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052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翻边零件的加工效率,实现翻边零件连续加工的机械化作业,通常都要在翻边模具上设置翻边模顶件脱模机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171144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边模薄板料顶件脱模机构,如图1所示,在翻边凸模8的侧面凸台的滑孔内设置有滑动柱5,该滑动柱5通过螺栓将L形状的顶件滑块4固联在一起。在滑动柱5内开设有圆孔,在该圆孔内设置有弹簧,在弹簧7和翻边凹模1的作用下,滑动柱5在翻边凸模8 的圆孔中做上下滑动。顶件滑块4随着滑动柱5上下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顶件滑块4的侧向凸台紧贴在翻边凸模8的表面上,以完成顶件作用。同时,在翻边凸模8的侧向凸台端面上设置有伸出翻边凸模8侧面凸台滑孔端面的限位板6,在滑动柱5的下方设有限位台阶, 该限位板6与限位台阶用以限制滑动柱5向上的运动距离,用以实现对滑动柱5的限位作用。采用图1所示的顶件脱模机构,首先将待加工零件压紧在翻边凸模8的上端面上, 压料器2下行压住待翻边零件。翻边凹模1随上模座3向下运动。通过翻边凹模1和顶件滑块4的接触面带动顶件滑块4和滑动柱5下行,随着翻边凹模1继续下行,翻边凹模1 完成对零件的翻边。在翻边的同时,翻边凹模1将顶件滑块4和滑动柱5下压,弹簧7被压缩。当翻边完成后,翻边凹模1随着上模座3向上运动,随着翻边凹模1继续上行至退出翻边凸模8后,压力器2也开始上行。此后松开零件,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上行的顶件滑块 4,开始接触翻边后零件边缘且在翻边凸模8的侧壁上向上滑动,直到滑动柱5上行至与限位板6接触,此时,顶件滑块4连通滑动柱5在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完成将翻边的零件顶出翻边凸模8。由上所述得出,采用上述翻边模具需在凸模的外周设置导向机构、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机构的预压机构,从而增加翻边模具的零部件数量,使其结构复杂,且增大翻边模具的体积,增加其设置空间。同时,采用上述翻边模具,翻边前需将外周顶出机构先压下,然后再进行翻边,增加了翻边工序,延长了翻边过程的周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自动顶出被翻边部件的翻边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与该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内设置有顶出机构。由上所述得出,由于将顶出机构设置于下模的内部,与现有技术中在翻边凸模的外侧设置顶出机构相比,能够简化翻边模具的结构,且减小翻边模具的体积。另外,由于将顶出机构设置于下模的内部,在对被翻边部件进行翻边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对顶出机构的压缩,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省略对顶出机构的预压过程,从而简化其工序,缩短翻边过程的周期。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在所述下模内沿合模方向开设的导向孔,在该导向孔内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设置的弹簧,该弹簧的一部分从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且,在所述导向孔上形成有限制所述弹簧向着远离所述上模侧方向运动的限位部。由上所述得出,当被翻边部件受到上模的触压时,由于导向孔上的限位部对弹簧形成阻挡,则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弹簧处于被释放状态时,根据弹簧的复位原理,弹簧将沿着导向孔向着上模侧方向运动,则对被翻边部件形成一定的顶起作用,从而实现自动顶起被翻边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翻边模具的结构,同时,能够省略对顶出机构的预压过程,从而简化其工序,缩短翻边过程的周期。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在所述弹簧的靠近所述上模侧的一侧设置的浮料块,以及在所述导向孔内设置的导向杆,其中,所述弹簧设置于该浮料块与所述限位部之间,该导向杆贯穿所述弹簧并与该浮料块连接,在所述导向杆的远离所述上模侧的一端形成有凸台,在所述导向孔内形成有凸台限位部,所述凸台被该凸台限位部卡止。由上所述得出,通过在弹簧的靠近上模侧的一侧设置浮料块,能够增大与被翻边部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被翻边部件对弹簧实现压缩以及确保被翻边部件的顺利顶出。另外,由于弹簧设置在浮料块与限位部之间,并且该浮料块与导向杆的一端相连,通过设置在导向杆另一端的凸台限位部能够限制导向杆向着靠近上模侧方向运动,从而限定连接于导向杆上的浮料块向着靠近上模侧方向运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浮料块的运动行程的控制,同时,还能够防止弹簧从导向孔中弹出。优选的,在所述翻边凸模的边缘内侧沿周边设置有多个所述浮料块。由上所述得出,由于在翻边凸模的边缘内侧设置多个浮料块,能够使被翻边部件受力均衡,有利于顶出被翻边部件,避免因其受力不均衡而使被翻边部件发生变形。优选的,至少在所述翻边凸模的拐角处设置一浮料块。由上所述得出,由于被翻边部件的拐角处的翻边一般为收缩翻边,其容易紧贴在翻边凸模上,因此,在翻边凸模的拐角处设置浮料块,能够确保顺利顶出被翻边部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翻边模具的顶出机构;
