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95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焊接用的电源装置,特别涉及具备用于空气冷却的风扇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焊接用的电源装置,已知有具备多个电子部件、纵长状延伸的风路、向该风路送入风的风扇的电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所公开的电源装置中, 沿着风路的侧壁配置有多个电子部件,在该风路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置有风扇。通过风扇向风路内送入的风从电子部件夺取热量并同时从风路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出口吹出。特别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配置在风扇的附近,从而被效率良好地进行空气冷却。这样的焊接用的电源装置在工厂等粉尘多的氛围环境下使用,粉尘容易进入而集聚在风路内。因此,在电源装置的运用时,需要进行如下所述的除尘作业将例如喷气枪从风路的出口朝向风路的内部,通过压缩空气的喷射定期地吹走内部的粉尘。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电源装置中,由于风在从风路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向另一端部为止比较长的距离上流动,因此位于距风扇远的位置上的电子部件与位于距风扇近的位置上的电子部件相比不易被冷却,存在无法效率良好地冷却在风路的侧壁上配置的多个电子部件这样的难点。另外,作为冷却对象的多个电子部件中,越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配置在风扇的附近,相对于风路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受到制约,因此还存在部件配置的自由度没那么高这样的难点。在除尘作业中,由于从风路的出口向内部喷射的压缩空气与位于风路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风扇直接碰撞,因此存在风扇高速反转而发生破损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6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从而能够在无损多个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情况下效率良好地冷却各种部件,进而在不会招致风扇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除尘作业。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性机构。本发明提供的电源装置具备纵长状延伸的风路;向所述风路送入风的风扇 ’沿着所述风路配置的多个部件,利用通过所述风路的风对所述部件进行冷却,所述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配置成向与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送入风。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的出口。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风路中的与所述风扇对置的壁上配置有散热器,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散热器的背面配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具有沿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风路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呈由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垂直壁、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上部壁及底部壁围成的横截面矩形形状,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配置,并且所述风扇配置成从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另一方的内表面吹出风。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而配置在其外侧。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而配置在其外侧的所述部件为电子部件。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沿着所述上部壁及底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而贯通该壁配置。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沿着所述上部壁及所述底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而贯通该壁配置的部件为电抗器或变压器,且这些部件的线圈部分位于所述风路内。在所述结构中,风扇的鼓风方向成为与风路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风扇的风在分为例如两支而从风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吹出期间对各部件进行空气冷却。即,从风扇至风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为止风所流动的距离比风路整体的长度短。由此,从风扇吹出的风迅速地夺取各部件的热量而将其向外部释放,效率良好地对上述部件进行空气冷却。 沿着风路配置的多个部件位于距风扇近的位置,因此多个部件被来自风扇的风效率良好地冷却。由此,不需要根据部件的发热特性来确定该部件的位置,可以将各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配置。另外,风扇的风从风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排出,因此能够减小在风路中流动的风的阻力,由此有助于部件的有效的冷却。