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92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的热轧,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roughbar)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为一预定温度分布图(分布图)来高产量地生产热轧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钢板的热轧是这样进行的将一低温板坯2装入一加热炉1内以将该板坯重新加热到一预定温度,利用一粗轧机3将该重新加热的板坯2轧制到一预定厚度以得到一粗制棒材4,使用一剪头机5剪除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利用一边缘加热器6加热两个边缘来补偿该粗制棒材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的温降,使用一由多个机架组成的连续操作的精轧机7将该棒材精轧成一预定的热轧钢板,然后通过一冷却机架8在一输出辊道(runouttable)上冷却该钢板,并使用一卷取机9卷绕该钢板。如图2所示,当将粗制棒材接合在一起以用于在为无头轧制的精轧之前进行精轧时,可将一低温板坯2装入一加热炉1内以将该钢坯重新加热到一预定温度,使用一粗轧机3将该重新加热的板坯2轧制到一预定厚度以得到一粗制棒材4,使用一带卷箱10卷绕该粗制棒材,使用一带材剪切机11剪除从该带卷箱展开的粗制棒材的前端,使一在前的粗制棒材的尾端和一随后的粗制棒材的前端相接合,利用一边缘加热器6加热粗制棒材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以补偿在该两个边缘处的温降,使用一由多个机架组成的连续操作的精轧机7以便将该棒材精轧成一预定的热轧钢板,然后使用一冷却机架8在一输出辊道上冷却该钢板,并使用一卷取机9卷绕该钢板。在这种热轧钢板的热轧或无头轧制工艺中,由于在加热炉中将板坯从低温重新加热到高温,所以在加热期间在板坯内加热不均匀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轧制材料的厚度小于宽度,从而在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处产生温降。该温降意味着在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不能得到预定的温度分布图,并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并且成为终轧温度不均匀的一个原因。因此,如果在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变得不均匀,则在精轧期间热轧钢板中会出现波动或中间波动,则沿热轧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和其它材料特性将变得不均匀,从而会出现其它问题。为了防止由于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而引起的问题,已知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设置加热器和边缘加热器来加热经过该粗轧机粗轧的粗制棒材。例如,有人提出,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设置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以用于在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加热该粗制棒材,并设置一边缘加热器,以用于加热该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并且使用该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和该边缘加热器在精轧机的进料侧加热粗制棒材以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均匀(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3-314216)。这里使用的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的特征在于其磁场特性,即线圈环绕该钢板并且生成平行于该钢板的磁场。它集中加热整个钢板表面并利用热传导,以便温度最终达到平衡,因此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基本恒定的情况下温度正好升高相同的量。即,上面提出的技术试图通过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对粗制棒材总体上均匀加热,以及通过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两个边缘而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以降低轧制负荷。但是,发明人研究了热轧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结果发现,即使用边缘加热器加热具有显著温降的边缘以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在通过精轧得到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机械性能仍存在变化。即,(使用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加热整个粗制棒材、并使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的边缘加热器加热具有显著温降的两个边缘的加热方法,难以获得在热轧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均匀的机械性能。发明人进行了各种实验以解释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发现其原因存在于在加热炉中加热板坯时。即,加热炉在高温气氛中加热该板坯,从而不可避免地该板坯的厚度中心的温度低。即使通过轧制使该厚度减小这种温度分布图仍会保持,从而该中心处的温度变得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并且朝向边缘的温度较高。发明人发现,即使通过轧制减小了厚度,温度分布图中的这种趋势仍保持不变,因此该原因存在于温度分布图内,即,粗制棒材的温度分布图在宽度方向上左右不对称,中心处的温度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朝向边缘(的部分)的温度较高,并且该边缘处的温度最低。因此,使用边缘加热器或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的加热方法不能使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保持均匀。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稳定地生产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材料特性的热轧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通过改变在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优选地增加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升),以便在精轧机进料侧或出料侧的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得到预定的温度分布图。此外,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钢板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加热钢板(钢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并且能够控制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精轧高产量地生产在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通过加热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和两端的低温部分以升高它们的温度,以便在精轧机的进料侧或出料侧的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并且通过总体上升高粗制棒材的温度以减轻精轧时的负荷,以确保用于得到所需的材料特性的温度。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精轧高产量地生产在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通过加热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和两端低温部分并通过消除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不对称的温度分布图,以便在精轧机的进料侧的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图,以确保用于获得所需的材料特性的温度。发明人发现,要使热轧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必须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为此目的,可加热并升高该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度,该低温是由于在板坯加热期间板坯中心的温度较低造成的,并且加热并升高该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的温降部分的温度,该温降是在粗轧时造成的,从而可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加热整个宽度方向以确保精轧温度并使用加热特性非常好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作为加热器是有利的,从而可实现本发明。可制造在宽度方向上强度不同的特制坯体以作为汽车或其它身体部件(bodypart)的压制材料(坯体)。当被压制成这种身体部件时,这些特制坯体必须在该身体部件的预定部位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过去,一般的做法是将多个钢带焊接在一起以得到特制坯体,但是近年来,已提出多种不用焊接而制造特制坯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使用输出辊道(ROT)对热轧钢带进行水冷时改变钢带宽度方向上的冷却温度,以使钢带在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不同(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1-192501和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2000-11541)。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可有效地使钢带的宽度方向上存在温差的钢带加热方法和装置目前认为是必需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进行精轧之前使钢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温差而不是改变钢带宽度方向上的冷却速度来制造特制坯体,可以生产机械性能尤其是扩孔率和延伸特性良好的特制坯体。发明人发现,要得到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必须在精轧机进料侧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保持均匀,为此目的,需要加热并升高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度,该低温是由于在板坯加热时板坯中心的温度较低而造成的,并且为了在精轧之前使钢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具有温差以得到特制坯体,需要加热并升高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的温度,为此目的,在钢板(粗制棒材)的纵向上设置多个由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构成的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棒材加热器以便在钢板的纵向方向上存在重叠部位(从而总的温升变得很大),并且操作该棒材加热器进行加热,则可以加热和升高温度以向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提供一温差(即温升),从而完成本发明。迄今所进行的钢的热轧(处理)中,都是将板坯加热到一预定温度,然后使用粗轧机轧制该板坯以形成一粗制棒材。在使用一精轧机精轧该粗制棒材之前,使用一剪切机沿纵向方向剪掉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剪除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一个目的是去除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形状缺陷以防止精轧中的轧废,而另一个目的是去除前端和尾端的低温部分。如果在保留该前端和尾端的低温部分的情况下精轧一粗制棒材,则在精轧期间该钢带会在该低温部分破裂并且会在工作辊的表面造成裂纹。如果在该辊的表面上留下这些裂纹并且轧制随后的粗制棒材,则辊上的裂纹会以恒定的间隔传递到产品上,该间隔与辊的转动周期相匹配,从而导致产品存在表面缺陷。因此,在剪除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时,一般地,如图27所示,不仅前端和尾端的形状缺陷215即所谓的“鱼尾端(轧材V形尾端)”,而且从这些形状缺陷朝纵向的中心侧的形状缺陷均作为温降部分被除去。因此,不能在常规的剪除部位219剪除该棒材。日本的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2-6002说明了一种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一剪头机剪除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然后使用一用于在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加热端部的装置(也称为“边缘加热器”)在纵向方向上加热端部。在纵向方向上进行加热时,移动一仅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局部加热端部的能力的边缘加热器以便使用,因此在加热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时必须使该粗制棒材停止在输送台上。因此,当加热前端时,接触输送辊的(棒材的)部分之间的温差不会变得很大。另外,当加热尾端时,粗制棒材被输入精轧机,因此不能停止输送粗制棒材以对其充分加热。日本的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0-291016公开了一种发明,该发明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在剪头机周围安装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以便加热一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在使用该剪头机剪除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形状缺陷之前或之后,当(粗制棒材)通过该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时不停地对纵向方向上的前端和尾端的低温部分进行加热以使其具有一定温度,由此精轧温度变得高于铁素体相变的起始温度,然后精轧该棒材以得到热轧钢带。由于过去仅去除了形状缺陷而没有去除低温部分,所以产量会下降。但是,在精轧之前的阶段,越接近最前端或最尾端,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处的温降就变得越大。在最前端或最尾端处,有时可以发现与稳态位置相比温降超过200℃。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的特征在于,可对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任何位置进行均匀加热。加热器的大小可根据粗制棒材的最大温升确定。如果想要补偿最前端或最尾端处的超过200℃的温降,则需要大的加热器,投资会非常大。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一般尺寸的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则不能补偿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超过200℃的温降,因此,除了形状缺陷,在前端或尾端仍留有温度没有充分升高的部分,因此必须剪除剩余的低温部分。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组热轧设备和热轧方法,其不要求在加热时使粗制棒材停止运动,不需要巨大的投资,并使粗制棒材的最前端和最尾端处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充分升高,还使得可仅剪除形状缺陷。