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6258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尤其涉及对一荧光屏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扫描,合成各个区域所扫描图像来获得一幅图像的阴极射线管,涉及可以进行大屏幕显示的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近年来,对于高质量广播或与此相应的具有大屏幕的高解像度阴极射线管进行着种种研究。其中一例有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365,142号、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287,034号、特开平5-36363号公报等提出的靠多个电子枪出射的电子束分多个区域扫描一体化构造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
这种阴极射线管具有一包括互相相对设置的基本上平坦的面板和背板在内的管壳,面板内面形成有荧光屏。而且,背板上固定有多个漏斗状体,这些漏斗状体的颈部分别内置有电子枪。
这种阴极射线管为了承受加在平坦的面板和背板上的大气压负荷,在管壳的内侧配置有多个支承体。这样,希望支承体配置成与荧光屏非发光部分接触。按照上述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365,142号揭示的阴极射线管,对于荧光屏具有条状光吸收层(黑条)的黑条型荧光屏,配置各支承体使其呈楔状的前端与条状光吸收层碰接。
如上所述将支承体的前端配置在条状光吸吸收层上的时候,需要正确地使各支承体的前端与光吸收层对准。就位置对准方法来说,如特开平7-78570号公报所揭示的,预先将支承体固定在背板上,在固定有支承体的背板和面板上分别设置定位装置。接着以这些定位装置为基准,将背板与面板组装为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由此使得支承体前端对准荧光屏光吸收层。
但在上述组装方法中,各支承体相对荧光屏的位置是通过设在背板和面板上的定位装置间接设定的。因此,靠这种定位装置进行的荧光屏与支承体的位置对准存在以下问题(a)支承体固定精度低。具体来说,支承体由于其基端固定在背板上,与荧光屏相接的前端由于支承体颠倒等因素,位置精度容易变差。
(b)靠定位装置进行的位置对准精度低。具体来说,面板和背板的定位装置一般做成可滑动的嵌合结构,位置对准时要求圆滑滑动。
而且,定位装置必须是那种在烧结熔接玻璃形成管壳的热处理时避免烧蚀,且可圆滑位移以应付热膨胀的结构,因此两定位装置间需要有相对较大的余隙。能够以这种结构实现的定位精度是0.1mm大小,对于高精度的位置对准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即便使这种定位结构适合于其荧光屏中荧光层和光吸收层的排列间距较小的高精细彩色显像管,也得不到足够精度。
(c)难以应用于大型阴极射线管。具体来说,如上所述将面板和背板保持规定位置关系的定位装置随着屏幕大型化而需要做成坚固的构造,因而使重量增加。而且,大型屏幕场合,由2个这么少的定位装置使面板和背板定位,不论在强度上还是精度上都很困难。因而就需要增加定位装置个数。因此,将面板和背板保持规定位置关系的位置装置,相对于阴极射线管的大型化,造成其构造复杂、重量增加、成本上升,不能说是有效的手段。
本发明正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面板内面形成的荧光屏,可以使支持面板和背板的支承体高精度地位置对准,可足以适应屏幕大型化、高精细化的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包括包含大致矩形的平坦的面板与上述面板相对设置、大致矩形的平坦的背板的真空管壳;形成于上述面板内面的荧光屏;配置在上述面板与背板之间、支持面板和背板承受大气压的支承装置;以及向上述荧光屏出射电子束,对上述荧光屏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扫描的多个电子枪。而且,上述支承装置包括分别具有与上述面板和背板相碰接的两端的多个支承部件;分别使规定个数的上述支承部件互相联结,并固定于上述面板的多个联结部件。
再者,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面板具有互相正交的垂直轴和水平轴,上述多个支承部件并排配置为与上述垂直轴平行的多个列,上述联结部件使与上述垂直轴平行的各列支承部件互相联结。
此外,上述面板直接碰接上述支承部件的一端,具有用以使上述支承部件相对于上述荧光屏位置对准的基准标记。
按照本发明,上述基准标记形成在上述面板的内面,上述荧光屏的外侧。
