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770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钻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刀具的定位器具,特别涉及与钻孔夹具体或钻模板配合使用的钻套。钻套包括钻套帽、轴套颈、导向部分以及用于顶紧刀具的顶丝,所述导向部分横向开设有顶丝孔,顶丝完全内嵌在顶丝孔内;顶丝孔内壁及顶丝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导向部分的长度等于或长于刀具的钻孔行程与定位孔深度之和,导向部分与定位孔过渡配合。本发明钻套克服了现有技术在钻孔工序完成前,快换钻套常由于安装不当意外脱出的缺陷,能够使工人高效率地在同一工件上加工多个同规格孔。
【专利说明】钻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钻孔刀具的定位器具,特别涉及与钻孔夹具体或钻模板配合使用的钻套。

【背景技术】
[0002]钻套又称钻模套或钻模套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钻套安装在钻模板或夹具体的定位孔(本发明特指设置于钻模板或夹具体上,用于钻套定位的定位孔)上,然后刀具穿过钻套中部的导向孔,对位于钻模板或夹具体下方的工件进行加工。钻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确定钻头、扩孔钻、铰刀等定尺寸刀具的轴线位置,当加工一组平行的孔系,而这些孔间的距离又有一定的要求时,则利用分布位置按加工要求的钻套来保证上述孔心距离的精度。
[0003]现有的钻套包括固定钻套、可换钻套与快换钻套,三种钻套的尺寸规格都已标准化。其中固定钻套与定位孔过盈配合,磨损后不易更换,适用于孔径精度要求较高的生产,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孔加工,则可采用可换钻套与快换钻套;如图1、2所示,可换钻套I通过衬套2与定位孔实现过渡配合,钻套本身由旁边的螺钉4来压制固定在钻模板3上,便于磨损后迅速更换;如图3所示,快换钻套与可换钻套I的区别仅在于,在钻套上置了一个切削平面12,当逆时针旋转可换钻套I时,切削平面12刚好落在螺钉4处。可将切削平面12视为将螺钉4下方的钻套I部分切削掉后所留下的剖面,则切削平面12刚好落在螺钉4处时,螺钉4下方留空,这样就能在不松动螺钉4的前提下,轻易拔出快换钻套,并通过相应的方式将另一个导向孔内径不同(以适应刀具直径的变化)的快换钻套快换安装到定位孔处。当要对工作同一位置进行钻底孔、扩孔、攻螺纹等连续加工工序时,各工序所用刀具的直径不尽相同,就需要采用快换钻套。
[0004]相较而言,快换钻套更便于更换,应用于连续加工生产中较为方便。但是在同一工件上加工多个同规格的孔时,采用快换钻套仍存一些缺陷。如要制八个同规格的螺纹孔时,工人在钻螺纹底孔前要把钻具上的八个快换钻套挨个摆好后才钻底孔,钻完底孔后再把快换钻套挨个取下来换上与攻丝刀具匹配的快换钻套,再攻螺纹,加工费时费事,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底孔制成前,快换钻套有可能因未安装到位,刀具与快速钻套之间产生过大摩擦,受摩擦力作用,快速钻套会按着刀具旋转方向旋转起来并通过上述切削平面而刚好脱出,这直接影响了加工操作的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在同一工件上加工多个同规格孔的钻套,该钻套有助于工人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现钻孔工序完成前,快速钻套意外脱出的现象。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钻套,安装在钻模板或夹具体的定位孔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轴套帽、轴套颈与导向部分,钻套内设有贯通轴套帽、轴套颈与导向部分的导向孔;还包括用于顶紧刀具的顶丝,所述导向部分横向开设有顶丝孔,该顶丝孔为通孔,顶丝完全内嵌在顶丝孔内;顶丝孔内壁及顶丝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导向部分的长度等于或长于刀具的钻孔行程与定位孔深度之和,导向部分与定位孔过渡配合。