图2为顶出机构中的浮料块在翻边模具上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翻边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翻边模具处于卸料板压料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翻边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翻边模具处于翻边顶出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对钣金外周翻边产品进行顶出为例,结合附图2-7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所示为翻边模具处于开模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翻边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中上模包括上安装板1、上模座2、上支撑脚3、第一弹簧4、卸料板5、翻边凹模6、上垫板7 ;下模包括浮料块8、弹簧9、导向杆10、下支撑脚11、下安装板12、下模座13、 翻边凸模14、浮料定位销15、定位架16以及下垫板17 ;上模固定在压力机上滑块上,可随着滑块上下运动,下模固定在压力机下垫板17上,固定不动。在下模的边缘内侧设置有翻边模具的顶出机构,其中,该顶出机构包括有导向孔、 导向杆10、弹簧9以及浮料块8。由于将顶出机构设置于翻边模具的内部,与现有技术中在翻边凸模的外侧设置顶出机构相比,能够简化翻边模具的结构,且减小翻边模具的体积。图2所示为浮料块8在翻边凸模14上的分布示意图,浮料块8对称设置在翻边凸模14的边缘内侧,例如,浮料块8设置于距离翻边凸模14的边缘外侧的5毫米处,采用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钣金部件受力均衡,有利于顶出钣金部件,避免因钣金部件受力不平衡而使其边缘发生变形。同时,在翻边凸模14的拐角处也设置有浮料块8。由于钣金部件在翻边凸模14的拐角处一般为收缩翻边,其容易紧贴在翻边凸模14上,采用这种设置方式, 能够确保翻边凸模14的拐角处的钣金部件能够被顺利顶出。图3所示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翻边凸模14的边缘内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8,在下垫板17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8同轴的第二通孔19,在下模座13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9共轴的阶梯孔20,且该阶梯孔20为通孔。由第一通孔 18、第二通孔19以及阶梯孔20构成本发明所述的导向孔,其中,第一通孔18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9的直径以形成第一台阶部18a,第二通孔19的直径小于阶梯孔20的靠近该第二通孔19端的直径以形成第二台阶部19a(构成本发明所述的限位部),阶梯孔20沿其轴向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第二通孔19侧的部分的直径小于其远离第二通孔19侧的部分的直径,形成第三台阶部20a(构成本发明所述的凸台限位部)。在第一通孔18内设置有浮料块8,该浮料块8的靠近上模侧的表面与被翻边产品相接触,其远离上模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9和导向杆10,其中,弹簧9套装在导向杆10上。 导向杆10由阶梯孔20的远离上模侧的一端依次贯穿阶梯孔20、第二通孔19且延伸至第一通孔18内与浮料块8形成连接。导向杆10具有杆状部,在其靠近上模侧的端部上形成有螺纹10a,在浮料块8的远离上模侧的一侧开设有与该螺纹IOa相配合的螺纹孔(未图示),通过该螺纹IOa与螺纹孔的配合使浮料块8稳固地连接至导向杆10上;在导向杆10 的远离上模侧的端部形成有圆形凸台20b,该凸台20b设置于第三台阶部20a处,其直径大小介于阶梯孔20的所述两部分的直径之间。下面结合图4-7所述的钣金部件的翻边模具的具体结构对翻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描述。图4所示为翻边模具处于开模状态。将上工序钣金部件21放置到下模的翻边凸模14上,由定位架16及浮料定位销15进行定位,由浮料定位销15支撑钣金部件21。其中,浮料块8的靠近上模侧的表面与钣金部件21的远离上模侧的表面相接触,弹簧9受到钣金部件21的轻度压缩,根据弹簧9的复位原理,弹簧9对浮料块8形成一定的反向力,从而使浮料块8对钣金部件21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图5所示为翻边模具处于卸料板压料状态。在图4所示状态下,上模随着压力机滑块向下运动,首先卸料板5接触钣金部件21,卸料板5继续随着滑块向下运动,由第一弹簧4提供的压力使卸料板5将钣金部件21压到翻边凸模14上。其中,浮料块8受到钣金部件 21的压缩并对弹簧9进行压缩,使其在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9内向着远离上模侧方向运动,直至浮料块8的靠近上模侧的表面与翻边凸模14的靠近上模侧的侧表面相平行。同时,在弹簧9的被压缩过程中,由于弹簧9的远离上模侧的一端抵靠在第二台阶部19a处, 该第二台阶部19a能够阻止弹簧9继续向着远离上模侧方向运动,从而对弹簧9形成一个向着上模侧方向的推压力,则使弹簧9处于被压缩状态。