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97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剪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剪刀,包括通过铆接轴铆接的上刀体和下刀体,上刀体的前端设有上刀头,下刀体的前端设有下刀头,上刀头和下刀头上分别设有硬质合金制成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相配合进行断线,上刀体和下刀体的后端分别设有刀柄。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剪刀以焊接的方式在相互配合进行断线的刀头上镶嵌有硬质合金(钨钢)制作的切口,增加了切口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气动剪刀的使用寿命,并且材料增加的成本有限,制作工艺简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剪刀还具有刀体转动配合灵活、切口刀刃使用寿命长、与驱动气缸联接方便等优点。
【专利说明】—种气动剪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剪刀。
【背景技术】
[0002]全自动绕线机在绕制生产变压器线圈的过程中,对于线径大于0.2的铜漆包线或者多股线的漆包线在绕制时都需要进行切割断线,因此安装有自动断线功能的装置。目前全自动绕线机普遍采用气动剪刀断线,气动剪刀在专用气缸的驱动下对绕制的漆包线进行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剪线,对剪刀切口的磨损很大,需要经常更换刀头或者整个气动剪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剪刀,其切口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剪刀,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上刀体和下刀体,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通过铆接轴铆接,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后端分别设有刀柄,所述上刀体的前端设有上刀头,所述下刀体的前端设有下刀头,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上分别设有硬质合金制成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相配合进行断线,硬质合金制成的切口硬度和耐磨性都较普通切口强,使用寿命长。
[000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06]所述下刀体与所述铆接轴紧配,所述上刀体与所述铆接轴间隙配合,使得上刀体和下刀体之间能够灵活转动。
[0007]所述上刀体在和所述下刀体的铆接面上设有油槽,所述油槽内填充有防锈脂,防锈脂能增加上下刀体转动配合的灵活度并能起到防锈作用,而且密封在油槽中的防锈脂无渗漏使用寿命长。
[0008]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分别通过60?70%的银铜材料焊接工艺焊接在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上,切口焊接工艺的牢固度要求高,这种焊接工艺能够保证焊缝贴合度好、稳定性强。
[0009]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的厚度为1.0?1.6mm,切口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满足切割的要求,但切口也不宜过厚,否则会大大提高制造成本。
[0010]所述第一切口具有锋利的刀刃,所述第二切口具有0.4?0.8cm的平面刀刃,或者,所述第二切口具有锋利的刀刃,所述第一切口具有0.4?0.8cm的平面刀刃,锋利的刀刃和平面刀刃相配合进行断线,这种设计能保护刀刃,进一步增加刀刃的使用寿命。
[0011]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的内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切割时刀柄闭合复位弹簧受压,松开刀柄时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能自动推开刀柄,张开刀口。[0012]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的内侧设有相配合的凸台,当上、下刀体闭合时此凸台可以起到保护刀口过度冲击,防止刀刃破损。
[0013]所述刀柄末端的外侧具有弧度,由于刀柄末端是与专用气缸活塞联接的部位,夕卜侧的弧度形成光滑的弧面过渡,方便联接的同时起到保护活塞作用。
[0014]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分别垂直于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上刀头和下刀头的方向可以是与刀柄方向一致,也可以与刀柄方向成一定多角度,这样,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配合形成的切线面既可以是垂直方向的,也可以是水平或者其他方向的,能满足各个方向漆包线的切线需求。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剪刀以焊接的方式在相互配合进行断线的刀头上镶嵌有硬质合金(钨钢)制作的切口,增加了切口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气动剪刀的使用寿命,并且材料增加的成本有限,制作工艺简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剪刀还具有刀体转动配合灵活、切口刀刃使用寿命长、与驱动气缸联接方便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中上刀体的立体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中下刀体的立体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中上、下刀头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5中的A-A部位剖视图。
