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68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线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电火花线加工分为粗加工、中加工、中精加工、精加工,一边对加工条件从大能量到小能量依次进行切换,一边进行3~7个工序的加工。其目的在于通过逐渐提高加工面的光洁度来缩短加工时间,并且提高加工面的直线度。再者,众所周知,在电火花线加工中,加工产生放电斥力、静电力等,引起线振动,所以线面对被加工件中心部分的线的部分产生凹陷,或者出现膨胀,即变成“鼓状”。并且电火花线加工在第1次加工(粗加工)、第2次以后的加工(中加工、中精加工、精加工等)中加工状态完全不同。第1次加工时、由于加工纯洁工件,所以,担心加工屑不能充分从工件上排除,加工屑的残存会造成线断开。
因此,图14所示的过去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例如特公平7-16825号公报(日本公告公报)所示,具有输入工件的板厚,喷咀高度等的输入装置120、存储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等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121、根据喷咀高度等来计算喷咀液压的液压计算装置122、以及根据计算出的喷咀液压来更改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更改装置123,根据喷咀高度来求出喷咀液压即加工压力,根据加工压力来更改加工条件。然而,在第一次加工时在喷咀充分离开工件的情况下,造成断线的原因不是加工液压,而是线的长度,所以,根据加工液压来计算加工条件的方式,很难可靠地防止断线。实际试验也已证明在从上喷咀到工件的距离为2mm(板厚20mm,Φ0.25线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加工液压虽有所变化,但离开距离更大时加工液压仍无变化。然而,存在的问题是,线一长,就容易松弛,短路时的控制难以有效,断线的可能性很大。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喷咀离开工件也不容易断线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另外,在电火花线加工中,加工面上的表面精度和加工精度很重要,但过去未考虑这样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包括保存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加工能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上述关系来决定粗加工中的加工能量的加工能量决定装置、以及根据加工能量来更改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更改装置,按照更改后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该结构,则效果是,因为根据线喷咀高度来决定加工能量,所以喷咀离开也不容易断线。
本发明第2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液流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上述关系来决定粗加工时液流量的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液流量参数的液流量更改装置,根据已更改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该结构,则加工液流量符合喷咀的高度,所以产生的效果是不易断线。
采用本发明第3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线倾斜率的关系的装置,根据该关系来决定加工时的线倾斜量的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线倾斜参数的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根据已更改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该结构,则产生的效果是能纠正线松弛所造成的倾斜,能提高表面和加工的精度。
采用本发明第4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线倾斜率的关系的装置,根据该关系来决定加工时的线的靠近量的靠近量决定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线靠近量的靠近量更改装置,按照更改后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该结构,则产生的效果是,由于靠近量考虑了线的松弛量,所以,表面精度良好。
采用本发明的第5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检测第1次加工时的加工状态,根据已检测出的加工状态来检测喷咀离开量的喷咀离开量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被检测的喷咀离开量来决定下面工序的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决定装置,根据已决定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该结构,则产生的效果是能自动检测出正确的喷咀高度,根据喷咀高度进行校正,所以,能提高表面精度。
采用本发明第6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其结构是在本发明第5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中,把加工状态作为加工速度进行检测。若采用该结构,则其效果是提高表面的精度。
采用本发明第7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其结构是在本发明第5结构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中具有把线喷咀离开状态显示在图形上的装置,把喷咀高度显示到图形上,若采用该结构,则其效果是能防止设定错误和输入错误。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工能量数据库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流量数据库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倾斜校正值数据库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线状态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倾斜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线状态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加工速度数据库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线喷咀离开状态的图形的结构图。
