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连轧生产线及其层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22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连轧生产线及其层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以及一种热连轧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热连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 从精轧机中轧制出的带钢进行层流冷却以将卷取温度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生产出的带钢的性能。层流冷却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层流冷却系统的集管开启数量和冷却水流量等,保证带钢进入卷取机后的卷取温度,从而改善带钢的金相组织及性能。钢板从精轧机中轧制出后温度较高,在层流冷却系统中的温度变化较大,在冷却过程中钢板的组织性能等也会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生产出的带钢的质量,因此,层流冷却系统的设置形式和控制方法会影响带钢的质量。例如,采用具有高密度管层流冷却装置的层流冷却系统作为生产宽厚板的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首先,在该层流冷却系统中,钢板需要从900°C左右下降至500°C左右,温度变化较大,在此过程中钢板的对热流系数和热物理参数也将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化,其次,冷却水流冲击到钢板表面,沿钢板的长度方向,在近冲击区一定范围内为冷却水的层流区,较远处为冷却水的紊流区,在层流区和紊流区之间为过渡区,整个冷却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冷却阶段,钢板传热过程是非稳态的。就宽厚板本身而言,其长宽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方向的尺寸,而厚度方向的散热量又大于其它两个方向,钢板在冷却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比中心部位大的多,在300°C 70(TC之间,钢板与冷却水间的换热系数随钢板温度的下降呈指数形式增大,造成冷却过程中钢板表面冷却速度不断提高,也使钢板厚度方向温度梯度加大,并且钢板越厚,冷却速度越大,钢板表面和中心部位的温度差也越大,表层的实际冷却速度比中心部位的冷却速度大的多,而钢板表面和中心部位的冷却速度差过大会造成钢板的显微组织沿钢板厚度方向不均,使钢板性能沿厚度方向不均。对于宽厚板的生产,目前使用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层流冷却,即短时间内强制性冷却,使得钢板性能沿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变大,甚至可造成钢板表面产生非正常组织,影响钢板性能,并且层流冷却系统的冷却长度愈短,钢板愈厚,这一缺点就愈突出。因此,层流冷却系统的设置形式以及冷却强度的调整精度等对钢板性能的保证以及卷取温度的稳定控制都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该系统安装有温度测定装置,并且该系统的冷却装置分段安装且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分别调控,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的调整精度,有利于保证钢板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连轧生产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该层流冷却系统包括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快速冷却段、空冷段和第二快速冷却段。优选地,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和所述第二快速冷却段分别包括沿所述热连轧生产线设置的多个冷却组,所述冷却组包括集管以及调节该集管内冷却水流量的调节阀,所述空冷段中设置有温度测定装置,该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调节阀的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定值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优选地,每个所述冷却组均包括多根集管,并且每根所述集管上均设置有所述调节阀。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中设定有目标温度值,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测定值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的调节阀维持当前状态;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测定值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中的调节阀,以在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中开启更多的所述调节阀和/或增大所述集管的冷却水流量;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测定值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中的调节阀,以在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中开启更少的所述调节阀和/或减 小所述集管的冷却水流量。 优选地,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位于所述空冷段沿其长度的1/3至2/3的区域内,所述目标温度值为700°C 720°C。优选地,该层流冷却系统包括用于测量热连轧生产线的辊道速度的速度传感器,该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得的辊道速度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连轧生产线,该热连轧生产线包括所述层流冷却系统、多台精轧机和卷取机,所述层流冷却系统设置在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的最后一台精轧机和所述卷取机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处在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的最后一台精轧机和卷取机之间,包括三个冷却段,第一快速冷却段和第二快速冷却段都包括多个冷却组,并且冷却组的集管中上安装有调节阀,从而增大了该系统的冷却强度的调整范围;并且,空冷段中还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温度的测定值和控制单元可以对该系统的冷却强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厚板处于较好的冷却状态;通过对钢板在整个系统的不同段的冷却强度的控制,有利于优化钢板的金相组织结构,提高钢板的物理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连轧生产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第一快速冷却段2空冷段3第二快速冷却段4冷却组5温度测定装置6精轧机7卷取机8带钢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包括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快速冷却段I、空冷段2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参加图1,空冷段2是从Al点到A2点的部分。该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包括三个冷却段,对厚板施行三段式冷却,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采用冷却水对厚板进行冷却,第二个冷却段为空冷段2,从而使得在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强制快速冷却的厚板在空冷段2中自然冷却,厚板的表面和中心的温差逐渐减小,厚板的温度更趋于均匀化,从而使厚板的显微结构沿厚度方向更均匀化,防止厚板表面产生非正常组织,有利于优化钢板的金相组织结构,提高钢板的物理性能。·优选地,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分别包括沿热连轧生产线设置的多个冷却组4,冷却组4包括集管以及调节该集管内冷却水流量的调节阀,空冷段2中设置有温度测定装置5 (图I中的温度测定装置5设置在A点处),该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调节阀的控制单元,温度测定装置5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定值传输至控制单元。通过在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中均设置多个冷却组4,并且在冷却组4的集管上安装调节阀,对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中的冷却水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引起冷却速度的变化);并且,空冷段2中还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温度的测定值和控制单元可以对整个层流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厚板处于较好的冷却状态,有利于优化钢板的金相组织结构,提高钢板的物理性能。其中,空冷段2中也可以安装有可关闭的冷却组4,通常情况下,一个热连轧生产线往往用于多种型号钢材的生产,在生产厚板时将Al点到A2点之间的冷却组4关闭即形成了空冷段4,在生产其它钢材时,可以再将Al点到A2点之间的冷却组4打开。