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9651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通常,作为采用所谓的两电极型的矩阵显示方式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它具有通过排列多个称为X电极的并行电极和多个称为Y电极的并行电极而分别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而且通过两个电极组的选择的电极之间的等离子放电进行目标显示,日本待审查专利公开No.6-52802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板。
惯用的两电极型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中(

图11表示其截面图),举例而言,由例如玻璃基板组成的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均互相相对,并具有所需的间隔以在其间插入间壁53,而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被玻璃料或类似物(未示出)所密封。
例如,由排列多个并行电极形成的第一电极组61形成在第一基板51的内表面,而第二电极组62形成在第二基板52的内表面且与第一电极组61的电极垂直。
通过印刷等方法将绝缘层54层垛在基板51和52的电极组61和62上,而例如氧化镁等的表面保护膜(未示出)形成在绝缘层的表面上。
由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射出可见光的荧光层55涂覆在由间壁53组成的每个放电空间区。
在上述惯用的普通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分别形成在不同的基板即第一和第二基板51和52上。
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设定精度取决于形成在各个极板的电极组精度以及极板接合密封时两极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各部分设定均匀间隔和位置关系时,会碰到以下问题,即,高精度并非容易得到,需要特别关注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组装,以及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可操作性和产量下降的问题。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以试图解决应用于日本专利申请10-32981号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上述问题。
图12为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13为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的分解透视图。例如其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基板1和2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玻璃料密封,以便得到密封的平板型结构。
该显示装置中,由多个电极X(X1、X2、X3、......)和多个电极Y(Y1、Y2、Y3、....)分别组成的第一和第二基板11和12设置在公共基板1上。
由电极X(X1、X2、X3、...)引出的接头TX(TX1、TX2、TX3、...)和由电极Y(Y1、Y2、Y3、...)引出的接头TY(TY1、TY2、TY3、...)形成得使电极X(X1、X2、X3、...)和电极Y(Y1、Y2、Y3、...)的末端部分自身引到侧面例如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凸出的两个侧面。
通过平面排列多个带状并行电极X(X1、X2、X3、...)在第一基板1上形成第一电极组11,并行电极沿例如行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并以所需的间隔排列,作为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如图14所示。
同时,第二电极组12由电极Y(Y1、Y2、Y3、...)组成,电极Y(Y1、Y2、Y3、...)由例如带状电极部分AY(AY1、AY2、AY3、...)组成,其沿正交或垂直于电极X(X1、X2、X3、...)和放电电极部分IY的延伸方向的列方向扩展。
这些带状电极部分AY下面,由例如二氧化硅组成的绝缘层14以带形式在列方向粘合形成,以横切行电极X,从而电极部分分别与行电极X电绝缘。
放电电极部分IY由放电电极部分IY11、IY12、IY13、...、IY21、IY22、IY23、...、IY31、IY32、IY33、...组成,将它们设置成使其从电极部分AY(AY1、AY2、AY3、...)的一个侧面即图14左侧面开始在相邻电极X1和X2和相邻电极X2和X3、...之间延伸,并且其分别与电极X相对,并具有所需的狭窄间隔d。
图14中,第一电极组11和第二电极组12的放电电极部分IY同时由相同导电层形成。在形成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部分AY中,形成连接件15以便从各自电极部分AY(AY1、AY2、AY3、...)横向延伸。这些连接件15与相应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TY21、IY22、IY23、...、IY31、IY32、IY33、...)直接接触,以同放电电极部分电连接。
图15一般表示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的设置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该结构中,等离子放电部分P(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形成在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TY21、IY22、IY23、...、IY31、IY32、IY33、...)和与其一侧相对的电极X(X1、X2、X3、...)之间。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通过在公用基板上排列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解决了上述问题。
近年来,作为用于相当先进的个人计算机、办公工作站或携带型电视等的显示器的性能来说,需要进一步提高清晰度。
为了增大像素数量以获得清晰度的提高,会使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或降低电极的宽度。然而,在制造时就需要高精度的情况下,会发生生产率下降或产量降低。此外,出现了在产品的不需要部分产生放电、由于耐压下降而引起的可靠性恶化、以及由于电极电阻增大引起的响应速度等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具体而言,按照本发明,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制备高清晰度、高质量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即电极宽度和电极之间的间隔保持所需的宽度和所需的间隔,并通过上述制造时保持高精度可避免生产率下降或产量降低。此外,解决了在产品的不需要部分产生放电、由于耐压下降而引起的可靠性恶化、以及由于电极电阻增大引起的响应速度等的问题。
本发明进行的显示驱动并不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而且没有任何图象的恶化。