上述基准标记形成为可从面板外侧通过上述面板对位置对准于上述基准标记的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一端进行透过观察。
本发明是这样一种阴极射线管,它包括包含大致矩形的平坦的面板和与上述面板相对设置、大致矩形的平坦的背板的真空管壳;形成于上述面板内面的荧光屏;配置在上述面板与背板之间、支持面板和背板承受大气压的支承装置;以及向上述荧光屏出射电子束,对上述荧光屏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扫描的多个电子枪。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准备多个支承单元,它们靠联结部件使分别含有同上述面板碰接的一端与同上述背板碰接的另一端的多个支承部件互相联结;将各支承单元的支承部件相对于上述荧光屏位置对准于规定位置;将上述已对准位置的上述各支承单元的联结部件固定于上述面板,各支承部件的一端碰接在上述面板内面;将上述背板与上述面板接合,上述各支承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背板碰接。
按照如上所述构成的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多个支承部件由联结部一体联结,使该一体联结的支承部件在荧光屏一侧端部与荧光屏位置对准。因此,提高了支承部件相对荧光屏的位置对准精度。此外,将需要极高配置精度的支承部件装配在形成有荧光屏的面板上,因而可以使结构、制造简化。因此,对于荧光屏排列间距较小的高精细彩色阴极射线管也足以应付。
支承部件相对荧光屏的位置对准,可以不通过另外的部件直接相对荧光屏来进行。因此,降低了通过另外的部件使支承部件相对荧光屏间接进行位置对准时所产生的累积误差。而且,在常温下进行支承部件相对荧光屏的位置对准,可以将各支承部件正确配置于规定位置,不容易象以往那样受到热处理工序的影响。因此,与采用以往那样的重量较大的定位装置的场合相比,阴极射线管结构不需要那样复杂和坚固,可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尤其是通过同一联结部件一体联结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支承部件的场合,可将联结部件固定在面板上,使阴极射线管的构造简化。
此外,通过在荧光屏上形成基准标记,可以极为方便地使支承部件相对荧光屏位置对准。通过使联结部件所联结的一部分支承体位置对准于基准标记,以使同种联结部件所联结的支承部件的位置对准精度有一跃变提高。
阴极射线管制造时,通过在与荧光屏相同工序中形成支承部件位置对准用的基准标记,可正确地将基准标记相对荧光屏形成于规定位置上,故而,可依据这些基准标记高精度地使支承部件相对于荧光屏配置在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位置上。因而,就能够方便地制造实用且批量性的阴极射线管。
这里,支承体是仅用于承受大气压负荷的结构,所承受的负荷是在面板和背板铅直方向和支承体的轴方向上,同两端与面板和背板相接触有所不同,联结部件不论大气压负荷如何,总是维系多个支承体的。


图1至图11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彩色阴极射线管。
图1是上述阴极射线管的斜视图。
图2是沿图1线II-II的剖面图。
图3是上述阴极射线管的分解斜视图。
图4A是示意上述彩色阴极射线管荧光屏的平面图。
图4B是放大示意上述荧光屏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示意上述彩色阴极射线管的一个荫罩片和荫罩框的斜视图。
图6是示意上述阴极射线管支承单元某一部分的斜视图。
图7是上述支承单元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上述支承单元、荫罩片和真空管壳配置状态用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上述支承单元与支承单元组装时所用的组装轴的剖面图。
图10A是示意上述支承单元支承部件前端与荧光屏位置关系的侧面图。
图10B是示意上述支承单元支承部件前端和荧光屏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1是示意上述支承单元、荫罩片和真空管壳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12A、12B是分别示意上述组装具变形例的斜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适用于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彩色阴极射线管做成这样一种构造,即,由多个电子枪2出射的电子束对面板4内面形成的单一荧光屏1分割成多个区域(在图示例中水平方向为4个、垂直方向为5个,共计20个区域R1-R20)进行扫描,拼接各区域由此得到的分割图像,显示荧光屏1上合成的彩色图像。
