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67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板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使用了特殊金属模具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具有使用通常上模和特殊棒状下模的特征,可以使用于折弯金属板的折弯机(弯板机(press brake))、油压冲床、空压冲床、机械动作冲床等。
另外,上模的按压力通过中间夹着的金属板,施加在相对于平板状下模的直角方向上,所以,由于没有逃逸之处的过大按压力,使金属板面和下模沟槽面接触摩擦,而发生咬入金属板面的伤痕,不只有损伤折弯后金属板外观的缺点,还有,上模按压力以平板状下模的沟槽为支点,线状地集中施加在金属板面上,所以,金属板的物理组织会损伤而劣化,使金属板发生弯曲龟裂,或有物理性强度降低的缺陷,特别是在折弯时,当金属模具肩部的R很小时,此缺点会更显著地发生。
更有甚者,由于其为上模行程是在达到下死点后,才折弯金属板的机构,所以,上模强大的按压力直接传递到平板状下模沟槽,冲击很大,使平板状下模沟槽面产生擦伤、损伤,而平板状下模沟槽面会有磨损、消耗等问题点。
在此,本申请人公司,针对现有的金属板折弯装置进行锐意检讨的结果,开发出如

图1所示的使用了崭新特殊下模的金属板折弯装置,解决了现有金属板折弯装置的前述缺点或问题点。也即,借助通常的V字形上模1和剖面呈半圆形的2个棒状下模2a,2b来形成金属模具,将安装有作为回转抑制用构件的弹簧3的2个棒状下模2a,2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搭载在支撑体4,而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
将剖面呈半圆状的2个棒状下模2a、2b下方当作凸曲面5a、5b,同时,将其上方当作金属接触面6a、6b;另外,将支撑体4表面当作2个凹曲面7a、7b,如图2所示,将当作回转抑制构件的弹簧6一端,安装在各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上,同时,将弹簧6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体4上,然后,将此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以能够回转滑动的方式搭载在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
如后述的图3所示,将金属板8放置在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如后述的图4所示,经由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由此,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成V字形而折弯金属板8,但是,此时,必须抑制棒状下模2a、2b的回转滑动,以使运用比弹簧3的弹力等抑制力还要微弱的上模1的按压力,无法回转滑动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而运用比弹簧3的弹力等抑制力还要强力的上模1的按压力,则会使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滑动成V字形;借助使上模1按压力适切地传递到金属板8,能够提高金属板8的折弯精度。
可是,当加工不锈钢板等时,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与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摩擦阻力很大,棒状下模2a、2b凸曲面5a、5b的回转滑动性不佳,因而发生对上模1的按压力形成负担,降低金属板8折弯精度的不良影响。
另外,如前所述,加工不锈钢板等时,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与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物理强度不大,因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与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的相互摩擦阻力,使得磨损变剧烈,在短时间内,不得不更换2个棒状下模2a、2b与支撑体4,使得金属板折弯装置的维持管理费变高,而且,2个棒状下模2a、2b与支撑体4的更换很花时间,而使折弯作业效率降低。
更有甚者,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2个棒状下模2a、2b,使2个棒状下模2a、2b回转滑动呈V字形;以机械方式调整上模1行程的下降程度,以使上模1的行程下降到规定的金属板8折弯角度的位置停止,然后,让以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前端部分,不与设置在支撑体4中央部的沟槽9相冲突;但是,因为金属板折弯装置的故障或错误操作,由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前端部分会冲突到支撑体4的沟槽9,然后,使支撑体4的沟槽9或侧面10产生龟裂,或有时产生龟裂的支撑体4的沟槽9部分或侧面10部分,会有飞散到周围的危险等问题。
本发明将弹簧等安装于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之间,而将上模按压力适切地传递到金属板,同时,在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上形成高硬度合金膜,以减低2个棒状下模凸曲面和支撑体凹曲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达到提高棒状下模凸曲面的回转滑动性,和提高金属板折弯精度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将弹簧等安装于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之间,而将上模按压力适切地传递到金属板,同时,在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上形成高硬度合金膜,以提高物理性强度;减轻2个棒状下模凸曲面和支撑体凹曲面之间,因为摩擦阻力而产生的磨损,而实现能够长时间使用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使金属板折弯装置的维持管理费变便宜,并且减少2个棒状下模与支撑体的更换时间,使折弯作业效率提高的目的。
