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4984发布日期:2022-12-17 13:0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台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灯光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灯。


背景技术:

2.台灯主要用于阅读、学习和工作等。现有台灯大部分都放置在工作面(如桌子、板凳等),触碰台灯或工作面晃动时容易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台灯,以解决现有台灯大部分都放置在工作面(如桌子、板凳等),触碰台灯或工作面晃动时容易倾倒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台灯,包括台灯本体,台灯本体包括灯柱组件,灯柱组件包括:底座壳体;吸盘件,设置于底座壳体内,吸盘件朝向工作面的一端开设有吸盘口;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以及连动组件,转动件至少一端伸出底座壳体外,连动组件中部铰接于底座壳体内,连动组件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另一端和吸盘件连接;转动件转动驱使连动组件一端降落或抬升,以使得连动组件另一端带动吸盘件抬升或降落;在吸盘件抬升时,吸盘口吸附于工作面;在吸盘件降落时,吸盘口与工作面解除吸附。
5.其中,连动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锁定块,连接杆铰接于底座壳体内,连接杆一端与锁定块连接,另一端与吸盘件连接,转动件穿设锁定块并驱动锁定块以使连接杆靠近锁定块的一端降落或抬升。
6.其中,转动件纵向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7.其中,底座壳体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部的灯柱;吸盘件包括第一吸盘部和与第一吸盘部连接的第二吸盘部,第一吸盘部背离工作面的一侧面外周连接于底座底端,第二吸盘部设置于灯柱内,连动组件铰接于灯柱内。
8.其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把手,驱动把手设置于转动件、位于灯柱外的端部。
9.其中,台灯本体还包括灯头组件以及灯臂组件,灯臂组件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灯头组件连接,第一插接部部分插接于第二插接部内,或者第二插接部部分插接于第一插接部内;第一插接部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二插接部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
10.其中,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之间设有导电组件,导电组件与灯头组件连接,导电组件包括导电弹片和导电弹针,导电弹片设置于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两个中的一个,导电弹针设置于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两个中的另一个。
11.其中,灯头组件包括电池件,电池件位于灯头组件内,电池件与导电组件连接。
12.其中,台灯本体包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第一旋转组件设置于灯头组件和第一插接部之间,灯头组件通过第一旋转组件相对灯臂组件旋转,以使灯头组件靠近或远离灯臂组件;第二旋转组件设置于灯臂组件以及灯柱之间,灯臂组件通过第二旋转组件相对灯柱组件旋转,以使灯臂组件靠近或远离灯柱组件。
13.其中,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壳体、第二转轴壳体、第一转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锁定件、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第一转轴壳体可转动于第二转轴壳体中间,第一转轴壳体连接第一插接部,第二转轴壳体连接于灯头组件;在第一转轴穿设第一转轴壳体和第二转轴壳体,第一转轴头部向尾端方向上,第一转轴依次套设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第一转轴、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以及锁定件,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位于第二转轴壳体和第一转轴壳体一侧面连接处,第一轴套位于第一转轴壳体,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位于第二转轴壳体和第一转轴壳体另一侧面连接处,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位于第二转轴壳体,锁定件锁定于第一转轴尾端且位于第二转轴壳体。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台灯,转动件两端中至少一端穿设于底座壳体外。连动组件中部铰接于底座壳体内。连动组件的一端与转动件中部连接。连动组件另一端和吸盘件连接。转动件转动驱使连动组件一端降落或抬升,以使得连动组件另一端带动吸盘件抬升或降落。在吸盘件抬升时,吸盘口吸附于工作面;在吸盘件降落时,吸盘口与工作面解除吸附。通过上述转动件以及连动组件相互配合,提升了台灯本体固定的稳定性,振动碰撞等均不能使台灯本体倾倒;同时也易于台灯本体移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灯柱组件一实施例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灯柱组件一实施例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爆炸图;