本发明的要点如下(1)一种钢板的热轧方法,所述钢板的热轧方法的特征在于,加热轧制材料,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以便在一精轧机的进料侧或出料侧的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成为一预定的温度分布图。(2)一种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钢板的纵向方向上的多个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操作该棒材加热器以进行加热,并且控制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3)一种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钢板纵向方向上的多个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便在钢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并且控制该重叠部分的量以控制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4)一种根据(2)或(3)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多个棒材加热器移动到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之后,通过操作该多个棒材加热器进行加热而集中加热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5)一种根据(2)或(3)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多个棒材加热器移动到具有恒定间隔的位置之后,通过操作该多个棒材加热器进行加热而加热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所有部分。(6)一种根据(2)到(5)中任何一个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设置在该棒材加热器的上游侧的宽度方向温度计测量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并根据所述测量到的温度分布图确定该棒材加热器的位移。(7)一种根据(2)到(6)中任何一个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带卷材中移动。(8)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一轧制线上的粗轧机之间、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或精轧机之间设置一加热器以进行加热,同时改变在粗轧机进料侧的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9)一种根据(8)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为一种可使至少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的温升变得大于在所述中心和该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的温升的加热器。(10)一种根据(8)或(9)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为一种可使该粗轧机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的温升变得大于该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温升的加热器。(11)一种根据(8)到(10)中任何一个的钢板的热轧装置,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热轧装置具有一仅用于加热一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加热器,以及一用于加热该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低温部分的边缘加热器。(12)一种根据(8)到(11)中任何一个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轧装置具有一设置在一精轧机进料侧的用于加热、同时改变在该轧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加热器,一用于加热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低温部分的边缘加热器,和一用于监测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温度监测器,将由所述温度监测器监测到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的最大值作为参考温度(基准温度),寻找该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点的温度与该参考温度之间的温差,并根据所述温差确定该不同点所需的温升,从而使该宽度方向的温度成为一预定的温度分布图。(13)一种根据(8)到(12)中任何一个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该轧制线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器。(14)一种根据(8)到(13)中任何一个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一能够进行加热并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5)一种根据(14)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是至少两个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铁心(芯体)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6)一种用于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板坯加热炉,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仅加热钢板的中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能够加热该钢板的整个宽度并能够使边缘处的温升大于中心处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7)一种根据(16)的用于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够仅加热该钢板的中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400到700mm的范围内,且至少一个能够加热该钢板的整个宽度并能够使边缘处的温升大于该中心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800到2500mm的范围内。(18)一组热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之间的纵向方向上依次设置一用于感应加热一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一能够剪除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19)一组热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之间的纵向方向上依次设置一能够剪除一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和一用于感应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一种热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组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热轧设备,并使用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距离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的端部不超过1m的至少一个部分。(21)一种根据(20)的热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加热来升高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的温降部分的温度,从而减小该粗制棒材的剪除量。(22)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能够加热使该钢板的中心处的温升较大并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用于使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上部或下部或两者沿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机构。(23)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沿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多个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能够调节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输出的输出调节器。(24)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用于改变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相对于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的磁通量的可抽出的屏蔽板。图1是一常规的连续操作的热轧装置的概图。图2是一常规的无头轧制装置的概图。图3是用于说明在加热炉中被重新加热的板坯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在板坯的厚度的中心存在一低温部分的状态的视图,(b)是在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存在一低温部分的状态的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粗轧和精轧之后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粗制棒材的视图,(b)是在粗轧后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在精轧后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5是在精轧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b)是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在精轧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6是在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之后进行热轧的情况下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b)是由边缘加热器加热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在精轧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7在使用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加热一粗制棒材之后进行热轧时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b)是由边缘加热器加热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在精轧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视图。图9是设置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示例的视图,其中(a)示出设置三个铁心宽度相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示例,(b)示出设置两个铁心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示例。图10是用于说明当使用三个铁心宽度相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升高温度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11(a)是600Mpa的高抗拉强度钢的热轧温度(℃)和扩孔率之间的关系的视图,而图11(b)是600Mpa的高抗拉强度钢的热轧温度(℃)和延伸率EL(%)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12是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多个棒材加热器而对钢板进行加热时,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示意图。图13是因棒材加热器而形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分布图以及宽度方向上的温差的改善的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在示例中棒材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视图。图15是用于说明在示例中由棒材加热器确定的温升和温升的差的视图。图16是在示例中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差的改善的视图。图17是在示例中对应于(a)到(e)的加热试验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的视图。图18是设置两个铁心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示例的视图。图19是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一边缘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一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b)是一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c)是两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总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d)是一边缘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在轧制之前一粗制棒材的前部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21是用于说明在轧制之前一粗制棒材的中部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22(a)是用于说明在轧制之前一粗制棒材的尾部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22(b)是一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差和经过精轧的钢板的延伸率的差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23是本发明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透视图。图24是本发明的一组热轧设备的示意图。图25是在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时粗制棒材中生成的感应电流的情况的透视图,其中(a)示出在粗制棒材的最前端附近的情况,(b)示出稳态部分的情况。图26是在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时在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附近的温升情况的视图。图27(a)是在一粗制棒材的前端处的剪切位置的视图,(b)是在尾端附近的剪切位置的视图。图28是在存在/不存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的情况下一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附近的粗制棒材温度的视图,其中(a)是该粗制棒材的前端温度的视图,(b)是该粗制棒材的尾端温度的视图。图29是一常规的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的透视图。图30是用于说明在使用加热炉加热板坯时该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不对称这一事实的视图。图31是用于说明在加热炉中被重新加热的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示出在板坯的中心存在一低温部分的情况的视图,(b)是示出在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对称以及在宽度方向的中心存在一低温部分的情况的视图。