更有甚者,本发明借助在支撑体侧面上,形成聚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金属膜、金属蒸镀膜等柔软性膜面,使因为金属板折弯装置的故障或错误操作,让由上模所按压的金属板折弯前端部分冲突到支撑体的沟槽,而在支撑体的沟槽或侧面产生龟裂,通过使产生龟裂的支撑体沟槽部分或侧面部分接着到柔软性膜面而固持,达到能够以廉价而简单的方式来防止产生龟裂的支撑体沟槽部分或侧面部分飞散到周围的目的。
更有甚者,本发明是在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支撑体凹曲面上形成有油槽,同时,通过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设置在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之间,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而达到提高棒状下模凸曲面和支撑体凹曲面的回转滑动性和耐磨损性的目的。
再有,本发明是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断面呈半圆形棒状下模的相邻接凸曲面,使其在相对于金属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切断,由此而达到使金属板折弯装置小型化的目的。
再有,本发明是在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断面呈半圆形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呈V字形的锐角折曲面,由此来达到使金属板折弯成比直角还小的锐角的目的。
再有,本发明是在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断面呈半圆形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呈L字形的锐角折曲面,由此来达到使金属板折弯成比直角还小的锐角的目的。
再有,本发明是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棒状下模金属接触面上,利用氨基甲酸乙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等缓冲膜;或硬质铬电镀膜、无电解镀镍膜等金属膜、金属蒸镀膜;或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而形成高硬度合金层,由此,除了能够防止伤到金属板之外,也能够达到防止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磨损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剖面呈半圆形的2个棒状下模凸曲面,以能够回转滑动的方式,搭载在设置于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上;同时,将2个棒状下模的拉起轴上端安装成能够回转,使各拉起轴贯穿设置在支撑体的挡止器而凸设在支撑体侧面,将弹簧嵌入各拉起轴凸设部分,同时,将固定构件安装于各拉起轴下端,将嵌入各拉起轴的弹簧,经由挡止器和固定构件安装于支撑体侧面而呈固持状态;以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的抑制力弱的上模按压力,不会使2个棒状下模回转滑动;而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抑制力要强的上模按压力,则会使2个棒状下模呈V字形的方式构成;并且,在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一方或双方上,借助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而形成被覆有高硬度合金层。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侧面上,形成有聚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金属膜等柔软性膜面。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2个凹曲面上形成油槽,同时,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凸曲面和设置在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之间,注入有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邻接凸曲面,在相对于其金属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予以切断。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的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为V字形的锐角折弯面。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的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为L字形的锐角折弯面。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棒状下模金属接触面上,形成氨基甲酸乙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等的膜面,或硬质镀铬膜、无电解镀镍膜等的金属膜面,或通过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而形成被覆有高硬度合金膜。
将断面呈半圆状的2个棒状下模2a、2b的下方当作凸曲面5a、5b,同时,将其上方当作金属接触面6a、6b,另外,将支撑体4表面当作2个凹曲面7a、7b,将作为回转抑制构件的弹簧6等的一端安装于各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上,同时,将弹簧6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体4上,然后,将此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以能够回转滑动的方式搭载在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