在除尘作业中,能够通过例如喷气枪从风路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出口向风路内喷射压缩空气。此时,压缩空气的喷射方向成为与风扇的鼓风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来自喷气枪的压缩空气与风扇直接碰撞,因此即使压缩空气的强喷流也不会使风扇高速反转。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无损多个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情况下效率良好地冷却各种部件,进而能够在不存在损伤风扇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使用了喷气枪的除尘作业。参照附图,通过以下进行的详细说明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其他角度表示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V向视方向的主视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IIX-IIX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5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5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A、Al、A2 电源装置1基底构件2箱体罩2A、2B侧面部2C正面部2D背面部20吸气孔部21通风孔部3部件30电子部件31电气部件31A线圈部分31B端子部5散热器50基部51散热片6第ー隔板7A、7B第ニ隔板7C第三隔板8风扇(第ー风扇)8,第ニ风扇80.80' 吸入ロ81、81, 喷出ロ9风路(第ー风路)9,第ニ风路90.90' (风路的)出ロ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 3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ー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八 用于输出例如电弧辉接所需要的大电流及高电压。电源装置ム通常在エ厂等粉尘多的氛围 环境下使用。电源装置ム具备基底构件1、箱体罩2、构成电源电路的各种部件3、散热器5、第ー 隔板6、两个第ニ隔板7ム、78、及冷却用的风扇8。在装置内设有由基底构件1的ー部分、第 ー隔板6的ー部分、及第ニ隔板7A、7B围成的空洞状的风路9。该风路9沿电源装置A的前后方向(以下,称为“F方向”)纵长状延伸。另外,在装置内,在风路9的外侧方设有由基底构件1的一部分、箱体罩2的一部分、第一隔板6的一部分、及第二隔板7A、7B围成的部件3的配置空间Bl和风扇8的配置空间B2。基底构件1是F方向长的长矩形形状的平板构件。在基底构件1的下表面经由托架轴支承有多个车轮10。基底构件1能够通过这些车轮10在地面上移动。在基底构件1 的上表面中央部,第二隔板7A、7B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互对置配置。箱体罩2为例如金属制,用于对装置内进行保护。箱体罩2呈能够相对于基底构件1装拆的箱状,具有沿着基底构件1的两侧部构成铅垂面的两个侧面部2A、2B、沿着基底构件1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构成铅垂面的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在一方的侧面部2A的靠F 方向两端部的区域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向风扇8的配置空间B2引导的吸气孔部20。吸气孔部20由比较小的多个狭缝孔构成。在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的与风路9对应的区域设有用于将来自该风路9的风向外部引导的通风孔部21。为了通风良好,通风孔部21由比较大的多个孔构成。部件3是在工作时容易发热的部件,是构成例如电源电路的开关元件或二极管、 电容器这样的电子部件,进而是变压器或电抗器这样的电气部件。上述部件3贯通第二隔板7A而直接安装于散热器5。由此,来自各部件3的热量被迅速地向散热器5传递。散热器5是例如铝制的散热构件,具有固定在第二隔板7A上的基部50、从基部50 延伸出而沿F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51。在与第二隔板7A对置的基部 50的局部经由螺钉(省略图示)等直接安装有部件3。多个散热片51是将从基部50传递来的热量向空气中效率良好地散出的部分,为了提高散热效果,表面积增大。该散热器5具有与第二隔板7A同程度的大小,具有遍及风路9的全长这种程度的长度方向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5也成为冷却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的大小也可以比第二隔板7A第一隔板6为例如金属制,将装置内的空间分为上层和下层的空间。第一隔板6 呈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大小的矩形形状,在箱体罩2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水平配置。第一隔板6构成部件3的配置空间Bi、风扇8的配置空间B2、及风路9这些下层的空间的上部壁。需要说明的是,虽未特别图示,但在上层的空间也设有部件等。第二隔板7A、7B为例如金属制,将装置内的下层的空间分为部件3的配置空间Bi、 风扇8的配置空间B2、风路9这些空间。第二隔板7A、7B具有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的F方向尺寸,相对于基底构件1及第一隔板6垂直配置。第二隔板7A、7B成为部件3的配置空间Bi、风扇8的配置空间B2、风路9这些空间的垂直壁。在第二隔板7A上设有方窗70,该方窗70用于使散热器5的基部50 —部分向配置空间Bl露出,从而能够在该部分安装部件 3。该方窗70由基部50闭塞。在第二隔板7B的F方向中间部设有使风扇8面对风路9的开口 71 (参照图3)。风扇8是由例如多个叶片和电动机一体化而成的轴流式风扇,在其电动机的轴向两端侧具有空气的吸入口 80及排出口 81。该风扇8中,排出口 81与第二隔板7B的开口 71 一致地配置。即,风扇8配置在风路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排出口 81位于面对风路9的内侧的位置。由此,风扇8的鼓风方向成为与风路9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交叉的方向。