图19是表示过去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且,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从略。
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中,1是输入装置,通常采用键盘。2是加工能量决定装置,3是加工能量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如图2所示,与工件板厚、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相对应的不断线的加工能量按照对于通常的上述标准加工条件的比例来描述。在此,喷咀高度,例如表示喷咀70如图10A所示离开工件72的状态。该比例数据只是涉及第1次加工的。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根据从加工能量数据库3中读出的板厚,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的有关数据来决定加工能量。在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中,被决定的加工能量数据送入到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内。5是加工条件存储装置,作为喷咀紧贴时(喷咀紧贴工件)的标准加工条件(n工序n≥1)存储了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靠近量等。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根据表示由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决定的加工能量的数据,更改从加工条件存储装置送出的加工条件,输出到控制器7内,或者,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显示出加工条件。在此,喷咀高度例如表示上喷咀70如图7A所示离开工件72的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动作的流程图。
以下利用图2详细说明第1次动作。从输入装置1向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内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ST1-1)。在加工条件存储装置3中存储了由材质、板厚、线径等决定的、喷咀紧贴情况下的预先存储的标准加工条件,该标准加工条件被送入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内。(ST1-2)。加工条件决定装置2根据从输入装置1输入的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从保存在加工条件数据库3中的图3所示的表中选定加工能量(ST1-3)。在图3中,例如,板厚为10,上喷咀离开量为20,下喷咀离开量为0的情况下的加工能量为图2中的No.2的0.5,标准第1次50%的加工能量由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来决定。该0.5这一信息从加工能量决定装置2传送到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内。在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中由于切断时间增加而把加工能量调整到50%,在加工条件更改装置4中,根据加工能量来更改标准第1次加工条件(ST1-4)。已更改的第1次加工条件和未更改的第2次以后的加工条件一起被送入控制器7内,并且,显示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ST1-5)。控制器7根据加工条件进行工件的第一次加工。而且,第2次以后的加工由于不断线,所以不必减小加工能量,所以不更改加工条件进行加工。
若采用本实施例1,则根据喷咀离开量来控制能量,所以,具有防止断线的效果。
在实施例1中,加工能量在加工能量数据库中进行描述,但也可以利用根据喷咀高度和板厚而求出能量的近似关系式。
再者,把加工能量调到50%的方法在说明中采用了增加切断时间的方法,但也可以采用增大伺服电压等各种方法。
并且,在与线喷咀离开量相对应的加工能量为未知数时,也可直接输入加工能量,例如0.4等。
在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内预先存储标准加工条件,但标准加工条件也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例如由用户输入等方法加以决定。
再者,能量表示方法按照与标准加工条件的第1次加工相对的比例来描述,但也可以根据导通时间、切断时间等的电流波形信息,直接计算出一定时间内的能量值。该能量表示实际能量本身。另一方面,图3中的能量如上所述表示与标准加工条件相对的比例,在这一点上两者不同。
实施例2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动作的流程图。图中,1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输入装置,通常采用键盘。30是与加工液流量(以下简称液流量)有关的液流量决定装置,31是液流量数据库,在该液流量数据库31中,如图6所示,与工件板厚、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相对应的,不断线条件下的液流量按照与通常的上述标准加工条件相对的比例来进行描述。该比例的数据只涉及第1次加工。液流量决定装置30根据从液流量数据库31中读出的数据来决定液流量。由液流量决定装置30决定的液流量数据被送入到液流量更改装置32内。5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其中存储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靠近量、液流量等作为喷咀紧贴时(喷咀紧贴工件)的标准加工条件(n个工序n≥1)。液流量更改装置32根据由液流量决定装置30所决定的液流量,更改从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中送来的液流量(液流量参数),更改后的液流量被输出到控制器7内,同时,显示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上(无图示)。