彩色显像管具有真空管壳8,该真空管壳包括具有互相正交的水平轴(长轴、X轴)和垂直轴(短轴、Y轴)、由玻璃制成的大致矩形平坦的面板4;与面板4周边大致垂直接合的玻璃制成的框状侧壁5;与侧壁5接合、并与面板4平行相对的玻璃制成的大致矩形平坦的背板6;与背板6接合的玻璃制成的20个漏斗状体7。背板9形成20个矩形开口9,与荧光屏区域R1-R20对应,排成阵列形状,共计设置有20个(水平方向5个、垂直方向4个)。多个漏斗状体7与背板6外面连接,包围各自相应的开口9。
面板4的内面如图4A和4B所示,形成有一体构造的荧光屏1。在该荧光屏1中,水平方向上间隔规定间隙、并排形成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细长条形状的光吸收层11(黑条层),在这些光吸收层11的间隙中充填形成有发蓝色、绿色、红色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条形状的三色荧光层B、G、R。荧光屏1在整体上形成矩形形状。此外,在面板4的内面上,在荧光屏1的外围形成有与光吸收层11相同材料制成的一定宽度的框状非发光部13。
按照本实施例,分别在非发光部13内水平方向上的一对边中形成有后面述及的支承部件定位用的4个基准标记14。各基准标记14位于条状光吸收层11的延伸段上,并且通过部分除去非发光部13并露出面板表面来形成。具体来说,基准标记14形成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缝隙形状,以面板4外面一侧通过面板和定位标记14,可以透过观察后面述及的支承部件在荧光屏一侧的端部。
此外,在面板4的内面,上述垂直方向两侧的非发光部13的外侧,通过熔接玻璃固定一对与玻璃制成的面板4热膨胀系数相近的镍合金制成的细长板状固定部件15,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在面板4的内侧,与荧光屏1相对配置有荫罩17。这种荫罩17对应于荧光屏1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割区域数(5个),分割为以垂直方向为纵向的5个矩形、平坦的荫罩片M1-M5。
各荫罩片M1-M5如图5所示,对应于荧光屏1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割区域数(4个),具有沿纵向排列的4个矩形的有效部18,各有效部形成有多个电子束通孔。这些有效部18则通过未形成电子束通孔的非有效部19来联结。
荫罩片M1-M5分别装配在以垂直方向作为纵向的矩形荫罩框20上,在水平方向以规定间隔距离并排配置。各荫罩框20通过将装配于纵向两侧的固定片21分别固定在固定于面板4内面的固定部件15,保持在面板上。因此,各荫罩片有效部与分别对应的荧光屏1区域相对。
通过荫罩框20固定在固定部件15上的各荫罩片M1-M5与面板4内面之间,配置在将荫罩片M1-M5相对面板4内面设定为规定间隔(q值)的各一对台阶22。台阶22的一端通过固定片23固定在固定部件15上,另一端则进入荫罩框20垂直方向两端的内侧,压接在荫罩片上,赋予荫罩片张力。
面板4与背后板6之间配置有承受加在这些面板4和背板6上的大气压负荷的支承机构24。该支承装置24包括例如20根圆柱形状的支承部件25,和一体联结支承部件25的联结部26。各支承部件25相对面板4和背板6大致垂直设置,具有与面板4碰接的前端和背板6碰接的基端。
这些支承部件25,其前端分别碰接配置在荧光屏1区域R1-R20内互相相邻的四个区域的交叉部位,和位于非发光部13的每一水平行内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区域的边界附近,共计设有20(垂直方向5个,水平方向4个)。垂直方向排列的各列5个支承部件25互相由联结部26联结,构成支承单元34。
如图6和图7所示,各支承部件25内与玻璃制面板4和背板6热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例如镍合金形成,而且从前端一直到基端都具有相同电位。支承部件25在面板4一侧的前端28形成为楔状。
联结部26具有一对截面为U字型的细长嵌合部件29a、29b,通过在这些嵌合部件的开口一侧联结两者,形成为方筒形状。嵌合部件29a、29b由与玻璃制面板4和背板6热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例如镍合金制成,至少是其表面具有导电性。嵌合部件29a、29b分别形成有贯通支承部件25用的5个通孔40,互相与另一嵌合部件上形成的通孔同轴相对。各联结部26的纵向两端装配有固定片30,用以将联结部26固定在面板4上的固定部件15上。