[0022]图7为图5中的B-B部位剖视图。
[0023]图8为实施例1的气动剪刀与专用气缸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9为图9中的C-C剖视图。
[0025]图10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6]图11为实施例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参照附图1-9。
[0028]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剪刀包括上刀体I和下刀体2。
[0029]上刀体I和下刀体2通过铆接轴3铆接,下刀体2与铆接轴3紧配,上刀体I与铆接轴间隙配合,使得上刀体I和下刀体2之间能够灵活地转动配合。
[0030]上刀体I在和下刀体2的铆接面上设有油槽7,铆接前在油槽7内填充满防锈脂,能增加上下刀体转动配合的灵活度并能起到防锈作用,而且密封在油槽7中的防锈脂使用寿命长。
[0031]上刀体I的前端设有上刀头4,下刀体2的前端设有下刀头5,上刀头4和下刀头5上分别设有硬质合金(钨钢)制成的第一切口 41和第二切口 51,第一切口 41和第二切口51相配合进行断线,钨钢制成的切口硬度和耐磨性都比普通切口强,使用寿命长,不需要经常更换,在本实施例中,上刀头4和下刀头5与刀柄的方向一致,是最常见的气动剪刀。
[0032]第一切口 41和第二切口 51均采用硬度为HRC80?88度、厚度为1.0?1.6mm的硬质合金(钨钢)制成,且两个切口的厚度为均为1.0?1.6mm,两个切口分别通过60?70%的银铜材料焊接工艺焊接在上刀头4和下刀头5,这种焊接工艺能够保证焊缝贴合度好、牢
固度高。
[0033]第一切口 41具有锋利的刀刃,第二切口 51具有0.4?0.8cm的平面刀刃,这种设计能能保护刀刃,进一步增加刀刃的使用寿命,两个切口的刀刃也可以互换规格。
[0034]上刀体I和下刀体2的后端分别设有刀柄12,刀柄1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切割时刀柄12闭合压迫复位弹簧6,刀柄12松开时复位弹簧6的回复力能自动推开刀柄12,张开刀口。
[0035]刀柄12的内侧设有相配合的凸台13,当上刀体I和下刀体2闭合时凸台13能防止切口受到过度冲击,保护刀刃。
[0036]刀柄12末端的外侧具有弧度14,刀柄12的末端是与专用气缸活塞联接的部位,夕卜侧的弧度14使得刀柄末端形成光滑的弧面过渡,方便联接的同时起到保护活塞的作用。
[0037]使用时,将气动剪刀的刀柄12压紧,装配到绕线设备的专用气缸活塞中,由气缸活塞驱动进行切割,图中,标号8代表专用气缸,标号9代表汽缸活塞,标号10代表汽缸活塞复位弹簧,标号11代表气缸连接轴。
[0038]铆接轴3上设有直径为6?12mm的轴15,孔径为3?6臟,与专用驱动气缸连接用。
[0039]实施例2,参照附图10。
[0040]本实施例中,上刀头4和下刀头5分别与其刀柄13呈一定的角度,能应用于绕制时具有一定斜度的漆包线的断线,而不需要调整绕制设备的角度,保证断线面垂直光滑,且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0041 ] 实施例3,参照附图11。
[0042]本实施例中,上刀头4和下刀头5与其刀柄13呈一定角度的向侧面弯折,适用于另外一种场合的漆包线断线,其优势是不需要调整绕制设备的方向和角度,能保证断线面垂直光滑,降低断线成本,使用方便。
[0043]上述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剪刀,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包括上刀体和下刀体,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通过铆接轴铆接,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后端分别设有刀柄,所述上刀体的前端设有上刀头,所述下刀体的前端设有下刀头,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上分别设有硬质合金制成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相配合进行断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刀体与所述铆接轴紧配,所述上刀体与所述铆接轴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体在和所述下刀体的铆接面上设有油槽,所述油槽内填充有防锈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分别通过银铜材料焊接工艺焊接在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的厚度为1.0?1.6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具有锋利的刀刃,所述第二切口具有0.4?0.8cm的平面刀刃,或者所述第二切口具有锋利的刀刃,所述第一切口具有0.4?0.8cm的平面刀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的内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的内侧设有相配合的凸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末端的外侧具有弧度。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动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头和所述下刀头的方向分别与所述上刀体和所述下刀体的刀柄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
【文档编号】B21F11/00GK203508878SQ20132060069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光辉, 余日忠, 刘颖 申请人:杭州千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