图32是在粗轧和精轧之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一粗制棒材的视图,(b)是在粗轧后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不对称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在精轧后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不对称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33是在使用一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感应加热器加热和热轧一粗制棒材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一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b)是通过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感应加热器而被加热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c)是(使用精轧机轧制后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视图。图34是当通过使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来改变间隙距离时,该间隙和温升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35是在轧制线上设置两个铁心宽度不同的可倾斜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示例的视图。图36是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其中(a)是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b)是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c)是两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总的温升分布图的视图。图37是用于说明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倾斜机构的视图。图38是用于说明对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进行控制的视图。(a)是利用多个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升高温度的示例的视图,(b)是在宽度方向上将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分成多个部分并利用这些部分来升高温度的示例的视图,(c)是控制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加热和温升的示例的视图,以及(d)是设置一屏蔽板以改变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一粗制棒材之间的磁通量的示例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已知当获得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材料特性,即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时,必须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保持均匀。过去,曾经认为如果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升高在粗轧时造成的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则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将变得均匀。但是,在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之后被精轧的热轧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会有变化。因此,发明人进行了各种实验以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原因存在于在加热炉中加热板坯时。即,因为加热炉在高温气氛下加热板坯,所以如图3(a)所示,被加热的板坯2在其周向包含温度最高的部分14,但是不可避免地在包含1/2宽度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存在一低温部分13。另外,如果测量在粗轧机进料侧该板坯的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如图3(b)所示,则中心线(CL)的中心处的温度(1200℃)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且在朝向边缘时温度变得较高(1230℃)。如图4(a)所示,如果在一粗轧机内粗轧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板坯,则由于粗制棒材4的两个边缘是显著自然冷却的部分15,如图4(b)所示,该粗制棒材的温度分布图在中心线的1/2宽度的中心处的温度(1033℃)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在该中心和该边缘之间的温度较高(1056℃),而在直到距离两个边缘100mm处的温度较低(1002℃),从而到一M形的温度分布图。如果精轧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粗制棒材,则如图4(c)所示,即使钢板因为精轧而变薄也会保持该M形温度分布图,中心的最终温度为842℃,中间部分的温度最高(865℃),而边缘的温度为800℃。图5(a)、(b)和(c)中示出上述在使用加热炉进行加热后的板坯、粗轧后的粗制棒材和在精轧机出料侧的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在每种情况下,都得到一宽度方向上的M形温度分布图。下面将参照图6说明在常规热轧方法中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边缘的情况。如图6(a)所示,在进行粗轧之前一板坯在其宽度方向上的表面处的温度分布图是这样一个温度分布图,其中,中心线(CL)的中心的温度是1200℃,且朝向边缘温度升高到1230℃。如果使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该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以补偿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的温降,则如图6(b)所示,在阴影线部分的温度升高,从而两个边缘处的温度升高到1056℃。但是,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度(1033℃)没有升高,因此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过去,这种状态被认为是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如果对利用一边缘加热器加热其两个边缘的粗制棒材进行精轧,则即使该钢板变薄仍可保持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如图6(c)所示,在精轧机出料侧该热轧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为,中心处的温度(842℃)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下面,将参照图7说明使用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作为粗制棒材的加热器而在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情况。图7(a)中示出在该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如图7(b)所示,通过粗轧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板坯得到的粗制棒材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中心低温部分为1033℃,中间部分的最高温度为1056℃,且边缘温度为1002℃。如果使用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加热该粗制棒材,则中心的最终温度为1046℃,中间部分的温度为1069℃,边缘的温度为1015℃。但是,在此情况下,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同样为一M形温度分布图。因此,如果使用一精轧机轧制由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加热的粗制棒材,则如图7(c)所示,可得到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为M形的热轧钢板。如上文说明的,发明人得出新的发现,即当热轧被加热炉加热的板坯,并采用在轧制过程中使用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的常规方法,或使用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以便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升高其温度的方法时,与常规的想法相反,在精轧机进料侧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并不必然是均匀的,结果在热轧钢板的宽度方向上材料特性会有变化。另外,还发现,由于使用加热炉加热板坯以及在轧制时边缘的自然冷却而造成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是导致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变化的原因。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在精轧机的进料侧和出料侧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改变宽度方向上的温升以使该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此时,优选地加热粗制棒材以使包括1/2宽度的钢板宽度上的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升至少大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两个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包括1/4宽度和3/4宽度)的温升,更优选地,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的低温部分(至少从宽度上的两端朝宽度的中心有100mm)自钢板宽度的中间部分开始升高温度,从而使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应指出,在本发明中,粗制棒材或其它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或“中心低温部分”是指在钢板的宽度中心的区域,该区域包括距离上述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最高温度1/2宽度的低温位置。另外,钢板宽度上的“中间部分”是指这一区域除去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但包括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最高温度部分,并且包括(距离该最高温度)1/4宽度和3/4宽度的位置。对于加热器,可使用任何可提供温度在中心非常高而朝向端部降低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分布图的加热器。可使用集中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气体加热器,或者只能加热中心的电加热器,但是最优选地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进行加热。即,气体加热器的投资成本虽然不高,但是(使用气体加热器)粗制棒材的表面容易形成氧化层。另外,如果粗制棒材和电极之间产生火花,则电加热器可能使粗制棒材中出现裂纹。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与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可以根据铁心宽度而在宽度方向上的特定部位均匀地加热粗制棒材的特性,从而如果沿轧制线设置多个宽度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一起使用两个或更多其宽度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则可以加热所需要的宽度方向上的特定部位。另外,如图8所示,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由缠绕在铁心18上的线圈19组成。可以将这种加热器设置在钢板18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上,从而易于操作。由于不会在粗制棒材的表面上造成裂纹并且不会使表面过热,所以对于相关的粗轧机、氧化皮清除机和其它装置的设置没有限制。下面,将根据本发明。在图1所示的热轧装置中,如图9(a)中示意性示出的,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设置有感应加热器和一边缘加热器以便形成一热轧装置。在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24和25的进料侧放置一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2以作为宽度方向温度监测器,这三个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并且其铁心宽度基本相同,同时在出料侧放置一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6。使用输送辊沿箭头方向输送一在粗轧机中轧制过的粗制棒材4。使用该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2测量该粗制棒材4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并根据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通过温升控制器确定由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24和25的加热而导致的粗制棒材的温升。利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在该中心低温部分附近加热该粗制棒材,然后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在包括该中心的1/4宽度附近的中间部分加热该粗制棒材,然后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5在包括该中心的3/4宽度附近的中间部分加热该粗制棒材。另外,使用一边缘加热器6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低温部分(至少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朝向钢板中心有100mm的部分),并使其温度升高(大于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温升)。加热量和温升的量由温升控制器控制。使用出料侧的宽度方向温度计26测量加热后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当由出料侧的宽度方向温度计测量出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时,将测量数据反馈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和边缘加热器6的温升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控制加热器以改变温升的输出,以使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为了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最优选地是将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温差减小到0℃,但是在本发明中,如果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温差不超过10℃,优选地不超过5℃,则也是允许的。这里,该多个感应加热器不是必须具有相同的铁心宽度。它们的铁心宽度可根据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适当地改变。例如,如图9(b)所示,也可以不设置图9(a)中的感应加热器24和25,而是设置感应加热器27和感应加热器23,该感应加热器27的铁心宽度是感应加热器24和25的铁心宽度的两倍。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边缘加热器并不必须局限于图9(a)和(b)中所示的设置顺序,但是如果考虑到总体的温度可控性,优选其位置靠近。