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2197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需要调整光照方向,使光朝地面照射,因此用户手持便携式照明装置进行照明时,需要转动手腕或者提起手臂,以调整光照方向。随着使用的时间增加,用户的手腕或手臂会逐渐疲劳,因此现有的便携式照明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性较低,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便携式照明装置进行照明,需要转动手腕或抬起手臂,以调整光照方向,舒适性较低,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壳体及光源,所述壳体包括延伸部与折弯部,所述延伸部内部呈中空状,所述延伸部一端与所述折弯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部内部呈中空状并形成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的朝向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50°至165°,所述折弯部内部与所述延伸部内部连通,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出光口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角度为155°至160°。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照明光源以及警示光源,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照明光源及所述警示光源电性连接,用于所述控制照明光源以及所述警示光源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光源包括红色光源以及蓝色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荧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件,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便携式照明装置固定于外界物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及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夹持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围成用于夹持外界物件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空间与所述出光口的朝向相背。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延伸部与折弯部,延伸部内部呈中空状,延伸部一端与折弯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折弯部内部呈中空状,并形成有出光口,出光口的朝向与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50°至165°,折弯部内部与延伸部内部连通,光源朝向出光口安装于折弯部内部或延伸部内部,使得用户在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时,无需转动手腕,也无需抬起手臂即可让光源射出的光照射在需要照明的区域,即使长时间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进行照明,也不会使手腕或手臂疲劳,具有较高的舒适性,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壳体;11、延伸部;111、第二防滑凸起;12、折弯部;121、出光口;13、充电口;2、光源;3、电路板;4、固定件;41、连接部;42、夹持部;421、第一防滑凸起;43、夹持空间;5、开关;6、散热片;7、电池;8、充电接头;9、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如图1所示,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壳体1及光源2。壳体1包括延伸部11与折弯部12,延伸部11内部呈中空状,延伸部11一端与折弯部12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折弯部12的方向延伸,折弯部12内部呈中空状,并形成有出光口121,出光口121的朝向与延伸部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50°至165°,折弯部12内部与延伸部11内部连通,光源2朝向出光口121安装于折弯部12内部或延伸部11内部。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用户在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时,由于出光口121的朝向与延伸部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50°至165°,因此用户无需转动手腕,也无需抬起手臂就能让光源2射出的光照射在需要照明的区域,即使是长时间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进行照明,也不会使手腕或手臂疲劳,具有较高的舒适性,用户体验较好。

在具体实施例中,夹角角度为155°至160°。

具体地,不同的身高以及不同的使用习惯,会导致不同用户心中的最佳夹角角度均不同,155°至160°的角度范围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用户,用户使用时十分舒适。因此夹角角度为155°至160°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2包括照明光源(图中未示出)以及警示光源(图中未示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3,其安装于壳体1内,电路板3与照明光源及警示光源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照明光源以及警示光源的开启与关闭。

具体地,将两类不同的光源2集成于同一便携式照明装置上,能增加该便携式照明装置的适用性。例如,对于喜欢野外探险、野外露营的用户而言,夜间的户外缺少光照,在黑暗的环境下几乎无法处理任何事,因此照明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又例如,对于喜欢夜间跑步以及夜间骑行的用户而言,在运动时带上该便携式照明装置,开启警示光源,能给予外界警示,使得用户更容易被观测到,增加了夜跑时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警示光源包括红色光源(图中未示出)以及蓝色光源(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红色是暖色系中的原色,具有警示作用,而蓝色是冷色系中的原色,与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光在空气中传播会受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散射,红光的传播距离比尘埃粒子尺度大,就会绕过尘埃粒子,不会发生散射,因此红光传播的距离更远,特别是在夜间等光线穿透能力强的时候。因此警示光源包括红色光源以及蓝色光源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可选地,警示光源也可以包括其它颜色的光源,且该光源发出的光易于被肉眼识别。

进一步地,在开启警示光源时,电路板3可以控制红色光源与蓝色光源单独点亮,交替闪烁,或者同时闪烁,闪烁的时间以及闪烁模式可以在出厂时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客户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由荧光材料制成。

具体地,由于壳体1使用了荧光材料,使得便携式照明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下能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防止找不到便携式照明装置这一情况的发生。例如在黑暗的户外,用户从背包翻找便携式照明装置时,不慎将其跌落至地面,此时便携式照明装置可能会受到力的作用,朝某一的方向移动,远离跌落位置,由于环境黑暗,用户可能无法寻找到跌落的便携式照明装置,若壳体1使用了荧光材料,用户就能轻易寻找到跌落的便携式照明装置。

