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柱结构,尤指一种装配工艺性好且空间利用率高的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立柱结构中,主要包括导轨共面布置的立柱结构与导轨对称布置的立柱结构两种结构。
其中,导轨共面布置的立柱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较好,但是其空间利用率较低;而导轨对称布置的立柱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较差,但是空间利用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装配工艺性好及空间利用率高两个优点的立柱结构。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工艺性好且空间利用率高的立柱结构。
一种立柱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装设与底板上呈长条体的立板、一对装设于该底板上且与立板平行的导轨、一滑动装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一与所述滑块相连的升降座、一位于所述导轨之间的丝杠丝母组件、一装设于所述导轨一侧的电器元件及一与所述电器元件紧靠在一起的气动阀组件,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Z轴的升降运动的Z轴组件及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T轴的回转运动的T轴组件,所述Z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结构中与所述成对导轨相对的一侧,所述T轴组件所在的安装平面与所述成对导轨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了导轨安装平面非平行的布置,增加了立柱结构内部组件布置的紧凑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图1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T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T轴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立柱结 构较佳实施方式中丝杠丝母组件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导轨I
滑块2
丝杠丝母组件3
升降座4
立板5
电器元件6
气动阀组件7
Z轴电机8
电磁屏蔽组件9
T轴电机10
T轴转盘11
Z轴从动带轮 12
Z轴同步带 13
T轴上旋转管 14
T轴从动带轮 15
立筒16
Z轴主动带轮 17
T轴主动带轮 18
底板19
支撑单元31
丝杠轴33
丝母35
丝母座 3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用于控制立柱内部整体组件的Z轴升降运动,并通过带动立柱上方的手臂组件发生转动来实现手臂的T轴回转运动。该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底板19、一装设与底板19上呈长条体的立板5、一对装设于该底板19上且与立板5平行的导轨1、一滑动装设于该导轨I 一侧的滑块2、一与该滑块2相连的可以升降的升降座4、一位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上的丝杠丝母组件3、一装设于该导轨I 一侧的包含至少一电器的电器元件6、一与该电器元件6紧靠在一起的气动阀组件7、一用于调节该立柱结构Z轴的升降运动的Z轴组件、一用于调节该立柱结构T轴的回转运动的T轴组件及一安装于该T轴组件上的电磁屏蔽组件9。
在本发明立柱 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安装于该底板19上的一对导轨I为非平行角度设置,该升降座4是通过该滑块2与该成对导轨I相连,该电器元件6所在的安装平面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该Z轴组件位于该立柱结构的与该成对导轨I相对的一侧,该T轴组件所在的安装平面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且位于该立柱结构的与该电器元件6相对的一侧。
请参阅图1、图3、图4与图5,其中,图1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组件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图。该Z轴组件包括一垂直装设于该底板19上并与该升降座4垂直的Z轴电机8、一位于该底板19上的Z轴同步带13、一与该Z轴同步带13相连位于该Z轴电机8下方的Z轴主动带轮17及一与该Z轴同步带13相连的Z轴从动带轮12。该Z轴电机8用于驱动其下方的该Z轴主动带轮17,该Z轴主动带轮17通过该Z轴同步带13带动该Z轴从动带轮12,该Z轴从动带轮12带动该丝杠丝母组件3向上推动该升降座4,使得与该升降座4相连的滑块2沿着导轨I滑动上升,从而实现立柱结构内部整体组件的Z轴升降运动。
请参阅图1、图6与图7,其中,图1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图6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T轴组件的结构图,图7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T轴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图。该T轴组件包括一位于该立柱结构顶端的T轴上旋转管14、一与该T轴上旋转管14相连的T轴转盘11、一与该T轴转盘11相连的立筒16、一垂直于该升降座4的T轴电机10、一位于该升降座4上的T轴主动带轮18及一与该T轴主动带轮18相对平行设置的T轴从动带轮15。该T轴电机10所在的安装平面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该T轴电机10通过该T轴主动带轮18与该T轴从动带轮15带动该T轴转盘11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该立柱结构上方的手臂组件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手臂的T轴回转运动。
在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该电磁屏蔽组件9安装于该T轴电机10上,防止该T轴电机10受到电磁干扰,保护该T轴电机10能够正常工作进而确保整个立柱结构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中丝杠丝母组件3的结构图。该丝杠丝母组件3包括一与该Z轴从动带轮12相连可以转动的丝杠轴33、一与该丝杠轴33的顶端相连的支撑单元31、一滑动装设于该丝杠轴33上的丝母35及一用于固定该丝杠轴33的丝母座37。该丝杠轴33在该Z轴从动带轮12的带动下转动,该丝母35向上移动并推动该升降座4,使得与该升降座4相连的滑块2沿着导轨I滑动上升,从而实现立柱结构内部整体组件的Z轴升降运动。