吸入口 80位于配置空间B2,与侧面部2A的内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由此,侧面部2A成为与吸入口 80对置的风扇对置壁。在该侧面部2A中的吸入口 80的正面区域没有设置吸气孔部20。即,吸入口 80相对于位于侧面部2A的靠F方向两端部的吸气孔部20离开一定程度。风路9利用来自风扇8的风对散热器5进行空气冷却,并将这些风向长度方向两端部引导。该风路9以第二隔板7A、7B为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垂直壁、进而以第一隔板6的一部分及基底构件1的一部分为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上部壁及底部壁而围成,形成为横截面矩形形状。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吹出的出口 90。从风扇8向风路9内送入的风与散热片51接触而向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从该散热片51夺取大量的热量并同时从出口 90吹出。S卩,在风路9内从风扇8至出口 90为止风所流动的距离为风路9整体的长度的一半左右,这些风迅速地向外部排出。由此,部件3经由散热器5被效率良好地冷却。从出口 90吹出的风通过设置在箱体罩2的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的通风孔部21迅速地向外部吹出。接下来,说明上述电源装置A的作用。电源装置A在动作中输出焊接用的大电流及高电压,随之多个部件3发热而导致其温度升高。各部件3的热量除向配置空间Bl的空气中传递外,还相对于散热器5直接传递。此时,由于作为散热器5的原材料的金属与空气相比导热系数大,因此在各部件3产生的热量向散热器5效率良好地传递。散热器5通过多个散热片51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因此,散热器5带有的热量被多个散热片51向风路9内的空气中效率良好地散出。风扇8工作时,吸入口 80周边的空气被风扇8取入,这些空气作为风沿与风路9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排出口 81向风路9内送出。伴随于此,外部空气从吸气孔部20向配置空间B2流入。此时,如图3所示,位于离开吸入口 80的位置上的吸气孔部20成为空气的流入阻力,在吸入口 80附近与吸气孔部20附近之间产生足够的压力差。由此,配置空间B2内成为负压。从吸气孔部20吸入到配置空间B2内的含有粉尘的空气向吸入口 80減速·滞留的同时流动,其间粉尘被充分去除,风扇8能够取入粉尘的量更少的空气。因此,有效地抑制从风扇8与风一起进入风路9内的粉尘。从风扇8送入到风路9内的风与散热器5直接接触,沿着散热片51向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流动。此时,由于风与多个散热片51效率良好地接触,因此从各散热片51的表面夺取大量的热量。另外,从风扇8吹出的风向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在比较的短的距离中流动而从两侧的出口 90向外部排出。因此,在风路9中流动的风的阻力变小,迅速地从出口 90将风排出。由此,将散热器5效率良好地空气冷却,并且经由该散热器 5将部件3也效率良好地冷却。由于风扇8位于风路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因此沿着风路9配置的多个部件3恰好位于该风扇8的周边。S卩,风路9的长度方向上的风扇8与各部件3的距离与风路9整体的长度相比短,各部件3配置在相对于风扇8比较近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风扇8与部件3 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将多个部件3效率良好地冷却。因此,不需要根据部件3的发热特性来确定各部件3的位置,能够将多个部件3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配置。此外,在上述电源装置A中,在风路9中流动的风的阻力减小,因此能够实现风扇8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进而实现风扇8的低噪声化和低消耗功率化。在上述电源装置A的运用时,由于一定程度的粉尘与空气一起进入风路9内,因此比较长时间使用后的风路9内容易成为如下状态粉尘进入且集聚在散热器5的散热片51 的间隙等中。若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用电源装置A,则散热器5的散热效果减弱,甚至部件3 没有被充分冷却,其结果是,部件3可能会发生热损伤。因此,运用时,进行使用未图示的喷气枪定期地吹走风路9内的粉尘这样的除尘作业。在使用了喷气枪的除尘作业中,从基底构件1拆下箱体罩2而使风路9的出口 90 成为露出的状态,其后,将喷气枪的空气喷出口从例如风路9的一方的出口 90朝向内部而喷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成为沿着风路9的长度方向的喷流,将堆积在例如散热片51间的粉尘强力地向另一方的出口 90吹出。另外,从喷气枪喷射出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方向成为沿着风路9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即成为与风扇8的鼓风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来自喷气枪的压缩空气成为不易对风扇 8的叶片直接作用风压的喷流。因此,在使用了喷气枪的除尘作业时,不会发生会因压缩空气的强喷流而使风扇8高速反转的情况,不存在使该风扇8的叶片和旋转轴承破损的可能性。进而,根据上述电源装置A,由于抑制从风扇8与风一起进入到风路9内的粉尘,因此能够延长到进行除尘作业为止的期间,提高动作效率。图4 10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图所示的电源装置Al在上下各层具有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风路同样的风路。在以下的说明中, 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电源装置Al具备基底构件1、箱体罩2、构成电源电路的电子部件30及电气部件 31、散热器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A、7B、第三隔板7C、及第一及第二风扇8、8,。