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雷达示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0612发布日期:2022-10-22 08:4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汽车雷达示警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雷达示警灯。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灯具内也相应集成了多种组件,以有效地利用汽车灯具的内部空间。由此,汽车灯具内除了安装发光元件外,还会安装其它部件,例如毫米波雷达的探头、红外传感器等等部件。
3.安装毫米波雷达的汽车灯具一般为拇指大小,难以容置过多或体积较大的部件,如何合理安排安装毫米波雷达的汽车灯具的内部空间,是业内较为头痛的事情。一般而言,汽车灯具包括相互装配的壳体与灯罩,壳体与灯罩之间通过相连接处各设有连通孔,通过烫胶柱子穿过壳体与灯罩各自的连通孔,实现壳体与灯罩的稳定装配连接,之后将烫胶柱子凸出于壳体或灯罩的部分通过烙铁烫平,使得灯具外表无凸出结构,从而使得灯具具有良好的观赏性。
4.因,灯具内设有多种组件,该些组件的电源线需要引出灯具,以与电源或其他部件相电性连接。当需要使用烙铁烫平烫胶柱子时,因灯具的体积过小,烙铁容易烫到电源线,烫坏电源线,使得灯具的不良率急剧上升,而且通过烙铁烫平烫胶柱子的方式一般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汽车雷达示警灯。
6.为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适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汽车雷达示警灯,包括壳体、灯罩及发光组件,所述壳体以半包围结构提供安装所述发光组件和灯罩的容置空间,用于限定所述容置空间的一对侧板相对向设有用于缩小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的翻边,所述灯罩截面呈弧形,装设于该对侧板的翻边下方,且处于积蓄弹性势能的状态。
8.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截面上,所述灯罩处于舒展状态时,其弧度大于该灯罩处于积蓄弹性势能时的弧度。
9.进一步的,在所述截面上,所述灯罩的弧度大于所述一对侧边所定义的角度。
10.进一步对,所述灯罩的边沿与所述壳体的翻边相抵接。
11.具体的,在所述截面上,所述灯罩的弧度大于所述一对侧边所定义的角度在1
°
至60
°
之间。
12.具体的,所述灯罩的翻边与该翻边所在的侧板呈锐角或直角或钝角关系。
13.进一步的,所述汽车雷达示警灯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散光罩,所述散光罩设置于灯罩的内侧,且所述散光罩的形状与灯罩的形状相对应,散光罩的边沿与灯罩的边沿相抵接。
14.具体的,所述灯罩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散光罩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
凹槽相配合限位。
15.具体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与发光元件相连的线缆,所述壳体设有供线缆延伸出外壳的连通孔。
16.具体的,所述一对侧板于公共端相连接,所述连通孔设置于公共端处。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如下:
18.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灯罩装设于壳体中,灯罩装设于壳体中时灯罩处于积蓄弹性势能的状态,在灯罩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使得灯罩的边沿与壳体的翻边相稳定抵接,从而使得灯罩可稳定装配于壳体中,灯罩与壳体之间的装配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且灯罩与壳体之间无需通过连接件连接,避免了因安装连接件而导致的工序的增加与良品率的下降,降低了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生产成本。
19.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仰视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俯视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壳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灯罩的横截面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的a-a剖面示意图。
28.图8为图7的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3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
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雷达示警灯,该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灯罩嵌设于壳体中,灯罩的边沿与壳体开口处的翻边相抵接,且灯罩在与壳体的翻边相抵接时,灯罩处于积蓄弹性势能的状态,使得灯罩无需通过连接部件即可于壳体稳定地装配,从而避免因使用烙铁而烫坏汽车雷达示警灯或电源线,提高汽车雷达示警灯的良品率,减少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3,所述汽车雷达示警灯100包括壳体110、灯罩120、散光罩130及设置于壳体110内的发光组件。
34.结合图2和图4,所述壳体110为半包围结构,壳体110包括一对侧板,该一对侧板构成壳体110的半包围结构。具体言之,该一对侧板包括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上侧板111的第一端1111与下侧板112的第一端1121于壳体110的公共端113相连接,为便于叙述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之间的位置关系,虚设有基于公共端113延伸而出的第一辅助线,上侧板111自其第一端1111向其第二端1112朝第一辅助线的右上方延伸设置,下侧板112自其第一端1121向其第二端1122朝第一辅助线的右下方延伸设置,且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关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呈对称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侧板111与上侧板111呈锐角或直角或钝角关系设置,也即是说,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所构成的角(称该角为第一角)为锐角或直角或钝角。
35.因,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均自公共端113延伸而出,且上侧板111朝右上方延伸设置,下侧板112朝右下方延伸设置,使得壳体110具有呈开放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发光组件和用于安装散光罩130与灯罩120。
36.所述壳体110在其容置空间的开口处设有翻边117,翻边117向容置空间内部弯折,通过翻边117缩小壳体110的开口的大小。壳体110的开口由壳体110的边沿116构成,具体言之,开口由上侧板111的第二端1112的边沿116与下侧板112的第二端1122的边沿116所构成,上侧板111的第二端1112的边沿116与下侧板112的第二端1122的边沿116组成壳体110的边沿116。
37.壳体110的翻边117自壳体110的边沿116向容置空间内部弯折,翻边117与所在侧板相近似垂直,例如,翻边与所在的侧板呈95
°
或100
°
或105
°
