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角平面透镜及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2105发布日期:2023-10-26 16:2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窄角平面透镜及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涉及窄角平面透镜及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1、随着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技术日益进步,使用发光二极管制造的灯具有亮度高、省电、寿命长等优势,发光二极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和隧道。使用发光二极管制造的灯具,一般由数个发光二极管组合形成光源,使光源能够集中从而提高亮度并扩大照射范围。

2、现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如果透镜结构设计不当,光源的光线容易形成配光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现象。在公共场所使用这种光源会造成不良的视觉效果。在隧道使用这种光源,不能满足光源在车辆行驶的方向具有较大照射范围的要求。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窄角平面透镜及照明灯具,以解决光源的光线配光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窄角平面透镜,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侧环面。所述第一端面包括开口面,立面与拱形面,所述开口面与所述拱形面通过所述立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包括出光面,所述拱形面设于所述开口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拱形面由所述出光面所在一侧向所述开口面所在一侧凸起形成。所述侧环面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侧环面与所述出光面呈锐角夹角设置,所述侧环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四个侧面依次连接,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为a3,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为a4,满足条件a3<a4,用于使光线照射范围向所述第三侧面扩大。

4、进一步的,光线通过立面与拱形面的折射,光路发生改变,折射光线进入窄角平面透镜内部。经过立面折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照射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光线再经过各个侧面的反射,光路再次发生改变,反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窄角平面透镜。经过拱形面折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直接从出光面射出窄角平面透镜。当光线经过各个侧面的反射时,由于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满足条件a3<a4,光路在第三侧面发生改变的变化更加显著,从而使光线照射范围向第三侧面扩大。窄角平面透镜通过设置立面、拱形面与不对称的侧面,使光路发生改变,从而解决光线配光可视面积小的问题,达到光线照射范围在窄角平面透镜的第三侧面扩大的效果。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6、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为a2,满足条件a1=a2。

7、进一步的,当光线经过侧环面的反射时,由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满足条件a1=a2,光路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称分布,从而使光线照射范围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匀对称。窄角平面透镜通过设置对称的侧环面,使光路均匀发生改变,从而解决光线光斑不均的问题,达到光线照射范围在窄角平面透镜的对称侧均匀分布的效果。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9、所述侧环面还包括延伸面,所述延伸面与所述开口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还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的一边与所述延伸面连接,各所述侧面的另一边与所述台阶面连接,各所述侧面由所述延伸面弯向所述台阶面,各所述侧面由所述拱形面的中心朝向外侧凸起。

10、进一步的,经由立面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在侧环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在侧环面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变大,反射光线的反射角度越靠近两边越大。由于侧环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形状,使得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趋势逐渐变小,相应的反射角的变化趋势也逐渐变小,起到光线的反射角向中间收拢的作用。经过侧环面反射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光照范围靠外侧边沿的部分相应的有向中间收拢的趋势。从而解决光线配光过于集中的问题,适当的收拢光线,达到光线照射范围向窄角平面透镜的中间收拢的效果。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2、所述拱形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厚度,中间厚,两边均匀变薄,所述拱形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部分具有凸透镜的结构。

13、进一步的,当光线经过拱形面的折射时,由于拱形面相对于出光面中间厚,两边均匀变薄,所以拱形面具有凸透镜的作用,折射光线向中间聚集。从而解决光线配光过于集中以及光斑不均的问题,适当的聚集中部拱形面的光线,达到折射光线亮度提高,光斑均匀的效果。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5、所述立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对设置,四个平面依次连接,经过所述立面入射的光线光路折射到所述侧环面。

16、进一步的,窄角平面透镜的立面分别设置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各平面与侧环面对应设置。从窄角平面透镜进入的光线经过各平面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到侧环面,折射光线再经由侧环面反射,光线的光路改变,反射光线的出射角度向窄角平面透镜的周边变大,反射光线从出光面的周边射出,反射光线照射范围往周边扩大。从而解决光线配光可视面积小的问题,达到光线照射范围扩大的效果。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8、所述立面与所述开口面呈钝角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开口面的夹角为b1,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开口面的夹角为b2,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开口面的夹角为b3,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开口面的夹角为b4,满足条件b1=b2,b3=b4,b1<b3,用于增加所述第三平面及所述第四平面的进光量。

19、进一步的,通过使立面的夹角与开口面呈钝角夹角设置,使立面接收到的光线增加,从而增加光线进入立面的进光量。立面与开口面的夹角呈钝角设置,夹角越大,立面接收到的光线越多,从而光照强度越高。满足条件b1=b2,b3=b4,使光照强度均匀对称分布;满足条件b1<b3,增加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的进光量,使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方向的光照强度增加。从而解决光线配光过于集中的问题,达到光线照射强度均匀增加的效果。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21、所述窄角平面透镜与一光源配合使用,所述开口面、所述立面与所述拱形面围合形成凹形空腔,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凹形空腔。

2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凹形空腔,提供光源设置的位置,窄角平面透镜与光源配合使用。从而解决光源经过窄角平面透镜后,光照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问题,达到窄角平面透镜的光线配光的效果。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24、所述窄角平面透镜与一光源配合使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延伸面的连接处为连接边,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连接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开口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25、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光源于连接边所在的平面与开口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控制光线起始位置在连接边所在的平面与开口面所在的平面之间,使光源的光线全部进入立面与拱形面。从而解决光源经过窄角平面透镜后,光照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问题,达到窄角平面透镜的光线配光的效果。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27、经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光线经过所述立面折射到所述侧环面,所述光线在所述侧环面的入射角为α,满足条件α≥39°,所述光线在所述侧环面发生全反射。

28、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光源的位置,根据窄角平面透镜的材料物性,以及光线在立面的折射角度,使折射光线进入所述侧环面的入射角为α,入射角大于等于窄角平面透镜的临界角,满足条件α≥39°,光线在所述侧环面发生全反射。从而解决光线配光不均的问题,使光线在窄角平面透镜中发生全反射,达到避免光线在所述侧环面折射出透镜,避免光线强度衰减的效果。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30、一种照明灯具,包括灯罩以及所述的窄角平面透镜,所述灯罩设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灯罩与所述窄角平面透镜固定连接。

31、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灯罩固定多组窄角平面透镜,多组窄角平面透镜的光线整体配光,解决照明灯具照射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问题,满足不同环境下使用照明灯具的要求,以达到合适的光照强度,均匀的光斑,以及较大的光照范围的效果。

3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窄角平面透镜及照明灯具,通过设置凸形拱形面、倾斜的立面以及不对称的侧环面等,使光路发生改变,以解决光源的光线配光过于集中,光斑不均,以及可视面积小等问题,达到光源的光线配光适当集中,光斑均匀,以及光照范围扩大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