本发明进行的显示驱动可达至高亮度显示。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装置,其中通过平面排列多个电极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平面设置在公用电极上,使得绝缘层插在电极的交叉部分之间。
公用放电电极部分设置在第二电极组的每个电极上,使得在第一电极组的每对相邻电极到电极对之间保持所需的狭窄间隔,以便在放电电极部分和电极对之间的相对部分分别形成等离子放电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如上所述设置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电压施加给组成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上,该电压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
在该驱动方法中,其中当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组成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之间时,由第一和第二场组成一个帧,在第一场完成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的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的显示,而在第二场完成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的另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的显示。
当在如上所述设置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中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组成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之间时,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同时进行驱动放电以完成显示。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发现,即使在平面设置由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组成的所谓一对放电电极组的结构中,通过选择电极的设置、施加的电压等可以可靠地产生用于显示的等离子放电。据此,将一对放电电极组设置在公用基板。
本发明中,由于为一个放电电极部分形成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以便减少等离子放电电极的数量,每个电极的宽度足以保持像素数量增大即等离子放电部分数量的增加。
此外,在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中,例如从以下描述中可得知,可进行驱动且不采用特别的信号处理电路等。
通过同时接通/关断与每个放电电极部分相关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可以进行高亮度显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例子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例子的剖切的开式透视图;图3是第一基板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例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该基板上;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电极排列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例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步骤的平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例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步骤的平面图;图7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例子的第一基板侧面上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8是选择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的例子的驱动波形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的另一例子的驱动波形图;图11是惯用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12是与本发明的装置相比较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例子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和图15是图12所示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电极排列的示意图。
如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示意透视图和图2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部分剖切的分解透视图所示,第一和第二基板1和2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至少第一和第二基板的一个是由例如可透光的玻璃基板组成,并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被玻璃料封闭以便气密密封,从而组成可在基板1和2之间形成平坦气体空间(flat gas space)的平板型显示容器。
气体填充在基板1和2之间的平坦气体空间中。作为这种填充料气体,例如,可使用一种或多种气体例如氦、氖、氩、氙和氪、例如氖和氙的气体混合物或氩和氙的气体混合物,即所谓的Penning气体。
这种气体的压力可设定为约08到5大气压。
在该显示装置中,由多个电极X(X1、X2、X3、......)和多个电极Y(Y1、Y2、Y3、...)分别组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设置在公共第一基板1上,使得绝缘层14插在至少电极交叉部分之间。
形成由电极X(X1、X2、X3、...)引出的接头TX(TX1、TX2、TX3...)和由电极Y(Y1、Y2、Y3、...)引出的接头TY(TY1、TY2、TY3、...),从而电极X(X1、X2、X3、...)和电极Y(Y1、Y2、Y3、...)的末端部分自身引到从第二基板2伸出的第一基板1的侧面,例如例如图1所示的两个相邻侧面,另外,尽管未示出,电极X和Y的一个或两个交替从两个相对侧面引出。
例如作为例子主要部分的平面图的图3所示,通过平面排列多个带状并行电极X(X1、X2、X3、...)在第一基板1上形成第一电极组11,并行电极沿例如行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
第二电极组12由电极Y(Y1、Y2、Y3、...)组成。电极Y(Y1、Y2、Y3、...)由例如带状电极部分AY(AY1、AY、AY3、...)组成,其沿正交或垂直于电极X(X1、X2、X3、...)和放电电极部分IY的延伸方向的列方向扩展。
放电电极部分IY从电极部分AY(AY1、AY2、AY3、...)的各个侧面即图14左侧面开始分布。然而,这些放电电极部分IY由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组成,它们分别设置在相邻电极对之间即在第一电极组的各个对的电极X1和X2之间、电极X3和X4之间、电极X5和X6之间、...。具体而言,放电电极部分IY并不排列在相邻电极的其它对之间即电极X2和X3之间、电极X4和X5之间、...
