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29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的设备,特别是平锻机加厚钢 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人们加厚钢管端部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液压机,通过 挤压的方式一次成型加厚钢管端部,这种方式存在耗能高、设备造价高、速度 慢、效率低等的问题;二是采用平锻机,用电加热钢管,通过两次或三次加工 成型,最后完成加厚钢管端部工作,同样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节能降 耗,提高效率,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包含平锻
机、模体、模具、凸模,模体和凸模设置在平锻机上,模体分为上模体和下模
体两部分,模具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设置在上模
体和下模体上,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模具,该整体模具形成一个模具孔,
平锻机上的凸模与该整体模具孔匹配。
所说的模具孔形状是圆柱与圆锥台的组合。
所说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设有螺栓连接孔,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后的原料管(也称作光管) 一端放入平锻机上的 模具孔内,操纵平锻机的凸模与模具孔配合, 一次就可成型,完成加厚钢管端 部的工作。加厚端部的钢管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管路的连接中,提高钢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例如油田用无缝钢管的连接等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节能降耗、提高效率 等特点,与用液压机加厚钢管端部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效率三倍以 上,与用平锻机两次成型加厚钢管端部的方式相比,可以提高效率一倍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部分模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管端部加厚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体l、上模具2、下模具3、下模体4、钢管5、模具孔6、螺栓 连接孔7,钢管端部加厚处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 2、 3、 4,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包含平锻机、 模体1和4、模具2和3、凸模,模体和凸模设置在平锻机上,模体分为上模体 1和下模体4两部分,模具分为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两部分,上模具2和下模具 3分别设置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4上,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模具,该整体模 具形成一个模具孔6,平锻机上的凸模与该整体模具孔6匹配;所说的模具孔6 形状是圆柱与圆锥台的组合;所说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设有螺栓连接孔7,相互 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将加热后的原料管(也称作光管) 一端放入平锻机上 的模具孔内,操纵平锻机的凸模与模具孔配合, 一次就可以成型,是钢管上形 成了钢管端部加厚处8,完成加厚钢管端部的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平锻机、模体、模具、凸模,模体和凸模设置在平锻机上,模体分为上模体(1)和下模体(4)两部分,模具分为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两部分,上模具(2)和下模具(3)分别设置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4)上,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模具,该整体模具形成一个模具孔(6),平锻机上的凸模与该整体模具孔(6)匹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模具孔(6)形状是圆柱与圆锥台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设有螺栓连接孔(7),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的设备,特别是平锻机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的装置。技术方案是模体和凸模设置在平锻机上,模体分为上模体(1)和下模体(4)两部分,模具分为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两部分,上模具(2)和下模具(3)分别设置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4)上,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模具,该整体模具形成一个模具孔(6),平锻机上的凸模与该整体模具孔(6)匹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加厚钢管端部一次成型、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等特点,与用液压机加厚钢管端部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效率三倍以上,与用平锻机两次成型加厚钢管端部的方式相比,可以提高效率一倍以上。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261057SQ20082021031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5日
发明者岩 刘 申请人:岩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