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压双向顶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26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压双向顶锻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锻模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弹压双向顶锻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机加工的方式生产饼状工件的,生产效率较低且材料的浪费较为严重,而且,机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强度以及塑性性能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制造饼状工件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生产效率高较高,节省材料,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强度以及塑性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它包括凸模、凹模以及顶杆,所述的凸模和凹模上均设有型腔壁,所述的凸模和凹模上的型腔壁与顶杆的端面三者组合构成锻压型腔,它还包括凹模导向件;所述的凹模滑配合在凹模导向件内,所述的凹模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设有限制凹模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所述的凹模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还设有弹性推顶装置;所述的凹模套在顶杆上并与顶杆滑配合。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锻压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为生产饼状工件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生产方法,通过锻压的方式生产的工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均比机加工出来的工件要优良的多,而且锻压也较为节省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锻压的生产效率较高,便于产品的的大批量生产。较佳的,所述的限制凹模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是指,所述的凹模的外侧设有凸块, 所述的凹模导向件内位于凹模上的凸块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挡块以及支撑体。首先该限位结构的作用是用于在开模和合模两个状态下对凹模进行定位。安装后,凹模上的凸块位于凹模导向件上的挡块和支撑体之间。在开模时,由挡块挡住凸块对凹模进行定位, 合模时,由支撑体顶住凹模对其定位,整个限位结构较为简单、实用,对凹模的定位效果也比较理想。较佳的,所述的凹模导向件包括凹模外圈和凹模垫圈;所述的凹模外圈套在凹模外并与凹模滑配合,所述的挡块位于凹模外圈上,所述的支撑体为凹模垫圈,所述的凹模垫圈位于凹模下方并与凹模外圈连接固定;所述的凹模垫圈与凹模之间具有行程间隙。凹模导向件由两部分组成,凹模外圈和凹模垫圈分开设置既便于制造,又便于凹模安装,凹模外圈对凹模起到引导、保护作用,合模时,凹模垫圈用作支撑体,对凹模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凹模导向件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够很好的维持凹模在动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凹模垫圈与凹模之间的行程间隙确保凹模能够顺利上下移动。较佳的,所述的弹性推顶装置为压簧;所述的凹模外圈与凹模垫圈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的压簧套在凹模垫圈上并置于环形间隙内,所述的压簧的一端与凹模相抵,另一端与凹模垫圈相抵。该弹性推顶装置使得凹模既能够顺利的将成品顶出,又能将在锻压时使凹模的型腔壁顺利的与顶杆的端面重合,并与凸模一起组成完整的型腔壁。提高了整个模具的自动化程度。较佳的,它还包括引导凸模与凹模精准配合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有利于提高凸模与凹模的配合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模具本身受到撞击损坏。较佳的,所述的导向装置是指,所述的凹模外圈的端部设有凹陷,所述的凸模的端部为可配合在凹模外圈上的凹陷内的凸头。该导向结构较为简单,可以满足对凸模的引导, 使凸模与凹模精确配合。较佳的,它还包括凸模外圈,所述的凸模外圈套在凸模外并与凸模固定连接;所述的凸头包括凸模外圈端部的突出部。凸模外圈可以起到保护盒加固凸模的作用,而且,工作时,对凸模进行引导时,由凸模外圈与凹模外圈放生直接接触,凸模与凹模不直接参与引导,可以避免凸模和凹模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顶锻模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顶锻模工作前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顶锻模工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顶锻模工作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1、凹模;1. 1、凸头;2、凹模;2. 1、凸块;3、顶杆;4、凹陷;5、凹模外圈;5. 1、 挡块;5. 2、凹陷;6、凹模垫圈;7、凹模内圈;8、压簧;9、坯料;10、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弹压双向顶锻模,它包括凸模1、凹模2以及顶杆3,在凸模1和凹模2上均设有型腔壁,锻压型腔由凸模1上的型腔壁、凹模2上的型腔壁以及顶杆3的端面三者组合构成,这种多部分组合构成型腔的结构较为简单,也为模具行业较为常用的结构,因此就不在对三者的型腔壁的结构做过多描述。本实用新型它还包括凹模导向件;凹模导向件采用套筒结构,凹模2滑配合在凹模导向件内,凹模2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设有限制凹模2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保证凹模2能够顺利且精确的与其他两部件组成锻压型腔;凹模2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还设有弹性推顶装置,该弹性推顶装置既能使凹模2与凸模1、顶杆3顺利的组成锻压型腔又能将凹模顶起使成品顺利脱模;凹模2套在顶杆3上并与顶杆3滑配合;顶杆3也是穿在凹模导向件内的。因凹模在弹性推顶装置的作用下,其位置会发生变化,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下,锻压模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图3所示,在开模状态下,弹性推顶装置处于伸展状态,凹模2被顶起,顶杆 3保持不动,凹模2的型腔壁就会与顶杆3的端面错位分离并且形成凹陷4 ;该凹陷4在锻压过程中可以起到对坯料9的定位作用,保持坯料9在锻压过程中保持稳定。如图2、图4所示,在合模状态下,坯料9受到凸模的压力,弹性推顶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凹模2下移,且凸模1上的型腔壁、凹模2上的型腔壁以及顶杆3的端面三者组合构成锻压型腔。