通过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高硬度合金层,虽然能够提高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的耐磨性和滑动性,但是,作为高硬度合金层,以利用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被覆的高硬度合金层最为适宜。
作为利用放电表面处理的高硬度合金层的被覆方法,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放电表面处理方法,例如,将棒状下模2a、2b或支撑体4配置于放电加工槽内的油液中,使碳化钛制的电极(以下称电极)接近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然后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以及电极之间施加一定电压,使电极间产生放电,以其热能将电极的钛熔出,同时油也分解而放出游离碳,而化学结合成碳化钛,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高硬度(HV1500~2500)碳化钛合金层(1~3/100mm)。
关于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表面上形成合金膜面,除了前述的放电表面处理之外,也可以对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实施镀碳化硅处理,而被镀上合金膜面(0.005~0.01mm);还有,在前述的镀碳化硅处理之外,也可以使用SUS440C等不锈钢作为棒状下模2a、2b的素材,在硬度HRC58°进行热处理后,再在表面施加渗硫氮化(HV1000~1300)处理而形成高硬度合金膜面;也可以使用无电解镀镍、软氮化、渗碳等粘着性高,而能够形成高硬度合金层的处理。
关于金属板8的折弯,是将金属板8放置于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后,如图4所示,使上模1下降,将金属板8向下按压,同时,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抵抗弹簧3的弹力而回转滑动,开始折弯金属板8。
也就是,使上模1下降,将金属板8向下按压的话,在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滑动成V字形的同时,因为弹簧3伸展而成为阻力,所以使上模1的按压力高于弹簧3的弹力,从而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滑动成V字形;但是,此时如果上模1的按压力比弹簧3的弹力还要小的话,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就不会回转滑动;因此必须使上模1的按压力高于弹簧3的弹力抑制力,才使其回转滑动成V字形。
如前所述,为了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抵抗弹簧3的弹力而回转滑动以折弯金属板8,此时,借由作为回转抑制构件的弹簧3的弹力,抑制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回转而压着金属板8,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没有由金属板8面逃逸,将上模1的按压力适当地传递到金属板8,将金属板8一边挤压到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板8面,一边确实地折弯金属板8。
还有,将上模1的按压力以下模2的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全面来承受而分散,所以,金属板8的底面与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之间的摩擦程度比较小,不大会擦伤金属板8的底面;还有,因为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有高硬度合金层,所以,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的摩擦阻力或磨损会比较小,能够提高棒状下模的凸曲面的滑动性,并且能够进行折弯精度良好的金属板折弯作业。
将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成90度的V字形,在将金属板8折弯成90度的时点上,停止上模1的下降,把上模1向上方提起而解除按压力的话,由于弹簧3的弹力而使伸展了的弹簧3收缩,在下压2个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15a、15b的同时,也将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向外侧(侧面方向)回转滑动,然后使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自动地恢复水平状态,所以由下方将折弯后的金属板取出,之后,根据需要,可以重复前述的操作。
利用上模1按压时的弹簧3的弹力大小,是依照折弯金属板8的厚度和材料性质等而适当决定的,通常是1~500Kg/cm2,最好是使用8~180Kg/cm2的弹簧。
弹簧3的弹力如果不满1Kg/cm2,利用上模1的按压力来压缩推压弹簧12时,产生的抵抗力很微弱,因而对于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的回转,无法发挥充分的抑制力,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有自金属板8面逃逸的倾向,上模1的按压力很难适当地传递到金属板8。
另外,当弹簧3的弹力超过500Kg/cm2时,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不会自金属板8面逃逸,虽然上模按压力适当地传递到金属板8,但是,因为利用上模1按压力来压缩推压弹簧12时,产生的抵抗力比必要的力量还要强,所以,就要求上模1的按压力需有过剩的力量,而造成能量损失。
