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16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大灯,尤其涉及其光源灯泡的安装结构。
车辆用前大灯一般如图6所示,是在反射器4上形成供光源灯泡2的灯泡主体2b插入用的灯泡插入孔4b,并在该灯泡插入孔4b的周围形成环状壁4j。而且使光源灯泡2的主体支承部2c从后方与该环状壁4j的灯泡抵接面4k抵接。
然而,传统的车辆用前大灯如该图所示,由于光源灯泡2的主体支承部2c的关系,反射器4的灯泡插入孔4b被大部堵塞,故随着光源灯泡2发光,与光一同从其发光部2c散发的热量容易聚集在反射器4的内部空间,反射器4的温度因此而升高,可能产生热变形。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反射器热变形的车辆用前大灯。
本发明通过在反射器上设置规定的散热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如权利要求1所述,是一种车辆用前大灯,具有由灯泡主体及支承该灯泡主体的主体支承部构成的光源灯泡、形成供该光源灯泡的灯泡主体插入用的灯泡插入孔的反射器,其特点是,在上述反射器上的上述灯泡插入孔周围形成环状壁,同时在该环状壁上形成从后方与上述主体支承部抵接的灯泡抵接面,在上述环状壁上,形成从上述灯泡抵接面起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
上述“缺口部”只要是从灯泡抵接面起向前方切除即可,对其形状和形成位置等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车辆用前大灯在反射器的环状壁上形成从其灯泡抵接面起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故可以将反射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这样就可使在反射器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通过上述缺口部而向外部空间散发。
从而,本发明可减少在反射器上发生热变形的可能。
在上述结构中如权利要求2那样,在环状壁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使主体支承部与灯泡抵接面之间抵接,并在这3个部位之间形成3处缺口部,就能在稳定地支承光源灯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如权利要求3那样,在反射器上形成从环状壁的外周面延伸到反射面背面的散热片,这样也能提高散热效果,且可提高反射器的强度。
在这种场合,“散热片”可以是一片,而如果是多片,就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所谓PES型前大灯上,一般容易在反射器的内部空间聚集热量,故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特别有效。
这里所谓“PES型前大灯”,如权利要求4所述,是这样一种车辆用前大灯,即,反射器具有使来自光源灯泡的光聚焦状地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面形状,在来自该反射器的反射光中至少垂直截面内的子午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的位置上设置聚光镜,同时在上述子午光束的聚焦位置附近设置将来自反射器下部反射区域的反射光遮蔽的灯罩。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大灯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上述车辆用前大灯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车辆用前大灯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IV部详细图。
图5是上述车辆用前大灯的反射器后顶部的详细后视图。
图6是传统示例的与图5对应的图。
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大灯的侧面剖视图,图2和图3是其俯视图和后视图。
如上述图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大灯10为PES型前大灯,具有光源灯泡12、反射器14、聚光镜15、灯罩18和透镜支架20。
光源灯泡12是H7型的卤素灯泡,由具有一个灯丝12a的灯泡主体12b、支承该灯泡主体12b的支承部12c构成,通过细弹簧22安装在反射器14的后顶部。
反射器14为树脂成型品,具有使来自光源灯泡12的灯丝12a的光聚焦状地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面形状。即,反射器14的反射面14a的包含光轴Ax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椭圆形,该椭圆的离心率设定为在垂直截面上最大,在水平截面上最小。
在反射器14的后顶部,形成插入光源灯泡12的灯泡主体12b用的灯泡插入孔14b,在该灯泡插入孔14b的周围设有安装光源灯泡12用的结构(这一点将在后面说明)。另一方面,在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向前方凸出地形成3根透镜支架固定臂14d、2个灯罩固定用凸台14e及3根灯罩定位支承销14f。