在装置内设有由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第三隔板7C、及基底构件1的一部分围成的第一风路9,并且与该第一风路9不同而另行设置有由第一隔板6的一部分、第二隔板7A的上侧部分、第二隔板7B、及第三隔板7C的一部分围成的第二风路9’。在装置内,在第一及第二风路9、9’ 的外侧方设有由基底构件1的一部分、箱体罩2的一侧面部2A的一部分、第一隔板6的一部分、第二隔板7B、及第三隔板7C的一部分围成的风扇8、8’的配置空间B2。电子部件30 等的配置空间Bl与比第一隔板6靠上方的空间连续。如图6所示,在基底构件1的上表面中央部,与该上表面垂直地配置有第二隔板 7A。以包围该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单面和基底构件1的上表面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有第三隔板7C。如图4所示,箱体罩2的侧面部2A成为相对于第一及第二风扇8、8’的对置壁。在该侧面部2A中的靠F方向两端部的区域设有吸气孔部20。吸气孔部20用于将外部空气向风扇8、8’的配置空间B2引导,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由比较小的多个狭缝孔构成。如图 5及图9及图10所示,通风孔部21设置在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中与第一及第二风路9、 9’对应的区域。如图10所示,电子部件30为开关元件或二极管、电容器这样的电子部件,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第二隔板7A的方窗70直接安装与散热器5的基部50。如图6及图8所示,电子部件30沿着第二隔板7A的上侧部分配置。如图9所示,电气部件31为变压器或电抗器这样的电气部件,具有线圈部分31A和端子部31B。线圈部分31A的至少前端部位于第一风路9内,端子部31B配置在与电子部件30相同的配置空间Bl内。S卩,电气部件 31配置成贯通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且面对配置空间Bl及第一风路9。用于这样的电源装置Al中的电气部件31比较大因此重。因此,为了取得电气部件31固定时的重量平衡, 调整面对第一风路9的线圈部分31A的突出量,使线圈部分31A贯通第二隔板7A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电气部件31的线圈部分31A的绕组可以露出,或者绕组也可以由模制树脂密封。如图6及图10所示,散热器5具有固定于第二隔板7A的基部50、从基部50延伸出而沿F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51。在面向第二隔板7A的基部50的一面上通过螺钉(省略图示)等直接安装有电子部件30。如图10更好地图示那样,该散热器 5形成得比第二隔板7A的方窗70大,在F方向上与风路9’的全长同程度或比风路9’的全长短。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5也成为冷却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5也可以配置成沿着第二隔板7A在F方向上排列多个。如图6所示,第一隔板6将风扇8、8’的配置空间B2或第二风路9’这样的空间与电子部件30的配置空间Bl上下分开。第一隔板6在F方向上具有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的长度,其宽度方向一端与第二隔板7A的上端垂直接合。由此,第一隔板6水平位于箱体罩 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第一隔板6成为风扇8、8’的配置空间B2及第二风路9’的上部壁。第二隔板7A用于将第一及第二风路9、9’和配置空间Bl分隔开。第二隔板7A也具有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的F方向尺寸,相对于基底构件1及第一隔板6垂直配置。S卩,第二隔板7A成为第一及第二风路9、9’的垂直壁。在该第二隔板7A的上侧部分设有方窗70, 该方窗70用于使散热器5的基部50 —部分向配置空间Bl露出,从而能够在该部分安装电子部件30。该方窗70由基部50闭塞。在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设有供电气部件31贯通且能够与电气部件31嵌合的开口(省略符号)。第二隔板7B用于将第二风路9’与配置空间B2分隔开。第二隔板7B也具有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的F方向尺寸。第二隔板7B相对于第二隔板7A的上侧部分对置配置,其上端及下端与第一隔板6及第三隔板7C垂直接合。即,第二隔板7B成为第二风路9’的垂直壁。在第二隔板7B的F方向中间部设有使第二风扇8’面对第二风路9’的开口 71’(参照图10)。第三隔板7C是包围第一风路9的截面L字状的部件。第三隔板7C也具有与基底构件1同程度的F方向尺寸。第三隔板7C的水平部分的前端与第二隔板7A的中央部垂直接合,另一方面,铅垂部分的基端与基底构件1垂直接合。由此,第三隔板7C的水平部分成为第一风路9的上部壁及第二风路9’的底部壁,其铅垂部分成为与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对置的第一风路9的垂直壁。在第三隔板7C的铅垂部分中的F方向中间部设有使第一风扇8面对第一风路9的开口 71 (参照图9)。如图6所示,第一风扇8具有空气的吸入口 80及排出口 81。第一风扇8中,排出口 81与第三隔板7C的开口 71 一致配置。即,第一风扇8配置在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排出口 81位于面对风路9的内侧的位置。由此,第一风扇8的鼓风方向成为与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交叉的方向。吸入口 80位于配置空间B2,与侧面部2A的内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在该侧面部2A中的吸入口 80的正面区域没有设置吸气孔部20。 即,吸入口 80相对于位于侧面部2A的靠F方向两端部的吸气孔部20离开一定程度。如图6所示,第二风扇8’具有空气的吸入口 80’及排出口 81’。第二风扇8,中, 排出口 81,与第二隔板7B的开口 71,一致配置。即,第二风扇8,配置在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排出口 81’位于面对风路9’的内侧的位置。由此,第二风扇8’的鼓风方向成为与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交叉的方向。