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48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能以替代传统的长行程液压抽芯结构。其中,导向支座提供有导向槽,导向槽和浮动抽芯通过导向销滑动配合,复位弹簧配置在座体和浮动抽芯之间;滑动斜楔承接所述导向支座;斜楔座具有斜面,滑动斜楔于该斜面上滑动配合;限位档块对应滑动斜楔设置;连杆下端连接有压轮,上端连接模具的上模即动模,连杆向下运动时能通过压轮分开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而进入到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之间,进而推动滑动斜楔;限位挡块和斜楔座设置在模具的下模即静模,所述伸缩装置的自然状态为保持所述滑动斜楔和所述限位挡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压轮的外径。
【专利说明】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后桥底盘有一种扭转梁结构设计,采用横梁与纵臂焊接。其管状纵臂的成型一般采用液压抽芯的方法,其缺点是抽芯行程长,模具数量多,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而汽车行业的高产量,渴望需要有一种集成多工位模具,自动抽芯,节拍快,模具少的新工艺方法。其瓶颈问题就是管件模具自动抽芯结构的集成设计。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以替代传统的长行程液压抽芯结构。
[0004]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点是,包括
[0005]导向支座,包括座体和复位弹簧,在座体上提供有导向槽,导向槽和浮动抽芯通过导向销滑动配合,复位弹簧配置在座体和浮动抽芯之间,以保持浮动抽芯位于上极限位置,所述导向槽为斜槽,能使浮动抽芯沿导向槽滑动时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分量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
[0006]滑动斜楔,承接所述导向支座;
[0007]斜楔座,具有斜面,滑动斜楔于该斜面上滑动配合,斜楔座上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可伸缩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在斜楔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动斜楔上;
[0008]限位档块,对应滑动斜楔设置;
[0009]连杆,其下端连接有压轮,其上端连接模具的上模即动模,连杆对应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而设置,以使连杆向下运动时能通过压轮分开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而进入到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之间,进而推动滑动斜楔;
[0010]其中,限位挡块和斜楔座设置在模具的下模即静模,所述伸缩装置的自然状态为保持所述滑动斜楔和所述限位挡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压轮的外径。
[001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滑动斜楔与所述压轮接触的部位设置有耐磨板。
[0012]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
[0013]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杆为摆杆连杆,其上端铰接于所述上模。
[0014]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压轮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连杆的下端。
[0015]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杆和压轮替换为斜切件,该斜切件的下端面具有斜面与斜楔座上的斜面滑动配合
[0016]本发明将传统的长行程液压抽芯结构用轻快的机械式浮动抽芯结构代替,集成到管件成型模具中,实现管状零件的冲压成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合式多工位管件成型模具的示意图。[0018]图2是浮动抽芯扁芯棒的主视图。[0019]图3是成型圆芯棒的主视图。[0020]图4是导向槽座的主视图。[0021]图5是导向槽座上盖板主视图。[0022]图6是浮动抽芯拉簧支架主视图。[0023]图7是模具一侧的浮动抽芯和斜楔运动关系示意图。[0024]图8是模具另一侧的浮动抽芯和斜楔运动关系示意图。[0025]图9是模具的浮动抽芯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0026]图10是模具的浮动抽芯处于闭合成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图1中组合式多工位管件成型模具是利用两套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对成型管件的两段分别控制浮动抽芯的进出。在后述的说明中,主要描述图1中左侧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说明基本上适合于右侧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抽芯动作反向,安装位置不同,另外如图2所示,左侧的浮动抽芯I为扁棒,如图3所示,右侧的浮动抽芯I’为圆芯棒。