各支承部件25的轴向规定位置固定有环形套圈27,用以相对联结部26高精度牢固装配支承部件。各支承部件25贯穿通过联结部26相对的一对通孔40,通过将套圈27熔接在嵌合部件29a上,固定在联结部26上。因而,各支承单元34中,5个支承部件24互相平行延伸,通过与这些支承部件24正交延伸的联结部件26互相联结。而且,5个支承部件24联结处于其前端28沿联结部26的纵轴方向排列的状态。
具体来说,各支承部件25形成为直径d8mm的圆柱状,其楔形前端28形成为宽度0.05mm、长度等于支承部件25直径d的8mm。联结部26形成为宽度w12mm、高度h10mm、长度350mm。套圈27由直径10mm、厚度5mm的不锈钢形成。
各支承单元34如图2和图8所示,通过将设于联结部26两端的固定片30固定于面板4内面垂直方向两侧固定的固定部件15,装配在面板4上。这时,4个支承单元34,使得联结部26的纵向与面板4的垂直方向一致,并配置在位于水平方向相邻两个荫罩片M1-M5(就荫罩片M1、M2图示)之间。各支承单元34分别使得纵向两端的2个支承部件25的前端28与形成于荧光屏1的非发光部13的基准标记14对准,中间3个支承部件25的前端28则配置在荧光屏1相邻区域的各交接点处的光吸收层11上。
另一方面,20个漏斗状体7的各个颈部32内配置有电子枪2,各个颈部周围装配有偏转磁轭50,用以使电子枪出射的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扫描。
上述结构的彩色显像管中,由偏转磁轭50发生的磁场使配置在20个漏斗状体7各颈部32内的电子枪2出射的电子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通过荫罩17对荧光屏12分割为共计20个区域R1至R20(水平方向5个,垂直方向4个)进行扫描。通过加在电子枪2和偏转磁轭50上的信号,对靠这种分割扫描在荧光屏1上扫出的分割图像进行无重叠、无缝隙的拼接,显示在荧光屏1上合成的彩色图像。
上述结构的彩色阴极射线管通过以下工序制造。
首先就支承单元34的组装加以说明。支承单元34的组装如图9所示是采用组装夹具进行的。这些组装夹具包括形成有支持垂直方向配置的5个支承部件25的缺口35的截面U字型支持具36;按箭头37所示从侧面按压支持具36以便该支持具36所支持的支承部件25保持铅直的加压具(未图示);设有槽38以便与支持具36所支持的支承部件25的楔形前端28配合,规制前端28位置的端部规制具39;限制联结部26相对支持具36所支持的支承部件25的位置的联结部规制具52。
相对于直径8mm、楔形前端28的宽度为0.05mm的支承部件25,端部规制具39的槽38形成为宽度1mm、深度3mm的矩形槽。
组装是使一对联结部件29a、29b嵌合之后,联结部规制具52配置成与联结部件29a的内面相接,例如通过激光熔接使一对联结部件29a、29b互相熔接,形成联结部26。而且,将完成的联结部26配置在截面U字型支持具36的内侧。
接下来,分别使装着套圈27的5个支承部件25支承具36的缺口35相配合,并分别使之贯穿通过形成于一对联结部件29a、29b上的排在一列的一对通孔40。同时将各支承部件25的楔形前端28与端部规制具39的槽38配合。
接着,沿箭头42方向对各支承部件25的基端部加压,并由加压具从侧面对支承部件25加压,使各支承部件铅直。在此状态下,例如通过激光熔接使各支承部件25、套圈27和联结部26互相熔接。此后,经熔接组装为一体的支承单元34按与纸面垂直方向拉出,从组装夹具上取下。另外,图9所示的黑点示出了各部件的熔接部。
另一方面,彩色阴极射线管管壳8的制造过程中,用熔接玻璃在面板4内面的垂直方向两端装配一对固定部件15(参见图3)。接着,用主掩模(mastermask)通过照相印刷在装配有固定部件15的面板4的内面形成荧光屏1。这种荧光屏1的形成与通过的黑条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一样,最初用感光剂、黑色涂料等形成条形光吸收层11。在形成光吸收层11的同时,还形成荧光屏1外围的非发光部13,并且在非发光部13形成基准标记14。非发光部13和基准标记14的形成是通过在光吸收层11形成时所用的主掩模上形成与非发光部13和基准标记14相应图案,从而可以与光吸收层11同时形成。
接着,在面板4内面涂覆感光性荧光体浆料,采用相同的主掩模,在光吸收层11的间隙形成条型的三色荧光屏B、G、R。此后,利用溅射法在这些光吸收层11和三色荧光体层B、G、R的背面蒸镀铝膜。铝膜的蒸镀是加上罩进行的,以避免基准标记14和面板4的周边部蒸镀有铝膜。
与荧光屏1的形成有所不同,是与通常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荫罩一样利用光刻法形成荫罩片M1-M5的。接着,利用组装夹具,使这些荫罩片M1-M5与荫罩框20互相定位,在各荫罩片加有比最终所加张力弱的张力的状态下,通过例如激光熔接使各荫罩片两端熔接在对应的荫罩框20的纵向两端的荫罩片装配部(参照图5)。接着在20个漏斗状体7的各个颈部32内封接电子枪。