吸入口 80’位于配置空间B2,与侧面部2A的内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在该侧面部2A中的吸入口 80’的正面区域也没有设置吸气孔部20。S卩,吸入口 80’相对于位于侧面部2A中的靠F方向两端部的位置的吸气孔部20离开一定程度。如图9所示,第一风路9利用来自第一风扇8的风对电气部件31直接冷却,并将这些风向长度方向两端部引导。第一风路9以第二隔板7A的下侧部分及第三隔板7C的铅垂部分为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垂直壁、进而以第三隔板7C的水平部分及基底构件1的一部分为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上部壁及底部壁而围成,形成为横截面矩形形状。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吹出的出口 90。从第一风扇8送入到第一风路9内的风与电气部件31的线圈部分31A直接接触而向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从该线圈部分 31A夺取大量的热量并同时从出口 90吹出。S卩,在第一风路9内从第一风扇8至出口 90为止风所流动的距离比第一风路9整体的长度短,这些风迅速地向外部排出。由此,通过在第一风路9中流动的风效率良好地对电气部件31进行空气冷却。从出口 90吹出的风通过设置在箱体罩2的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的通风孔部21迅速地向外部吹出。如图10所示,第二风路9’利用来自第二风扇8’的风对散热器5进行冷却,并将这些风向长度方向两端部引导。第二风路9’以第二隔板7A的上侧部分及第二隔板7B为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垂直壁、进而以第一隔板6的一部分及第三隔板7C的水平部分为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上部壁及底部壁而围成,形成为横截面矩形形状。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吹出的出口 90’。从第二风扇8’送入到第二风路9’内的风与散热器5 直接接触而向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从该散热器5夺取大量的热量并同时从出口 90’吹出。S卩,在第二风路9’内从第二风扇8’至出口 90’为止风所流动的距离也比第二风路9’整体的长度短,这些风迅速地向外部排出。由此,电子部件30经由散热器 5被效率良好地冷却。从出口 90’吹出的风通过设置在箱体罩2的正面部2C及背面部2D 的通风孔部21迅速地向外部吹出。接下来,说明上述电源装置Al的作用。在电源装置Al的动作中,电子部件30及电气部件31发热而导致这些部件的温度升高。电子部件30的热量除向配置空间Bl的空气中传递外,还相对于散热器5直接传递。 传递到散热器5的热量被多个散热片51向第二风路9’的空气效率良好地散出。另一方面, 电气部件31中,线圈部分31A最容易发热,该线圈部分31A的热量向第一风路9’的空气中传递。第一及第二风扇8、8’工作时,吸入口 80、80’周边的空气被第一及第二风扇8、8’ 取入,这些空气作为风沿与第一及第二风路9、9’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排出口 81向风路9、9’内送出。相伴于此,外部空气从吸气孔部20向配置空间B2流入。此时,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离开吸入口 80、80’的位置上的吸气孔部20成为空气的流入阻力,在吸入口 80、80’附近与吸气孔部20附近之间产生足够的压力差。由此,配置空间B2内成为负压。从吸气孔部20吸入到配置空间B2内的含有粉尘的空气向各风扇8、8’的吸入口 80、80’減速 滞留并同时流动,其间粉尘被充分地去除,第一及第二风扇8、8’能够取入粉尘的量更少的空气。因此,有效地抑制从上述风扇8、8’与风一起进入到第一及第二风路9、9’内的粉尘。从第一风扇8送入到第一风路9内的风分成两支而向该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流动并同时与电气部件31接触。此时,由于风与电气部件31的线圈部分31A直接接触,因此从该线圈部分31A有效地夺取热量。另外,从第一风扇8吹出的风向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在比较短的距离中流动而从两侧的出口 90向外部排出。因此,在第一风路9中流动的风的阻力减小,风迅速地从出口 90排出。由此,效率良好地对电气部件 31进行空气冷却。从第二风扇8,送入到第二风路9’内的风与散热器5直接接触,沿着散热片51向该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流动。此时,由于风与多个散热片51效率良好地接触,因此从各散热片51的表面夺取大量的热量。另外,从第二风扇8’吹出的风向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成两支,在比较短的距离中流动而从两侧的出口 90’向外部排出。因此,在第二风路9’中流动的风的阻力减小,风迅速地从出口 90’排出。由此,效率良好地对散热器 5进行空气冷却,并且经由该散热器5效率良好地对电子部件30进行冷却。上述第一及第二风路9、9’分为上层和下层,因此位于上层的电子部件30及位于下层的电气部件31在不相互受到热的影响的情况下被第一及第二风扇8、8’的风冷却。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对电子部件30及电气部件31进行空气冷却。另外,在例如比上层的散热器5靠下层的电气部件31更容易因发热而温度变高的情况下,作为下层的第一风扇8,可以采用鼓风风力比较强的风扇或大型的风扇。即,第一及第二风扇8、8’可以采用冷却能力不同的风扇。进而,在例如电子部件30及电气部件31的动作时间上不同的情况下,相应地可以使第一及第二风扇8、8’工作的时刻分别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Al中,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风扇8与电气部件31的距离、或第二风路9’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二风扇8’与电子部件30的距离比上述风路9、9’整体的长度短,电子部件30及电气部件31配置在与相对于各风扇8、8’比较近的位置。因此,电子部件30或电气部件31可以在沿着第一及第二风路9、9’的F方向上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Al中,还进行使用了喷气枪的除尘作业。