并且,Al点到A2点的长度(即空冷段2的长度)可以通过所关闭的冷却组4的数量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冷却组4均包括多根集管,并且每根集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在这种情况下,每根集管均为单阀单控,从而增大了冷却速度的调整精度,更有利于控制冷却速度。优选地,控制单元中设定有目标温度值,并通过比较目标温度值和测量值来对冷却状态进行调整。当温度测定装置5的测定值等于目标温度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快速冷却段I的调节阀维持当前状态;当温度测定装置5的测定值大于目标温度值时,控制单元调节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的调节阀,以在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开启更多的调节阀和/或增大集管的冷却水流量,从而增大第一快速冷却段I的冷却速度;当温度测定装置5的测定值小于目标温度值时,控制单元调节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的调节阀,以在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开启更少的调节阀和/或减小集管的冷却水流量,从而减小第一快速冷却段3的冷却速度。通过对冷却速度的调整能够有效确保生产的厚板处于较好的冷却强度,从而优化厚板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由于在空冷段2中厚板的温度变化速度较小,并且空冷段2中没有冷却组4,不向厚板喷射冷却水,因此,将温度测定装置5安装在空冷段2中,这样有利于温度测定装置5的安装以及对厚板温度的测定,并且还有利于对第一快速冷却段I的冷却效果进行检测,并对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的冷却速度进行相应地调整。此外,目标温度值是通过厚板的厚度、第一次冷却结束时温度、辊道速度以及温度测定点的位置等确定,温度测定装置5优选位于空冷段2沿其长度的1/3至2/3的区域内,目标温度值优选为700°C 720°C。并且,优选情况下,该层流冷却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测量热连轧生产线的辊道速度的速度传感器,该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得的辊道速度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获得本次冷却过程中的冷却水流量、集管开启数量以及辊道速度等与厚板温度变化有关的因素的数值以及厚板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作为对下次的冷却过程进行调节的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适用于厚板的生产,尤其在生产厚度为18mnT45mm的厚板时,对厚板的物理性能有较大提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连轧生产线,该热连轧生产线多台精轧机6、卷取机7以及上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层流冷却系统设置在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的最后一台 精轧机6和卷取机7之间,图I中显示了热连轧生产线的一部分,其中,在该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的前部(B点)和后部(C点)还分别设置有对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测量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层流冷却系统以及热连轧生产线轧制厚板,能够较准确地调整冷却速度,保证厚板的卷取温度,并能够较均匀地冷却厚板,尽量减少厚板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和残余应力,保证厚板的性能。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下的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屈服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抗拉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延伸率的测定方法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实施例1-3使用附图I中的层流冷却系统对20mmQ345B厚板进行层流冷却,理论卷取温度为590°C,待高温的高温钢坯头部出该热连轧生产线的最后一台精轧机后,稳定轧制节奏,确保钢坯在精轧机组的终轧温度稳定,该厚板以3. 2m/s的速度沿轧制方法通过层流冷却系统,层流冷却系统对该厚板的冷却依次包括第一次冷却、第二次冷却以及第三次冷却,第一次冷却和第三次冷却为水冷,第二次冷却为空冷,分别调节第一次冷却和第三次冷却的冷却速度,使得第二次冷却开始时(即图I中Al点)厚板的表面温度为Tl ;第二次冷却结束时(即图I中A2点)厚板的表面温度为T3,在第二次冷却进行到A点位置处时(即图I中A点)对厚板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目标温度值为T2,通过比较目标温度值T2与在A点处实际测得的测量值对Al点前和A2点后的冷却速度进行调节,最后实际卷取温度为583°C,将制得的厚板空冷至室温后,测定制得厚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I中显示了实施例1-3中的T1、T2、T3的值以及A点在Al点和Α2点之间的位置。表I
权利要求1.一种热连轧生产线的层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层流冷却系统包括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快速冷却段(I)、空冷段(2)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和所述第二快速冷却段(3)分别包括沿所述热连轧生产线设置的多个冷却组(4),所述冷却组(4)包括集管以及调节该集管内冷却水流量的调节阀,所述空冷段(2)中设置有温度测定装置(5),该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调节阀的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测定装置(5)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定值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组(4)均包括多根集管,并且每根所述集管上均设置有所述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中设定有目标温度值,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5 )的测定值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的调节阀维持当前状态;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5)的测定值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的调节阀,以在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开启更多的所述调节阀和/或增大所述集管的冷却水流量;当所述温度测定装置(5)的测定值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的调节阀,以在所述第一快速冷却段(I)中开启更少的所述调节阀和/或减小所述集管的冷却水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5)位于所述空冷段(2)沿其长度的1/3至2/3的区域内,所述目标温度值为700°C 720°C。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层流冷却系统包括用于测量热连轧生产线的辊道速度的速度传感器,该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将测得的辊道速度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
7.一种热连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热连轧生产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流冷却系统、多台精轧机(6)和卷取机(7),所述层流冷却系统设置在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的最后一台精轧机(6)和所述卷取机(7)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连轧生产线及其层流冷却系统,该层流冷却系统包括沿该热连轧生产线的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快速冷却段(1)、空冷段(2)和第二快速冷却段(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连轧生产线及其层流冷却系统,所述层流冷却系统安装有温度测定装置,并且所述层流冷却系统的冷却装置分段安装且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分别调控,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的调整精度,使钢板性能沿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减小,有利于保证钢板性能。
文档编号B21B45/02GK202700989SQ20122040682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罗许, 张开华, 邹小波, 王海云, 左军, 李俊洪, 付开忠, 李卫平, 黄徐晶 申请人: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