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245发布日期:2022-01-12 11:4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串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圣诞节期间,为烘托节日气氛,采用圣诞树来进行节日点缀已然是圣诞节的必要事项。其中,为了提高圣诞树的装饰性,很多时候会在圣诞树上挂装,且串灯也成为圣诞节必备装饰品。
3.对于圣诞串灯而言,由于很多时候会使用在户外环境中,故串灯的防水性能要求比较高。
4.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串灯结构;然而,对于现有的串灯结构而言,普遍存在防水性能较差且更换维护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该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设计新颖、更换维护方便、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包括有塑胶灯座、透光灯罩、发光光源、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发光光源设置有正极引脚、负极引脚,正极引线的线芯焊接有正极接触端子,负极引线的线芯焊接有负极接触端子;
8.塑胶灯座包括有灯座主体、与灯座主体注塑成一体结构的灯罩安装帽,灯座主体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主体通孔,灯罩安装帽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灯罩安装腔,灯罩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发光光源嵌装于主体通孔的下端部;
9.透光灯罩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灯罩内腔,透光灯罩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透光灯罩的上端部嵌入至灯罩安装帽的灯罩安装腔内且透光灯罩的外螺纹与灯罩安装帽的内螺纹螺接,发光光源伸入至透光灯罩的灯罩内腔内;
10.正极引线的一端部、负极引线的一端部分别插入至灯座主体的主体通孔内,正极引线的正极接触端子与发光光源的正极引脚电性连接,负极引线的负极接触端子与发光光源的负极引脚电性连接;正极引线的另一端部、负极引线的另一端部分别延伸至灯座主体的上端侧;
11.该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还包括有包套于灯座主体上端部外围的上部包胶件,上部包胶件与塑胶灯座、正极引线的塑胶外皮、负极引线的塑胶外皮包胶注塑成一体,上部包胶件形成主体通孔上端开口的密封防水结构。
12.其中,所述灯罩安装帽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环形筋骨,环形筋骨与灯罩安装帽为一体结构,环形筋骨插入至所述灯罩内腔的上端开口,且环形筋骨的外圆周面与灯罩内腔的内壁触接。
13.其中,所述主体通孔上端部的横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状,主体通孔的上端部嵌装
有呈呈“十”字形状的卡线胶塞,所述正极引线、所述负极引线呈正对布置地卡紧于卡线胶塞与灯座主体之间。
14.其中,所述发光光源的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分别设置有呈弯曲形状的弹性接触部,正极引脚的弹性接触部抵压接触所述正极引线的正极触接端子,负极引脚的弹性接触部抵压接触所述负极引线的负极接触端子。
15.其中,所述上部包胶件设置有挂钩,挂钩与上部包胶件为一体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其包括有塑胶灯座、透光灯罩、发光光源、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发光光源设置有正极引脚、负极引脚,正极引线的线芯焊接有正极接触端子,负极引线的线芯焊接有负极接触端子;塑胶灯座包括有灯座主体、与灯座主体注塑成一体结构的灯罩安装帽,灯座主体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主体通孔,灯罩安装帽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灯罩安装腔,灯罩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发光光源嵌装于主体通孔的下端部;透光灯罩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灯罩内腔,透光灯罩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透光灯罩的上端部嵌入至灯罩安装帽的灯罩安装腔内且透光灯罩的外螺纹与灯罩安装帽的内螺纹螺接,发光光源伸入至透光灯罩的灯罩内腔内;正极引线的一端部、负极引线的一端部分别插入至灯座主体的主体通孔内,正极引线的正极接触端子与发光光源的正极引脚电性连接,负极引线的负极接触端子与发光光源的负极引脚电性连接;正极引线的另一端部、负极引线的另一端部分别延伸至灯座主体的上端侧;该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还包括有包套于灯座主体上端部外围的上部包胶件,上部包胶件与塑胶灯座、正极引线的塑胶外皮、负极引线的塑胶外皮包胶注塑成一体,上部包胶件形成主体通孔上端开口的密封防水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更换维护方便、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24.1——塑胶灯座
ꢀꢀꢀꢀꢀꢀꢀꢀ
11——灯座主体
25.111——主体通孔
ꢀꢀꢀꢀꢀꢀ
12——灯罩安装帽
26.121——灯罩安装腔
ꢀꢀꢀꢀ
122——内螺纹
27.13——环形筋骨
ꢀꢀꢀꢀꢀꢀꢀ
2——透光灯罩
28.21——灯罩内腔
ꢀꢀꢀꢀꢀꢀꢀ
22——外螺纹
29.3——发光光源
ꢀꢀꢀꢀꢀꢀꢀꢀ
31——正极引脚
30.32——负极引脚
ꢀꢀꢀꢀꢀꢀꢀ
33——弹性接触部
31.41——正极引线
ꢀꢀꢀꢀꢀꢀꢀ
411——正极接触端子
32.42——负极引线
ꢀꢀꢀꢀꢀꢀꢀ
421——负极接触端子
33.5——上部包胶件
ꢀꢀꢀꢀꢀꢀ
51——挂钩