应指出,优选地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附近设置一如上所述的宽度方向温度计作为温度监测器,但是也可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设置一用于监测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装置,该装置根据加热炉的内部温度、加热炉的出料侧的板坯温度、以及其它测量出的温度和到达感应加热器附近的粗制棒材的输送情况(粗轧情况、输送速度、从加热炉到感应加热器的时间等)进行数值计算,以进行所述监测。或者,可在精轧机的出料侧设置一宽度方向温度计以监测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下面将根据图10说明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特性的示例。图10(a)到(c)示出在使用三个铁心宽度相同的加热器23、24和25的情况下进行加热而形成的粗制棒材4的温度分布图。图10是对应于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将粗制棒材的温度均匀地升高最多40℃的情况的示例。应指出,远离铁心宽度时,温升逐渐下降。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图是三个温升的总和,因此如图10(d)中所示,加热器23、24和25的温升28、29和30相重叠,从而得到一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变化的平滑的峰状温升分布图。因此,由如图10(e)中所示的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总的温升(40℃),可使具有中心最低温度为1060℃且中间部分的最高温度为1100℃的M形温度分布图的粗制棒材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其中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温度为1100℃。另外,使用边缘加热器加热两个边缘,从而边缘加热器的温升16可使边缘的温度升高。结果,可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差均匀,该温差降至不超过5℃。这样,可使所得到的材料特性(例如,抗拉强度TS)中的差异减小到不超过5%。应指出,本发明中使用的宽度最窄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优选地在400到700mm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热轧钢板的典型板宽为550到800mm,因此为了减少边缘加热并加热中心,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宽度比这一宽度小100到150mm是必要的。此外,在上文中,对这一示例进行了说明当得到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时,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但是相反地,要得到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不同的钢板,当然可根据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进行加热以使宽度方向上产生温差。第二实施例此外,发明人还发现,如果在进行精轧以生产在钢带的宽度方向上特性不同、尤其是扩孔特性和延伸特性不同的特制钢板之前,进行精轧以使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温差,则通过热轧,钢板的扩孔特性利用该热精轧温度而得以有效地提高。例如,当将包括0.09到0.11%的碳、1.30到1.50%的硅、1.25到1.45%的锰、不超过0.010%的磷以及不超过0.002%的硫的590MPa等级的高抗拉强度钢带应用于横梁或其它汽车部件时,该部分在该钢带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截取。从该部分的形状(得出),主要的加工是在带材卷的宽度中心附近进行扩孔成形,并在钢带的1/4宽度到整个宽度的边缘处进行冲压拉伸成形。在这种加工中,对于扩孔成形,钢带的扩孔率必须不小于70%,优选地不小于80%。对于冲压拉伸成形,钢带的拉伸率必须至少为31%,优选地至少为34%。下面将研究用于得到上述机械性能的条件。图11(a)是590Mpa等级的高抗拉强度钢带的热精轧温度(℃)和扩孔率(%)之间的关系的视图,而图11(b)是590Mpa等级的高抗拉强度钢带的热精轧温度(℃)和延伸率EL(%)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如图11(a)所示,随着热精轧温度的升高,钢带的扩孔率也增加,但是如图11(b)所示,随着热精轧温度的升高,钢带的延伸率降低。即,相对于热精轧温度,扩孔特性和延伸特性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因此,从图11(a)中可见,为了使扩孔率至少为70%,要求热精轧温度至少为箭头所示的878℃。另外,从图11(b)中可见,为了使延伸率至少为31%,要求该温度不超过箭头所示的860℃。可见两者所需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要得到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的钢带,需要将热精轧温度控制在860到880℃的一个非常窄的范围(阴影线的范围)内。但是,满足该温度条件是很困难的,而且,即使满足该温度条件,由于目标材料的特性,也不必然能得到这两种特性。在本发明中,通过指定加热钢带宽度的中心(使温度升高)至少20℃以使钢带在宽度方向上的热精轧温度不同的热精轧条件,可得到在钢带宽度的中心附近至少为870℃的热精轧温度,和得到在钢带的1/4宽度到整个宽度边缘处不超过860℃的热精轧温度,可发现,可以容易地生产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不同的“特制钢带”,从而使得钢带宽度的中心附近的扩孔率超过70%,且在钢带的1/4宽度到整个宽度边缘处的延伸率超过31%。但是,生产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均匀的钢板,或者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不同的特制钢板都不需要加热器,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能够自由控制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以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或有效地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不同的加热器。发明人深入研究了能够自由控制钢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和装置,并发现,通过在钢板的纵向(轧制线)上设置多个由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组成的棒材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棒材加热器以控制在钢板的纵向上的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分,并操作该棒材加热器加热该钢板,则可以自由地控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图12(a)是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一个棒材加热器以及其温升的视图,而图12(c)到(e)是当在钢板的纵向上设置三个棒材加热器并使该棒材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预定量时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视图。如图12(a)所示,如果在钢板21的中心设置一个棒材加热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操作该棒材加热器以加热该钢板,则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分布图23成为一对应于该棒材加热器的宽度(铁心宽度)的峰状温升分布图。如果在钢板的纵向上设置三个具有这种温升特性的棒材加热器,并使该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预定量(以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作为位移量的基准点,也包括零位移的情况),例如,图12(b)示出位移量为零的情况的示例,该三个棒材加热器完全重叠,因此三个棒材加热器的温升相加,在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温升分布图很高,如该图的底部所示。图12(c)示出没有移动中心处的棒材加热器,而使该两个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棒材加热器向相反方向移动的情况的示例,这样稍微减小了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分,从而这三个加热器的温升在其发生一定位移量的状态下相加,并且如该图的底部所示,温升分布图变成一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较宽的峰状曲线,而图12(d)示出使该两个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棒材加热器的位移量大于图12(c)中的位移量的情况的示例,从而进一步减小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分,因此这三个棒材加热器的温升分布图成为一比图12(c)中的分布图宽的峰状曲线。另外,图12(e)示出总体上移动棒材加热器以使它们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隔的情况的示例,以消除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分并加热整个宽度,从而温升分布图成为一宽度大于图12(c)中的分布图的宽度的峰状曲线。应指出,发生位移的棒材加热器并不局限于下游侧棒材加热器。可以移动任何棒材加热器以获得类似的温升分布图。在上述示例中,示出三个棒材加热器的示例,但是如果进一步增加棒材加热器的数量,则可提高总的温升并可精确控制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分布图。即,因为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多个(两个或更多)棒材加热器,并且通过移动可改变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升负荷的分布图,所以可提高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的温度,并且可控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此外,可在热轧期间移动该棒材加热器。此外,可使用宽度相同和/或宽度不同的棒材加热器的组合。此外,该多个棒材加热器可以独立地改变棒材加热器的加热量或带材卷中的铁心间的距离,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温度的可控性。例如,下面将说明当钢板(粗制棒材)的中心处的温度较低时,使用三个宽度相同的棒材加热器减小宽度方向上的温差的示例。如图13(a)所示,宽度为1500mm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是一M形图,其中心处的温度(比两个边缘)低40℃(如虚线所示)。因此,为了在一倒置的M形曲线中使钢板中心的温度升高40℃,并且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可使用三个棒材加热器加热和升高其温度(阴影线区域为温升)。三个棒材加热器的总的温升(由实线示出)必须是一平缓的峰状温升分布图(倒置的M形),其中心温度(比两个边缘)高40℃。为了得到该温升分布图,如图13(b)所示,使该三个棒材加热器的铁心距离和温升都相同。在三个宽度为600mm的棒材加热器(No.1到3)中,两个棒材加热器(No.1和No.3)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沿宽度方向的距离为750mm的位置)移动±150mm,并用于加热钢板。即,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0mm到900mm的位置(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为±150mm)是所有No.1到3的棒材加热器的铁心重叠的部位,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450mm到600mm的位置(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为-300mm到-150mm)是No.1和2的两个棒材加热器的铁心重叠的部位,而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750mm到900mm的位置(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为+150mm到+300mm)是No.2和3的两个棒材加热器的铁心重叠的部位。结果,棒材加热器(No.1到No.3)的温升分布图形成一平缓的峰状曲线。这三个加热器总的温升是一峰状温升分布图,其中心处的温度(比边缘)高40℃。确定钢板的温升的方法是,将由钢板(粗制棒材)的宽度、由棒材加热器的移动以及由棒材加热器的温升所确定的棒材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的加热曲线存储在一计算机内,使用设置在棒材加热器的上游侧的一宽度方向温度计监测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选择所需要的最接近的位移和温升以加热(补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温差,并将这些信息指示给一电程序装置以设定棒材加热器的位移(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位)和加热。这样,可使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的温度升高一预定量。对于移动棒材加热器的方法,可将该棒材加热器可提升地设置在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拖车上,并使用驱动装置移动该拖车以便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棒材加热器。此外,可升高和降低上部和下部的棒材加热器以调节棒材加热器之间的间隙。第三实施例在图1中所示的热轧装置中,设置有两个具有不同铁心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即一铁心宽度大于粗制棒材4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和一铁心宽度小于该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并设置有一边缘加热器6,以形成一热轧装置。在铁心宽度不同的两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设置有一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2,并在出料侧设置有一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5。使用输送辊沿箭头方向输送经过一粗轧机轧制的粗制棒材4。使用该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2测量该粗制棒材4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然后根据该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使用温升控制器确定由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24的加热所引起的该粗制棒材的温升。此外,使用该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在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上加热该粗制棒材,但是尤其加热两个端部低温部分以使它们的温度升高,然后使用该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仅加热该中心低温部分。此外,当使用该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不能使粗制棒材的两个(端部)低温部分的温度充分升高时,则可根据需要,另外使用该边缘加热器6加热该低温部分以使其温度升高。使用该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5测量加热后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当由该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25测量到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时,将测量数据反馈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控制器。