聚光镜16在安装于透镜支架20的状态下,设置在来自反射器14的反射光中至少垂直截面内的子午光束(图1所示的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的位置上。透镜支架20是内径与聚光镜1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环状树脂制构件,固定支承在反射器14上。
聚光镜16在透镜支架20上的安装是通过将聚光镜16从后方嵌入透镜支架20来完成。即,在透镜支架20的前端内周部,形成与聚光透镜16的周边凸缘16a的前侧面抵接的环状凸缘20a,另一方面,在透镜20的圆周方向3个部位形成向内周一侧挖起凸出的卡合片20b。而且这些卡合片20b与嵌入透镜支架20的聚光镜16背面的周缘部卡合。
透镜支架20在反射器14上的固定支承是在该透镜支架20的外周面3个部位通过切口式卡合(ランス系合)来完成。即,在透镜支架20外周面的3个部位形成切口卡合部20c,另一方面,在反射器14的各透镜支架固定臂14d的前端部形成切口14g。而且这些切口14g与各切口卡合部20c卡合。另外,在各透镜支架固定臂14d的两侧部形成增强用的凸缘。
灯罩18是钢板的冲压成型加工品,位于构成上述反射光一部分的垂直截面内子午光束的聚焦位置附近而固定支承在反射器14上。在该灯罩18上,形成透光开口部18a,呈扇形地覆盖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的下部区域,这样来遮蔽来自反射器14下部区域的反射光。
灯罩18在反射器14上的固定支承是通过在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的左右两侧用螺钉固定来完成。即,反射器14的灯罩固定用凸台14e在前端开口部14c的左右两侧形成,另一方面,在灯罩18上,在与各灯罩固定用凸台14e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螺钉贯通孔18b。在各螺钉贯通孔18b中插入螺钉24并紧固在各灯罩固定用凸台14e上。
在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的3个部位形成的灯罩定位支承销14f设置在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的上端部2个部位及下端部1个部位。各灯罩定位支承销14f由与灯罩固定用凸台14e长度相同的大径部和在其前端面凸出形成的小径部组成,将小径部插入在灯罩18上形成的定位孔18c,以使大径部的前端面与灯罩18抵接。然后,利用这些灯罩定位支承销14f,在将灯罩18固定在反射器14上时对灯罩18定位,同时在固定后防止灯罩18与反射器14之间发生晃动。
在灯罩18上,为了避免与反射器14的各透镜支架固定臂14d相互间的干扰,形成将透光开口部18a的上部切除的穿臂用缺口部18d和1对穿臂通孔18e。
灯罩18还具有能安装使反射器14倾斜动作的对光构件(未图示)的对光支架功能。
即,灯罩18的尺寸比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还要大出许多,在其下部的两个拐角部,一个形成支点孔18f,用于安装对光支点构件(未图示),另一个形成作用点孔18g,用于安装与左右倾斜动作用对光螺钉(未图示)螺纹结合的螺帽,在位于支点孔18f上方的上部拐角部形成作用点孔18h,用于安装与上下倾斜动作用对光螺钉(未图示)螺纹结合的螺帽。
以下说明光源灯泡12在反射器14上的安装结构。
图4是图2的IV部详细图,图5是表示反射器14的后顶部的详细后视图。
如图所示,光源灯泡12的主体支承部12c具有环状部12d,在该环状部12d的上端位置及该上端位置起左右120°的位置上形成凸起部12e,用于将光源灯泡12安装到反射器14上时在光轴Ax方向定位。
在反射器14的背面14h上的灯泡插入孔14b的周围形成环状壁14j,在该环状壁14j的后端形成从后方与光源灯泡12的主体支承部12c的3个凸起部12e抵接的灯泡抵接面14k。在环状壁14j上与上述3个凸起部12e对应的3个部位之间的3个部分形成从灯泡抵接面14k起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14m,这些缺口部14m一直切除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因此,环状壁14j上只留与3个凸起部12e对应的3个柱状部。
构成环状壁14j的3个柱状部14j1、14j2、14j3中,在位于上端部的柱状部14j1的左右两侧附近,左右对称地形成超越光源灯泡12的环状部12d向后方延伸的截面为L字形的卡合销14n。这些卡合销14n与在上述环状部12d上形成的左右1对定位用缺口部12f卡合,将光源灯泡12在旋转方向定位。
在构成环状壁14j的上端部的柱状部14j1及各卡合销14n的上侧面,形成延伸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的散热片14p。这些散热片14p延伸到背面14h的大致上端位置。
在反射器14的背面14h上的环状壁14j的左右两侧,形成用螺钉26可转动地安装细弹簧22的弹簧支承部14q、及将细弹簧22的前端部固定的弹簧固定部14r。
以下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
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大灯10的反射器14是树脂制的,但因在该反射器14的环状壁14j上形成从其灯泡抵接面14k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14m,故可将反射器14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这样可将在反射器14的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通过上述缺口部14m向外部空间散发。
