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习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3114发布日期:2022-04-14 21:2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习台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学习台灯。


背景技术:

2.学习台灯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专用灯具,常用于自习室、卧室,办公室等空间。但是市面上现有的学习台灯,主要以单一光源实现照明,附加其他功能,在照明方面与常规台灯只是流明、显指等方面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习台灯,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集成度高且照明模式可调的优点。
4.一种包括底座、调节杆以及灯头组件;
5.所述调节杆包括若干杆体,若干所述杆体依次活动铰接,其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灯头组件活动铰接;
6.所述灯头组件包括聚光模组以及泛光模组;
7.所述聚光模组包括聚光灯壳、聚光灯源、凸透镜以及防眩光圈部,所述聚光灯壳为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聚光灯源以及所述凸透镜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聚光灯壳内,且所述聚光灯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凸透镜的透过轴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所述防眩光圈部呈环状结构,并套设于所述凸透镜外,所述防眩光圈部的内侧设置有防眩光结构,且所述防眩光结构位于所述凸透镜远离所述聚光灯源的一侧;
8.所述泛光模组呈环状结构,其套设于所述聚光灯壳外。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学习台灯,其在所述灯头组件集成设计有聚光模组以及泛光模组,所述聚光模组以及所述泛光模组可单独或组合工作,以提供不同的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所述聚光模组中设置凸透镜,利用成像光学,使得所述聚光灯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凸透镜时,在其凸面处发生折射,光线向中间汇聚以在投射面形成边缘明显截止的光斑,在使用过程中模拟舞台追光灯效果,以较高的对比度与明显的光源边界,基于心理学原理,使用者会关注更亮的光斑内的事物,并弱化光斑外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专注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进一步结合所述调节杆的结构设置,利用若干杆体活动铰接的设置,使得能够通过调节调节杆的形状改变所述灯头组件的位置高度,自不同高度处投射的光线能够在投射面处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光斑,进而适应用户在作业、阅读及精密手工等需要不同专注度场景中的需求,且结构简单、整体尺寸较小,生产加工成本低,且便于使用收纳,同时通过调节所述灯头组件的高度即可调节光斑大小,操作简洁。
10.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结构为沿周向设置于所述防眩光圈部内侧的阶梯状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状结构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凸透镜的一侧向另一侧逐级增大。
12.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状结构的阶梯级数至少为3。
13.阶梯状的防眩光结构的设置,利用其内径靠近所述凸透镜,即靠近所述聚光光源
一侧的小于远离所述凸透镜,即远离所述聚光光源一侧的内径,利用多级阶梯对光线的反射,能够吸收到更多较为分散的杂散光,减少眩光的产生,并且可以保证光源强度不被削弱,从而可以保证正常使用。
14.进一步地,所述泛光模组包括泛光灯壳以及泛光灯源;所述泛光灯壳呈一端开口的圆环筒状结构,其套设固定于所述聚光模组的端部外侧;所述泛光灯源设置于所述泛光灯壳内,其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灯珠。沿周向均匀设置的灯珠用以发出漫射、无方向的光,光线柔和。
15.进一步地,所述泛光模组还包括泛光灯罩,所述灯罩呈圆环状,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泛光灯壳的开口处。所述泛光灯罩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使所述泛光灯源发出的光线更为柔和。
16.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数目至少为1,所述杆体的数目至少为1;相邻所述杆体的铰接轴均为阻尼轴,以确保所述学习台灯结构的稳定性。
17.进一步地,所述聚光灯源以及所述泛光灯源均为亮度、色温可调的光源。
18.进一步地,所述聚光灯源以及所述泛光灯源色温调节范围为3000~6500k,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1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学习台灯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学习台灯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聚光模组结构爆炸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聚光灯源、所述凸透镜以及所述防眩光圈部的纵剖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泛光模组结构爆炸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灯头组件位置高度调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请参照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学习台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学习台灯结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学习台灯,其包括底座1、调节杆2以及灯头组件3。