具体而言,例如作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排列的一般图的图4所示,对于这种结构,图15所述的放电电极部分IY21、IY22、IY23、...、IY41、IY42、IY43、...被排除在外,放电电极部分IY的数量减到1/2。
在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和与这些电极部分相对的电极X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狭窄间隔d,在该间隔处通过所需的放电开始电压放电。等离子放电部分P(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形成在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的侧面和相对第一电极组的电极X(X1、X2、X3、...)的这一部分。
没有插入放电电极部分IY的在相邻电极X2和X3、X4和X5、...之间的间隔D满足例如D>d。
具有等于或大于间隔D即等于或超过间隔D的高度(厚度)的间壁绝缘层14B插入电极的其它对X2和X3、X4和X5、...之间,它们互为相邻,而不插入放电电极部分IY。在所述例子中,通过使用与绝缘层14相同的层形成间壁绝缘层14B。
如上所述,通过将间壁绝缘层14B插入电极的互为相邻的其它对X2和X3、X4和X5...之间而不插入放电电极IY部分这一事实,可以更可靠地避免从相对其它等离子放电部分P的电极(X1、X2、X3...)的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21、IY22、IY23、...IY31、IY32、IY33、...)产生异常放电危险。
例如图2所示在第二基板2上形成荧光粉层19,它可在由真空紫外线或等离子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下发射可见光。当例如制备彩色显示器时,涂覆可发射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荧光粉R、G和B。
其上形成荧光粉层19的第二基板2上,带状间壁18沿电极部分AY(AY1、AY2、AY3、...)按与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Y1、Y2、Y3、...)的各个电极部分AY(AY1、AY2、AY3、...)相对的关系凸出地形成。利用间壁18以防止各个单元放电区即等离子放电部分P之间的非服从串扰以此方式,在所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P中,给组成等离子放电部分P的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和第二电极组12的放电电极部分IY施加所需的DC或AC电压,以便有选择地引起放电,并且导致荧光粉层19的所需部分发射光,从而进行目标显示。
AC驱动中,形成绝缘层16以覆盖至少第一或第二电极组的形成部分。
在绝缘层16上,按需要形成表面层17,其工作功能小于绝缘层16的工作功能并且保护绝缘层表面免受因放电等离子所引起的溅射而造成的损坏。
为便于理解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装置,以下将描述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本例子是用同一导电层即相同步骤形成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和第二电极组12的放电电极部分IY的情况。
首先,描述与第一基板1有关的制造步骤。如图5所示,制备由例如玻璃基板组成的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1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X1、X2、X3、...)和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Y1、Y2、Y3、...)的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
这些电极X和放电电极部分IY可通过使用例如光刻胶层的剥离法来形成。具体而言,尽管未示出,将光刻胶层完全涂覆在基板1上,且对光刻胶层进行图形曝光和显影处理,以便在电极X的形成部分和放电电极部分IY中形成开口,最终去除光刻胶层形成放电电极部分IY,导电层通过例如汽相沉积形成在基板1的整个表面。
该导电层可由透明导电层、金属层、或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或具有由铬/铝/铬组成的多层结构的导电层的ITO组成,其中金属层由一种或多种金属例如铝、铜、镍、铁、铬、锌、金、银、铅等组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层由具有铝层和例如为防止铝氧化而形成于铝层上的铬层的表面层组成,而具有由铬/铝/铬组成的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具有充当其更低层的由例如与玻璃基板粘合良好的铬层的低层。
因此,去除光刻胶层以清除形成在光刻胶层上的导电层,即剥离导电层,剩余的导电层形成电极X(X1、X2、X3、...)和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 IY51、IY52、IY53、...),例如图5所示。
例如图6所示,进行绝缘层14的形成。绝缘层14形成在第一基板1的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部分AY的形成部分,且在未插入放电电极部分IY的互为相邻的电极X2和X3之间的部分,和在未插入放电电极部分IY的互为相邻的电极X4和X5之间的部分,以便具有晶格状图形,其中开口14W形成在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的形成部分。具体而言,这种例子是插入如上所述的电极之间的绝缘层部分和间壁绝缘层14B整体形成的情况。
在绝缘层14形成中,例如,组成绝缘层的光敏玻璃膏涂覆在第一基板1的整个表面上,并进行80℃热处理20分钟。因此,玻璃层进行图形曝光和显影处理,以便形成如上所述的晶格状图形。因此,在600℃烧结晶格状图形以形成绝缘层14。
例如图3所示,完成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部分AY(AY1、AY2、AY3、...)和从那一点延伸的连接件15的形成。在该形成中,可以使用剥离法来形成。具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光刻胶层涂覆在第一基板1的整个表面上,光刻胶层进行图形曝光和显影处理或构图。因此,由例如A1构成的导电层通过汽相沉积等形成在所获得结构的整个表面上,剥离光刻胶层以同时形成电极部分AY(AY1、AY2、AY3、...)和从那一点延伸的连接件15。
以此方法,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