从而,本实施形态可以减少反射器14的热变形。
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大灯10是PES型前大灯,反射器14的内部空间容积小,热量容易聚集在其内部空间,故效果尤其明显。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光源灯泡12的主体支承部12c与灯泡抵接面14k之间的抵接是在环状壁14j上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进行,但由于在这3个部位之间的3个部分形成上述缺口部14m,故散热效果更佳。而且,各缺口部14m是一直切除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为止,使环状壁14上只剩与主体支承部12c的3个凸起部12e对应的3个柱状部,故散热效果极佳。
在本实施形态中,还在反射器14上形成从环状壁14j的外周面起延伸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大致上端位置为止的多个散热片14p,这样也能提高散热效果。这多个散热片14p是设置在光源灯泡12的灯泡主体12b的上方位置、即容易形成高温的部位,故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而且通过形成这些散热片14p,还可提高反射器14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反射器14的内部空间在反射器14的前端开口部14c一侧也与外部空间连通,故可配合上述灯泡的安装结构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各缺口部14m一直切除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为止,而即使未切除到反射器14的背面14h,只要形成缺口部,就能使在反射器14的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散发,故可减轻反射器14的热变形。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光源灯泡12是H7型卤素灯泡,但即使是使用H4型等其他卤素灯泡,或是使用放电灯泡等,只要采用与本实施形态同样的光源灯泡安装结构,也能获得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放电灯泡在亮灯时容易产生高热,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格外有效。
还有,本实施形态是就PES型前大灯进行了说明,而即使是使用一般的前大灯,只要采用与本实施形态同样的光源灯泡安装结构,也能获得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大灯,具有由灯泡主体及支承该灯泡主体的主体支承部构成的光源灯泡、形成供该光源灯泡的灯泡主体插入用的灯泡插入孔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器上的所述灯泡插入孔周围形成环状壁,同时在该环状壁上形成从后方与所述主体支承部抵接的灯泡抵接面,在所述环状壁上,形成从所述灯泡抵接面起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壁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使所述主体支承部与所述灯泡抵接面之间抵接,所述缺口部在所述3个部位之间的3个部分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器上形成从所述环状壁的外周面延伸到所述反射面背面的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具有使来自所述光源灯泡的光聚焦状地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面形状,在来自该反射器的反射光中至少垂直截面内的子午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的位置上设置聚光镜,同时在所述子午光束的聚焦位置附近设置将所述反射光遮蔽的灯罩。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前大灯,在反射器的灯泡插入孔周围形成环状壁,在该环状壁上形成从后面抵接灯泡主体支承部的灯泡抵接面。并在环状壁上形成从灯泡抵接面起向前方切除的缺口部,使反射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使反射器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通过缺口部向外部散发。主体支承部与灯泡抵接面之间的抵接是在环状壁的圆周方向3个部位进行,并在这3个部位之间形成3处缺口,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本发明可在光源灯泡的灯泡主体插入反射器构成的车辆用前大灯上减轻反射器的热变形。
文档编号F21V17/00GK1255598SQ9912430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6日
发明者山本薰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