29.调节杆2包括若干杆体23,若干杆体23依次活动铰接,其一端与底座1活动铰接,另一端与灯头组件3活动铰接。
30.灯头组件3包括聚光模组31以及泛光模组32。
31.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聚光模组结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聚光模组31包括聚光灯壳(图未示)、聚光灯源312、凸透镜313以及防眩光圈部314,聚光灯壳为至少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聚光灯源312以及凸透镜313均固定于所述聚光灯壳内,且聚光灯源312与凸透镜313的透过轴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防眩光圈部314呈环状结构,并套设于凸透镜313外,防眩光圈部314的内侧设置有防眩光结构315,且防眩光结构315位于凸透镜313远离聚光灯源312的一侧;
32.泛光模组32呈圆环状结构,并套设于聚光灯壳外。
3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聚光灯源、所述凸透镜以及所述防眩光圈部的纵剖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眩光结构315为沿周向设置于防眩光圈部314内侧的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内径自靠近凸透镜313的一侧向另一侧逐级增大,所述阶梯状结构的阶梯级数至少为3。
34.阶梯状的防眩光结构315的设置,利用其内径靠近凸透镜313,即靠近所述聚光光源一侧的小于远离凸透镜313,即远离所述聚光光源一侧的内径,利用多级阶梯对光线的反射,能够吸收到更多较为分散的杂散光,减少眩光的产生,并且可以保证光源强度不被削弱,从而可以保证正常使用。
35.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泛光模组结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泛光模组32包括泛光灯壳321、泛光灯源322以及泛光灯罩323;泛光灯壳321呈一端开口的圆环筒状结构,其套设固定于聚光模组31的端部外侧;泛光灯源322设置于泛光灯壳321内,其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灯珠324;泛光灯罩323可拆卸式安装于泛光灯壳321的开口处。沿周向均匀设置的灯珠324结合泛光灯罩323的使用,用以发出漫射、无方向的光,光线柔和。
36.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还包括底座固定部21以及灯头固定部22,底座固定部21与底座1固定,灯头固定部22与灯头组件3固定连接;若干杆体23一端与底座固定部21活动铰接,另一端与灯头固定部22活动铰接。杆体23的数目至少为1,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杆体23的数目为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数目可以为更多,以提高所述学习台灯形状调节的多样性,且便于灯头组件3的高度调节。
37.进一步优选地,灯头固定部22与杆体23的铰接轴、灯头固定部22与杆体23的铰接轴以及相邻杆体23的铰接轴均为阻尼轴,以确保所述学习台灯结构的稳定性。
38.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聚光灯源312以及泛光灯源322均为亮度、色温可调的光源,其色温调节范围为3000~6500k,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学习台灯,其在所述灯头组件集成设计有聚光模组以及泛光模组,所述聚光模组以及所述泛光模组可单独或组合工作,以提供不同的照明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请参照图4和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灯头组件位置高度调节示意图,如图所示,同时所述聚光模组中设置所述凸透镜,利用成像光学,使得所述聚光灯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凸透镜时,在其凸面处发生折射,光线向中间汇聚以在投射面形成边缘明显截止的光斑a,在使用过程中模拟舞台追光灯效果,以较高的对比度与明显的光源边界,基于心理学原理,使用者会关注更亮的光斑内的事物,并弱化光斑外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专注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进一步结合所述调节杆的结构设置,利用若干杆体活动铰接的设置,使得能够通过调节调节杆的形状改变所述灯头组件的位置高度,如图6中箭
头所示,自不同高度处投射的光线能够在投射面处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光斑,进而适应用户在作业、阅读及精密手工等需要不同专注度场景中的需求,且结构简单、整体尺寸较小,生产加工成本低,且便于使用收纳,同时通过调节所述灯头组件的高度即可调节光斑大小,操作简洁。
40.进一步结合所述聚光灯源以及所述泛光灯源亮度及色温可调的设置,并优选限定其色温调节范围,利用睡眠激素褪黑素对蓝绿色波长的光有较强的敏感度的特性,3000~6500k的色温范围其具有更多的蓝绿光,其可抑制身体产生褪黑色素,使人体的兴奋感更强,以获得一定的激励效果,从生理学角度增强人体的的警觉意识和能量水平,结合心理学角度截止光斑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专注度,适用于学校、办公室、图书馆和工业场所等多种室内应用。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