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1061发布日期:2022-12-14 00:1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灯具的灯罩一般采用玻璃或者塑料制成,不具备亮度调节效果,且产生的光线不够柔和。申请号为20070303032565,名称为茧壳灯的专利公开了采用以茧壳作为灯罩,改善透光效果,但其不具备亮度调节效果;申请号为2020230017252,名称为可调透光度的灯罩的专利公开了通过在灯罩内设置可收拢/扩张的遮光布进行灯具亮度的调节,但是其存在问题收拢后的遮光布仍然占用部分透光空间,导致灯具沿周向发光存在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能够通过灯罩调节亮度,且沿周向发光均匀。
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包括灯座、设于灯座上的灯臂、设于灯臂上发光源、灯罩,所述灯罩包括:
6.透光布罩,其为底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透光布罩罩设于所述发光源外周;
7.透光茧壳罩,其顶底端均开口设置,所述透光茧壳罩滑动设于灯臂上,以使所述透光茧壳罩上滑定位设于所述透光布罩外周,所述透光茧壳罩下滑定位设于透光布罩下方,其中,所述透光布罩的透光率大于透光茧壳罩的透光率下方。
8.优选的是,所述透光布罩包括第一衬体、同轴固设于第一衬体顶端的连接帽,敷设于第一衬体外周的茧壳重组无纺布,其中,所述连接帽底端开口,且贯穿所述第一衬体设置,所述连接帽螺纹连接于灯臂顶端。
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衬体的顶端包括沿所述连接帽周向等间隔发散的多个衬杆;
10.还包括加强托,其包括:
11.多个加强杆,多个加强杆沿所述灯臂周向等间隔发散,且与灯臂的连接点位于发光源与连接帽之间;
12.加强环,其设于多个加强杆自由端,所述加强环顶面水平,且支撑设于多个衬杆底端。
13.优选的是,所述透光茧壳罩包括第二衬体、敷设于第二衬体内周的茧壳重组无纺布、敷设于第二衬体外周的茧壳层,所述茧壳层由多个半茧壳规则排列固定获得,半茧壳由椭圆形茧壳采用横切、竖切、斜切中的任一种方式获得。
14.优选的是,所述灯臂上位于发光源下方滑动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透光茧壳罩内侧下部间固定连接,所述灯臂位于第一位置处相背对设置一对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
件包括:
15.定位槽,其水平设于所述灯臂侧壁;
16.定位块,其滑动设于定位槽内,且与定位槽间设置第一螺旋弹簧,其中,所述滑套上贯穿设有与一对定位块匹配的穿孔,当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穿孔一一对应,且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对定位块的自由端卡设于一对穿孔内,以使透光茧壳罩定位于于灯臂上的第一位置处。
17.优选的是,所述滑套与所述透光茧壳罩内侧下部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同轴设于所述透光茧壳罩内侧下部的支撑环、等间隔设于所述滑套和支撑环间的连接杆,其中,当所述透光茧壳罩定位设于灯臂上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布罩的底端与所述支撑环接触。
18.优选的是,所述灯座上设置有容纳透光茧壳罩底端的容纳槽,当所述透光茧壳罩下滑至底端容纳于容纳槽时,所述透光茧壳罩定位设于灯臂上的第二位置处。
19.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帽顶端凹陷具有定位槽;
20.还包括连接组件,其包括:
21.基座,其底端凸出具有与限位槽匹配的定位凸块,贯穿所述基座侧壁相背离设置一对水平槽,贯穿所述基座顶端与每个水平槽连通设置滑槽;
22.一对滑杆,一对滑杆分别滑动设于一对水平槽内,且与水平槽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弹簧,每个滑杆上设置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于滑槽内,其中,所述透光茧壳罩顶端设有与第一滑杆对应的滑孔,当所述透光茧壳罩上滑定位设于灯臂上的第一位置处,且第二螺旋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对滑杆自由端插设于一对滑孔内。
23.优选的是,所述灯座上设置有部分容纳滑杆的插筒。
24.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5.利用茧壳,设置透光度不同的透光布罩、透光茧壳罩,通过透光茧壳罩的上下移动使灯具在单层灯罩、双层灯罩间替换,以均匀调节灯具亮度。
2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茧壳横切、纵切、斜切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具体为:灯座1;容纳槽10;插筒11;灯臂2;发光源3;透光布罩4;连接帽40;限位槽41;加强杆5;加强环50;透光茧壳罩6;第二衬体60;茧壳重组无纺布61;茧壳层