34.6——卡线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3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防水串灯结构,其包括有塑胶灯座1、透光灯罩2、发光光源3、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发光光源3设置有正极引脚31、负极引脚32,正极引线41的线芯焊接有正极接触端子411,负极引线42的线芯焊接有负极接触端子421。
37.其中,塑胶灯座1包括有灯座主体11、与灯座主体11注塑成一体结构的灯罩安装帽12,灯座主体11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主体通孔111,灯罩安装帽12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灯罩安装腔121,灯罩安装腔12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122,发光光源3嵌装于主体通孔111的下端部。
38.进一步的,透光灯罩2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灯罩内腔21,透光灯罩2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22,透光灯罩2的上端部嵌入至灯罩安装帽12的灯罩安装腔121内且透光灯罩2的外螺纹22与灯罩安装帽12的内螺纹122螺接,发光光源3伸入至透光灯罩2的灯罩内腔21内。
39.更进一步的,正极引线41的一端部、负极引线42的一端部分别插入至灯座主体11的主体通孔111内,正极引线41的正极接触端子411与发光光源3的正极引脚31电性连接,负极引线42的负极接触端子421与发光光源3的负极引脚32电性连接;正极引线41的另一端部、负极引线42的另一端部分别延伸至灯座主体11的上端侧。
40.另外,该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还包括有包套于灯座主体11上端部外围的上部包胶件5,上部包胶件5与塑胶灯座1、正极引线41的塑胶外皮、负极引线42的塑胶外皮包胶注塑成一体,上部包胶件5形成主体通孔111上端开口的密封防水结构。
41.还有就是,灯罩安装帽12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环形筋骨13,环形筋骨13与灯罩安装帽12为一体结构,环形筋骨13插入至灯罩内腔21的上端开口,且环形筋骨13的外圆周面与灯罩内腔21的内壁触接。
42.需指出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主体通孔111上端部的横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状,主体通孔111的上端部嵌装有呈呈“十”字形状的卡线胶塞6,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呈正对布置地卡紧于卡线胶塞6与灯座主体11之间。
43.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水串灯结构而言,在实现多个串灯实现连接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串灯可以实现串联连接,具体的:其中一串灯的正极引线41与相邻的串灯的负极引线42连接,相互连接的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为一整体导线结构。
44.在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先将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分别插入至灯座主体11的主体通孔111内,而后再将卡线胶塞6插入至灯座主体11的主体通孔111内,以通过卡线胶塞6将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卡紧固定,并使得正极引线41与负极引线42正对布置;在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卡线胶塞6组装完毕后,将由塑胶灯座1、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42、卡线胶塞6所组成的组件结构放入至注塑机中进行包胶注塑成型,以成型加工上部包胶件5。
45.另外,在安装发光光源3、透光灯罩2的过程中,先将发光光源3插入至灯座主体11的主体通孔111内,并使得发光光源3的正极引脚31与正极引线41的正极接触端子411电性导通,以及使得发光光源3的负极引脚32与负极引线42的负极接触端子421电性导通;在发光光源3安装完毕后,将透光灯罩2的上端部嵌入至灯罩安装部的灯罩安装腔121内,并使得透光灯罩2的外螺纹22与灯罩安装部的内螺纹122螺接。需指出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灯罩2通过螺接方式与塑胶灯座1连接,当发光光源3、透光灯罩2损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发光光源3、透光灯罩2拆卸下来并进行快速更换。
46.需强调的是,透光灯罩2与灯罩安装部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水作用,且环形筋骨13与灯罩内腔21的内壁相触接结构能够作为内侧第二道防水结构,上述双层防水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透光灯罩2与塑胶灯座1之间的防水密封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包胶层作为主体通孔111上端开口的密封防水结构。
47.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更换维护方便、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4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发光光源3的正极引脚31、负极引脚32分别设置有呈弯曲形状的弹性接触部33,正极引脚31的弹性接触部33抵压接触正极引线41的正极触接端子,负极引脚32的弹性接触部33抵压接触负极引线42的负极接触端子421。上述弹性接触部33能够使得正极引脚31、负极引脚32稳定可靠地与相应的正极接触端子411、负极接触端子421电性导通。
4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以及图5所示,上部包胶件5设置有挂钩51,挂钩51与上部包胶件5为一体结构。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挂钩51而言,其能够起到方便挂装的作用。
50.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