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风扇的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2496发布日期:2021-09-22 23:1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风扇的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风扇的吸顶灯。


背景技术:

2.带风扇的吸顶灯通常的结构是包括灯罩、安装在灯罩内的光源、安装在灯罩上的风扇。这种常规结构的吸顶灯,由于灯罩将光源完全罩住,其光照效果较差。因此也出现了采用开放式灯吸顶灯,即采用灯盘的形式,光源直接安装在灯盘上,这种结构形式的吸顶灯,虽然照明效果更好,但是光源直接外露,不但不安全而且眩光现象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带风扇的吸顶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目的带风扇的吸顶灯。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风扇的吸顶灯,包括灯盘,所述的灯盘包括环体、位于环体的镂空部上方的用于将吸顶灯安装到天花板上的安装部,所述的安装部与所述的环体连接,所述的环体上安装有光源,所述的安装部上安装有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体上设有防眩环,所述的防眩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的光源设于外环和/或内环的内侧壁上。
5.进一步,所述的内环和外环成一体。
6.进一步,所述的防眩环上设有插片,所述的插片插入所述的灯盘中后,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7.进一步,所述的固定件为螺钉。
8.进一步,所述的安装部与所述环体的内环边之间通过上辐条连接,所述的插片插入所述环体的靠近内环边处。
9.进一步,所述的上辐条横截面呈u形,该上辐条的开口向下,所述的螺钉隐藏于所述的上辐条内。
10.进一步,所述上辐条的开口上覆盖有盖片。
11.进一步,所述的上辐条之间具有至少可供手部伸入的空间。
12.进一步,所述环体的背面设有靠近环体的内环边的内凸环、外凸环,所述外凸环的高度短于所述内凸环的高度;所述的内环具有内凸肩,所述的外环具有外凸肩,所述的内凸肩顶在所述的内凸环上,所述的外凸肩顶在所述的外凸环上。
13.进一步,所述的内凸环上设有卡板,所述的卡板插入所述的防眩环中。
14.进一步,所述的内环靠在所述的内凸环内侧面上,所述的插片靠在所述的外凸环的内侧面上。
15.进一步,所述的环体上设有罩住所述风扇的防护罩。
16.进一步,所述的防护罩包括与所述的环体连接的边框,所述边框中有中盘,所述的中盘与所述的边框之间通过下辐条连接,所述的下辐条之间具有至少可供手部伸入的空
间。
17.进一步,所述的下辐条有三条,三条下辐条均匀分布在所述的边框内。
18.进一步,所述防护罩的边缘在所述的内环和外环处与所述的环体连接。
19.进一步,所述的内环和外环之间设有安装板,所述的防护罩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
20.进一步,所述的防护罩与所述的安装板之间卡扣连接。
21.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夹层对应的卡口,所述的防护罩上设有卡扣,所述的卡扣扣入所述的卡口内。
22.进一步,所述的卡口包括相互衔接的宽部和窄部;所述的卡扣包括下垂部和横折部,所述的卡扣从所述的卡口的宽部插入,之后旋转所述的防护罩使得下垂部进入所述卡扣的窄部、横折部被阻挡在所述安装板的后方。
23.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板与所述的内环、外环可拆卸连接。
24.进一步,所述内环和外环上设有插口,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插块,所述的插块插入所述的插口中。
25.进一步,所述的内环透明,所述的防护罩与所述的环体连接后,所述的内环留有透光部,从而光源发出的光可透过所述的透光部照射至所述的风扇。
26.进一步,所述的透光部位于所述内环的上部。
27.进一步,所述的透光部为内环上部的一圈。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光源安装在防眩环内,可有效起到防眩目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3.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4.图6是防眩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灯盘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另一角度的灯盘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38.图10是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取下防护罩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是取下防护罩和安装板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4是图1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参照图1