再有,关于金属板8的折弯,使上模1的行程不下降到离开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端部将要复位前的位置,或不下降到前述图4所示的位置,而使上模1的行程停止于中途,来使金属板8的折弯的角度呈钝角也可以。
在将金属板8折弯至预定的折弯角度的时点上,停止上模1的下降,向上拉起上模1而解除按压力的话,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会因为弹簧3的弹力而自动恢复到水平状态,所以,将折弯后的金属板8从棒状下模2a、2b取出,以后,根据需要,可以重复前述的操作。
虽然使2个棒状下模2a和2b的剖面形成半圆状,但是除半圆状之外,在圆棒剖面的约3分之2处,沿着纵向水平地切开的对象;或在圆棒剖面的约3分之1处,沿着纵向水平地切开的对象,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所谓剖面是半圆状的概念之中。
金属板8的折弯程度,能够根据上模1行程的程度来做调整;如果上模1的行程很浅,2个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的倾斜就会很小,而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会成为钝角;还有,如果上模1的行程很深,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倾斜就会很大,而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会成为锐角。
而且,上模1的行程深度是依据金属板折弯情况,而以机械方式限制在一定移动距离范围内;利用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部分的前端部分,是不与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的中央沟槽9相接触的构成。
可是,因为故障或错误操作等,利用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部分的前端部分会冲突到沟槽9,使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的中央沟槽9或下模2a、2b的侧面破损,而有飞散的危险,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如图5所示,在下模2a、2b的侧面10上贴上柔软性模面,例如,贴上聚酯膜11,将破损部分借由聚酯膜11来缓冲阻挡,使其不会飞散。
形成在下模2a、2b的侧面10上的柔软性模面,除前述的聚酯膜11之外,也可以贴上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或贴上金属膜、金属蒸镀膜也可以;贴上其它只要是具有柔软性的任何膜面也都可以。
还可以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表面上,实施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而形成高硬度合金层,由此来提高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耐磨损性和滑动性,但是要再更加提高耐磨损性和滑动性,就必须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特别是在油中添加了20%的钼的润滑脂来作为润滑剂最适合的,并且,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油槽12,以储存润滑油或润滑脂。
金属板8的折弯情况也可以由2个棒状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位置来调整,例如,安装有弹簧3的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是将圆棒剖面,沿纵向水平地切掉约3分之2,也即,在半圆状剖面中,当金属接触面6a、6b的位置是在下方时,因为2个棒状下模2a、2b的回转滑动使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的程度会变小。
还有,2个棒状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将圆棒剖面,沿纵向水平地切掉约3分之1,也即,在半圆状剖面中,当金属接触面6a、6b的位置是在上方时,因为2个棒状下模2a、2b的回转滑动使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的程度会变大。
另外,在金属板折弯装置中,下模2安装有弹簧3,将构成下模2而与2个棒状下模2a、2b相邻接的凸曲面5a、5b,如图7所示,相对于其金属接触面6a、6b,沿着垂直方向切断而设置切断面13的话,因为使2个棒状下模2a、2b更接近而并列,能够使金属板8折弯角度变小,所以,能够使2个棒状下模2a、2b不需要太厚就足够使用的情况也正是在前所述的那样。
还有,当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将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折弯成比90度还要小的锐角时,与后述的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相同,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形成剖面呈V字形的锐角折弯面14a、14b,也可以后述的方式进行锐角折弯。
而且,当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将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折弯成比90度还要小的锐角时,与后述的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相同,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形成剖面呈L字形的锐角折弯面14a、14b,也可以后述的方式进行锐角折弯。
作为棒状下模2a、2b和颚部的材料,使用模具钢、轴承钢、铬钼钢等高硬度而耐磨损性高的钢材是最为合适的,但是,也可以使用普通钢或将表面淬火过的普通钢。