然后该控制器控制加热器以改变温升的输出,以使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为了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最优选地是将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温差减小到0℃,但是在本发明中,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温差不超过10℃,优选地不超过5℃是允许的。该较小宽度和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边缘加热器并不必然局限于该设置的顺序,但是如果考虑到整体的温度可控性,优选地其位置应靠近。应指出,优选地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附近设置一如上所述的宽度方向温度计作为温度监测器,但是也可在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设置一用于监测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装置,该装置根据加热炉的内部温度、加热炉的出料侧的板坯温度、以及其它测量出的温度和到达感应加热器附近的粗制棒材的输送情况(粗轧情况、输送速度、从加热炉到感应加热器的时间等)进行数值计算,以执行所述监测。或者,可在精轧机的出料侧设置一宽度方向温度计来监测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下面,将根据图19说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特性的示例。图19(a)和(b)示意性地示出使用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所形成的粗制棒材的温度分布图。(a)示出对于一较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26的温度分布图,该感应加热器使用一铁心宽度小于图18中所示的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而(b)示出对于一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26的温度分布图,该感应加热器使用一铁心宽度大于图18中所示的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如图19(a)所示,具有较窄宽度的铁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根据该铁心宽度使粗制棒材中心的温度均匀地升高最多40℃。此外,在该铁心宽度之外,由于温度是通过热传导而升高,所以温升逐渐降低,从而形成平滑的峰状温升分布图。此外,如图19(b)所示,其铁心宽度大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可使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的温度升高最多40℃,并且由于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处的电流更大这一特性,可使约150mm的两个边缘的温度升高最多150℃。因此,如图19(c)中所示,通过两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24的总的温升,可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此外,通过沿轧制线设置大量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一起使用这些加热器,可细微地调节粗制棒材的温升分布图。此外,通过改变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输出,可改变加热量和温升。此外,如果使用一可加热至少150mm的边缘的边缘加热器,则如图19(d)所示,由该边缘加热器产生的粗制棒材的边缘的温升16可使两个边缘处的温度升高最多150℃。因此,如果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对两个边缘的加热量和温升不够,则优选地,另外使用上述边缘加热器补偿和升高该两个边缘的温度。应指出,本发明中使用的宽度最窄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优选地在400到700mm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热轧钢板的典型板宽为550到800mm,因此为了降低边缘加热并加热中心,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宽度比这一宽度小100到150mm是必须的。此外,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800到2500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800到2000mm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边缘加热要求(加热器的)铁心宽度等于钢板的宽度或比钢板的宽度大500mm,因此,要加热具有热轧钢板中典型的最小宽度的钢板,即宽度为550到800mm的钢板,优选地使用宽度为800mm左右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而要加热普通的热轧钢板,即宽度为1500到2000mm的钢板,优选地使用宽度为2500mm左右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第四实施例如图24所示,对于在热轧过程中加热粗轧机202和精轧机203之间的粗制棒材201的加热器,过去是使用如图29中所示的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231作为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的加热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仅用作加热粗制棒材宽度上的边缘的边缘加热器。如果使用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作为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的加热器,则该被加热的粗制棒材的边缘容易过热,并且感应器的形状复杂,大电流不能通过,因此存在难以制造大功率装置的问题。出于以上原因,横向系统难以用作加热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的装置。在一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231中,线圈232环绕该粗制棒材201设置,并且铁心233设置在粗制棒材201的上面和下面。本发明采用一种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该加热器作为对粗制棒材201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器,以使粗制棒材201的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充分升高,并且可仅将形状缺陷部分作为切头而切除。如图25(b)所示,当使用一如图23所示的用于对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进行感应加热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且加热(该棒材)纵向上的稳态部分而不是前端和尾端时,感应电流222流过粗制棒材201的很大范围,从而可均匀加热该粗制棒材的纵向。另一方面,当粗制棒材的纵向上的前端和尾端例如如图25(a)所示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加热器时,即,粗制棒材201的前端通过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感应电流222在最前端223附近集中流过,则结果由感应电流222引起的粗制棒材1的最前端223(以及最尾端)的温升大大增加。例如,当使用一能够使粗制棒材的稳态部分的温度升高大约30℃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时,如图26中的实线所示,在距离粗制棒材的最前端223(或最尾端)大约100mm的范围内的温升增加,并且最前端部分223(或最尾端部分)的温升可超过200℃。如果使用一能够使该稳态部分的温度升高大约60℃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则如图26中的虚线所示,该粗制棒材的最前端223(或最尾端)的温升可超过400℃。在本发明中,可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4以便对粗制棒材201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感应加热,从而,在加热粗制棒材201的前端和尾端时,不需要停止粗制棒材201的运动。通过与粗制棒材201的稳态部分类似地使该端部以恒定的速度通过,可如上所述在前端和尾端获得大的温升。如图24(a)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热轧装置的设置包括粗轧机202和精轧机203,并在它们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对粗制棒材201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感应加热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和一可切除该粗制棒材的纵向上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208。通常使用一剪头机作为剪切机208。在此实施例中,在完成粗轧之后,首先用感应加热器204加热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然后将其用剪切机208剪掉。应指出,加热炉207设置在粗轧机202之前,且卷取机209设置在精轧机203之后。如图24(b)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热轧装置的设置包括粗轧机202和精轧机203,并在它们之间依次设置有一可切除该粗制棒材的纵向上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208,和一用于对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感应加热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通常使用一剪头机作为剪切机208。在此实施例中,在完成粗轧之后,首先用剪切机208剪掉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然后用感应加热器204(对棒材)进行加热。如上所述,通过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的粗制棒材201的温升在纵向方向上的最前端和最尾端达到最高。因此,如果在剪除掉前端和尾端后进行加热,则可非常有效地利用温升最高的部分作为不被剪除的稳态部分。对于第一实施例,由于不在感应加热期间剪切该粗制棒材,所以当该粗制棒材的最前端或最尾端的温降较大时,有时不能通过感应加热充分补偿该温降。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是在最佳位置剪切该粗制棒材,然后进行感应加热,所以可针对感应加热器的前端和尾端的加热能力在温降部分的最佳位置剪切该棒材,结果,有时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减小剪除量。如果使粗制棒材在精轧机进料侧的厚度较大,并且提高精轧速度,则可通过更精细的结构提高产品的韧性,因此,当粗制棒材厚度的增加受到剪切机允许的剪切力矩的限制时,则可如第一实施例,在高温状态下剪切粗制棒材,以便相对地提高剪切机的剪切力矩的允许能力,并且通过升高温度减少变形阻力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韧性。在本发明的热轧方法中,使用具有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热轧装置的设置的热轧装置,并且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在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处加热距离该端部不超过1m的至少一部分。如果对距离该端部不超过1m的部分进行感应加热,则可充分加热该前端和尾端的温降部分并使其温度升高,并且可减小剪除量。这里,如果在剪切之前加热粗制棒材,则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端部”是指图27中所示的形状缺陷215的鱼尾形凹谷216(鱼尾端),即基准点217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以感应加热粗制棒材的整个纵向长度。如果采用此方法,则即使在粗轧之前将板坯加热温度设定为一个低的值,仍可将精轧温度提高到最佳温度。在加热炉内部,难以间歇地改变温度以加热每个相邻的板坯。由于在低温下将板坯装入加热炉、以若干板坯为单位使温度改变几个10℃,并高于目标温度而将板坯从加热炉卸载,因此在加热炉中,必然会将低温装入的材料周围的高温装入的材料浪费地加热到超过目标卸载温度,从而会导致加热炉的燃料损失。因此,通过使用一用于感应加热粗制棒材的整个纵向长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可在低温装入材料处于低温时卸载该材料,从而减少了加热炉的燃料损失。此外,当在高温下从加热炉卸载板坯时,在产品的表面会生成二次氧化层,并且该氧化层会在轧制时被带入,从而会破坏最终的带卷材的外形美观。通过减小棒材冷却功率可减小功率消耗,该棒材冷却功率用于在从粗轧到精轧时冷却棒材表面以确保表面美观,或者减少由用于棒材冷却的空气冷却导致的生产率下降和损失,或者增加粗轧流量。在本发明的热轧方法中,可以此方式加热,以便通过加热升高在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处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并从而减少粗制棒材的剪除量。过去,当不加热粗制棒材的纵向上的前端和尾端时,剪除该粗制棒材的前端以便去除除了形状缺陷之外的温降部分。即,在示出粗制棒材201的前端213附近的图27(a)中,在常规的剪切部位219剪切该棒材。另一方面,在粗制棒材尾端的剪切部位根据精轧后热轧带卷材的厚度而不同。对于带卷材厚度不超过3mm的薄的材料,在除了形状缺陷之外的温降部分进行剪切,而对于带卷材厚度大于3mm的厚的材料,不管尾端的温降状态如何,均在形状缺陷内部的部位进行剪切。即,在示出粗制棒材201的尾端214的附近(区域)的图27(b)中,薄的材料在常规的剪切部位219a进行剪切,而厚的材料在常规的剪切部位219b进行剪切。在带卷材厚度超过3mm的厚的材料的尾端处,可能出现在剪切时不能除去所有的形状缺陷,从而在进行轧制时会留有这些部分的情况。下面将说明,在输入前端以及释放后端以便在留有形状缺陷的同时进行轧制的轧制模式,以及在该模式下对产品的带卷材的厚度的影响。当输入前端时,且当钢板的形状缺陷的剩余部分被输入工作辊时,该最前端会弯回,从而会形成两层(钢板)且在工作辊中形成缺陷。这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当带卷材较薄时缺陷的程度较大,但是即使当带卷材较厚时,钢板的最前端低温部分的炉疤也会印在工作辊上,该工作辊同样会被损坏。此外,当在剪除后留下大部分鱼尾端或其它形状缺陷时,该前端的尖锐部分会撞击侧导板,并且,会通过粗轧机的进给而以一种可折叠的方式在粗轧机机架之间弯回。出于上述原因,当输入前端时,如果遗留有形状缺陷则是非常危险的。当释放末端时,该形状缺陷将根据预定的压缩率(reductionrate)在轧制方向上被拉拔10到20折,因此所举例的鱼尾形非稳态部分将跨越多个机架被轧制。当带卷材较薄时,不受由宽度方向上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图造成的轧制压力分布图中的差异限制的最尾端,受到转矩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扭转,从而与侧导板接触并被弯回,即所谓的“尾端褶皱(tailpinching)”。当材料较薄时,有时形状缺陷会破裂。这会导致生产线停顿以更换工作辊,从而降低了生产率。因此,遗留有形状缺陷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当带卷材较厚时(超过3mm的厚材料),这种尾端拉制几乎不会发生。这是因为,钢板厚而且硬,因此即使与侧导板接触也不会弯回,其压缩率较小,因而粗轧机中的鱼尾状非稳态部分较短,载荷较低,并且转矩较小。此外,即使钢板温度低,但钢板厚且难以破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在不全部去除而是留有部分形状缺陷的情况下轧制钢板。优选地,选择没有添加合金等来增强机械性能的抗拉强度低的普通钢。此外,如果用带子缠绕产品的带卷材的最尾端的鱼尾状部分,然后将其捆绑,则在运输带卷材期间,该带子有时会变松或者被留下的鱼尾状部分弄破。优选地,绑缚多条带子或在产品宽度方向上调节该带子,以便该带子不会与留下的鱼尾状部分相交。因此,在带卷材厚度超过3mm的厚的材料中,即使进行本发明的感应加热,也不会在粗制棒材的尾端214获得减少剪除量的效果。即,在精轧后带卷材厚度不超过3mm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热轧方法中减少对粗制棒材的剪除量(的效果),适用于粗制棒材的前端213和尾端214之一或全部两者。