此后,例如图7的点划线所指明的以及例如图2所示,由SiO2等构成的绝缘层16通过CVD(化学汽相沉积)法完全形成在第一基板1上,除例如由电极X和Y的末端部分组成的TX1、TX2、TX3、...和TY1、TY2、TY3、...的接头引导部分即第一基板1的周边部分和图2所示由氧化铝等组成的表面层17通过例如汽相沉积形成在绝缘层16上。
接着,描述与第二基板2有关的制备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制备由例如玻璃基板组成的第二基板2。图2所示的间壁18形成在第二基板2的一个主表面上。在间壁18形成中,例如,诸如半成品板(杜邦公司的商品)的层压玻璃材料板固定在基板2的整个内表面,并在210℃或410℃预烘干。
因此,涂覆光刻胶层并进行图形曝光和显影处理以去除光刻胶层的一部分,该部分不是用于形成间壁18的部分即间壁18的图形。
通过使用光刻胶层充当模完成粉末束工作或所谓喷沙处理,以便去除不是光刻胶层的形成部分的玻璃材料板部分。
因此,去除光刻胶层,在例如600℃下烧结处理所获得的产品。以该方法,形成间壁18。
在如上所述的其上形成条状间壁18的第二基板2的内表面上,红、绿和蓝荧光粉R、G和B顺序形成在间壁18之间的每三个凹部上,并在例如430℃烧结以形成荧光粉层19。
如上所述在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的第一基板1和如上所述在其上形成间壁18以及荧光粉层19的第二基板2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以使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电极部分AY分别正确相对第二基板2的间壁18,并使条状荧光粉R、G、和B在相同垂直线相对等离子放电部分。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边缘分别用玻璃料在430℃进行热处理来封闭。
至于该情况下的玻璃料位置,就是各个电极的接头部分TX和TY从结构中引出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例如图7的点划线b所指明的,选择间壁18的形成部分,从而间壁18相对电极Y(Y1、Y2、Y3、...)的电极部分AY(AY1、AY2、AY3、...)。然而,位置设定并不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
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和2之间形成的平坦空间的内部被加热到例如380℃的情况下,进行抽空处理两小时,如上所述的气体在所需的气体压力下填充平坦空间。以该方式,构成按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在公用基板1形成第一和第二基板组11和12,绝缘层14插入电极组11和12的电极X和Y的交叉部分之间,以便电极X和Y相互电绝缘。
由于绝缘层14在相邻电极X2和X3和相邻电极X4和X5之间的部分出现,还防止串扰。
当该例子的下层的电极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形成之后如上所述进行高温处理时,例如导电层,即如上所述例子中,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和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放电电极部分IY由铝组成,那么可能发生不利的例如铝氧化的性能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优选形成其中通过氧化保护铝并形成稳定的低导电层的铬作为导电层而形成的多层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方法中,通过剥离法形成每个电极组11和12。然而,电极组11和12也可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即导电层形成在整个表面,光刻胶层涂覆在导电层上并通过光刻法构图,通过使用构图光刻胶层充当掩模蚀刻导电层。形成电极组11和12的方法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可应用各种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相对电极X1和X2、X3和X4、X5和X6、...的间隔为如上所述的间隔。选择电极X2和X3之间、电极X4和X5之间、电极X6和X7之间的间隔D大于间隔d。然而,如上所述,这些间隔D和d可以精确设定,从而用同一导电层通过相同步骤形成电极X(X1、X2、X3、...)和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然而,这些电极等也可通过不同步骤形成的导电层形成。
选择间壁18的高度使得间壁18和绝缘层16或形成在绝缘层16表面上的表面层17之间的间隔设定在不能产生等离子放电(后面将描述)的间隔。
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和2之间的平坦空间中的填料气体压力P可设定为0.3到5.0个大气压。
选择填料气体压力P,从而当选择放电开始电压Vs为例如按Paschen行的Paschen最小值时,填料气体压力P和内放电电极距离之间的乘积P·d恒定,内放电电极距离即互为平面相对的用于形成等离子放电部分P和放电电极部分IY的电极X行之间的距离(以下表示为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然而,当选择放电开始电压Vs为例如Paschen最小值时,相对此时确定的距离d,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可以允许在±10s%范围内变化。即使设定放电开始电压Vs为不是Paschen值的其它值,相对此时确定的内电极距离d,允许约±30%的容限。
选择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是50μm或更小的狭窄间隔,例如5到20μm、5μm或更小、1μm或更小等。
另一方面,必须与绝缘层16的厚度t有关地选择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具体而言,例如图8A所示的放电模式,为在绝缘层16上产生等离子放电,使等离子放电必须沿厚度方向穿过绝缘层16。例如图8B所示,在绝缘层16,必须在电极X和Y之间避免放电。为此,如果表面层17的介电常数远远低于绝缘层16的介电常数,则优选选择关系2t<d。
以下将描述用于采用该结构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参照图9的电压波形图将解释驱动方法的一种模式。
