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1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切割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切割工具包括工具主体,其上装有锯片;安装于工具主体下方的底板,其上开有供锯片通过的槽,在切割操作时,底板与工件接触;工具主体通过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轴平行于锯片所在平面,还包括用于指示锯片位置的切割指示装置,其包括切割指示元件,其能相对于底板、在垂直于锯片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平动,切割指示元件具有切割指示部,其始终与锯片对齐;用于驱动切割指示元件移动的驱动元件,其止转地安装于所述轴上;用于将驱动元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切割指示元件的平动的动力传递元件,其上形成有与驱动元件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为复合斜面或者曲面。该切割工具的切割指示装置能始终保持与锯片对齐,提供了更多的切割角度指示。
【专利说明】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切割工具通常包括锯片和底板,底板上开有一个狭长的槽,供锯片通过。在切割过程中,底板在工件表面滑动。当需要进行倾斜切割时,将锯片相对于底板偏转一个角度。为了方便地将锯片与工件上的待切割线对齐,底板的前端通常开有指示锯片位置的缺口。现有的切割工具的底板上通常开有两个缺口,其中一个缺口指示锯片垂直于底板时的位置,另一个缺口指示锯片相对于底板呈45°时的位置。
[0003]然而,当需要切割其他角度时,现有的切割工具则不能提供锯片的切割指示,用户只能凭借经验去进行对准切割,这样很容易导致锯片与待切割线不对齐,影响了切割质量。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切割指示装置的切割工具。
[0005]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包括工具主体,其上装有锯片;安装于工具主体下方的底板,其上开有供锯片通过的槽,在切割操作时,底板与工件接触;工具主体通过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轴平行于锯片所在平面,还包括用于指示锯片位置的切割指示装置,切割指示装置包括切割指示元件,其能相对于底板、在垂直于锯片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平动,切割指示元件具有切割指示部,切割指示部始终与锯片对齐;用于驱动切割指示元件移动的驱动元件,其止转地安装于所述轴上;用于将驱动元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切割指示元件的平动的动力传递元件,其上形成有与驱动元件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为复合斜面或者曲面。
[0006]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的切割指示装置能始终保持与锯片对齐,而不管锯片相对于底板偏转多少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切割角度指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割工具的切割指示装置的爆炸图;
[0008]图2a是切割指示装置的平面图,其中切割指示装置的支撑座被拆去;
[0009]图2b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切割指示装置的平面图;
[0010]图3是支撑座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4是带有支撑座的切割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2]图5是切割工具在锯片垂直于底板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3]图6是另一幅切割工具在锯片垂直于底板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支撑座被拆去;
[0014]图7是切割工具在锯片倾斜于底板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支撑座被拆去。
【具体实施方式】[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进行详细描述。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包括工具主体2和位于工具主体2下方的底板3,工具主体2上安装有锯片20,底板3上开有狭长的第一槽31,供锯片20通过,在切割过程中,底板3与工件(图未示)接触。底板3的前端还开有第二槽32,其作用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001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工具主体2还可以包括驱动锯片20旋转的电机、供操作者握持的把手、部分地遮住锯片20的锯片护罩等部分。
[0018]工具主体2通过旋转轴4连接于底板3,并且能绕旋转轴4的中心轴线40相对于底板转动,中心轴线40平行于锯片20所在的平面。锯片20能随着工具主体2相对于底板3偏转一个角度,从而实施倾斜切割。
[0019]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工具还包括切割指示装置5,用于指示锯片20的位置。切割指示装置5包括驱动元件51、动力传递元件52、切割指示元件53,以及支撑座54。
[0020]驱动元件51止转地安装在旋转轴4上,因此驱动元件51能与旋转轴4以及工具主体2—起转动。驱动元件51包括驱动端510。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元件51通过扁位的方式安装在旋转轴4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止转连接的方式。
[0021]动力传递元件52用于将驱动元件5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切割指示元件53在垂直于锯片20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平动。如图2a所示,动力传递元件52包括与驱动元件51的驱动端510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为复合斜面,并且至少包括两个斜面: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22,第一、第二斜面521、522具有不同的斜率,两者相对于底板3的倾斜角度不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配合面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斜率的斜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切割精度。
