩的无缝的可拆卸连接来实现,或者是与光源组件12一体封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装入所述安装座20的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扣部141,所述卡扣部141凸出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凹槽14的底部之间形成卡接间隙142;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当所述安装座20装入所述第一凹槽14时,所述安装座20的侧边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配合插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座20上设置有供电线通过的避让孔22,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底部,并位于所述避让孔22的一侧;所述安装座20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4,所述安装座20的侧边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使用时,可以通过将外接电源的电线从避让孔22处直接引入安装座20底部,然后外接电源与第二接电端子2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电端子21处可以设置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电连接结构。另外,卡扣部141可以是与外壳一体设置,或者是安装在外壳上的卡扣件,卡扣件可以为弹性的卡扣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座20与所述外壳体10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安装座20和外壳体10直接也可通过磁性件吸附,请参阅图4,其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外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0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磁吸部件15,所述安装座2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磁吸部件23;所述安装座20通过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5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3的吸合来与所述外壳体10连接。在设置有第一凹槽14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5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当所述安装座20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4,所述安装座20的侧边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5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3吸合。当然,也可一将卡扣连接方式和磁性件吸附的连接方式相结合而一并使用,也可仅单独使用卡扣连接方式或磁性将吸附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5呈环状,其围绕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布置;所述安装座20上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3,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3围绕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布置,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底部。在设置有第一凹槽14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5围绕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并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4内。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吸部件15和第二磁吸部件23两者中,其中一个为磁铁,另外一个为金属件;或者,第一磁吸部件15和第二磁吸部件23都为磁铁。

请参阅图5,其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为了使得安装座20底部更方便容纳电子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20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4,所述安装座20底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外折部25;当所述安装座20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4后,所述第一外折部25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时,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4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请参阅图6,其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座2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得安装座20底部更方便容纳电子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20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4,所述安装座20底部的边缘设置有至少2个第一外折部25,所述安装座20的侧边设置有至少2个限位部26,所述第一外折部25和所述限位部26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外折部25和所述限位部26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卡扣部141通过的避让间隙;安装时,所述安装座20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4,卡扣部141从避让间隙通过,所述第一外折部25抵接所述第二凹槽24底部和所述第二凹槽24的侧壁,然后所述外壳体10转动后使所述限位部26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所述第一凹槽14和所述第二凹槽24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和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卡扣部141也应设置有至少2个。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折部25能够使得安装座20和外壳体10之间相对稳定不会晃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20的侧边还设置有定位块27;所述外壳体10转动后使所述限位部26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时,所述定位块27抵接所述卡扣部141,限制所述外壳体10的转动,由于外壳体10朝一个方向转动后被定位块27阻挡而停止,可便于提示用户外壳体10已经卡接到位了,定位块27也可以设置在限位部26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顶部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外折部28,每个所述第二外折部28对应与一个所述限位部26之间形成卡槽29;所述外壳体10转动后使所述限位部26卡入所述卡接间隙142时,所述卡扣部141卡入所述卡槽29内,所述第二外折部28抵接所述第一凹槽14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折部25、第二外折部28、限位部26和卡扣部141的数量相同。

在设置有定位块27时,为了便于引导卡扣部141进入卡槽29,降低制造工件时的精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27位于所述卡槽29的末端,在从所述定位块27到所述卡槽29口的方向上,所述卡槽29的宽度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26上可以设置有倾斜面,使得限位部26与第二外折部28之间的相对间距逐渐变化,外壳体10转动时,卡扣部141和倾斜面相互配合逐渐引导安装座20和外壳体10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外折部25抵接第一凹槽14底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20上设置有供电线通过的避让孔22,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位于所述避让孔22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包括第一端子安装座131和接线端子132,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131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14,所述接线端子132安装在所述端子安装座20中,并从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131的接线孔中露出;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1包括第二端子安装座211、接线插孔212和电源接口213,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21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0的底部,所述接线插孔212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211的接线头上,所述电源接口213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211上,与所述接线插孔212电连接;当所述安装座20装入所述第一凹槽14时,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座131和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座211配合插接,所述接线端子132插入所述接线插孔2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通过将光源组件预先封装在外壳体的收容腔内,形成一体式密封结构,从而实现防尘防虫防潮,光源组件通过接电端子接出至外壳体外,安装在安装座后即可实现接电,使得内部光源组件的接电方便快捷。

上述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可以应用在照明装置上,该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12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所述光源组件12设置在所述光源收容腔11内,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电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