20.图5是本技术台灯一示例的第二爆炸示意图;
21.图6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
22.图7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第三爆炸局部示意图;
23.图8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24.附图标号:100、台灯;10、台灯本体;1、灯柱组件;11、底座壳体;111、底座;112、灯柱;1121、立柱;12、吸盘件;121、第一吸盘部;1211、吸盘口;122、第二吸盘部;14、驱动组件;141、转动件;142、连动组件;1421、连接杆;1422、锁定块;143、驱动把手;15、电池件;2、灯头组件;3、灯臂组件;31、第一插接部;311、第一磁性件;32、第二插接部;321、第二磁性件;4、导电组件;41、导电弹片;42、导电弹针;5、第一旋转组件;51、第一转轴壳体;52、第二转轴壳体;53、第一转轴;54、第一轴套;55、第二轴套;56、锁定件;57、第一阻尼件;58、第二阻尼件;6、第二旋转组件;20、工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灯进行详细描述。
28.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灯柱组件一实施例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灯柱组件一实施例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台灯100。台灯100包括台灯本体10。台灯本体10包括灯柱组件1。灯柱组件1位于台灯本体10下部,灯柱组件1起到支撑以及固定作用。灯柱组件1包括底座壳体11、吸盘件12以及驱动组件14。底座壳体11放置于工作面20上。底座壳体11用于容纳以及容纳吸盘件12。上述工作面20可以为桌子桌面、板凳平面等。
30.吸盘件12设置于底座壳体11内。吸盘件12朝向工作面20的一端开设有吸盘口1211。当吸盘口1211内气压小于外部环境气压时,吸盘口1211吸附于工作面20。当吸盘口1211内气压等于外部环境气压时,吸盘口1211解除与工作面20吸附连接。
31.驱动组件14包括转动件141以及连动组件142。转动件141至少一端位于底座壳体11外。如转动件141一端或者两端伸出底座壳体11外周表面。连动组件142的一端与转动件141连接。连动组件142中部铰接于底座壳体11内。连动组件的另一端和吸盘件12连接。通过驱动转动件141转动,转动件141转动带动连动组件142一端降落或者抬升。因连动组件142中部铰接于底座壳体11内,连动组件142能够相对底座壳体11转动,以使得连动组件142另一端带动吸盘件12抬升或者降落。在吸盘件12抬升时,吸盘口1211吸附于工作面20。在吸盘件12降落时,吸盘口1211与工作面20解除吸附。
32.如转动件141转动带动连动组件142一端降落,连动组件142一端降落带动连动组件142另一端抬升,从而带动吸盘件12抬升。在吸盘件12抬升时,吸盘口1211内气压小于外界环境气压,吸盘口1211紧密吸附于工作面20上,进而实现台灯本体10紧紧固定在工作面20上。
33.如转动件141转动带动连动组件142一端抬升,连动组件142一端抬升带动连动组件142另一端降落。当吸盘件12降落时,吸盘件12根据内外气压差和自身刚性作用下沉,吸盘口1211内气压与外部环境气压相同,吸盘口1211与工作面20解除吸附,进而实现台灯本体10可移动性。由此,底座壳体11、吸盘件12、转动件141以及连动组件142相互配合,提升了台灯本体10固定的稳定性,振动碰撞等均不能使台灯本体10倾倒;同时,也便于台灯本体10移动。另外,直接控制转动件141即可实现台灯本体10固定或移动,使得台灯本体10结构更加简单,操作实用性高。上述台灯本体10也可以固定在墙面、玻璃等其他物体上,还可以当壁灯使用等,提升了台灯本体10使用范围。
34.在实际过程中,位于底座壳体11外的转动件141一端或者两端设置驱动把手143。通过驱动把手143便于使用者驱动转动件141转动。当转动件141两端均设置驱动把手143时,可以将两个驱动把手143进行连接,形成弧形状,进一步提升方便性,同时也能提升美观
度。通过上述驱动把手143,进一步提升了台灯本体10操作实用性,结构更加简单。
35.在一实施例中,连动组件142包括连接杆1421以及锁定块1422。连接杆1421铰接于底座壳体11内,连接杆1421能够转动。连接杆1421一端与锁定块1422连接。连接杆1421另一端与吸盘件12连接。转动件141穿设锁定块1422并驱动锁定块1422以使连接杆1421靠近锁定块1422的一端降落或抬升。
36.当需要将台灯本体10固定在工作面20上时,先将驱动把手143向下按压,通过转动件141带动锁定块1422,锁定块1422旋转将连接杆1421靠近锁定块1422的一端压下,连接杆1421靠近吸盘件12的端抬起,吸盘件12被拉起,此时吸盘件12内气压小于外界环境气压,台灯本体10被紧紧固定在工作面20上。
37.当需要解除台灯本体10固定状态时,先将驱动把手143上抬起,通过转动件141带动锁定块1422,锁定块1422解除对连接杆1421的限位,连接杆1421靠近锁定块1422的一端抬起,连接杆1421靠近吸盘件12下降,此时吸盘件12会根据内外气压差和自身刚性作用下沉,此时吸盘件12内部气压与外部环境气压一致,台灯本体10可以移动。由此,通过上述连接杆1421以及锁定块1422相互配合,更加简化了台灯本体10结构,方便安装,同时提升了操作实用性。
38.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因转动件141需要驱动连动组件142,转动件141纵向截面需要设置成非圆形。纵向截面非圆形可以包括多边形或者异形等形状,避免转动件141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多边形可以为等边多边形或者不等边多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异形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圆形或者棱边设置,如一边为弧形,其他边为直线形等。如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41为六角转轴。