。上侧板111中的翻边117与下侧板112中的翻边117关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相对称。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边117与所在边沿呈锐角或钝角关系。壳体110的翻边117为弯折壳体110的边沿116所形成。
38.所述灯罩120嵌设于壳体110的开口处,且灯罩120的边沿121在壳体110内部与壳体110的翻边117相抵接,也即是说,灯罩120的边沿121设置于壳体110的抵接位处。
39.结合图3与图5,灯罩120的横截面呈弧形,当灯罩120未与壳体110相装配时,也即是说,灯罩120处于舒展状态时,灯罩120的弧度大于壳体110的上侧板111与下侧板112所构成的所述的第一角的角度。结合图7与图8,当灯罩120装设于壳体110的开口处时,灯罩120的边沿121在壳体110内侧与翻边117相抵接时,因灯罩120的弧度大于第一角的角度,使得灯罩120在壳体110的翻边117的限位下,灯罩120整体的弧度不变,但灯罩120的边沿121弹
性弯曲,灯罩120整体拱起,使得灯罩120的边沿121可与壳体110的翻边117相抵接限位,横截面呈弧形的灯罩120处于积蓄弹性势能的状态,也即是说,灯罩120的边沿121具有朝向外壳体110外部的弹性力,使得灯罩120可稳定地与壳体110相装配。
40.灯罩120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一角的角度在1
°
至60
°
之间,使得灯罩120的边沿121可在灯罩120的弹性势能的约束下与壳体110的翻边117稳定地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灯罩120的弧度为90
°
,第一角的角度为85
°
,灯罩120的弧度大于第一角的角度5
°
,使得灯罩120的整体弧度不会因与第一角的角度相差较大,而导致灯罩120的边沿121不能与翻边117相装配,且因灯罩120的整体弧度与第一角的角度相近,使得较易将灯罩120装配至壳体110上,灯罩120所积蓄的弹性势能不会较大,使得灯罩120不会因为弹性势能较大而容易劳损而损坏,降低的灯罩120的劳损,延伸灯罩120的使用寿命。
41.灯罩120的弧度与第一角的角度相近,使得灯罩120的边沿121可较易的设置于壳体110内,灯罩120的边沿121与壳体110的翻边117相抵接,且翻边117与所在侧板相垂直设置,使得翻边117可有效地阻止灯罩120的边沿121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弹出壳体110之外,使得灯罩120可稳定地安装于壳体110中。
42.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与图7,壳体110的围成容置空间的面为内侧面118,翻边117设有内侧面1171,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与壳体110的内侧面118相接设置,壳体110的内侧面118与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相接构成抵接位。翻边117还包括不与壳体110的边沿116相接的过渡面1172,过渡面1172与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相接,且过渡面1172与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于第一边相连接,第一边为棱边,对所述第一边进行倒角,使得第一边所在角为钝角,也即是说过渡面1172与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之间呈钝角关系。
43.当安装灯罩120时,灯罩120的边沿121可经翻边117的过渡面1172进入壳体110的容置空间内,与翻边117的内侧面1171相抵接。当第一边所在角为直角时,灯罩120的边沿121难以越过第一边,第一边将限制灯罩120的边沿121进入容置空间内,使得将灯罩120装配至壳体110内,难度较大。当第一边经倒角后为钝角时,灯罩120的边沿121将划过呈钝角的第一边,使得灯罩120较为容易的进入容置空间内,降低将灯罩120装配于壳体110上的难度。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7与图8,所述散光罩130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空间中,且散光罩130设置于灯罩120的内侧,也即是说,散光罩130较灯罩120更为靠近壳体110的公共端113。散光罩130的形状与灯罩120的形状相对应,散光罩130的横截面也为弧形,散光罩130的弧度与所述灯罩120的弧度相对应。
45.具体言之,因散光罩130的弧度大于壳体110的第一角的角度,当散光罩130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空间中时,设置于灯罩120内侧的散光罩130在散光罩130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将对灯罩120施加弹性作用力,使得散光罩130与灯罩120相抵接,从而使得散光罩130可稳定地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空间中,且散光罩130对灯罩120施加弹性作用力,还可使得灯罩120的边沿121与壳体110的翻边117更为紧密地抵接,使得灯罩120在散光罩130的作用下,更稳定的设置于壳体110中。
46.进一步言之,设置于壳体110内的散光罩130的边沿131与灯罩120的边沿121相抵接,以便于散光罩130对灯罩120的边沿121施加弹性力,使得灯罩120的边沿121与壳体110的翻边117更为稳定地抵接。
47.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散光罩130朝向灯罩120的一面上设有限位凸起132,灯罩120朝向散光罩130的一面上设有限位凹槽122,在散光罩130积蓄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限位凸起132与限位凹槽122相稳定配合限位,使得散光罩130与灯罩120之间更为稳定地装配。
48.结合图2、图3及图7,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141和与发光元件141相连接的线缆142,发光元件141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空间内,壳体110中设有连通孔143,线缆142可经连通孔143延伸至壳体110之外,以便于线缆142与电源或汽车的其它部件相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发光元件141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发光元件141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143设置于壳体110的公共端113处。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容置空间中设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电路,所述电路与发光元件141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雷达示警灯的体积与拇指的体积类似。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一体成型。壳体110由模具注塑一次成型。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雷达示警灯的灯罩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灯罩的边沿与壳体的翻边相抵接,使得灯罩可稳定地装设于壳体中,灯罩与壳体之间无需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可有效地降低次品率,且灯罩与壳体之间的装配方式简单,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
53.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实用新型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54.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