在该例子中,类似于惯用的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放电周期分为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第一半周期是用于确定放电像素的扫描放电周期,而第二半周期是保持放电以提高发光亮度的保持放电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放电开始是,只当等离子放电部分P的第二电极组12的放电电极部分IY(IY11、IY12、IY13、...、IY31、IY32、IY33、...、IY51、IY52、IY53、...)电压,即由Va表示的施加到电极Y(Y1、Y2、Y3、...)的电压,和由Vb表示的施加到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X1、X2、X3、...)的电压同时作用时,等离子放电部分P开始产生放电,即打开等离子放电部分P。通过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性能可以设定产生放电的电压和定时。
在图9所示的例子,扫描放电周期内,ON电压Vb按分时方式以恒定段τ1、τ2、τ3...顺序施加到电极X1、X2、X3。另一方面,取决于被显示的图象信号的ON电压Va输入到电极Y1、Y2、Y3、、...
以该方式,在图9的例子中,电压Va+Vb施加到图4中的形成在ON状态电极X1和加有图象信号的ON电压Va的电极Y1之间以及ON状态电极X1和加有图象信号的ON电压Va的电极Y2之间的等离子放电部分P11和P12。为此,在这些等离子放电部分P11和P12开始放电。
同样,在图9的例子中,等离子放电部分P21在段τ2开始放电,等离子放电部分P32在段τ3开始放电。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9所示,在未构成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电极X2和X3、X1和X5,...之间,即使在任何段τ(τ1、τ2、τ3,...)电压Va+Vb的电压并不作用。为此,在这些电极之间并不开始放电。
通常,在保持放电周期,为保持放电通过将脉冲电压作用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的电极X(X1、X2、X3、...)和Y(Y1、Y2、Y3、...)使正常开始放电的等离子放电部分保持放电状态即其发光状态。
以该方式,在本发明的结构中,通过每个电极X(X1、X2、X3、...)完成切换,图象信号作用于电极Y(Y1、Y2、Y3、...),从而可完成例如通常的矩阵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显示运行。
此外,在使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当采用隔行(隔行扫描)法时,由于可忽略用于隔行的信号处理电路,所以驱动电路得以简化。
具体而言,在使用本发明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中,相对一个放电电极部分IY组成等离子放电部分对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为此,在隔行驱动中,在第一场运行等离子放电部分对的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在第二场运行等离子放电部分对的其它等离子放电部分P21、P22、P23、....P41、P42、P43、...。例如图10所示是其驱动波形(相对图象信号,只表示电极Y1。)。与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有关的电极X1、X3、X5、...在第一场顺序打开,与另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P21、P22、P23、....P41、P42、P43、...有关的电极X2、X4、X6、...在第二场顺序打开。
以该方式,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完成隔行显示,而不使用任何特别的信号处理电路。
具体而言,在近来一般的电视广播中,发出隔行广播的视频信号。因此,大多数电视接收机适于接受隔行广播,并且录音媒介适于隔行广播。与此相反,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离子显示板等基本采用所谓的循序或非隔行的顺序扫描。当进行隔行视频图象显示时,采用以下方法,即通过信号处理电路暂时接受和储存一帧(两场)的图象信号,顺序取出信号以完成驱动显示。实际上,通过使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元件保存图象信号,并且图象信号转变成顺序扫描。
具体而言,当NTSC信号通过480-线显示器显示时,由以下方法完成显示。即,发射侧在一帧(30MHz)发出两个图象点阵。一个图象点阵是240隔行线的信息。因此,显示器接受两个图象点阵,然后顺序扫描480线。在由液晶显示器为代表并容易被闪光影响的显示器中,当进行一帧只扫描480线一次的30-Hz记录时,出现例如闪光等的现象。为此,采用显示相同视频图象两次的方法或每场每240线修正图象信息的方法。然而,按照两次记录方法,降低了图象分辨率,得到模糊图象。在任何情况下,为导致该装置显示隔行信号的视频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必须具有存储功能。
然而,按照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和本发明的隔行驱动方法,这种存储功能是不需要的。为此,简化了显示器的电路结构。
按照如上所述的每个驱动方法,当等离子放电部分对P(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独立导致放电,即当组成这些等离子放电部分充当单独象素时,通过同时打开这些对的每个可以使这些等离子放电部分对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的发光亮度翻倍。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组11的X1和X2、X3和X4、X5和X6、...同时打开,在等离子显示部分对P中显示相同信息。
从第一基板1侧或第二基板2侧观察到按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发光显示。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观察侧的基板1或2由可透过发射光的透明基板,例如,如上所述的玻璃基板构成。然而,当基板1和2都是由透明基板构成时,如果反光膜或遮光膜(未示出)例如A1汽相沉积膜等在电极组或荧光粉层形成之前形成在与观察侧相对的基板2或1的内表面,那么发射光被有效引到观察侧并且从背侧的外部入射光被遮盖。为此,可得到对比度的改善。
当从其上形成电极组的第一基板1侧观察发光显示时,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的电极由透明导电层例如ITO(铟和锡的复合氧化物)组成。