39.在一实施例中,底座壳体11包括底座111以及灯柱112,灯柱112位于底座111上方,灯柱112和底座111连接。底座111放置于工作面20上。底座111用于容纳以及容纳吸盘件12一部分。如吸盘件12包括第一吸盘部121和第二吸盘部122。第二吸盘部122位于第一吸盘部121上方,第一吸盘部121和第二吸盘部122连接。第一吸盘部121背离工作面20的一侧面外周连接于底座111底端。第一吸盘部121朝向工作面20的一端开设有吸盘口1211。第二吸盘部122设置于灯柱内。连动组件142铰接于灯柱112内。
40.请参阅图2以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灯柱112底部设置有立柱1121,连接杆1421中部通过固定销(图上未示意)固定于立柱1121内,以使得连接杆1421能够通过固定销相对立柱1121转动。上述立柱1121能够为连接杆1421转动提供支撑点,同时也起到省力作用。
41.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台灯一示例的第二爆炸示意图。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台灯本体10还包括灯头组件2以及灯臂组件3,灯臂组件3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第一插接部31与灯头组件2连接。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连接,以使台灯本体10能够安装以及拆卸。上述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插接以及拆卸过程中,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一插接部31部分插接于第二插接部32内。第二种方式是第二插接部32部分插接于第一插接部31内。上述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具体插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方式进行限定,在此不做限定。
4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31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311,第二插接部32内设置有第
二磁性件321。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21均有一定磁力。当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21靠近时,两者之间相互吸引以使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连接更加稳定。当需要解除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连接,只需要外力大于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21之间磁力即可。上述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21均为呈空心的椭圆形磁铁。
4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之间设有导电组件4。导电组件4与灯头组件2电连接。导电组件4用于向灯头组件2中灯珠(图上未示意)供电或者对后续电池件15充电等。导电组件4包括导电弹片41和导电弹针42,导电弹片41以及导电弹针42相互配合通电,解决了供电走线问题,简化了台灯本体10自身结构。
44.导电组件4正常通电时,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21相互吸引,导电弹片41和导电弹针42相互接触,导电弹针42顶端受力被压缩,电路接通,可以直接对灯珠或电池件15充电等。在解除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连接时,导电弹片41和导电弹针42断开。
4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弹片41设置于第一插接部31内,导电弹针42设置于第二插接部32内。当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插接配合,导电弹片41和导电弹针42抵接且电连接。
46.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弹片41设置于第二插接部32内,导电弹针42设置于第一插接部31内。当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插接配合,导电弹片41和导电弹针42抵接且电连接。
47.如本实施例中,因第一磁性件311以及第二磁性件321均呈空心椭圆状设置,导电弹片41或者导电弹针42两者中的一个可以位于第一磁性件311中间位置。导电弹片41或者导电弹针42两者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第二磁性件321中间位置。通过上述配合方式,使得台灯本体10结构简单且结构更加紧凑。
48.由于现有台灯本体10大部分直接连接电源。当台灯本体10存在偶遇突然停电时,台灯本体10将失去光照功能。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灯头组件2包括电池件15。电池件15位于灯头组件2内。电池件15与导电组件4电连接,用于向电池件15供电以及蓄电。当偶遇停电时,台灯本体10可以作为应急光源使用。另外,因台灯本体10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可以将灯头组件2单独取下使用,进一步提升使用性。
49.另外,灯头组件2包括控制板(图上未示意)。控制板位于灯头组件2内。电池件15通过控制板与导电组件4电连接。控制板控制导电组件4向电池件15充电。上述控制板同时也可以控制导电组件4直接向灯头组件2中灯珠供电等。控制板控制方式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另外,电池件15可以为蓄电池,如锂电池、镍铬电池、铅酸蓄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