请参阅图1至图8,组装该立柱结构时,先将该成对导轨I装设于该底板19上,将该升降座4通过该滑块2与该成对导轨I连接在一起;再将该丝杠丝母组件3装设于该成对导轨I之间,使其位于该成对导轨I所平行的平面上;然后将该电器元件6与该气动阀组件7分别装设于该导轨I的一侧;最后,将该Z轴组件装设于该立柱结构的与该成对导轨I相对的一侧,将该T轴组件装设于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成90°的安装平面上,将该电磁屏蔽组件9装设于该T轴组件上,从而完成该立柱结构的组装。当该立柱结构开始工作时,该Z轴电机8驱动其下方的Z轴主动带轮17,该Z轴主动带轮17通过该Z轴同步带13带动该Z轴从动带轮12,该Z轴从动带轮12带动该丝杠丝母组件3中的丝杠轴33转动,使得该丝母35向上移动并推动该升降座4的移动,使得与该升降座4相连的滑块2沿着导轨I滑动上升,从而实现立柱结构内部整体组件的Z轴升降运动。该T轴电机10所在的安装平面与该成对导轨I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该T轴电机10通过该T轴主动带轮18与该T轴从动带轮15带动该T轴转盘11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该立柱结构上方的手臂组件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手臂的T轴回转运动。且该电磁屏蔽组件9安装于该T轴电机10上,防止了该T轴电机10受到的电磁干扰,保护该T轴电机10能够正常工作进而确保整个立柱结构的安全性。
本发明立柱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为细立柱结构,由于该成对导轨I所在的安装平面非平行布置,使得立柱结构的形状为圆柱体,包括导轨I所在的圆周方向,圆周其他方向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立柱结构内部组件布置紧凑,从而使得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在现有技术中,导轨共面布置的立柱结构与导轨对称布置的立柱结构中的导轨安装面均平行,而本发明则区别于导轨安装平面平行布置的构型方案,采用了导轨安装平面非平行的布置,从而增加了立柱结构内部组件布置的紧凑度,大幅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立柱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装设与底板上呈长条体的立板、一对装设于该底板上且与立板平行的导轨、一滑动装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一与所述滑块相连的升降座、一位于所述导轨之间的丝杠丝母组件、一装设于所述导轨一侧的电器元件及一与所述电器元件紧靠在一起的气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Z轴的升降运动的Z轴组件及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T轴的回转运动的T轴组件,所述Z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结构中与所述成对导轨相对的一侧,所述T轴组件所在的安装平面与所述成对导轨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所在的安装平面与所述成对导轨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所述T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结构中与所述电器元件相对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组件包括一垂直装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升降座垂直的Z轴电机、一位于所述底板上的Z轴同步带、一与所述Z轴同步带相连位于所述Z轴电机下方的Z轴主动带轮及一与所述Z轴同步带相连的Z轴从动带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电机驱动所述Z轴主动带轮,所述Z轴主动带轮通过所述Z轴同步带带动所述Z轴从动带轮,所述Z轴从动带轮带动所述丝杠丝母组件向上推动所述升降座,所述滑块跟随所述升降座的移动沿着所述成对导轨滑动上升,实现调节所述立柱结构Z轴的升降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丝母组件包括一与所述Z轴从动带轮相连可以转动的丝杠轴、一与所述丝杠轴的顶端相连的支撑单元、一滑动装设于所述丝杠轴上的丝母及一用于固定所述丝杠轴的丝母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轴在所述Z轴从动带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丝母向上移动并推动所述升降座,使得与所述升降座相连的滑块沿着所述成对导轨滑动上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轴组件包括一T轴转盘、一垂直于所述升降座的T轴电机、一位于所述升降座上的T轴主动带轮及一与所述T轴主动带轮相对平行设置的T轴从动带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轴电机所在的安装平面与所述成对导轨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所述T轴电机通过所述T轴主动带轮与所述T轴从动带轮带动所述T轴转盘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立柱结构上方的手臂组件发生转动,实现调节所述立柱结构T轴的回转运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一安装于所述T轴电机上用于防止所述T轴电机受到电磁干扰,保护所述T轴电机正常工作进而确保整个立柱结构的安全性的电磁屏蔽组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一与所述T轴转盘相连位于所述立柱结构顶端的T轴上旋转管及一与所述T轴转盘相连的立筒。
全文摘要
一种立柱结构,其包括一底板、一装设与底板上呈长条体的立板、一对装设于该底板上且与立板平行的导轨、一滑动装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一与所述滑块相连的升降座、一位于所述导轨之间的丝杠丝母组件、一装设于所述导轨一侧的电器元件及一与所述电器元件紧靠在一起的气动阀组件,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Z轴的升降运动的Z轴组件及一用于调节所述立柱结构T轴的回转运动的T轴组件,所述Z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结构中与所述成对导轨相对的一侧,所述T轴组件所在的安装平面与所述成对导轨所形成的平面成90°角。本发明装配工艺性好且空间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B23Q1/26GK103192275SQ2012100036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朱维金, 王凤利, 曲道奎, 徐方, 王金涛, 朱玉聪, 李学威, 董吉顺 申请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