图14,一种带风扇的吸顶灯,包括灯盘,所述的灯盘包括环体1、位于环体
1的镂空部上方的用于将吸顶灯安装到天花板上的安装部2,所述的安装部2与所述的环体1连接,所述的安装部2上安装有风扇4,所述的环体1上设有防眩环,所述的防眩环包括内环5和外环6,防眩环内有光源3,所述的光源3设于外环6和/或内环5的内侧壁上,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外环6后再投射到环体1上,不但可起到防眩目的效果,还具有投射效果。在环体1上设反光粉还可取得进一步的更美观的灯光效果;或者在环体1上涂覆图案或黏贴图案,进而可取得进一步的投射图案效果。光源3一般设于内环5的内侧壁上,此时光源3射向外环6后再从外环6穿透射至环体1上,防眩目效果更好。光源3一般采用led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光源。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环5和外环6成一体,当然内环5和外环6也可以是分体的,两者再通过卡扣连接或铆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连起来。
4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眩环上设有插片7,所述的插片7插入所述的环体1中后,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所述的固定件通常选用螺钉8,当然也可以是铆钉等其他连接件。此时,可在环体1上设螺柱9,插片7靠住螺柱9,然后螺钉8穿过插片7后插入螺柱9。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部2与所述环体1的内环边之间通过上辐条10连接,所述的插片7插入所述环体1的靠近内环边处,所述的上辐条10之间具有至少可供手部伸入的空间,将吸顶灯拆卸下来后可手伸入上辐条10之间的空间对风扇进行清理维护。上辐条10的合理数量是三根,三根上辐条10最好均匀分布。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辐条10横截面呈u形,该上辐条10的开口向下,所述的螺钉8隐藏于所述的上辐条10内,从而实现螺钉8的隐藏式安装。另外,还可在所述上辐条10的开口上覆盖有盖片,进一步遮挡螺钉8。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环体1的背面设有靠近环体1的内环边的内凸环11、外凸环12,所述外凸环12的高度短于所述内凸环11的高度;所述的内环5具有内凸肩13,所述的外环6具有外凸肩14,所述的内凸肩13顶在所述的内凸环11上,所述的外凸肩14顶在所述的外凸环12上。采用该种结构使得防眩环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固。
5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凸环11上设有卡板15,所述的卡板15插入所述的防眩环中,使得防眩环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固。
5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环5靠在所述的内凸环11内侧面上,所述的插片7靠在所述的外凸环12的内侧面上,使得防眩环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固。
5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体1上设有罩住所述风扇4的防护罩,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防护罩的具体结构为:该防护罩包括与所述的环体1连接的边框16,所述边框16中有中盘17,所述的中盘17与所述的边框16之间通过下辐条18连接,所述的下辐条18之间具有至少可供手部伸入的空间,从而手可伸入下辐条18之间的空间内对风扇进行清理维护。下辐条18的数量优选为三根,最好均匀分布,且下辐条18最好与上辐条10位置相互对应,这样吸顶灯的整体结构更稳固。
53.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的边缘(即防护罩的边框16)在所述的内环和外环处与所述的环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其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的内环5和外环6之间设有安装板19,所述的边框16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板19上,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可为:所述的边框16与所述的安装板19之间卡扣连接,该卡扣连接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所述的安装板19上设有与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夹层对应的卡口,所述的边框16上设有卡扣,所述的卡扣扣入
所述的卡口内。
5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口包括相互衔接的宽部20和窄部21;所述的卡扣包括下垂部22和横折部23,所述的卡扣从所述的卡口的宽部20插入,之后旋转所述的防护罩使得下垂部22进入所述卡扣的窄部21、横折部23被阻挡在所述安装板19的后方,这种卡扣连接方式,使得防护罩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5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板19与所述的内环5、外环6可拆卸连接,此时安装板19与环体1是两个零部件,便于环体的整体成型。安装板与内环、外环可拆卸连接方式推荐为:所述内环5和外环6上设有插口24,所述的安装板19上设有插块25,所述的插块25插入所述的插口24中。
5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环5透明,所述的防护罩与所述的环体连接后,所述的内环5留有透光部26,从而光源发出的光可透过所述的透光部26照射至所述的风扇4,从而保持风扇处的明亮,吸顶灯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好。
5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透光部26位于所述内环5的上部,最好所述的透光部26为内环5上部的一圈。本实施例中,内凸环11将内环5的下部遮挡,从而在内环的上部形成一个形状更为规整的光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