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用于感应加热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如图23所示,优选地使用以下类型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其具有一作为铁心205的U形铁心5,该铁心具有两个垂直部分211和一个水平部分212,使这两个垂直部分211指向粗制棒材201的表面,使铁心5的宽度可覆盖粗制棒材201的整个宽度,将该U形铁心(205a,205b)设置成朝向粗制棒材2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并且设置线圈6环绕该垂直部分(211a,211b)。环绕垂直部分211的线圈6生成一磁场。该磁场在两个相对的U形铁心之间形成以形成一环路磁场。由于铁心的垂直部分211的端面彼此相对,则在这两个端面和设置在这两个端面之间的粗制棒材201之间会生成一磁场,该磁场在粗制棒材的表面处垂直形成。由于铁心205的宽度可覆盖棒材201的基本整个宽度,则在粗制棒材201的基本整个宽度上会形成一垂直于粗制棒材201的磁场。给环绕铁心205的线圈206通交流电流,则通过粗制棒材201的磁场会变成一交流磁场,并且在该粗制棒材中形成一涡电流作为感应电流。被加热的粗制棒材的宽度和铁心205的宽度W之间的关系优选为使粗制棒材的宽度大于铁心宽度W。在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时,被加热的粗制棒材的边缘(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容易过热,但是通过使铁心宽度W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可抑制边缘处发生过电流,从而可抑制边缘过热。这样,可均匀加热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粗制棒材的加热和升温能力根据面对该粗制棒材的顶面和底面设置的铁心之间的间隙而变化。铁心之间的间隙越窄,由加热引起的粗制棒材的温升越大。因此,通常铁心之间的间隙应设置为尽可能窄。但是,有时粗制棒材的前端213是翘曲的。如果感应加热器204的铁心间隙很窄,则翘曲的粗制棒材的前端将不能进入铁心的间隙,并可能发生碰撞。因此,当粗制棒材的前端213进入感应加热器204时,铁心间隙扩大。在该前端进入后,铁心间隙变窄以提高加热和升温能力。当采取这一措施时,在粗制棒材的前端213通过时铁心间隙较大,因此感应加热器的加热和升温能力低,而在粗制棒材的尾端214通过时铁心间隙变窄,因此感应加热器的加热和升温能力高。例如,在一感应加热器中,其在粗制棒材的尾端通过时铁心间隙为130mm,且对最尾端的加热和升温能力是500℃,而在粗制棒材的前端通过时铁心间隙扩大到340mm,结果对最前端的加热和升温能力变成250℃。可串联设置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以形成整个一个全宽度感应加热器。每个感应加热器可具有中等功率(加热能力)以确保全部所需的功率。过去,存在大功率感应加热器难以制造这一问题,但是通过设置多个中等功率的加热器,可解决这一问题。在热轧过程中,会有从宽到窄的多种宽度的粗制棒材。通过将串联设置的多个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设置为对于较窄宽度的粗制棒材最佳的铁心宽度,并且在热轧一较大宽度的粗制棒材时使单独的感应加热器在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分别移动,则可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振荡频率优选地为大约100到500Hz。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使用大约1500Hz的频率,但是优选地,通过使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频率为100到500Hz左右,增加热量穿透的深度并防止由于其自身元件的局部热累积而造成破裂。第五实施例已知要得到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必须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过去,已考虑到通过使用边缘加热器在粗轧时升高形成在粗制棒材两端(边缘)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并消除温度分布图中的左右不对称,可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变得均匀。但是,当发明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在使用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端部以消除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不对称之后通过精轧得到的热轧钢板,其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会有变化。因此,发明人进行了各种实验以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原因存在于在加热炉中加热板坯时。即,如图30所示,一板坯从装料侧沿箭头方向在预热段313和加热段314中的加热炉的高温气氛下被加热并升高温度,并在均热段315内达到一预定温度后被取出。这种对板坯的加热使得在加热炉中在该板坯的宽度方向上的装料侧的端部A的加热较少,而在卸料侧的端部B的加热较多。此外,当打开卸料门并从均热段取出板坯时,被加热的板坯在进料侧的端部A的温度高于在出料侧的端部B的温度。因此,被加热的板坯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的温度有时相差大约20℃。此外,如图31(a)所示,被加热的板坯2在其周向上具有高温部分316,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其中心有一低温部分317。此外,如果测量在粗轧机进料侧的板坯温度分布图,如图31(b)所示,(可以发现)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左右不对称,其中中心线(CL)的中心的温度(1200℃)低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并且朝向边缘温度变高(1240℃和1220℃)。如果在一粗轧机内粗轧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板坯,如图32(a)中所示,由于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是显著自然冷却的部分18,则如图32(b)所示,该粗制棒材的温度分布图在中心线处的温度(1033℃)小于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而在中心和端部之间的温度较高(1063℃和1049℃),并且朝端部温度降低,从而形成一M形温度分布图。如果精轧一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粗制棒材,则如图32(c)所示,即使该钢板会因为精轧而变薄,也会保持该M形温度分布图,中心温度最终为842℃,左侧的中间部分的温度最高(872℃),而右侧的中间部分的温度为858℃。下面,将参照图33说明使用一感应加热器作为粗制棒材的加热器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感应加热器以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情况。图33(a)示出从加热炉中卸载的板坯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通过粗轧一具有这种温度分布图的板坯得到的一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如图33(b)中所示,其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度为1033℃,左侧中间部分的最高温度为1063℃。如果通过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感应加热器来加热该粗制棒材,则恰好由温升19所产生的整体温升如阴影319所示,该中心处的温度变为1063℃,左侧中间部分的(最高)温度为1083℃,而右侧中间部分的(最高)温度为1069℃。但是,在此情况下,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也变为M形温度分布图。因此,如果移动该感应加热器并使用一精轧机轧制该在整个宽度方向上被加热的粗制棒材,则如图33(c)所示,可得到一具有M形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热轧钢板。如上文说明的,发明人得出新的发现,即当热轧一被加热炉加热的板坯,并采用过去在轧制期间利用边缘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的加热方法,或通过使感应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倾斜以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方法时,与以前的想法相反,在精轧后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并不是均匀的。另外,还发现,由被加热炉加热的板坯的中心低温部分、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不对称,以及在轧制时边缘的空气冷却这三个因素所导致的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是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有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和两端的低温部分,以使在精轧机进料侧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同时,通过使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以加热和升高温度,并根据需要另外使用一边缘加热器补偿和升高两端的低温部分的温度,以使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从而消除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不对称。对于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的加热器,可使用任何仅在中心处加热并升高宽度方向上的温升分布图的温度的加热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与螺线管型感应加热器不同,并具有能够均匀地加热对应于铁心宽度的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特定部位的特性。即,其铁心宽度小于钢板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能够加热对应于铁心宽度的钢板的中心。此外,其铁心宽度大于钢板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可加热钢板的整个宽度,并且可使(钢板)端部的温升大于中心的温升。此外,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特征是,温升在理论上基本与铁心和钢板之间的间隙成反比。即,如图34所示,如果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321在钢板的宽度方向(箭头方向)上倾斜,则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和钢板之间的间隙改变,并且温升也发生变化。例如,图34(b)示出一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在如下情况下的温升示例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在图34(a)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输出为20MW。从图34可以理解,如果间隙变小则温升变大,而如果间隙变大则温升减小。此外,温升基本与间隙的大小成反比。因此,可倾斜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以改变间隙的大小,因而,如果在根据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倾斜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同时加热和升高温度,则可调节宽度方向上的加热量和温升,从而可消除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不对称。如果沿轧制线设置多个铁心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结合使用至少一个其铁心宽度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至少一个其铁心宽度大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以加热和升高温度,则可加热该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低温部分,以及两端的低温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特定部位,并且可消除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不对称。此外,如图23所示,由具有线圈19的铁心18组成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通常设置在钢板(粗制棒材)21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以便易于操作。粗制棒材的表面不会形成裂纹,该表面也不会因该特性而过热,并且粗制棒材与粗轧机、氧化皮清除机以及其它装置的距离也不受限制。下面,将根据本发明。在图1所示的热轧装置中,如图35所示意性示出的,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倾斜地设置有两个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即铁心宽度大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5,和铁心宽度小于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并且还设置有一边缘加热器306,从而形成一热轧装置。在这两个铁心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进料侧设置有一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326,而在出料侧设置有一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327。使用一台辊沿箭头方向输送在粗轧机中被轧制的粗制棒材304。用该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326测量粗制棒材304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同时根据该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确定由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和325的加热导致的粗制棒材的温升。此外,使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以给定一预定的间隙距离。使用该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仅在中心低温部分加热该粗制棒材,然后使用该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5在整个宽度上加热该粗制棒材,但是尤其加热两端的低温部分并使其温度升高。此外,当该宽度较大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不能使粗制棒材的两端的低温部分的温度充分升高时,可根据需要另外使用该边缘加热器306加热该低温部分并升高其温度。当出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327测量到的加热后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时,将测量数据反馈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控制器。然后该控制器控制加热器以改变温升输出,以使该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下面,根据图36说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温升特性。图36(a)和(b)示出由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所形成的粗制棒材的温升分布图。(a)示出在其铁心宽度小于图9中所示的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为平行姿势(实线)和倾斜姿势(虚线)时的温升,而(b)示出在其铁心宽度大约图35中所示的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5为平行姿势(实线)和倾斜姿势(虚线)时的温升。如图36(a)所示,在平行于粗制棒材并且间隙为200mm时,其铁心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可对应于该铁心宽度而使粗制棒材中心的温度升高最多40℃,而在倾斜时可使温度升高最多53℃。此外,在该铁心宽度之外,因为温度通过热传导而升高,所以温升会逐渐下降,从而形成一平滑的峰状温升曲线。