以下根据图5,详细说明第1次加工动作。从输入装置1向液流量决定装置30内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ST2-1)。在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内存储由材质、板厚、线径等决定的、喷咀紧贴情况下的预先存储的标准加工条件,标准加工条件被送入到液流量更改装置12内。(ST2-3)。液流量决定装置30,若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则根据从液流量数据库31来的液流量,决定液流量(ST2-3)。例如,板厚为10、上喷咀离开量为20,下喷咀离开量为0的情况下的液流量是图6中的No.2的0.5,标准第1次的50%的液流量由液流量决定装置30来决定。该50%这一信息从液流量决定装置30送入到液流量更改装置32内。在液流量更改装置32中,对于从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中送来的液流量,更改与标准第1次加工有关的液流量(液流量参数)(ST2-4)。更改后的第1次的液流量与未更改的第2次以后的加工条件一起被送入到控制器33内。并且,更改后的液流量显示在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ST2-5)。控制器33根据更改后的液流量进行工件的第1次加工。而且,第2次以后的加工,由于线的一侧放开,不受液流量影响,所以,不更改液流量就进行加工。
通过调整液流量,使加工液顺利流动,防止断线。例如已知上喷咀离开的情况下把上喷咀液量调整到通常的一半左右,不易断线,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则根据喷咀离开量来控制加工液量,所以其效果是能防止断线。
液流量在液流量数据库31中进行了描述,但也可以采用根据喷咀高度和板厚而求出液流量的近似关系式。
再者,在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中,预先存储了标准加工条件,但标准加工条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例如由用户输入等方法来决定。
实施例3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构成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动作的流程图。图中,1是输入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通常采用键盘。50是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1是倾斜校正值数据库,该数据库如图9所示与工件板厚度、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相对应的、精度校正的线倾斜校正值,用通常的标准加工中的对全工序的线倾斜的校正值来进行描述。在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0中,根据从倾斜校正值数据库51中读出的数据,决定线倾斜校正值。由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0决定的倾斜校正值数据被传送到多工序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52内。53是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其中存储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靠近量、线倾斜等作为喷咀紧贴时(喷咀紧贴工件时)的标准加工条件(n工序n≥1)。多工序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52,根据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0所决定的倾斜校正值,对从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3传送来的加工条件(线倾斜参数)进行更改。输出到控制器54内,或者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显示出倾斜校正值。
以下根据图8,详述其动作。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ST3-1)。在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53内存储了由材质、板厚、线径等决定的喷咀紧贴的情况下的预先存储的标准加工条件,把标准加工条件传送到多工序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52内(ST3-2)。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0在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时,根据从倾斜校正值数据库51传送来的倾斜校正值,决定倾斜校正值(ST3-3)。例如,在板厚为10、上喷咀离开量为20,下喷咀离开量为0的情况下的倾斜校正值为图6中的No.2的5,该5的信息从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50传送到多工序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52内。在多工序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52内,利用倾斜校正值5来更改与标准加工条件第1次~第n次相对的加工条件的倾斜值(倾斜参数)(ST3-4)。更改后的从第1次到第n次的加工条件被传送到控制器54内的同时,还显示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上(无图示)(ST3-5)。控制器54根据加工条件使线倾斜进行从第1次到第n次的加工。
图10是喷咀离开工件的情况下的形象图。C是上喷咀70和下喷咀71紧贴工件72的情况下,A、B实线表示上喷咀70离开工件72,线73产生松弛,由于放电斥力或静力的作用,使工件形状产生斜面T的情况。因此,例如在B的情况下,如虚线所示,使上喷咀70向箭头所示的外侧方向伸出,使线73按照线73的倾斜校正值的大小进行倾斜,其倾斜角为θ,这样,进行加工即可把工件面修正成垂直面P。而且,在实施例3中,对于全部工序的线倾斜量均用倾斜校正值数据库51内所保存的同一倾斜校正值来进行校正。但也可以例如仅对第n个工序进行校正,或者按工序分别给予校正值,(第1工序用,第2工序用,第n工序用)。
再者,线倾斜校正值用倾斜校正值数据库51进行了描述,但也可以利用根据喷咀高度和板厚而求出线倾斜校正值的近似关系式。
并且,在该实施例3中叙述了使加工条件具有线倾斜校正值,但也可以与加工条件分开另外具有线倾斜校正值,只要在加工中能校正线倾斜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1、2中,对加工条件和液流量进行调整,以防止第1次加工中断线,而在实施例3中,能提高加工面的表面精度和形状精度。