[0022]如图2b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配合面为无数个斜面组成时,即形成了曲面。
[0023]动力传递元件52还包括滑块523,滑块523和配合面520分别位于动力传递元件52的两个相对面上。动力传递元件52与切割指示元件53固定连接。
[0024]切割指示元件53包括板531和指示部532,指示部532为板531上开设的指示槽,指示槽532始终与锯片20保持对齐,其宽度大于或者等于锯片20的厚度。在指示槽532的侧壁处,板531具有向着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的延伸部533。在装配状态下,延伸部533伸入底板3的第二槽32中,第二槽32的宽度大于指示槽532的宽度。
[0025]为了扩展视线,方便操作者更好地观察指示槽与工件上的待切割线是否对齐,指示槽532包括相互连通的斜槽534和直槽535,斜槽534的开口较大,直槽535比斜槽534更加靠近底板3的下表面。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示槽532为U型槽,在其他方式中,指示槽532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
[0027]支撑座54相对于底板3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座54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于角度盘33上,而角度盘33固定安装在底板3上。如图3、4所示,支撑座54在其面向动力传递元件52的面上具有与滑块523配合的导向槽541,滑块523能在导向槽541中滑动,导向槽541的长度大于滑块523的长度,导向槽541的一端与滑块523之间设有弹簧55,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动力传递元件52具有向着图示右面方向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配合面与驱动元件51的驱动端510保持贴合。支撑座54的下端形成有容纳部分板531的容纳空间542。
[0028]如图5、6所示,当锯片20垂直于底板3时,切割指示元件51的驱动端510位于配合面的一端。如图7所示,当工具主体2以及锯片20相对于底板3偏转时,指示元件51也随之一起转动,驱动端510从配合面的一端向着另一端运动,在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端510与配合面的贴合,克服弹簧55的作用力、推动动力传递元件52,从而使得动力传递元件52在滑块523和导向槽541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撑座54和底板3向着图是D方向平动,由于切割指示元件53与动力传递元件52固定连接,因此切割指示元件53被驱动相对于底板3平动,以保持指示槽532与锯片20对齐。当工具主体2转回垂直位置时,在弹簧55的回复力作用下,动力传递元件52和切割指示元件53回到初始位置。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切割工具,包括 工具主体,其上装有锯片; 安装于工具主体下方的底板,其上开有供锯片通过的槽,在切割操作时,所述底板与工件接触; 所述工具主体通过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所述轴平行于锯片所在平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指示锯片位置的切割指示装置,所述切割指示装置包括 切割指示元件,其能相对于底板、在垂直于锯片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平动,所述切割指示元件具有切割指示部,切割指示部始终与锯片对齐; 用于驱动切割指示元件平动的驱动元件,其止转地安装于所述轴上; 用于将驱动元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切割指示元件的平动的动力传递元件,其上形成有与驱动元件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复合斜面或者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与配合面配合的驱动端,驱动端与配合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指示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相对于底板固定,并且包括导向槽,动力传递元件包括与导向槽配合的滑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滑块之间安装有弹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形成容纳部分板的容纳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指示元件包括板,其能够相对于底板在垂直于锯片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平动,所述切割指示部为形成于板上的指示槽,指示槽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锯片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在指示槽的侧壁处具有向着垂直于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端开有缺口,缺口的宽度大于指示槽的宽度,所述延伸部伸入缺口中。
9.如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斜槽和直槽,直槽比斜槽更靠近底板的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斜面至少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相对于底板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斜面相对于底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文档编号】B23D47/00GK203738140SQ20132087859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魏淦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