此时,将喷气枪的空气喷出口从例如第一风路9的一方的出口 90朝向内部而喷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成为沿着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的喷流,将附着在电气部件31的线圈部分31A上的粉尘向另一方的出口 90强力地吹走。从喷气枪喷射出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方向成为沿着第一风路9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即成为与第一风扇8的鼓风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在使用了喷气枪的除尘作业时,不会发生因压缩空气的强喷流而使第一风扇8高速反转的情况,不存在使该风扇8 的叶片和旋转轴承破损的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风路9’中,也能够使用喷气枪来进行除尘作业,此时也不存在使第二风扇8,的叶片和旋转轴承破损的可能性。根据这样的电源装置Al,也能够抑制从第一及第二风扇8、8’与风一起进入到第一及第二风路9、9’内的粉尘,因此能够延长到进行除尘作业为止的期间,提高动作效率。
图1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该图所示的电源装置A2通过对图1 3所示的电源装置A追加电气部件31并将其配置在规定的位置而成。在图11所示的电源装置A2中,电气部件31配置成线圈部分3IA贯通构成风路9 的上部壁的隔板6而位于风路9内。来自风扇8的风与电气部件31的线圈部分31A和散热器5的散热片51接触并同时向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流动,从出口 90向外部吹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效率良好地对沿这一个风路9的不同壁配置的多个部件进行空气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此外,在配置有风扇的垂直壁、或与上部壁对置的底部壁上配置部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例,在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的各部的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将电子部件以面对风路内侧的方式配置在该风路中。配置在一个风路中的风扇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 纵长状延伸的风路;向所述风路送入风的风扇; 沿着所述风路配置的多个部件,所述电源装置利用通过所述风路的风对所述部件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配置成沿相对于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送入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在所述风路中的与所述风扇对置的壁上配置有散热器,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散热器的背面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沿所述风路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风路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风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呈由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垂直壁、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上部壁及底部壁围成的横截面矩形形状,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配置,并且所述风扇配置成从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另一方的内表面吹出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而配置在其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一方而配置在其外侧的所述部件为电子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沿着所述上部壁及底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而贯通该壁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沿着所述一对垂直壁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沿着所述上部壁及所述底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而贯通该壁配置的部件为电抗器或变压器,且这些部件的线圈部分位于所述风路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从而能够在无损多个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情况下效率良好地对各种部件进行冷却,进而在不会使风扇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除尘作业。所述电源装置(A)具备纵长状延伸的风路(9);向风路(9)送入风的风扇(8);沿着风路(9)配置的多个部件(3),利用通过风路(9)的风对部件(3)进行冷却,其中,风扇(8)配置成沿与风路(9)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送入风。风扇(8)配置在风路(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风路(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风的出口(90)。
文档编号B23K9/10GK102189310SQ20111006001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卫藤哲弥, 吴羽真佳, 永见一敏, 田岛弘恒, 真锅阳彦, 蒲生勇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