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224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
背景技术
[0002]5吨锤大砧的底座是整个设备最大的承压件,现有底座是供货商按照60吨重量设计、铸造和加工的,底座的侧面容易出现开裂。现有底座分上下两块,用箍圈套在两个半圆形突耳上,使上下底座成为一个整体,突耳的根部现容易出现裂纹。[0003]现有底座重量偏小,故燕尾承压面也就小,锻打工件时底座燕尾承压面抗瞬时冲击的能力就弱,整个底座在缓减自由锻造产生的振动以及减少打击能量损失的效果方面就弱,在铸造缺陷暴露和应力集中的位置,容易产生疲劳裂纹,使用久之而开裂,降低了使用寿命。另外上下底座各自的半圆形突耳用箍圈紧固,确保任何时候不松动,导致了突耳根部成为一处应力集中源,如果应力超过突耳的机械强度,突耳容易在根部断裂,最后底座上下两块就会松开。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可增大燕尾承压面,改善外形,去除燕尾定位键孔,减少应力集中和增强抗冲击能力,还可保证上下底座的连接更紧固。[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包括上半圆突耳,所述下底座包括下半圆突耳,所述上半圆突耳和所述下半圆突耳采用箍圈紧固连接。[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重量为60 75 吨,所述上底座重量大于所述下底座,重量差小于整个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10%。·[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重量为75吨。[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根部为圆弧状且根部为圆角过渡,所述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通过箍圈紧固连接,箍圈与突耳过盈配合, 箍圈先预热至400-500°C再套入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自然冷却后即可紧固,紧固后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直径为350mm。[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还包括最少四组侧孔组,每组侧孔组包括上底座上设置的上侧孔和下底座上设置的下侧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的直径为160mm,每组侧孔组采用嵌入式固定销刚性连接。[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底座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上底座的上表面设置燕尾承压面,所述燕尾承压面上设置有侧向定位键槽。[00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底座的重量,使之有足够的重量来减少打击能量的损失;增大了燕尾承压面,改善外形,去除燕尾定位键孔,减少应力集中和增强抗冲击能力;对半圆形突耳优化设计,保留外箍圈紧固方式,增加一组嵌入式固定销的刚性连接,保证上下底座的连接更紧固。


[0012]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001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0017]I—上底座,2—下底座,3—箍圈,4—侧孔组,5—嵌入式固定销,6—固定板, 10—上半圆突耳,11—第一台阶,12—第二台阶,13—燕尾承压面,14—侧向定位键槽, 20-下半圆突耳,41-上侧 孔,42-下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9]请参阅图I,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包括上底座I和下底座2。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重量为60 75吨,较优的为75吨,上底座I重量大于下底座2重量,重量差小于整个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10%。[0020]当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重量为75吨时,由于设备已定型,应保持高度不变,结合设备基础,长宽尺寸各增加200mm。经计算上底座I和下底座2的理想重量分别为41吨和34吨。[0021]请参阅图2,上底座I包括上半圆突耳10,下底座2包括下半圆突耳20,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通过箍圈3紧固连接。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根部为圆弧状且根部为圆角过渡,箍圈3与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过盈配合,箍圈3先预热至 400-500°C再套入突耳,自然冷却后即可紧固,紧固后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直径为 350mm。[0022]上底座I和下底座2的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根部分别将原“刮平”加工方案改为“突耳车圆+根部圆角过渡”,减少因加工成直角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同时增加上半圆突耳10和下半圆突耳20直径,由原来的直径300mm增加到直径350mm,来增加强度。[0023]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还包括最少四组侧孔组4,每组侧孔组4包括上底座I上设置的上侧孔41和下底座2上设置的下侧孔42,上侧孔41和下侧孔42的直径为160mm。[0024]上侧孔41和下侧孔42通过两组嵌入式固定销5紧固,两组嵌入式固定销5分别被压入上底座I和下底座2的直径160mm的上侧孔41和下侧孔42内,两组嵌入式固定销5 与上侧孔41和下侧孔42间间隙< O. 2mm,与固定板6上的孔过盈配合,保证刚性连接。固定板6安装时同样先预热400-500°C,再套上嵌入式固定销5并自然冷却。这样上下底座的整体连接更紧固。[0025]请参阅图2,上底座I还包括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12,上底座I的上表面设置燕尾承压面13。请参阅图3和图4,燕尾承压面13上设置有侧向定位键槽14。[0026]当优化的电液锤大 砧底座重量为75吨时,底座重量加大,可有效增加燕尾承压面 13,由原先的700X660增加到970 X 700,燕尾承压面13的面积增加了 46%,这样相应减少了燕尾承压面13瞬时压应力。[0027]同时优化外形设计,上底座I由原先的一个台阶设计为两个台阶,进一步增强抗冲击能力,结构上增加刚度。去除燕尾承压面13上定位键孔,改为侧向定位键槽14,尽量减少铸件内在缺陷暴露点,减少应力集中。[0028]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底座重量加大后,有效增加燕尾承压面,这样相应减少了燕尾部位瞬时压应力;去除承压面上定位键孔, 改为侧向定位键槽,尽量减少铸件内在缺陷暴露点,减少应力集中;同时外形上由原先的一个台阶设计为两个台阶,进一步增强抗冲击能力;半圆形突耳根部圆角过渡,减少因加工成直角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同时增加突耳直径来增加强度;另外底座两侧面各增加两组嵌入式固定销的刚性连接,使上下底座的整体连接更紧固。[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包括上半圆突耳,所述下底座包括下半圆突耳,所述上半圆突耳和所述下半圆突耳采用箍圈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石占底座的重量为60 75吨,所述上底座重量大于所述下底座,重量差小于整个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的重量为75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根部为圆弧状且根部为圆角过渡,所述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通过箍圈紧固连接,箍圈与突耳过盈配合,紧固后上半圆突耳和下半圆突耳直径为350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还包括最少四组侧孔组,每组侧孔组包括上底座上设置的上侧孔和下底座上设置的下侧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的直径为160mm,每组侧孔组采用嵌入式固定销刚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上底座的上表面设置燕尾承压面,所述燕尾承压面上设置有侧向定位键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包括上半圆突耳,所述下底座包括下半圆突耳,所述上半圆突耳和所述下半圆突耳采用箍圈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优化的电液锤大砧底座整体刚性好,使用寿命长,制造和安装方便,上下装配紧固,不容易松开。
文档编号B21J13/06GK202779594SQ20122040686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张文彬, 张勤 申请人:苏州宝业锻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