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解除插接关系时,第一插接部31和灯头组件2作为一个独立整体。相比于导电弹针42设置在第一插接部31内而言,导电弹针42安装在第二插接部32上可以保护灯头组件2拔出使用时不会磕坏,而影响导电组件4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台灯本体10使用寿命。
51.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灯头组件2设置有第三插接部(图上未示意)以及第四插接部(图上未示意),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插接连接,第四插接部与灯臂组件3连接,实现了台灯本体10安装以及拆卸。上述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可以设置对应的第一磁性件311、第二磁性件321、导电组件4等,同时第三插接部内设置电池件15等。上述第三插接部和
第四插接部内具体设置结构可以与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内具体设置结构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由此,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台灯本体10可拆卸和安装;解决了供电走线问题,简化了台灯本体10自身结构;同时,能够作为应急光源使用。
52.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台灯本体10包括第一旋转组件5以及第二旋转组件6。第一旋转组件5设置于灯头组件2和第一插接部31之间。灯头组件2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相对灯臂组件3旋转,以使灯头组件2靠近或远离灯臂组件3,进而使得灯头组件2向灯臂组件3折叠。如本实施例中,灯头组件2能够相对灯臂组件3转动360
°

53.第二旋转组件6设置于灯臂组件3以及灯柱组件1之间。灯臂组件3通过第二旋转组件6相对灯柱组件1旋转,以使灯臂组件3靠近或远离灯柱组件1,进而使得灯臂组件3向灯柱组件1折叠。如本实施例中,灯臂组件3能够相对灯柱组件1转动90
°

54.由此,台灯本体10通过上述第一旋转组件5以及第二旋转组件6相互配合,实现了台灯本体10高度调节,同时便于折叠收纳以及包装运输等。上述灯头组件2以及灯臂组件3转动任意角度时,均能保持稳定静止状态。
55.上述第一旋转组件5的结构和第二旋转组件6的结构相同。下面将详细阐述第一旋转组件5的具体结构,第二旋转组件6的具体结构将不再详细阐述。
56.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第三爆炸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台灯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结合图1和图6,第一旋转组件5包括第一转轴壳体51、第二转轴壳体52、第一转轴53、第一轴套54、第二轴套55、锁定件56、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5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58。第一转轴壳体51靠近第二转轴壳体52的一端可转动于第二转轴壳体52中间。第一转轴壳体51连接第一插接部31。第二转轴壳体52连接于灯头组件2。第一转轴53穿设第一转轴壳体51和第二转轴壳体52。
57.在第一转轴53头部向尾端方向上,第一转轴53依次套设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57、第一转轴53、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58以及锁定件56。至少一个第一阻尼件57位于第二转轴壳体52和第一转轴壳体51一侧面连接处。第一轴套54位于第一转轴壳体51,以使第一转轴壳体51通过第一轴套54转动于第一转轴53。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58位于另一第二转轴壳体52和第一转轴壳体51另一面连接处。至少一个第二阻尼件58位于第二转轴壳体52。锁定件56锁定于第一转轴53尾端且位于第二转轴壳体52,以使锁定件56锁紧第一转轴53。
58.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调节灯头组件2光照角度范围。通过第一阻尼件57以及第二阻尼件58相互配合,使第一旋转组件5具有阻尼特性,以使得灯头组件2相对灯臂组件3转动后并能够在任意位置固定静止。
59.同理,第二旋转组件6的结构与第一旋转组件5的结构相同,以使得灯臂组件3能够相对灯柱组件1转动后并能够在任意位置固定静止。
60.上述第一阻尼件57结构和第二阻尼件58结构不同。第一阻尼件57设置有第一阻尼孔(图上未示意),第一阻尼孔形状为圆形,以使得第一阻尼孔能够套设于第一转轴53上,并能随第一转轴53转动。第二阻尼件58设置有第二阻尼孔(图上未示意),第二阻尼孔形状为椭圆形。当第二阻尼件58中椭圆形的第二阻尼孔套设于第一转轴53时,第二阻尼件58起到阻尼作用,限定此处第一转轴壳体51和第二转轴壳体52转动,进而使得灯头组件2在任意位置固定静止。
6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台灯中转动件两端中至少一端穿设于底座壳体外。连动组件中部铰接于底座壳体内。连动组件的一端与转动件中部连接。连动组件另一端和吸盘件连接。转动件转动驱使连动组件一端降落或抬升,以使得连动组件另一端带动吸盘件抬升或降落。在吸盘件抬升时,吸盘口吸附于工作面;在吸盘件降落时,吸盘口与工作面解除吸附。通过上述转动件以及连动组件相互配合,提升了台灯本体固定的稳定性,振动碰撞等均不能使台灯本体倾倒;同时也易于台灯本体移动。
62.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