此后,利用组装夹具分别将台阶22定位于面板4内面装配的固定部件15的规定位置进行装配(参见图2)。接着,将各个荫罩片M1-M5置于相应的一对台阶22上,使面板4的内面荧光屏1和各荫罩片位置对准在规定位置关系。接着,将各荫罩框29压入至其固定片21分别与固定部件15相接触的位置,在荫罩片加上张力的同时,将各固定片21熔接在相应的固定部件15上。
接下来,利用别的组装夹具使预先组装好的4个支承单元34相对荧光屏1对准位置。支承单元34的位置对准如图10A、10B所示,是通过位于联结部26纵向两端的支承部件25的楔形前端28分别与形成于荧光屏1外周非发光部13的基准标记14对准来进行的。而且,这种位置对准是保持在使联结部26一体联结的5个支承部件25的前端28浮起离开荧光屏10.5mm的状态,一边从面板4的外面一侧通过可透视的基准标记14观察联结部两端的两个支承部件25的前端28,一边做到这些前端28的长度方向一半在基准标记14上,余下的一半位于光吸收层11上。接下来,将该位置对准后的支承单元34压入保持在各支承部件25的前端28与荧光屏1相接的位置,再将装配在联结部26上的固定片30熔接在面板4上的固定部件15上。
此后,再利用别的夹具,如图2和图11所示,使装配有荫罩片M1-M5(仅图示出M3)和支承单元34的面板4、侧壁5、背板6、以及封接有电子枪2的20个漏斗状体7按规定位置关系组合,通过熔接玻璃使它们接合为一体。此后,与常规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一样,进行排气和其他处理,便可制成本实施例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按照上述构成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由联结部26使多个支承部件25形成一体,使该一体的支承部件25与荧光屏1直接对准位置。因此,可从理论上避免象以往那样使支承部件与荧光屏间接对准位置时所产生的累积组装误差、热处理工序引起的位移等,可将全部支承部件25相对荧光屏1高精度配置在规定位置。
例如,荧光屏1的荧光屏G、B、R的排列间距精细到0.5mm以下时,支承部件25就需要0.05mm大小的配置精度,但现有间接位置对准为了防止定位装置烧蚀,仅仅定位装置的嵌合精度便要超过0.05mm,除此以外还要累加种种误差,因而难以实现。
按照本实施例的彩色阴极射线管,靠联结部26使多个支承部件25联结,形成一体,在荧光屏1的非发光部设置可透视的基准标记14,通过面板4观察支承部件25前端28的同时直接进行位置对准,可由此对支承部件25进行高精度的配置,综上所述,还可以适用于荧光屏排列间距较小的高精细彩色阴极射线管和大型阴极射线管。
而且,还将需要高配置精度的荫罩17与支承部件25一起装配在形成了荧光屏1的面板4上,因而可以简化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结构和制造。尤其是将沿垂直方向排成一列的支承部件25由同一联结部26联结成一体,因而,可以通过将联结部26的两端固定在与荫罩17共同的固定部件15上,将支承部件25装配在面板上。因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结构和制造。
通过使联结部26所联结的支承部件25中的一部分将位置对准于基准标记14,便可以将同一联结部所联结的其他支承部件25也位置对准在规定位置,因而大幅度提供支承部件25相对于荧光屏1定位精度的同时,还使位置对准作业变得容易。
各支承单元34的联结部26处于在面板4面方向上基本无负荷的状态下固定在面板上。因此,不必担心面板4上形成的荧光屏因联结部而受到损伤。
此外,还可在常温下进行支承部件25相对荧光屏1的位置对准,不需要用现有重量大的定位装置时所用的复杂结构和强度,可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通过使支承部件25位置对准用的基准标记14由与荧光屏同一工序形成,可将基准标记14相对荧光屏1正确形成于规定位置。因此,可将支承部件25相对荧光屏1高精度配置在规定位置,故而可以方便地制造所要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构成支承机构24的各支承部件25由柱状单一部件形成,因而可以高精度地设定其轴向长度。因此,可以将多个支承部件25无随机误差地形成为一定高度,通过这些支承部件可以稳定支持真空管壳8的面板4和背板6。
各支承单元34中,联结部26由热膨胀系数与面板4和背板6相近的材料形成,因而,即便在制造时热处理场合或工作时的热量导致温升的场合,也是与真空管壳8以大致相同比例膨胀和收缩,因而可以防止联结部26所联结的支承部件25相对于荧光屏1发生位移。