棒状下模2a、2b和颚部的长度以及粗度(厚度),虽然是依据折弯金属板的厚度或材质、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等而适当决定的,但是,通常是使棒状下模2a、2b的长度为1~500cm;粗度为0.5~300cm就足够;还有,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面积为0.5×1cm~300×500cm就足够。
设置在棒状下模2a、2b的弹簧3,虽然也可以安装在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上,但是,当棒状下模2a、2b没有颚部时,直接安装在设置于棒状下模2a、2b的沟槽或销等处也可以。
还有,弹簧3可以使用通常的弹簧,在弹簧之外,也可以使用活塞或缓冲器、吸振器等可以伸缩的对象,其中,只要是在金属板8折弯时,在抑制棒状下模2a、2b回转的同时,使回转后的棒状下模2a、2b能够恢复成水平的其它回转抑制构件,都可以使用。
另外,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而折弯金属板8时,虽然,金属板8下表面和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会接触而产生擦伤、切伤等,但是,在这种状况下,如第8图所示,在2个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上可以被覆氨基甲酸乙酯膜21,使制品的金属板8下表面不会产生擦伤或刮伤等;除氨基甲酸乙酯膜21之外,也可以被覆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金属膜等柔软性膜面。
还有,前述的氨基甲酸乙酯膜21或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等之外,也在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形成硬铬电镀膜、无电解镀镍膜;或者,在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形成硬度淬火膜、硬度热处理等硬化膜,使金属板8下表面和2个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的滑动变得滑顺,使其不会在金属板8的下表面产生擦伤、刮伤等。
还有,在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在金属接触面和由碳化钨钴或碳化钛等所制成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加工,以形成合金膜面,使金属板8下表面和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滑动变得滑顺,使其不会在金属板8的下表面产生擦伤、刮伤等。
或者,作为棒状下模2a、2b的素材,使用SUS440C等不锈钢,将其热处理成硬度HRC58度之后,表面实施渗硫氮化(HV1000~1300),然后,在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上形成高硬度合金膜,使金属板8下表面和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滑动变得滑顺,使其不会在金属板8的下表面产生擦伤、刮伤等。
将长尺寸的金属板8按压到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而弯折时,当1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长度比较短时,也可以将搭载有棒状下模2a、2b的支撑体4当作1单元,通过将复数个单元在纵向上并列成一排,而能够弯折长尺寸的金属板8。
还有,关于将弹簧3设置在棒状下模2a和2b,可以做成如下的结构,也即,模具可以如图9所示,以V字形上模和剖面呈半圆状的2个棒状下模2a、2b来构成模具;虽然将2个棒状下模2a、2b搭载在支撑体4上,但是,如图10所示,将复数拉起轴16中介有销17而安装在2个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15a、15b上(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也可以),然后,将各拉起轴16贯穿了设置在支撑体4上的挡止器1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凸设在支撑体4的侧面;将抑制棒状下模2a、2b回转的按压型的弹簧3嵌入于各拉起轴16的凸设部分,同时,将固定构件19安装在各拉起轴16的下端,然后,将嵌入各拉起轴16的按压型弹簧3,借助挡止器18和固定构件19,在嵌装状态下,安装于支撑体4的侧面。
剖面是半圆状的2个棒状下模2a、2b,在下方具有凸曲面5a、5b,在上方具有金属接触面6a、6b;将此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搭载在设置有形成于支撑体4中间的沟槽9的2个凹曲面7a、7b上,当施加外力于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内侧部时,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往内侧(中央方向)回转滑动,然后,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成V字形。
还有,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表面上,实施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不锈钢热处理和渗硫氮化处理等而形成被覆合金膜面,然后,能够提高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耐磨损性或滑动性,因为和在前面已说明过的一样,在此省略其说明。
关于金属板8的折弯,将金属板8放置于2个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上之后,如图11所示,将上模1降下后,将金属板8向下按压,同时,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抵抗弹簧3的弹力而回转滑动,然后,开始折弯金属板8。
也即,将上模1降下后,将金属板8向下按压的话,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滑动成V字形,而开始折弯金属板8,但是此时,2个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15a、15b被拉起的同时,也拉起各拉起轴16,藉此,拉起各拉起轴16下端的固定构件19,然后,抵抗嵌入于各拉起轴16凸设部分上的弹簧3的弹力,而压缩设置于支撑体4上的挡止器18。