按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例子,可进行各种改型和变化。例如,要显示的图象信号可输入到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X1、X2、X3、...),并且也可通过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Y1、Y2、Y3、...)完成切换驱动。
在所述例子的例如放电电极部分IY的形状是方形,其两个相对侧与电极X对相对。然而,它的形状可以制成多角形和椭圆形。此外,电极X和放电电极部分IY的相对部分并不限定于电极X延伸方向例如行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侧表面。例如,至于具有从例如电极X延伸方向即例如行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到列方向(垂直方向)的延伸部分的图象,可使用该延伸部分充当与放电电极部分IY相对的部分,组成等离子放电部分P。
对于显示方法,使用在如上所述的例子中的利用荧光粉发光的方法。然而,可以使用通过放电发光自身完成显示的结构,并可进行各种改型和变化。
例如,在如上所述的例子中,通过相同步骤用同一导电层形成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和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放电电极部分IY。然而,通过与第一电极组11不同的步骤用同一导电层形成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放电电极部分IY和完成所谓的能量供给的电极部分AY。具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只形成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之后,形成绝缘层14。因此,可以形成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电极部分AY和从那点延伸的放电电极部分IY。在这种情况下,省略连接件15。
当采用DC驱动结构时,不形成绝缘层16和表面层17。在DC放电的情况下,通常阴极侧的电极通过放电被氧化,而阳极侧的电极被还原。为此,在阴极侧的组成第一或第二电极组11或12的电极由金属氧化物例如ITO、二氧化锡(SnO2)或三氧化二铟(In2O3)等制成,在阳极侧的组成第二或第一电极组12或11的电极由例如铝、铜、镍、铁、铬、锌、金、银、铅等的金属电极或一种或多种这些金属的合金构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优选通过相同导电层组成第一电极组11和第二电极组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同导电层组成电极部分AY和第二电极组12的电极Y的放电电极部分IY。
在AC驱动和DC驱动的任一个中,当第一电极组11的电极X是由例如透明电极等的氧化物电极组成时,氧化物电极的电阻率通常高。为此,在这种情况下,由铝、镍、铜等制成并具有优良导电率的导电层优选与其一侧边缘粘附,该侧边缘在带状电极的行方向沿带状电极延伸。
根据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充当各个放电电极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形成在公用基板,即组成如上所述例子的平坦容器的第一基板1上。为此,电极之间的间隔可正确设定。因此,可容易制备具有最佳高精度的稳定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由于充当各个放电电极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形成在公用基板上可避免当放电电极形成在相对基板上时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隔,即放电空间等的相互限制,其选择的自由度高。可简化显示装置的设计和制造。
由于放电电极和荧光粉层形成在不同基板1和2上,荧光粉的形成并不需要在除电极形成部分之外的限定位置形成。荧光粉可形成在与电极相对的部分,即不仅在间壁18的侧表面而且在间壁18的底表面,从而可改善发光度。
例如已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放电电极和荧光粉形成在不同基板1和2上,例如开始所描述的,与放电电极和荧光粉形成在相同基板的情况相比,荧光粉的涂覆区域相当大,从而可得到高发光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充当放电电极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形成在公用基板上,即组成如上所述的例子中的平坦容器的第一基板1,因而这些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正确设定。
此外,当组成在其上形成荧光粉层的彩色显示装置时,在其上形成荧光粉层的基板与在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的基板不同。为此,容易制造彩色显示装置,改善批量生产率。此外,避免了电极组和荧光粉形成中的电极组和荧光粉相互损害的性能恶化。为此,效率得到提高。
由于充当放电电极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11和12形成在公用基板上,因而可避免在组成放电电极和放电空间的电极X和Y之间的间隔d,即第一和第二基板1和2之间的间隔等的相互限制,其选择的自由度变高。可简化显示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可以容易以良好工作性制备高稳定显示装置,从而可得到制造的批量生产率。
根据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由于为第二电极组12的一个放电电极部分IY形成两个等离子放电部分,可得到等离子放电部分的数量的提高即像素数目的提高和高密度,而不降低电极宽度。因此,可完成高质量和高清晰度的显示。
当降低各个电极的宽度,可得到高密度和尺寸的降低。
按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驱动方法,可完成显示而不会任何错误操作。
特别是,由于在隔行系统的情况下不需要具有存储功能的信号处理电路,因而可简化电路结构。
由于可同时运行等离子放电部分对,可完成高发光度的显示。