各联结部26至少是其表面有导电性,因而不会因真空管壳8内的电压和电子束而带电。因此可以防止因联结部26带电所引起的电子束轨道偏移等问题。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范围进行种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热膨胀系数大致与面板相等的镍合金形成的,但即便是热膨胀系数与面板多少有些差异的材料,因联结部热膨胀致使支承部件25发生移动的场合,只要热膨胀差的大小不伤及荧光屏,即便是别的材料也是可以使用的。支承单元34只要是组合热膨胀有差异材料的构造,或利用弹性部件来缓和热膨胀差的构造,即便是别的构造也行。
上述实施例中,是预先组装支承单元,将特定支承部件位置对准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基准标记上,由此将全部支承部件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但利用基准标记使相对容易位置对准的支承部件(例如配置于荧光屏中央附近的支承部件)定位之后,再在该支承部件上装配联结部,使多个支承部件成为一体的方法,也可以获得相同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上述实施例中,限制支承部件在荧光屏一侧端部位置的端部规制具39的槽38是做成为矩形的,但相对于荧光屏一侧端部呈楔形形状的支承部件,这种槽也可以是图12A所示的三角形槽38,或图12B所示的三角形槽与矩形槽组合而成的槽38等其他形状。
上述实施例中,用的是荧光屏一侧端部呈楔形形状的支承部件,但支承部件在荧光屏一侧端部的形状也可以是针状、板状等其他形状。或者,支承部件在荧光屏一侧的端部也可以是具有基准以限制其位置以外的构造。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联结部两端、使之相对荧光屏位置对准的支承部件其荧光屏一侧端部形成为楔状,并且其前端与条型光吸收层排一列这样构成的,但将这些支承部件配置于荧光屏非有效区域即非发光部时,未必需要将前端形成为同条型光吸收层排成一列的形状,可形成为容易位置对准的任意形状。
上述实施例中,组装彩色阴极射线管时,是将各支承单元的联结部固定在面板所设的固定部件上的,但对管壳进行真空排气时,可由加在面板和背板上的大气压负荷,相对管壳牢固地固定各支承单元。因此,就装配支承单元的构造而言,应该是制造工序中不随所加振动而位移的那种固定构造。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那种彩色阴极射线管,也可以适用于没有荫罩的单色阴极射线管,这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一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荧光屏的分区数和支承机构中的支承部件数可根据需要变更。各联结部是构成为使垂直方向排列的各列支承部件互相联结,但也可以使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承部件由联结部互相联结来构成支承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阴极射线管,包括具有大致矩形的平坦的面板(4)和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大致矩形的平坦的背板(6)的真空管壳(8);形成于所述面板内面的荧光屏(1);配置在所述面板与背板之间,支持面板和背板承受大气压的支承装置(24);以及向所述荧光屏出射电子束,对所述荧光屏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扫描的多个电子枪(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24)包括具有与所述面板(4)碰接的一端(28)和与背板(6)碰接的另一端的多个支承部件(25);使规定个数所述支承部件分别互相联结,并固定在所述面板上的多个联结部件(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具有互相正交的垂直轴(Y)和水平轴(X),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5)排成与所述垂直轴平行的多列配置,所述联结部件(26)使得与所述垂直轴平行的各列支承部件互相联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直接碰接所述支承部件(25)的一端,具有用以使所述支承部件相对所述荧光屏(1)对准位置的基准标记(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标记(14)形成在所述面板4内面所述荧光屏(1)