也即,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在回转滑动成V字形的同时,弹簧3被压缩而变成阻力,所以,使上模1的按压力比弹簧3的弹力还要强,虽然能够使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回转滑动成V字形,但是,此时,如果上模1的按压力比弹簧3的弹力还要弱,则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就不会回转滑动,所以,必须要比弹簧3的弹力还大的上模1的按压力,使其回转成V字形。
如前所述,因为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抵抗弹簧3的弹力而回转滑动来折弯金属板8,所以,此时,通过作为回转抑制构件的弹簧3的弹力来抑制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的回转又被压着金属板8;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没有从金属板8表面逃逸,而将上模1按压力适当地传递到金属板8,使金属板8一边压着在转的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板8表面上,一边确实地实施折弯作业。
而且,使上模1的行程下降至预定的折弯角度位置的同时,将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成V字形,而折弯金属板8,但是,此时,因为以下模2的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全表面承受上模1的按压力,而使其分散,所以,金属板8的下表面和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的摩擦程度会比较小,使金属板8的下表面不大会有擦伤,还有,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因为形成有合金膜面,所以,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磨损会比较少,提高棒状下模凸曲面的滑动性而回转,实施折弯精度良好的金属板8的折弯作业。
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倾斜成90度的V字形,在将金属板8折弯成90度的时点上,停止上模1的下降,将上模1往上方拉起而解除按压力的话,利用弹簧3的弹力,被压缩了的弹簧3会伸展,然后,下压拉起轴16下端的固定构件19的同时,也下压拉起轴16,藉此,在下压2个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15a、15b的同时,使呈V字形的2个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回转滑动成水平,然后,使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也自动地恢复成水平状态,所以,将折弯后的金属板8自下方取出,根据需要,可以重复前述的操作。
以上模1按压时的弹簧3的弹力,是1~500Kg/cm2,最好是使用具有8~180Kg/cm2的弹簧;使上模1的行程在中途停止,而使金属板8折弯成钝角也可以;而使棒状下模2a和2b的剖面为半圆状以外的形状也可以;关于上模1行程的深浅和金属板8折弯角度的关系等,正如在前所述的,在此省略其说明。
还有,因为故障或错误操作等,使利用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部分的前端部分与沟槽9相冲突,而使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中央部分的沟槽9或下模2a、2b的侧面发生破损,而有飞散的危险,所以,为了确报安全,在下模2a、2b的侧面10上贴上柔软性的膜面,例如,贴上聚酯膜面11,而借由聚酯膜面11的阻止,使其不会飞散。
而形成在下模2a、2b侧面10的柔软性的膜面,除前述的聚酯膜11之外,也可以贴上乙烯基塑料薄膜或纤维膜,还有,贴上金属膜、金属蒸镀膜也可以,其它只要是柔软性的膜面都可以贴上。
另外,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的表面上,实施放电表面处理或镀碳化硅处理等而被镀上合金膜面,以提高耐磨损性和滑动性,已经在前面做过说明,但是,另外,为了更加提高耐磨损性和滑动性,就必须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特别是在油中添加了20%的钼的润滑脂作为润滑剂最为适合,还有,在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油槽12,以储存润滑油或润滑脂,更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和滑动性。
关于棒状下模2a、2b和颚部的素材或长度和粗度(厚度)、弹簧3的安装位置以及弹簧3的回转抑制构件的使用,正如前所述的,在此省略其说明。
因为金属板折弯装置的故障或错误操作,由上模1按压的金属板8折弯前端部分会冲突到支撑体4的沟槽9,然后,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中央部分的沟槽9或下模2a、2b的侧面10会破损,而有飞散的危险时,在下模2a、2b的侧面10上贴上柔软性膜面,例如,贴上聚酯膜11等,是与前述的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为了更加提高耐磨损性或滑动性,可以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和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之间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特别是在油中添加了20%的钼的润滑脂作为润滑剂最为适和,另外,在注入润滑剂脂同时,在支撑体4的凹曲面7a、7b上形成油槽12,以储存润滑油或润滑脂,是与前述的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再有,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然后,把金属板8折弯成比90度还要小的锐角时,如图12所示,在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形成剖面呈V字形的锐角折弯面14a、14b,来实施锐角折弯也可以。