参照附图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平面排列多个电极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平面设置在公用电极上,使得绝缘层插入电极的交叉部分之间;和在第二电极组的每个电极上提供的公用放电电极部分设置在具有所需的相对电极对的狭窄间隔的第一电极组的各个相邻对的电极之间,以便在放电电极部分与电极对的相对部分形成等离子放电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间壁绝缘层插入彼此直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之间,而不插入放电电极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比电极之间的间隔大的高度的间壁绝缘层插入彼此直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之间,而不将放电电极部分插入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间壁绝缘层插入直接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之间,而不将放电电极部分插入其间;和间壁绝缘层和插入第一和第二组的电极的交叉部分之间的绝缘层由公用绝缘层组成以具有整体上的晶格图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相互气密密封,从而组成平板显示容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是由可透射显示光的透明基板组成;和第一基板制作成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公用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相互气密密封,从而组成平板显示容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是由可透射显示光的透明基板组成;第一基板制作成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板组的公用电极;和荧光粉层形成在第二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为相对,具有所需的间隔,第一和第二基板的周边部分相互气密密封,从而组成平板显示容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是由可透射显示光的透明基板组成;第一基板制作成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公用电极;和用于分割单元放电区域的间壁形成在第二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层全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上。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层全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上;当绝缘层的厚度用t表示,以及放电电极部分和组成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一电极组的电极之间的间隔用d表示时,满足2t<d。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层全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上,用于降低放电电压的表面层形成在绝缘层上,表面层具有比绝缘层小的工作性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层全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上,具有抗溅射性能的表面层形成在绝缘层上。
12.一种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通过平面排列多个电极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平面设置在公用电极上,使得它们穿过绝缘层;和公用放电电极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组的相邻对的电极之间,以便在放电电极部分和电极对之间的相对部分分别形成等离子放电部分,其特征在于,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施于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组成所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当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作用于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组成所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之间时,由第一和第二场组成一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场中通过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的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进行显示;和在第二场中通过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的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的另一个等离子放电部分进行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目标显示以将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施于第一电极组的电极和组成所选择的等离子放电部分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极部分之间时,由放电电极部分组成一对等离子放电部分同时受到驱动放电以进行显示。
全文摘要
通过平面排列多个电极而形成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公用电极上,使得电极跨过绝缘层。公用放电电极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组的相邻电极的每对之间并与电极对相对,并且在各个放电电极部分的相对部分和与放电电极部分相对的每对电极的相对部分形成等离子放电部分。同时,不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可进行平板型等离子放电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和高亮度显示驱动,而不引起任何图象恶化。
文档编号H01J11/14GK1252617SQ9912390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9日
发明者森启, 安倍浩信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