62;滑套7;穿孔70;支撑环71;连接杆72;连接组件8;基座80;凸块81;水平槽82;滑槽83;滑杆84;第二螺旋弹簧85;滑块86;定位组件9;定位槽90;定位块91;第一螺旋弹簧92。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包括灯座1、设于灯座1上的灯臂2、设于灯臂2上发光源3、灯罩,所述灯罩包括:
40.透光布罩4,其为底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透光布罩4罩设于所述发光源3外周;
41.透光茧壳罩6,其顶端、底端均开口设置,所述透光茧壳罩6滑动设于灯臂2上,以使所述透光茧壳罩上滑定位设于所述透光布罩外周,所述透光茧壳罩下滑定位设于透光布罩下方,具体为,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并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罩设于所述透光布罩4外周,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远离透光布罩4设置(即相对于透光布罩向下移动至通过透光布罩透光),所述透光布罩4的透光率大于透光茧壳罩6的透光率。
4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源3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发光以提供照明,透光布罩4设于所述发光源3外周,透光布罩4为底端开口圆筒状,实现灯罩聚光效果的同时,提供透光功能,所述透光茧壳罩6通过灯臂2提供安装的支撑,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并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罩设于所述透光布罩4外周,此时,优选的,透光茧壳罩6的顶端高度不低于所述透光布罩4的顶端高度,所述透光茧壳罩6的底端高度不高于透光布罩4的高度,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远离透光布罩4设置,优选的,所述透光茧壳罩6的顶端高度略高于所述透光布罩4的底端高度,具体的高出的部分不高于透光布罩4自身高度的1/10,即不影响第一透光照的透光效果,所述透光布罩4的透光率大于透光茧壳罩6的透光率,以实现当单独使用透光布罩4时、同步使用透光茧壳罩6时提供透光率差别较大的两种透光效果,优选的,当使用双层灯罩时,满足作为夜灯使用的要求,使用过程中,其中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以作为房间床头台灯使用,当需要较大亮度照明,满足看书要求时,控制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仅透光布罩4作为单层灯罩使用,当作为夜灯使用,降低对睡眠影响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并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作为具有双层灯罩的灯具使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灯罩均匀调节灯具亮度。
4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所述透光布罩4包括第一衬体、同轴固设于第一衬体顶端的连接帽40,敷设于第一衬体外周的茧壳重组无纺布,其中,所述连接帽40底端开口,且贯穿所述第一衬体设置,所述连接帽40螺纹连接于灯臂2顶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衬体用于提供茧壳重组无纺布形成特定透光布罩4形状的硬性支撑,具体可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制成,所述茧壳重组无纺布通过茧壳剥层获得的茧壳薄片制得,用于制作茧壳薄片的茧壳可为桑蚕白色茧、桑蚕彩色茧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需求组合而成,桑蚕彩色茧主要有黄红茧系(淡黄、金黄、肉色、红色、蒿色、锈色等)和绿茧系(竹绿和绿色)两大类,黄红
茧系的茧丝颜色来自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类色素;绿茧系的茧丝色素主要为黄酮色素,在中肠和血液(或者血液)中合成,不同颜色茧壳可调控透光颜色,满足不同需求,其中,茧壳薄片的厚度依据所述透光布罩4透光度确定,优选满足夜间床头照明使用,所述第一衬体具体包括筒状本体、设于筒状本体顶端的顶端部,所述筒状本体为网状或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圆环配套设于间的撑杆,所述顶端为网状或者包括辐散设置的多个撑杆,其目的在于提供茧壳重组无纺布成型的支撑,所述连接帽40、所述透光布罩4、所述灯臂2同轴设置,所述灯臂2顶端(顶侧壁)外周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帽40内周具有对应的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帽40螺纹连接于灯臂2顶端,进而将透光布罩4螺纹连接设于灯臂2顶端,实现透光布罩4罩设于所述发光源3外周,采用这种方案,所述透光布罩4通过茧壳重组无纺布构建,能够具有柔和灯光的效果,通过连接帽40的设置,便于透光布罩4的拆卸,以便于灯罩清洁、灯具检修等工作的进行。