[0028]如图1所示,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即上模斜楔组,下模斜楔组以及下模斜楔座,上模斜楔组包括连杆6和压轮7,连杆7铰接在模具的上模(即动模),压轮7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连杆6的下端。下模斜楔组包括导向槽座2,如图4所示,导向槽座2由两板21构成,两板21平行设置,其上的弧形斜槽210彼此对应,结合图5,导向槽座 2上有盖板4,盖板4上方有拉簧支架3,浮动抽芯I通过销轴100与斜槽210滑动配合,并且拉簧支架3和该销轴之间设置有拉簧,拉簧起到复位弹簧作用,斜槽210起到导向作用, 以自适应管件成型过程中对抽芯的移动要求。
[0029]回到图1、图7,导向槽座2固定在滑动斜楔10上,滑动斜楔10上装有耐磨板8,耐磨板可以保证工作时长寿命使用。在滑动斜楔10上固定有固定块9,其用于与所述的氮气缸11配合,以推动滑动斜楔10。
[0030]继续参照图1、图7,下模斜楔座15固定在模具的下模(静模)14上,下模斜楔座15 提供斜面,滑动斜楔10在该斜面上可滑动地配合,氮气缸(伸缩装置)11通过固定块12固定在下模斜楔座15上,其活塞杆连接在前述固定块9上,氮气缸11的作用与复位弹簧实质上相同,即保持滑动斜楔10处于初始状态。
[0031]如图1、图7和图9所示,压轮7的直径大小减去耐磨板8至限位挡块5的间隙距离,就是下模斜楔组水平方向运动行程,限位挡块5固定设置在下模上。拉簧支架3与浮动抽芯I的销轴用拉簧链接,保证浮动抽芯I在非工作状态处于上极限位置。下模斜楔座15 负责下模斜楔组的导向与限位。在模具下行时,下模斜楔组的活动压缩氮气缸11,模具上行时,氮气缸11推动下模斜楔组向外移动,回到初始状态,同时脱出浮动抽芯1,方便存取管件(回程行程由氮气缸的行程控制)。
[0032]前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模具初始状态如图9所示,开始工作时上模斜楔组在上模具下行与下模斜楔组接触,产生推动力,推动下模斜楔组沿着下模斜楔座滑动,安装在下模斜楔组中的浮动抽芯棒进入管件16内腔深处,模具闭合,如图10所示,压出管状成型件,此时,浮动抽芯棒处于终止位置。当上模具上行,二侧上斜楔组向上运动脱离下斜楔组,下斜楔组在氮气缸的推动下,将二侧的浮动抽芯棒移出成型管件外,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回到如图9所示的状态。在此工作过程中,浮动抽芯棒,自适应模具成型型腔,不会产生干涉现象。
[0033]前述实施例的浮动抽芯机构体积小,自带氮气缸回程设计,解决了汽车纵臂成型后,抽芯芯棒处于悬臂状态,复位时可能会与管壁型腔发生碰撞干涉的问题。
[0034]在前述实施例中,斜槽210的具体形状主要与管件的成型过程有关,管件被冲压变形过程中,斜槽210提供的向下、水平方向的活动量与管件成型过程的变形相适应。
[0035]如图8所示,位于右侧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包括导向槽座2’,滑动斜楔10’,斜楔座15’,气缸11’,固定块12’、9’,耐磨板8’,如前所述,其与左侧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中的导向槽座2,滑动斜楔10,斜楔座15,气缸11,固定块12、9,耐磨板8的作用实质上是相同的,如图9所示,右侧的滑动斜楔10’的推动不是由摆动连杆和压轮来推动的,而是由上模连接斜切件6’的斜面来推动,同样的,右侧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的驱动也可以采用这种推动方式。
[0036]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支座,包括座体和复位弹簧,在座体上提供有导向槽,导向槽和浮动抽芯通过导向销滑动配合,复位弹簧配置在座体和浮动抽芯之间,以保持浮动抽芯位于上极限位置,所述导向槽为斜槽,能使浮动抽芯沿导向槽滑动时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分量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移分量; 滑动斜楔,承接所述导向支座; 斜楔座,具有斜面,滑动斜楔于该斜面上滑动配合,斜楔座上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可伸缩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在斜楔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动斜楔上; 限位档块,对应滑动斜楔设置; 连杆,其下端连接有压轮,其上端连接模具的上模即动模,连杆对应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而设置,以使连杆向下运动时能通过压轮分开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而进入到滑动斜楔和限位挡块之间,进而推动滑动斜楔; 其中,限位挡块和斜楔座设置在模具的下模即静模,所述伸缩装置的自然状态为保持所述滑动斜楔和所述限位挡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压轮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斜楔与所述压轮接触的部位设置有耐磨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摆杆连杆,其上端铰接于所述上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连杆的下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成型浮动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和压轮替换为斜切件,该斜切件的下端面具有斜面与斜楔座上的斜面滑动配合。
【文档编号】B21D37/12GK103521627SQ20131037977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桂俊宏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