实施例4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动作的流程图。图中,1是输入装置,与第1实施例一样,通常采用键盘。81是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2是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在该数据库内,如图13所示,与工件板厚、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相对应的、能校正精度的第2次加工的靠近量校正值,利用通常的上述标准加工条件的第2次加工的靠近量校正值来进行描述。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根据从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82中读出的数据,来决定靠近量校正值。由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决定的靠近量校正值数据被传送到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内。84是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其中存储了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靠近量等作为喷咀紧贴时(喷咀紧贴工件)时的标准加工条件数据((n个工序n≥1)。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根据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决定的靠近量校正值,来更改从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84中传送来的第2次加的靠近量校正值,把靠近量校正值输出到控制器85内,或者显示到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
以下根据图12,详述其动作。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ST4-1)。在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84内存储了由材质、板厚、线径等决定的喷咀紧贴的情况下的预先存储的标准加工条件,把标准加工条件传送到多工序靠近量更改装置83内(ST4-2)。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在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时,根据从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82的靠近量校正值,决定靠近量校正值。例如,在板厚为10、上喷咀离开量为20,下喷咀离开量为0的情况下的靠近量校正值为图9中的No.2的10,决定标准加工的第2次靠近量校正值(ST4-3)。该10的信息从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传送到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内。在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内,根据靠近量校正值来更改标准第2次加工条件的靠近量。(ST4-4)。对第2次靠近量更改后的加工条件和第1次加工条件以及第3次以后的加工条件一起被传送到控制器85内的同时,还显示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上(无图示)(ST4-5)。控制器85根据加工条件加工。
图14是上喷咀80和下喷咀81离开的情况下的形象图。
图14是上喷咀80和下喷咀81离开的情况下的形象图。在喷咀离开状态下,线83产生松弛,在进行第2次加工的情况下,当线73位于实线位置上时,工件72的加工面变成凹部,所以,工件中央部不产生放电。因此,使上喷咀80和下喷咀81按虚线所示沿箭头方向移动,对靠近量进行更改,这样能提高加工精度。在此,靠近量如图14所示表示为使上喷咀80和下喷咀81按相同距离滑动(从实线所示的两个喷咀和线的位置起到虚线所示的位置止)所用的距离。
而且,在实施例4中,在数据库中具有第2次加工中的靠近量校正值,但也可以仅对别的工序进行校正,或者分为第1工序用,第2工序用、第n工序用,按工序分别具有校正值。
再者,在实施例4中,也可以更改对靠近量有影响的其他加工条件。例如也可以从结构上使得在更改导通时间、加工进给速度、放电电压等时使靠近量变化。
实施例5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构成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动作的流程图。图中,1是输入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通常采用键盘。100是自动求出喷咀高度的喷咀高度检测装置,101是描述加工速度和喷咀离开量的关系的加工速度数据库,81是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2是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与工件厚度、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相对应的、精度校正的第2次加工靠近量校正值,用通常的标准加工条件的对第2次加工的靠近量的校正值来进行描述。在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中,根据从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82中读出的数据,决定靠近量校正值。由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决定的靠近量校正值数据被传送到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内。84是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其中存储充电电压、导通时间、切断时间、靠近量等作为喷咀紧贴时(喷咀紧贴工件时)的标准加工条件数据(n工序n≥1)。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根据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所决定的靠近量校正值,对从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84传送来的第2次加工的靠近量校正值进行更改,输出到控制器85内,或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显示出靠近量校正值。