在锻压时,坯料9的变形带动凹模2下移,直至凹模2的型腔壁与顶杆3的端面闭合,与凸模1上的型腔壁一起组成型腔,至此将坯料9压成成品10。脱模时,凸模1抬起,弹性推顶装置即可将凹模2推起进而带动成品10脱模。其中,上述的限制凹模2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是指,在凹模2的外侧设有凸块2. 1, 该凸块2. 1在实际制造中可以是指凹模2下部位置处设置的环形径向突出部;在凹模导向件内位于凹模2上的凸块2. 1的上方位置处和下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挡块5. 1以及支撑体。分别由挡块5. 1和支撑体对凹模2进行轴向方向的限位。凹模导向件的较佳的方案为它包括凹模外圈5和凹模垫圈6 ;凹模外圈5套在凹模2外并与凹模2滑配合,上述的挡块5. 1位于凹模外圈5上,上述的支撑体为凹模垫圈6, 凹模垫圈6位于凹模2下方并与凹模外圈5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凹模垫圈6与凹模2之间具有行程间隙7,该行程间隙7供凹模2移动。顶杆3就是穿过凹模垫圈6的中心孔的。上述弹性推顶装置优选为压簧8 ;上述的凹模外圈5与凹模垫圈6组装后,两者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压簧8套在凹模垫圈6外并位于该环形间隙内,压簧8的一端与凹模2相抵,另一端与凹模垫圈6相抵。为保证凸模1与凹模2的配合精度,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引导凸模1与凹模2精准配合的导向装置。该手段也是模具行业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上述的导向装置具体是指,在凹模外圈5的端部设有凹陷5. 2,凸模1的端部为凸头1. 1,该凸头1. 1的形状与凹模外圈5上的凹陷5. 2的形状相互适应,锻压时,凸头1. 1插入凹模外圈5上的凹陷5. 2内,起到导向作用。作为凸模1的保护措施,它还包括凸模外圈5,凸模外圈5套在凸模1外并与凸模 1固定连接;因此,作为适应性的改进措施,上述的凸头1. 1包括凸模外圈5端部的突出部, 在实际工作时,实际上也是该突出部与凹模外圈5上的直接配合实现导向作用的。上述实施例位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可看成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如上述导向装置还可以是本行业中较为常见的导向柱,也能完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向作用,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因此本例中没有采用;上述的支撑体也可以是挡块结构;等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内的各种等价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凹模与凹模导向件之间的弹性推顶装置不但能够将成品顺利顶出脱模,而且在开模状态弹性推顶装置将凹模顶起使其型腔壁与顶杆的端面分离形成凹陷,该凹陷在填料时以及冲压过程中可以对坯料起到定位作用,保持坯料的稳定;冲压过程中,坯料变形并对凹模部分的型腔空间进行充填,将凹模压下,直至凹模的型腔壁与顶杆的端面重合与凸模的型腔壁组成完整的型腔,冲压工序完成,凸模抬起后, 弹性推顶装置将凹模顶起,成品脱模,即可进行下一工序,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人的操作工序,也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弹压双向顶锻模,它包括凸模(1)、凹模O)以及顶杆(3),所述的凸模(1)和凹模( 上均设有型腔壁,所述的凸模(1)和凹模( 上的型腔壁与顶杆(3)的端面三者组合构成锻压型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凹模导向件;所述的凹模( 滑配合在凹模导向件内,所述的凹模(2)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设有限制凹模(2)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所述的凹模⑵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还设有弹性推顶装置;所述的凹模(2)套在顶杆(3)上并与顶杆 ⑶滑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制凹模( 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是指,所述的凹模⑵的外侧设有凸块(2. 1),所述的凹模导向件内位于凹模 (2)上的凸块(2. 1)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挡块(5. 1)以及支撑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导向件包括凹模外圈(5)和凹模垫圈(6);所述的凹模外圈(5)套在凹模(2)外并与凹模(2)滑配合,所述的挡块(5. 1)位于凹模外圈(5)上,所述的支撑体为凹模垫圈(6),所述的凹模垫圈(6)位于凹模(2)下方并与凹模外圈(5)连接固定;所述的凹模垫圈(6)与凹模(2)之间具有行程间隙(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推顶装置为压簧 (8);所述的凹模外圈(5)与凹模垫圈(6)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的压簧(8)套在凹模垫圈(6)上并位于该环形间隙内,所述的压簧(8)的一端与凹模(2)相抵,另一端与凹模垫圈 (6)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引导凸模(1)与凹模(2)精准配合的导向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装置是指,所述的凹模外圈(5)的端部设有凹陷(5. 2),所述的凸模(1)的端部为可配合在凹模外圈(5)上的凹陷(5.2)内的凸头(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凸模外圈(5),所述的凸模外圈(5)套在凸模⑴外并与凸模⑴固定连接;所述的凸头(1. 1)包括凸模外圈 (5)端部的突出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压双向顶锻模,它包括凸模、凹模以及顶杆,所述的凸模和凹模上均设有型腔壁,所述的凸模和凹模上的型腔壁与顶杆的端面三者组合构成锻压型腔,它还包括凹模导向件;所述的凹模滑配合在凹模导向件内,所述的凹模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设有限制凹模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所述的凹模与凹模导向件之间还设有弹性推顶装置;所述的凹模套在顶杆上并与顶杆滑配合。本实用新型为生产饼状工件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生产方法,通过锻压的方式生产的工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均比机加工出来的工件要优良的多,而且锻压也较为节省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锻压的生产效率较高,便于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2037290SQ2011201471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王志强, 高建华 申请人:宁波向阳坦科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