再有,利用上模1将金属板8按压到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上,然后,把金属板8折弯成比90度还要小的锐角时,如图12所示,在2个棒状下模2a、2b金属接触面6a、6b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形成剖面呈L字形的锐角折弯面14a、14b,来实施锐角折弯也可以。
也即,将金属板8放置在2个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上,然后,通过降下上模1将金属板8向下方按压,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回转滑动到内侧而呈V字形后,开始折弯金属板8的话,在拉起2个棒状下模2a、2b颚部15a、15b的同时,也拉起各拉起轴16,由此,拉起各拉起轴16下端的固定构件19,然后,嵌入各拉起轴16凸设部分的推压弹簧12抵抗弹力而对设置在支撑体4上的挡止器18实施压缩。
此时,压缩推压弹簧12时产生的抵抗,是作为对于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的回转抑制力,使金属板8没有由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逃逸,而确切地将上模1按压力传递到金属板8,使金属板8表面一边适当地压着在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上,一边实施V字形折弯,实施将金属板折弯成90度左右的折弯作业的第1阶段折弯作业。
并且,降下上模1而向下按压金属板8,使棒状下模2a、2b的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更加往内侧回转滑动而折弯金属板8,将棒状下模2a、2b的颚部15a、15b和各拉起轴16更进一步地拉起,从而更加地拉起固定构件19,然后,抵抗按压型弹簧3的弹力而对挡止器18进行更进一步的压缩。
此时,在更加地压缩按压型弹簧3时而产生的抵抗力,是对棒状下模2a、2b的回转和锐角折弯面14a、14b的回转,发挥更进一步的抑制力,金属板8表面不会由金属接触面6a、6b和锐角折弯面14a、14b逃逸,使上模1的按压力确实地传递到金属板8,而一边适当地按压锐角折弯面14a、14b的金属板8表面,一边实施V字形折弯,使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比90度还要小,例如,实施折弯成60度的第2阶段折弯作业。
复数的拉起轴16,是如前所述地安装在棒状下模2a、2b和颚部15a、15b之外,也可以安装在棒状下模2a、2b的凸曲面5a、5b上,或者取代安装在各拉起轴16下端的固定构件19,如图13所示,中介垫片来调整螺丝20,以能够上下调整的方式安装在各拉起轴16的下端,根据金属板8的折弯条件,移动调整螺丝的位置,或者利用按压型弹簧3的弹力来调整棒状下模2a、2b的回转抑制力也可以。
还有,在金属板折弯装置中,在安装有弹簧3的下模2的2个棒状下模2a、2b邻接的凸曲面5a、5b上,相对于其金属接触面6a、6b的垂直方向而设置切断面13的话,使2个棒状下模2a、2b更加接近,使金属板8的折弯角度能够变小,所以,2个棒状下模2a、2b无须变大就足够使用,此在前面已说明过,在此省略其说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利用本发明,在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之间,安装弹簧等,抑制棒状下模的回转,使棒状下模金属接触面在比弹簧弹力还要小的上模按压力时不会回转滑动;而使棒状下模金属接触面在比弹簧弹力强大的上模按压力时会呈V字形回转滑动;然后,使金属板面追随紧贴着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使上模按压力适当地传递到金属板,然后,根据使用目的来折弯金属板,能够折弯成锐利又漂亮的成品,同时,在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一方或双方上,形成高硬度合金层,而降低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之间的摩擦阻力(1/1.5~1/5),并且提高棒状下模的凸曲面的回转滑动性2~7倍,使金属板的折弯精度能够更加提高。
还有,利用本发明,在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之间安装弹簧等的同时,在2个棒状下模凸曲面和支撑体凹曲面的一方或双方上,形成高硬度合金层,而提高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物理性强度,能够大幅地减轻(1/2~1/5)磨损;与公知构造相比较,能够以2~5倍的长时间使用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使金属板折弯装置的维持管理费用变得便宜(1/2~1/5);而具有能够减少更换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要化的工夫,以及提高金属板折弯装置的作业效率的优点。
还有,利用本发明,在支撑体侧面上,形成聚酯膜等柔软性膜面,使因为装置故障或错误操作而产生龟裂的支撑体部分,借由与柔软性膜面密贴着而缓冲,能够非常便宜而又简单地防止飞散到周围,而具有确保安全劳动环境的劳动卫生上的优良效果。
还有,利用本发明,在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支撑体的凹曲面上,形成油槽的同时,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设置在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间,通过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使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回转滑动性提高2~4倍;耐磨损性提高3~4倍,由于比公知装置长3~5倍的长时间使用棒状下模和支撑体,使金属板折弯装置的维持管理费用变得便宜(1/2~1/5);而具有能够减少更换2个棒状下模和支撑体要化的工夫,以及更加地提高金属板折弯装置的作业效率的优点。
