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卤化物灯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6259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卤化物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卤化物灯的制造方法。
金属卤化物灯有各种各样的式样和用途,并且广泛地使用于要求高亮度的场合。

图1是通常的金属卤化物灯的原理图。
参考图1,金属卤化物灯100包括带有密封的第一及第二端11和12的透明圆柱形外壳10,还有一弧光管20固定在外壳10的内部中心。弧光管20包括一对电极21和通过金属片22连接每个电极21的第一和第二内引线23和24。
外壳10的第一端11被环绕第一外引线40密封,其第二端12环绕第二外引线41被密封。第一外引线40的一端通过第一金属薄片30连到第一内引线23,而另一端向外壳10的外部伸出。第二引线41通过第二金属薄片31,以同样的方式与第二内引线24相连。
在上面所说金属卤化物灯100中,当供电电源连到外引线40和41上时,电位差在电极21之间形成。于是,弧光放电在弧光管内部发生,从而产生光。这里,外壳10阻止弧光放电期间产生的热消散掉。金属薄片30和31吸收内引线23、24和外引线40、41的热膨胀,并且当过量的电流加上时起分散器(disperser)的作用。
在此期间,为制造图1的金属卤化物灯时,首先按传统方法提供具有第一和第二内引线23、24的弧光管20,有第一金属薄片(30)接在其一端的第一外引线40,和有第二金属薄片(31)接在其一端的第二外引线41。接着,第一金属薄片30通过焊接电联接到第一内引线23,而第二金属薄片31通过焊接电联接到第二内引线24。
此后,如图2所示,连有外引线40和41的弧光管管体20,由连在固定件60上的弧光管支座61支撑,接着固定件60进到外壳10的第一端11中。以后,处在外壳10的第二端12位置的第二外引线41,插到引线支座50中。
此时,当外壳10的第二端12被加热时,一对封压件80如图3所示压在一起,从而使外壳10的第二端12密封。相应地,第二内引线24和通过第二金属薄片31连到第二内引线24的第二外引线41被固定到外壳10的第二端12。
其次,固定件60从外壳10的另一端11分离开,以封固第二端12的同样方法封结这一端。于是,第一内引线23和第一外引线40通过第一金属薄片30联接并固定到外壳10的第一端11。
然而,该传统制造金属卤化物灯的方法,如所显示的,要求进行将第一金属薄片30焊接到第一内引线23和将第二金属薄片31焊接到第二内引线24的处理。而且,外引线40和41到弧光管20的联接增加了弧光管20的总长度。因此,弧光管20难以操作和储存,还有,金属薄片30、31或者外引线40、41可能被损伤,或者容易从内引线23、24上脱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卤化物灯的制作方法,其中固定在外引线上的金属薄片同弧光管的内引线的焊接工艺被省略,以增加生产率、方便处理和储存为制作金属卤化物灯所必须的每个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金属卤化物灯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具有电极并有内引线连到该电极上的弧光管放置并固定到圆柱形外壳内;将有金属薄片接在其一端的外引线放置并固定到外壳中,以使金属薄片在其一端接触内引线的外表面;以及通过封固外壳端部固定内引线和外引线,从而将金属薄片和内引线相互连在一起。附图的简要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通过参看附图以及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为清楚,其中图1是一剖面图,原理性显示了通常的金属卤化物灯;图2和图3是金属卤化物灯的常规制作方法的图示说明;以及图4到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金属卤化物灯的制作方法的图示说明。
发明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以及图4到图6,首先提供具有电极21以及通过金属薄片22连到电极21上的第一和第二内引线23、24的弧光管20。它的第一外引线40有第一金属薄片30焊在其一端,而第二外引线41有第二金属薄片31焊在其一端。
其次,如图4所示,第一内引线23插入固定件70,以便支撑弧光管20,而后,固定件70放进圆柱形外壳10的第一端11,以固定弧光管20到外壳10的内部。附有第二金属薄片31的第二外引线41插入外壳10的第二端12,并如此固定,使第二金属薄片31其一端处在第二内引线24的外表面。第二外引线41被引线支座50支撑。
此外,在图4中,第二金属薄片31和第二内引线24之间的空隙表示不焊接,然而,第二金属薄片31和第二内引线24的外表面是相互接触的。
为封固外壳10的第二端12,采用加热并且一对封固件80,如图5所示,将外壳10压在一起。相应地,第二内引线24和第二外引线41被固定到外壳10的第二端12。这里,第二金属薄片31和第二内引线24相互接触。于是,第二外引线41和第二内引线24,通过第二金属薄片31相互电接触。
此后,支撑第一内引线23的固定件70从外壳10的第一端11上分离,有第一金属薄片36接在其上的第一外引线40,如图6所示插进第一端11。第一外引线40是这样固定的,第一金属薄片30其端部能处在第一内引线23的外表面。当外壳的第一端11,按封固外壳第二端12同样的方法被封固时,第一金属薄片30和第一内引线23相互接触。于是,第一内引线23和第一外引线40,通过第一金属薄片30彼此电连接,并且固定到外壳10的第一端11。
当外引线40及41连到供电电源时,如图1所述,在电极21之间形成电位差。因此,弧光放电在弧光管20中发生以产生光。
按照本发明的制造金属卤化物灯的方法,金属薄片固定到外引线和内引线,当外壳封固时相互紧紧粘接,同时相互电接触。
因此,由于金属薄片与内引线焊接这一步被省去,处理简化了,从而提高了生产率。进而,由于在处理过程中灯的长度没有增加,用于制造金属卤化物灯的部件能易于操作和储存。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金属卤化物灯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电极并有内引线连到所说电极上的弧光管放置并固定到圆柱形外壳内;将有金属薄片接在其一端的外引线放置并固定到所说的外壳中,以使所说的金属薄片在其一端接触所说的内引线的外表面;以及通过封固所说的外壳端部固定所说的内引线和外引线,从而将所说的金属薄片和内引线相互连在一起。
全文摘要
一种制作金属卤化物灯的方法被公开。根据此方法,弧光管的内引线,通过外壳的封固,能与向其供给电流的外引线作电连接,从而省去了附在外引线上的金属薄片与弧光管的内引线的焊接处理。于是,生产率能提高,并且用于制造金属卤化物灯的部件易于操作和储存。
文档编号H01J9/32GK1171613SQ9610938
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李圣豪 申请人: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