4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衬体的顶端包括沿所述连接帽40周向等间隔发散的多个衬杆,即第一衬体的顶端部有发散设置的多个衬杆构成,优选的,包括3-4个;
45.还包括加强托,其包括:
46.多个加强杆5,多个加强杆5沿所述灯臂2周向等间隔发散,且加强杆5与灯臂2的连接点位于发光源3与连接帽40之间,此时,连接帽40螺接设于灯臂2顶端,所述加强杆5具体设置为整体沿远离灯臂2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或者沿远离灯臂2方向向水平设置,而后倾斜设置,以抬高加强杆5自由端高度,满足通过加强环50支撑的要求;
47.加强环50,其设于多个加强杆5的自由端,所述加强环50顶面水平,且支撑设于多个衬杆底端,所述加强环50为水平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圆环状。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加强托的设置,提高透光布罩4安装的稳定性。
4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透光茧壳罩6包括第二衬体60、敷设于第二衬体60内周的茧壳重组无纺布61、敷设于第二衬体60外周的茧壳层62,所述茧壳层62由多个半茧壳规则排列固定获得,半茧壳由椭圆形茧壳采用横切、竖切、斜切中的任一种方式获得,具体如图9所示,其中,h-h向为横切,z-z向为竖切,x-x向为斜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茧壳重组无纺布61通过茧壳剥层获得的茧壳薄片制得,其中,茧壳薄片的厚度依据实际需求确定,用于制作茧壳薄片、半茧壳的茧壳可为桑蚕白色茧、桑蚕彩色茧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需求组合而成,采用这种方案,茧壳重组无纺布、茧壳均透气性极好,相对于传统的pc板作为灯罩材料主体,整体散热效果好,进一步,茧壳厚度交透光布罩4的茧壳重组无纺布61的厚度大,满足亮度调节需求,同时使单层灯具、双层灯具具有不同的外观,避免视觉疲劳。
4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灯臂2上位于发光源3下方滑动设有滑套7,所述滑套7与所述透光茧壳罩6内侧下部间固定连接,以使滑套7相对于所述灯臂2的上下滑动时,同步带动透光茧壳罩6上下滑动,所述灯臂2位于第一位置处相背对设置一对定位组件9,一对定位组件9沿所述灯臂2横截面的径向设置,即一对定位组件9共直线设置,所述定位组件9包括:
50.定位槽90,其水平设于所述灯臂2侧壁,即沿灯臂2侧壁水平凹陷形成;
51.定位块91,其滑动设于定位槽90内,且与定位槽90间设置第一螺旋弹簧92,其中,所述滑套7上贯穿设有与一对定位块91匹配的穿孔70,当所述定位槽90与所述穿孔70一一
对应,且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对定位块91的自由端卡设于一对穿孔70内,以使透光茧壳罩6定位于灯臂2上的第一位置处。优选的,设定所述滑套7相对于所述灯具可上下滑动,而不可转动,具体可以通过在所述灯臂2上设置竖直滑道,所述滑套7相对于所述滑道设置对应的滑动部,以限制所述滑套7相对于所述灯臂2的周向转动,或者,所述灯臂2与所述滑套7相对滑动的区域部分的水平截面为非圆形,以限定两者的相对转动,所述定位块91与定位槽90的相对滑动为限位滑动,即当定位滑块86在第一螺旋弹簧92带动滑动至向外凸出至最远端时,所述定位块91不脱离所述定位槽90,且此时第一螺旋弹簧92仍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定位槽90与所述穿孔70一一对应,且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对定位块91的自由端卡设于一对穿孔70内,以使透光茧壳罩6定位于于灯臂2上的第一位置处。使用过程中,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并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此时需提高灯具亮度,握持滑套7,按压一对定位块91,并同步下拉滑套7,以提供定位块91持续内缩的力,定位块91完全内缩至定位槽90,下移滑套7带动透光茧壳罩6下移至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具体的为透光茧壳罩6置于灯座1上),实现调亮亮度;此时需要降低灯具亮度,上提第二灯罩,手部握持滑套7上移,当所述滑套7与所述定位块91相遇时,按压定位块91内缩,定位块91完全内缩至定位槽90,继续上移滑套7,以使一对定位块91通过一对穿孔70穿出,实现将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处,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滑道配合定位组件9的设置实现透光茧壳罩6的上下移动、定位。