此外,如图36(b)所示,其铁心宽度至少为粗制棒材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5在(平行于粗制棒材并且)间隔为200mm时,鉴于粗制棒材两端的电流较大的特性,可使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的中心的温度升高40℃,而使两端的宽度为大约150mm的部分的温度升高大约150℃,并且在倾斜以使右侧间隙变为250mm而左侧间隙变为150mm时,可使左端部的温度升高最多200℃,(右端部的)温度升高(最多)120℃。因此,如图36(c)中所示,通过这两个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4和325的总的温升,可使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此外,通过沿轧制线设置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一起使用这些加热器,可细微地调节粗制棒材的温升分布图。应指出,本发明中使用的宽度最窄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优选地在400到700mm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热轧钢板的典型板宽为550到800mm,因此为了降低边缘加热并加热中心,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宽度比这一宽度小100到150mm是必须的。此外,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1000到2000mm的范围内。其原因是,边缘加热要求铁心宽度等于或大于普通热轧钢板的1000mm到2000mm的宽度。例如,如图37(a)中所示,本发明中用于倾斜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倾斜机构是可使被一支承件328悬挂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倾斜的轴329,以及位于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端部的提升机构330。当使用提升机构330提升或降低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端部时,通过使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围绕轴329枢转可使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此外,如果固定该轴并使该加热器机械枢转或电枢转,则即使该加热器的一端由该提升机构保持,仍可使该加热器倾斜。作为另一示例,如图37(b)所示,可使用两个提升机构330支承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的两端,并且使用该提升机构330提升和降低该端部,从而使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应指出,设置在钢板下面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也可通过类似机构而倾斜。在本发明的上述示例中,说明了使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倾斜的示例,但是除了倾斜外,通过提升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即,如图38(a)所示,可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并且使用提升机构333单独地提升这些加热器以控制间隙,从而控制宽度方向上的加热量和温升。此外,以下方法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设置具有可单独提升的铁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该可单独提升的铁心是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将该加热器的铁心分成多个部分而得到的,并且使这些铁心在粗制棒材的上面和下面彼此相对,并提升和降低这些铁心。即,通过使用一提升机构333提升和降低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将铁心322分成多个部分而得到的可单独提升的铁心,如图38(b)所示,可控制铁心的间隙,从而控制宽度方向上的加热量和温升。应指出,对于提升机构330、331,可使用通常使用的提升机构,例如液压的、气动的或其它活塞机构提升机、曲柄机构提升机、使用电机的提升机等。此外,设置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改变它们的输出,可实现同样的效果。即,如图38(c)所示,可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并使用输出控制器331控制它们的输出,以便控制横向型感应加热器320的加热量和温升。或者,如图38(d)所示,可插入和抽出一用于改变(减小)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粗制棒材之间的磁通量的屏蔽板32,以控制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加热量和温升,从而获得同样的效果。应指出在图38(d)中,屏蔽板332可沿粗制棒材304的纵向(与轧制方向相反)插入上部加热器和下部加热器之间和从中抽出,以阻断和改变磁通量,但是也可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插入和抽出屏蔽板332。根据本发明的热轧方法,其显著的效果是,可使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变均匀,该粗制棒材在被精轧之前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均匀,并且可通过精轧得到一种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或其它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轧装置,其显著的效果是,可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在精轧之前消除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左右不对称,并且可选择性地加热中心低温部分和两端的低温部分并使这些部分的温度升高,从而可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示例(示例1)发明人使用一粗轧机将一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00℃的厚度为250mm、宽度为1250mm的板坯,粗轧成厚度为30mm的粗制棒材。然后,发明人使用图9(a)所示的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该粗制棒材,该加热器的宽度小于该粗制棒材的宽度,以使(粗制棒材)中心处的温升最大,并且使用一边缘加热器集中加热其边缘。然后,发明人使用一精轧机精轧该棒材,以生成一厚度为2mm且宽度为1250mm的热轧钢板。此时,精轧速度为1000mpm。为确保在精轧机出料侧的860℃的目标温度,必须使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度为1100℃。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度分布图因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以及由带卷材纵向上的热耗散所造成的温降而变化。这可通过该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边缘加热器进行补偿。由一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测量得到的加热前钢板的温度分布图为,中心处的温度为1080℃,中间部分的最高点的温度为1100℃,而边缘处的最冷点的温度为1040℃。使用该三个横向型感应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使直到中心的1/2处的温度总的升高最多20℃,以减小因该中心形成的从中心到边缘的中间部分的温升,并消除中心的温差。此外,使用边缘加热器使边缘的温度集中地升高60℃。这样,在轧制之前(粗制棒材)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中的差异减小到3℃,结果可得到其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材料(强度)仅有很小变化的钢板。根据本发明的热轧方法,其显著的效果是,在精轧前可获得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并且通过精轧可获得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和其它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轧装置,可以在精轧之前选择性地加热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并使其温度升高,因此显著的效果是,可获得在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示例2)下面,发明人将根据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发明人进行了热轧试验(a)到(e),在试验中在精轧前使用三个宽度均为600mm的横向型棒材加热器(BH1、BH2和BH3)加热宽度分别为900mm、1200mm、1500mm和1800mm的四种类型的经过粗轧的钢板(粗制棒材),同时在该宽度方向上移动该棒材加热器,以获得在钢板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应指出,发明人在(1)210mm、(2)160mm和(3)130mm三个等级中改变上部和下部棒材加热器的铁心之间的距离(间隙)。此外,发明人发现了在这些等级时的温升和温升的差。此外,在试验(e)中,发明人使用宽度为900mm的边缘加热器补充加热。表1示出试验条件和温升。如表1中所示,上部和下部棒材加热器的铁心之间的距离(间隙)越窄,则温升和温升的差越大。此外,棒材加热器的重叠部分越大,则温升和温升的差越大。应指出,如图14所示,将三个棒材加热器(BH1到BH3)移动到WS(工作侧)或DS(驱动侧)。图17(a)到(e)示出与加热试验a到e相对应的棒材加热器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情况。表1中的由棒材加热器造成的“温升”,如图15(a),是指温度升高之前和之后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小温度的差。此外,表1中的“温升的差”,如图15(b)所示,是指距离钢板边缘150mm的位置的温升相对于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温升的差。〔表1〕图16示出,当使用棒材加热器加热和提高四种类型的钢板的温度时(棒材加热器的铁心之间的距离=210mm),在精轧之前由棒材加热器引起的温升(BH温升)和在精轧机出料侧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比较结果(对存在棒材加热器加热的比较)。如图16所示,经过粗轧的钢板具有如虚线所示的M形温度分布图,,但是其温度因三个棒材加热器而升高,该温度分布图的总的温升由细实线示出。结果,如粗实线所示,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变得基本均匀。通过以这种方式精轧具有该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钢板,可得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均匀的热轧钢板。根据本发明,可加热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何区域并提高其温度,因此在热轧过程中,可获得在钢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从而可在热轧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获得均匀的材料特性。此外,还可以有意地使钢板(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不同,并可通过热轧获得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不同的特制钢板。(示例3)发明人使用一粗轧机将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00℃的厚度为250mm且宽度为1250mm的板坯,轧制成厚度为30mm的粗制棒材。然后,如图18所示,发明人使用其宽度大于粗制棒材4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3在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和边缘集中加热该粗制棒材,使用其宽度小于粗制棒材4的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4集中加热该粗制棒材(的中心),并且使用边缘加热器6集中加热该边缘。然后,发明人使用精轧机精轧该粗制棒材,以生成一厚度为2mm且宽度为1250mm的热轧钢板。此时,精轧速度为1000mpm。为了确保在精轧机出料侧的860℃的目标温度,必须使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度为1100℃。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度分布图因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以及由带卷材纵向上的热耗散所造成的温降而变化。这可通过该两个加热器和该边缘加热器进行补偿。如图20所示,在粗制棒材的前部,根据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得到的温度分布图为,中心处的温度为1080℃,最高点的温度为1100℃,边缘处的最冷点的温度为1040℃。发明人使用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并使中心处的温度28升高最多20℃,以消除中心的温差,同时使用边缘加热器以使边缘的温度29集中升高60℃。这样,发明人使轧制之前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是均匀的。此外,如图21所示,在粗制棒材的中部,温度因热耗散而全面下降,根据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在加热前的温度分布图为,中心处的温度为1060℃,最高点的温度为1080℃,而边缘处的最冷点的温度为1000℃。发明人使用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并使中心处的温度28升高最多20℃,以消除中心的温差,同时使用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使中心温度升高20℃并使边缘的温度30升高40℃。此外,发明人使用边缘加热器以使边缘的温度31集中升高40℃。这样,发明人使轧制前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是均匀的。此外,如图22(a)所示,在粗制棒材的尾端,温度因热耗散进一步下降,根据进料侧宽度方向温度计,加热前该温度分布图为,中心处的温度为1040℃,最高点的温度为1060℃,而边缘处的最冷点的温度为1000℃。发明人使用宽度较小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并使中心处的温度28升高最多20℃,以消除中心的温差,同时使用较大宽度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使中心温度升高40℃并使边缘的温度32升高80℃。此外,发明人使用边缘加热器以使边缘的温度33集中升高20℃。这样,发明人可使轧制前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是均匀的。发明人使在整个长度和整个宽度上(粗制棒材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在精轧机进料侧的温度均为1100℃,在精轧机出料侧的温度均为860℃,从而得到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材料(延性差异)变化很小的钢板。即,如果可以找到精轧机出料侧的温差与精轧前钢板的强度TS的关系,如图22(b)所示,则当精轧机出料侧的温差为20℃时,强度TS的差是10%。因此,在采用常规的加热边缘的方法时,因为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的温度比宽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度低20℃,所以得到的钢板的宽度中心的强度TS(与平均强度)的差是10%,因此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不是均匀的。与此相反,在本发明中,因为在精轧机出料侧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差是大约3℃,则所得到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的差异是大约1.5%,因此材料变得均匀。