还有,利用本发明,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剖面是半圆状的棒状下模相邻接的凸曲面,通过在相对于其金属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切断,而使金属板折弯装置能够小型化(公知装置的1/3~1/5)。
还有,利用本发明,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剖面是半圆状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通过形成剖面是V字形的锐角折弯面,使金属板能够折弯成比直角还要小的锐角。
还有,利用本发明,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剖面是半圆状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相接触部分的纵向上,通过形成剖面是L字形的锐角折弯面,使金属板能够折弯成比直角还要小的锐角。
还有,利用本发明,将构成金属板折弯装置的2个剖面是半圆状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上,通过形成氨基甲酸乙酯膜等膜面而能够防止金属板的伤痕,同时,也能够防止棒状下模金属接触面的磨损。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剖面呈半圆形的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以能够回转滑动的方式搭载在设置于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上,同时,将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一端安装于2个棒状下模上,并且,将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体上,以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的抑制力弱的上模按压力,不会使2个棒状下模回转滑动、而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抑制力要强的上模按压力,则会使2个棒状下模呈V字形的方式构成;并且,在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一方或双方上,借助放电表面处理或镀碳化硅处理等,而形成被覆有高硬度合金层。
2.一种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剖面呈半圆形的2个棒状下模的凸曲面,以能够回转滑动的方式,搭载在设置于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上;同时,将2个棒状下模的拉起轴上端安装成能够回转,使各拉起轴贯穿设置在支撑体的挡止器而凸设在支撑体侧面,将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嵌入各拉起轴凸设部分,同时,将固定构件安装于各拉起轴下端,将嵌入各拉起轴的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经由挡止器和固定构件安装于支撑体侧面而呈固持状态;以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的抑制力弱的上模按压力,不会使2个棒状下模回转滑动;而比弹簧等回转抑制构件的弹力等抑制力要强的上模按压力,则会使2个棒状下模呈V字形的方式构成;并且,在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的一方或双方上,借助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等,而形成被覆有高硬度合金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侧面上,形成有聚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金属膜、金属蒸镀膜等柔软性膜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2个凹曲面上形成油槽,同时,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设置在支撑体表面的2个凹曲面之间,注入有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邻接凸曲面,在相对于其金属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予以切断。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的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为V字形的锐角折弯面。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剖面呈半圆形的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的相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为L字形的锐角折弯面。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属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个棒状下模的金属接触面上,形成氨基甲酸乙酯膜、乙烯基塑料薄膜、纤维膜等的膜面,或硬质镀铬膜、无电解镀镍膜等的金属膜面,或通过放电表面处理、镀碳化硅处理等,而形成被覆有高硬度合金膜。
全文摘要
在减低棒状下模的凸曲面和支撑体的凹曲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提高棒状下模的凸曲面的回转滑动性,并提高金属板的折弯精度的同时,提高物理性强度和减低磨损,让金属模具能够长时间使用。能够简单地防止因误操作由上模按压的金属板折弯尖端部分,冲击支撑体沟槽,使产生龟裂的支撑体飞散到周围所造成的危险。
文档编号B21D37/18GK1392807SQ01803104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前田高明 申请人:老虎恒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