以下根据图16,详细说明动作。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线径等(ST5-1)。在多工序加工条件存储装置8内存储由材质、板厚、线径等决定的、喷咀靠紧贴情况下的预先存储的标准加工条件,标准加工条件被送入到多工序靠近量更改装置83内,开始加工(ST5-2)。在第1次加工中,喷咀高度检测装置100检测出加工速度,从图15所示的加工速度数据库101中取出喷咀高度(ST5-4),在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如图18C所示显示出喷咀高度(ST5-5),在此,图18表示显示画面,在该画面上显示出空间75、76,以便输入上喷咀70、下喷咀71、工件72,上喷咀、下喷咀高度,如C所示,在空间75内显示20的值,同时,该20的值被变换成显示画面上的坐标值,上喷咀70显示在上喷咀高度为20mm的位置上。当喷咀离开时,线振动幅度增大,所以实质的加工量增加,加工速度降低。按照图12,例如,加工速度为5时,如No.2所示上喷咀为20,下喷咀为0。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当从输入装置1输入材质、板厚、从喷咀高度检测装置100输入、上喷咀高度、下喷咀高度等时,根据从靠近量校正值数据库82来的靠近量校正值,决定靠近量校正值(ST5-6)。例如,板厚为10、上喷咀离开量为20,下喷咀离开量为0的情况下的靠近量校正值是图9中的No.2的10,决定标准加工第2次的靠近量校正值10。该10这一信息从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81送入到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内。在多工序靠近量校正值更改装置83中,根据靠近量校正值来更改标准第2次加工条件的靠近量(ST5-7)。更改后的第2次靠近量进行更改的加工条件与第1次加工条件和第3次以后的加工条件一起被送入到控制器85内。并且,显示在输出显示装置6的画面(无图示)上(ST5-8)。控制器85根据加工条件进行加工。
而且,在实施例5中,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出被检测出的喷咀高度,但也可以由用户在实施例1~4中输入喷咀高度时进行显示。在此情况下,初始状态是图18A,当用户如B所示输入喷咀高度“20”时,把20的值变换成画面显示上的座标值,根据该变换值,如C所示上喷咀移动到喷咀提高20mm的位置上,显示出该图形画面。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输入是由用户通过键盘而进行输入。但也可以采用从其他输入装置或者自动测量喷咀高度的外加系统等进行输入的值。
在该实施例5中把加工状态作为加工速度进行检测,所以,即使用户不输入喷咀高度等数据,也能自动地进行适合于喷咀高度的校正,能提高表面精度。
在以上说明的全部实施例中,叙述了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内部构成,但是,也可以把一部分构成例如CAD/CAM系统放在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外面。在此情况下,分离的CAD/CAM也作为电火花线加工装置的构成的一部分,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能改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内的断线问题,提高加工面的表面精度、形状精度,所以,能有效地利用于电火花线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加工能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上述关系来决定粗加工中的加工能量的加工能量决定装置、以及根据加工能量来更改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更改装置,按照更改后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
2.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液流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上述关系来决定粗加工时液流量的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液流量参数的液流量更改装置,根据已更改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
3.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线倾斜率的关系的装置,根据该关系来决定加工时的线倾斜量的倾斜校正值决定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线倾斜参数的倾斜校正值更改装置,根据已更改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
4.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咀高度和线靠近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该关系来决定加工时的线的靠近量的靠近量校正值决定装置、以及更改加工条件中的线靠近量的靠近量更改装置,按照更改后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
5.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标准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检测第1次加工时的加工状态,根据已检测出的加工状态来检测喷咀离开量的喷咀离开量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被检测的喷咀离开量来决定下面工序以后的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决定装置,根据已决定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的加工状态是加工速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种用图形来表示线喷咀离开状态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火花线加工装置,它使加工液存在于线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按照规定的加工条件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存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装置、存储喷嘴高度和加工能量的关系的装置、根据上述关系来决定例如粗加工中的加工能量的加工能量决定装置、以及根据加工能量来更改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更改装置,按照更改后的加工条件来加工工件。若采用这种结构,则能防止断线,能提高加工面的精度。
文档编号B23H7/20GK1394154SQ01803323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7日
发明者千代知子, 榎本耕二, 安田治, 河合泰弘, 佐藤清侍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