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标记(14)形成为可通过面板(4)从面板外侧透过观察与所述基准标记位置对准的所述支承部件(25)的所述一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具有互相正交的垂直轴(Y)和水平轴(X),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5)排成与所述垂直轴平行的多列配置,所述联结部件(26)使得与所述垂直轴平行的各列支承部件互相联结;所述各列支承部件(25)包含位于所述荧光屏(1)外侧并与所述基准标记(14)碰接的2个支承部件和位于所述荧光屏上的至少1个支承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部件(26)具有与所述面板(4)大致相等的热膨胀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部件(26)具有导电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部件(26)是处于对所述面板(4)面方向无负荷状态下固定在面板上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支承部件(25)由相对于所述面板(4)和背板(6)大致成直角延伸的柱状单一部件形成,所述联结部件(26)相对所述支承部件成直角延伸,并且具有让所述支承部件穿过的多个透过孔(40)。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荧光屏(1)相对配置在所述真空管壳(8)内的荫罩(17),其中,所述荧光屏(1)包括分别与所述垂直轴(Y)平行延伸并且沿所述水平轴(X)方向互相留有间隙形成的多个条型荧光屏(G、B、R);形成于所述相邻荧光层间,在所述垂直轴方向上延伸的条型光吸收层(11),所述各列支承部件(25)是沿着所述荧光屏多个区域(R1-R20)内所述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区域间的边界,并与所述光吸收层排成一列配置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包括形成于所述荧光屏(1)周围的光吸收层(13);形成于所述光吸收层,直接碰接所述支承部件(25)一端(28),使所述支承部件相对所述荧光屏进行位置对准用的基准标记(14)。
13.一种阴极射线管制造方法,所述阴极射线管包括具有大致矩形的平坦的面板(4)和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大致矩形的平坦的背板(6)的真空管壳(8);形成于所述面板内面的荧光屏(1);配置在所述面板与背板之间,支持面板和背板承受大气压的支承装置(24);以及向所述荧光屏出射电子束,对所述荧光屏分割为多个区域进行扫描的多个电子枪(2),所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多个支承单元(30),它们由联结部件(26)使分别具有与所述面板(4)碰接的一端(28)和与所述背板(6)碰接的另一端的多个支承部件(25)互相联结;将各支承单元的支承部件相对所述荧光屏位置对准于规定位置;将所述位置对准的所述各支承单元(34)的联结部件固定在所述面板上,使各支承部件的一端(28)碰接在所述面板内面上;将所述背板与所述面板接合,使所述各支承部件另一端与所述背板碰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在所述面板(4)的内面,相对于所述荧光屏(1)在规定位置上形成多个基准标记(14);其中所述各支承单元(34)的位置对准是使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件对准于所述基准标记进行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4)的内面形成荧光屏(1)时,同时形成所述基准标记(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荧光屏1形成于面板4的内面,具有由多个电子枪2出射的电子束分割扫描的多个区域(R1-R20)。支承装置34配置在管壳8的面板与背板之间,以便支持面板与背板6承受大气压。各个支承装置包括具有与面板碰接的一端和与背板碰接的另一端的多个支承部件25;使规定个数这种支承部件互相联结,并固定在面板上的多个联结部件26。
文档编号H01J31/20GK1143827SQ96108900
公开日1997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7日
发明者西村孝司, 高桥亨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