可选地,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荧光件(图中未示出),例如荧光贴,也可以在壳体上喷涂荧光漆。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固定件4,固定件4与壳体1连接,用于将便携式照明装置固定于外界物件上。

通过设置固定件4,使便携式照明装置能直接固定于外界物件上,用户无需单独购买外置的固定配件,提高了固定时的便捷性,也节省了用户购买固定配件的成本。

其中,固定件4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磁性件,例如夹子,又例如吸盘,只要能使便携式照明装置固定于外界物件上即可,以下对其中一种固定方式进行详解。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4包括连接部41以及夹持部42。连接部41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朝远离壳体1的方向延伸,夹持部42沿沿延伸部11方向设置,夹持部42一端与连接部41另一端连接,夹持部42一端与连接部41另一端连接,其中,连接部41与夹持部42围成用于夹持外界物件的夹持空间43。

具体地,通过对夹持部42施力,使得夹持部42和/或连接部41产生弹性形变,因此使得夹持部42和/或连接部41会产生应力,该应力使得便携式照明装置能通过夹持部42夹持于外界物件上。本实施例的夹子结构简单,并且夹子还能与壳体1一体成型,无需制造多个模具,制造成本低廉。

在一实施例中,夹持部42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有凸起状的第一防滑凸起421,以增加夹持时的稳定性,避免便携式照明装置从外界物件上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夹持部42远离连接部41的一侧朝远离壳体1的方向折弯,由此,外界物件能更轻易的置入夹持空间43。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41直接与壳体1连接,夹持部42与连接部41及壳体1配合使用以夹持外界物件。

在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朝向夹持部42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滑凸起111,以增加夹持时的稳定性,避免便携式照明装置从外界物件上脱落。

进一步地,第一防滑凸起421与第二防滑凸起111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增加了夹持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夹持部42可以设有两个,连接部4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夹持部42,其中一个夹持部42还与壳体1连接,夹持空间43由两个夹持部42与连接部41围成,由两个夹持部42与连接部41配合使用以夹持外界物件。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41呈弧形,由此可以增加连接部41的强度,以及夹子夹持时的夹持力度。

在一实施例中,夹持空间43与出光口121的朝向相背。

该实施例能增加便携式照明装置的适用性,使用该夹子将便携式照明装置夹持于帽子的帽檐上时,出光口121是朝向地面的,能照亮前方的道路,无需抬头或低头,户外夜行时,无需手持便携式照明装置,能解放用户的双手。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开关5,开关5设于壳体1,并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光源2,例如长按0.5秒打开或关闭光源2。

在具体实施例中,开关5还能控制光源2的亮度以及光照模式,例如长按1.2秒切换光照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片6,光源2通过散热片6安装于壳体1内,散热片6具有良好地导热性能,能有效提升便携式照明装置的散热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包括电池7,电池7设于壳体1内部,并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

可选地,壳体1上的电池安装座(图中未示出),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用于遮盖或者裸露电池安装座的盖板(图中未示出),以便于用户更换电池。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头8,壳体1设有用于裸露充电接头8的充电口13。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指示灯(图中未示出),指示灯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指示灯用于提示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提示充电状态。例如充电时指示灯为红色且长亮,充满后绿色且常亮,便携式照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电量不足时,电量指示灯红光2hz闪烁提示,便携式照明装置在关机状态下,单击开关可以查看电量,80%以上,绿色且常亮,50%-80%绿色闪烁,20%-50%红色亮,20%以下,红色闪烁,电量显示时间为3秒。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照明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出光口121的透镜9,透镜9可以完美利用光线,输出光照射在物体上不会出现副光斑,光形漂亮,出光效率高,主要应用于小角度灯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延伸部11与折弯部12,延伸部11内部呈中空状,延伸部11一端与折弯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折弯部12的方向延伸,折弯部12内部呈中空状,并形成有出光口121,出光口121的朝向与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50°至165°,折弯部12内部与延伸部11内部连通,光源2朝向出光口121安装于折弯部12内部或延伸部11内部,使得用户在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时,无需转动手腕,也无需抬起手臂即可让光源射出的光照射在需要照明的区域,即使长时间握持该便携式照明装置进行照明,也不会使手腕或手臂疲劳,具有较高的舒适性,用户体验较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