5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套7与所述透光茧壳罩6内侧下部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同轴设于所述透光茧壳罩6内侧下部的支撑环71、等间隔设于所述滑套7和支撑环71间的连接杆72,所述连接杆72与所述滑套7连接的部位位于滑套7中上部,满足使滑套7位于其与连接杆72连接点的下方具有手部握持的空间,提供操作的便利性,其中,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布罩4的底端与所述支撑环71顶面接触,提供对透光布罩4的支撑。所述支撑环71为水平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圆环状,所述滑道的底端高度不高于所述透光茧壳罩6的底端高度,以满足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至所述透光茧壳罩6底端支撑设于所述灯座1顶端是,所述透光茧壳罩6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且滑套7底端与所述灯座1接触或者高于灯座1顶端高度,采用这种方案,通过连接组件8的设置实现滑套7与透光茧壳罩6之间的连接,同时提供滑套7下部的操作空间。
5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2所述灯座1上设置有容纳透光茧壳罩6底端的容纳槽10,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至底端容纳于容纳槽10时,所述透光茧壳罩6定位设于灯臂2上的第二位置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环71的高度设置为,此时所述支撑环71支撑设于所述灯座1上,所述滑套7的高度设于为,此时所述滑套7不与所述灯座1接触,采用这种方案,提高透光茧壳罩6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整体稳固性。
5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2,7-8所示,所述连接帽40顶端凹陷具有限位槽41;
55.还包括连接组件8,其包括:
56.基座80,其底端凸出具有与限位槽41匹配的定位凸块81,贯穿所述基座80侧壁相背离设置一对水平槽82,贯穿所述基座80顶端与每个水平槽82连通设置滑槽83;
57.一对滑杆84,一对滑杆84分别滑动设于一对水平槽82内,且与水平槽82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弹簧85,每个滑杆84上设置滑块86,所述滑块86滑动设于滑槽83内,其中,所述透光茧壳罩6顶端设有与第一滑杆84对应的滑孔,当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
的第一位置处,且第二螺旋弹簧85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对滑杆84自由端插设于一对滑孔内,当一对滑块86相对缩小距离移动至距离最小时,一对滑杆84自由端脱离一对滑孔。所述限位槽41的水平截面为非圆形,以不使所述连接组件8相对于所述限位槽41转动,采用这种方案,在所述透光茧壳罩6的顶端实现沿径向的连接,提高整个装置安装的稳固性。
5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6、7-8所示,所述灯座1上设置有部分容纳滑杆84的插筒11。使用过程中,所述透光茧壳罩6上滑并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此时一对滑杆84自由端插设于一对滑孔内,当需提高灯具亮度时,控制一对滑块86相对缩小距离移动至距离最小,一对滑杆84自由端脱离一对滑孔,将定位组件9插设于插筒11,满足收纳,握持滑套7,按压一对定位块91,并同步下拉滑套7,以提供定位块91持续内缩的力,定位块91完全内缩至定位槽90,下移滑套7带动透光茧壳罩6下移至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二位置(具体的为透光茧壳罩6置于灯座1上),实现调亮亮度;
59.当继续需要降低灯具亮度,上提第二灯罩,手部握持滑套7上移,当所述滑套7与所述定位块91相遇时,按压定位块91内缩,定位块91完全内缩至定位槽90,继续上移滑套7,以使一对定位块91通过一对穿孔70穿出,实现将所述透光茧壳罩6下滑定位设于灯臂2上第一位置处,进一步,取出定位组件9,控制一对滑块86相对缩小距离移动至距离最小并将其凸块81定位设于定位槽90内,放松手部对一对滑块86的相对压缩力,一对滑杆84自由端插设于一对滑孔内,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插筒11的设置,实现对连接组件8的收纳,优选的,所述滑杆84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便于收纳时控制顶端高度低于透光茧壳罩6的顶端高度,不影响透光布罩4的透光效果。
60.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亮度可调的茧壳灯具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61.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