图6所示为钣金外周翻边模具处于合模状态。在图5所示状态下,上模继续随压力机滑块向下运动,卸料板5压住钣金部件21保持不动,翻边凹模6随着上模向下继续运动,直至翻边凹模6与翻边凸模14完成钣金部件的外周翻边。其中,在通过翻边凹模6与翻边凸模14的配合来对钣金部件21进行翻边的过程中,浮料块8 一直保持图4所示的与翻边凸模14相平行的状态,弹簧9 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图7所示为钣金外周翻边模具处于翻边顶出状态。在图6所示状态下,完成翻边后,上模随着压力机滑块向上运动,其中,弹簧9处于被释放状态,根据弹簧的复位原理,弹簧9将沿着第二通孔19向着靠近上模侧方向运动,则浮料块8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对钣金部件21形成一定的顶起作用,从而将翻边后的钣金部件21从翻边凸模14的靠近上模侧的一侧自动顶起。同时,浮料块8在弹簧9的作用下向着靠近上模侧方向运动时,与浮料块 8相连的导向杆10亦在阶梯孔20、通孔19、通孔18内向着靠近上模侧方向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凸台20b将会被卡在第三阶梯部20a处,能够限定导向杆10继续向着上模侧运动, 从而限定浮料块8的运动。由上图4-7所述可以看出,采用上述翻边模具,由于将顶出机构设置在下模的内部,在对钣金部件21进行翻边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对顶出机构中弹簧9的预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其工序,缩短翻边过程的周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总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顶出机构也可以不用弹簧结构,而是采用电磁机构,利用电磁铁的同性相斥的原理实现顶出。或者利用密闭的压缩空气代替弹簧结构实现顶出。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螺纹IOa和螺纹孔的配合实现浮料块8和导向杆10 的连接,然而并非局限于此,浮料块8和导向杆9还可通过卡合机构形成连接。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阶梯孔20为阶梯孔,然而并非局限于此,还可采用通孔来代替该阶梯孔20,则凸台20b可设置于该通孔的远离上模侧的端部,且与下模座13的远离上模侧的表面相接触。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孔18和通孔19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部18a,然而并非局限于此,该第一台阶部18a为非必须设置的结构。例如,可直接在翻边凸模14和下垫板17上开设同轴且直径相同的一通孔来替代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 19以及第一台阶部18a。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与该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内设置有顶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在所述下模内沿合模方向开设的导向孔,在该导向孔内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设置的弹簧(9),该弹簧(9)的一部分从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且,在所述导向孔上形成有限制所述弹簧(9)向着远离所述上模侧方向运动的限位部(19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在所述弹簧(9) 的靠近所述上模侧的一侧设置的浮料块(8),以及在所述导向孔内设置的导向杆(10),其中,所述弹簧(9)设置于该浮料块(8)与所述限位部(19a)之间,该导向杆(10)贯穿所述弹簧(9)并与该浮料块(8)连接,在所述导向杆(10)的远离所述上模侧的一端形成有凸台OOb),在所述导向孔内形成有凸台限位部OOa),所述凸台(20b)被该凸台限位部(20a)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边凸模(14)的边缘内侧沿周边设置有多个所述浮料块(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翻边凸模(14)的拐角处设置一浮料块(8)。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自动顶出被翻边部件的翻边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与该上模相配合的下模,在下模内设置有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包括在下模内沿合模方向开设的导向孔,在该导向孔内沿导向孔的轴向设置的弹簧,该弹簧的一部分从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且,在导向孔上形成有限制弹簧向着远离上模侧方向运动的限位部。
文档编号B21D45/02GK102319807SQ2011103028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9日
发明者侯敏, 黄 俊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