根据本发明的热轧方法,其显著的效果是,可以在精轧前获得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并且通过精轧可获得在宽度方向上的机械性能和其它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轧装置,可以在精轧前选择性地加热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并使其温度升高,因此显著的效果是,可获得宽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图。(示例4)发明人在一粗轧机202和一精轧机203之间安装一用于如图23所示感应加热一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并感应加热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以通过加热升高该温降部分的温度,以便研究如何减少该粗制棒材的剪除量。发明人研究了在该粗轧机202和精轧机203之间依次设置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4和剪头机8,以及以相反的次序设置的两种情况。粗制棒材201的厚度是30mm。在粗制棒材201的前端213通过该感应加热器204时,将铁心间隙设为340mm,这使得即使是翘曲的粗制棒材201也能稳定地通过。粗制棒材的前端213的加热量和温升24a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在粗制棒材201的稳态部分和尾端214通过该感应加热器204时,铁心间隙缩小到130mm。结果,粗制棒材的尾端214的加热量和温升224b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对于粗制棒材的前端213和尾端214两者,在粗制棒材的纵向方向上的基准点217是如图27(a)和(b)所示的鱼尾状凹谷216的位置,并且在纵向上与该基准点217的距离是“与基准点的距离”。在图28中,横坐标表示与基准点的距离,而纵坐标表示粗制棒材201的温度。(a)示出粗制棒材的前端213的状态,而(b)示出粗制棒材的尾端214的状态。发明人根据精轧前在剪除位置粗制棒材的温度的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σ确定剪头机的剪切位置。对于粗制棒材的前端213,发明人在X-2σ为1010℃的位置进行剪除,并且在粗制棒材的尾端214,在X-2σ为924℃的位置进行剪除。前端213的目标温度较高,这是因为当粗制棒材的低温部分破裂时,出现问题的情况在粗制棒材的前端更严重。首先,发明人将说明在粗轧后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粗制棒材,然后使用剪头机剪除端部的情况。图28(a)是精轧前在粗制棒材的前端213附近的粗制棒材温度的视图,图28(b)是在精轧前在粗制棒材的尾端214附近的粗制棒材温度的视图。图中的黑点表示不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而白点表示存在感应加热的情况。发明人在粗制棒材温度的X-2σ为1010℃的位置剪切该粗制棒材的前端213。如图28(a)所示,发明人在黑点所示的不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在与该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71mm的剪除位置219进行剪除,而在白点所示的存在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13mm的剪除位置218-1进行剪除。发明人在粗制棒材温度的X-2σ为924℃的位置剪切该粗制棒材的尾端214。如图28(b)所示,发明人在黑点所示的不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87mm的剪除位置219a进行剪除,在白点所示的存在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即使在基准点217,粗制棒材的温度的X-2σ也会升高到超过924℃的高温。结果,发明人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2mm的剪除位置218a,即,在靠近几乎形状缺陷(部分)的基准点的位置进行剪除。下面,发明人将说明在粗轧后使用剪头机剪切粗制棒材,然后使用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的情况。发明人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5mm的剪除位置218-2剪除粗制棒材的前端213。然后与该第一种情况一样,发明人用图28(a)中的白色方块表示出存在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在精轧前粗制棒材的温度。在进行感应加热时,发明人已完成剪除,从而能够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5mm的剪除位置218-2得到足够的温升(250℃)。结果,在(与基准点217的距离为)15mm的剪除位置218-2,粗制棒材的温度的X-2σ变成1010℃。因此,发明人可在靠近形状缺陷的基准点的一个位置进行剪除。应指出,在感应加热之后进行剪除的第一种情况下,在粗制棒材的尾端214处已获得足够的温升。即使在剪除之后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必然可获得足够的温升,并且可以和第一种情况相同的方式,在一距离该基准点12mm的剪除位置218a进行剪除。本发明在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之间安装一用于感应加热一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以加热该粗制棒材,从而可使该粗制棒材的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温降部分的温度充分升高,而不需要在加热时停止该粗制棒材的运动,而且不需要大量投资成本,并且可减小粗制棒材的剪除量。权利要求1.一种钢板的热轧方法,所述钢板的热轧方法的特征在于,加热轧制材料,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以便在一精轧机的进料侧或出料侧的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成为一预定的温度分布图。2.一种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钢板的纵向方向上的多个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操作该棒材加热器以进行加热,并且控制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3.一种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钢板纵向方向上的多个棒材加热器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以便在钢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并且控制该重叠部分的量以控制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多个棒材加热器移动到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之后,通过操作该多个棒材加热器进行加热而集中加热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多个棒材加热器移动到具有恒定间隔的位置之后,通过操作该多个棒材加热器进行加热而加热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所有部分。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到5中任何一项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设置在该棒材加热器的上游侧的宽度方向温度计测量该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并根据所述测量到的温度分布图确定该棒材加热器的位移。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何一项的加热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带卷材中移动。8.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一轧制线上的粗轧机之间、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或精轧机之间设置一加热器以进行加热,同时改变在粗轧机进料侧的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为一种可使至少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的温升变得大于在所述中心和该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的温升的加热器。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为一种可使该粗轧机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的温升变得大于该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温升的加热器。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到10中任何一项的钢板的热轧装置,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热轧装置具有一仅用于加热一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中心低温部分、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加热器,以及一用于加热该粗制棒材的两个边缘低温部分的边缘加热器。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到11中任何一项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轧装置具有一设置在一精轧机进料侧的用于加热、同时改变在该轧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加热器,一用于加热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低温部分的边缘加热器,和一用于监测该粗制棒材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的温度监测器,将由所述温度监测器监测到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的最大值作为参考温度,寻找该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点的温度与该参考温度之间的温差,并根据所述温差确定该不同点所需的温升,从而使该宽度方向的温度成为一预定的温度分布图。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到12中任何一项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该轧制线设置有至少两个加热器。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到13中任何一项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一能够进行加热并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是至少两个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铁心宽度不同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6.一种用于在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板坯加热炉,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仅加热钢板的中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能够加热该钢板的整个宽度并能够使边缘处的温升大于中心处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1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用于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钢板的热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够仅加热该钢板的中心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400到700mm的范围内,且至少一个能够加热该钢板的整个宽度并能够使边缘处的温升大于该中心的温升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铁心宽度在800到2500mm的范围内。18.一组热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之间的纵向方向上依次设置一用于感应加热一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和一能够剪除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19.一组热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粗轧机和一精轧机之间的纵向方向上依次设置一能够剪除一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的剪切机和一用于感应加热该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20.一种热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组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热轧设备,并使用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加热距离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的端部不超过1m的至少一个部分。2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0的热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加热来升高该粗制棒材的前端和尾端之一或两者的温降部分的温度,从而减小该粗制棒材的剪除量。22.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能够加热使该钢板的中心处的温升较大并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用于使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上部或下部或两者沿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机构。23.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沿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多个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能够调节该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的输出的输出调节器。24.一种钢板的热轧装置,该热轧装置具有一用于加热板坯的加热炉,一用于粗轧该板坯的粗轧机和一用于精轧该经过粗轧的粗制棒材的精轧机,所述钢板的热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粗轧机和该精轧机之间设置有垂直地彼此相对的横向型感应加热器,并且具有一用于改变所述横向型感应加热器相对于该轧制线的宽度方向的磁通量的可抽出的屏蔽板。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在精轧机的进料侧或出料侧的粗制棒材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均匀,来生产宽度方向上的材料特性没有变化的热轧钢板的热轧方法和装置,该钢板的热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材料,同时改变该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升,以便在精轧机(7)的进料侧或出料侧的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变得均匀,例如,进行加热以使至少轧制材料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温升大于该中心和该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的温升,或者进行加热以使轧制材料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的温升大于该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温升。文档编号B21B45/00GK1675008SQ03818770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优先权日2002年6月7日发明者吉田满,木村宽,野口浩嗣,中本武广,坂上浩喜,高桥航也,吉山智明,山田彻哉,岩尾雄介申请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