[0007]术语解释:顶丝,又称为紧定螺钉、机米螺丝和止付螺丝,是一种机械紧固件,多数用在轴和套之间。顶丝利用螺丝的紧固原理来防止轴和套在使用过程中轴对套发生位置变化,就是可以用来防止轴和轴套间的相对运动。
[0008]现以在同一工件上8处位置进行钻底孔、扩孔、攻螺纹的连续操作为例,给合本发明钻套的工作原理,说明本发明钻套的技术效果:
1、用顶丝把钻套固定在刀具上,然后将钻套伸入到定位孔中,直至钻套穿出该定位孔;进而启动刀具,进行钻孔。
[0009]整个钻孔过程,钻套会跟着刀具一起旋转与进给,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由于导向部分与定位孔过渡配合,这样钻套既可以实现对刀具的定位约束,又可以实现相对于定位孔的相对滑动,由于顶丝完全内嵌在顶丝孔内,于是导向部分的外表面不会有影响所述过渡配合的突起。
[0010]刀具与钻套的导向部分伸入到定位孔中,两者继续向下移动,当刀具尖端刚好抵靠在工件时,调整钻模板与工件之间的间距,使导向部分的下端低于或平齐于定位孔下端;为了保证整个钻孔程中,导向部分完全通过定位孔(仅是部分通过,会影响钻孔操作的稳定性),而且在刀具钻出确定深度前,钻套帽(钻套劲的长度过小,基本忽略不计)也不会与钻模板提前接触而影响刀具进给,那么导向部分高于定位孔上端的长度距离至少要等于刀具的钻孔行程,这便要求导向部分的长度必须等于或长于刀具的钻孔行程与定位孔深度之和。
[0011]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衬套实现过渡配合,是利用衬套的柔性及其弹性,经实践发现,如果本发明钻套也采用衬套实现与定位孔的过渡配合,衬套会在钻套跟随刀具进给的过程中,在定位孔进口处“起皱”,阻碍钻孔操作,影响工作效率;所述本发明钻套仅利用其导向部分与定位孔两者的轴孔尺寸关系实现过渡配合,虽然加工精度不及固定钻套,但适用于快速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孔。
[0012]2、钻完一个底孔后,将整个刀具及钻套从定位孔中取出,不用将刀具与钻套拆卸,采用如上方法直接加工其他七处的底孔;而后换用扩孔刀具及其对应的钻套,进行扩孔操作,整个钻入过程与钻底孔的操作一致;最后换用攻丝刀具及其对应的钻套,进行攻螺纹的操作,整个钻入过程也与钻底孔的操作一致。
[0013]综上可知,在同一工件上加工8个同规格孔时,一个钻套可以代替现有8个快换钻套;比如钻8个底孔时,只要将一个钻套通过顶丝固定在相应刀具上即可,不需要安装另外七个钻套;如果一个连续的工序,如钻底孔、扩孔、攻螺纹这样一个连续的工序,也只需要三个不同的钻套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刀具上,而且钻模板上没有上一工序中留下来的钻套,这也就不需要作相应的拆卸工作了。整个过程省时省力,同一工序的多个孔可以连续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而且钻套与刀具固定在一起而同步运动,完全不会发生意外脱出的事件。
[0014]进一步,所述导向部分设有螺旋形引油槽。
[0015]由于本发明钻套与定位孔过渡配合,考虑到使用寿命及配合效果,特设置螺旋形引油槽,用于润滑钻套。
[0016]进一步,所述导向部分其下端设有倒角。
[0017]设置倒角,便于钻套穿入到定位孔。
[0018]进一步,所述顶丝其顶面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中心轴与顶丝的中心轴重合。
[0019]在顶丝顶面设置与顶丝同中心轴的凹槽,这样便于工人借用与该凹槽形状匹配的插件来转动顶丝。由于顶丝完全嵌入顶丝孔内,要想旋紧顶丝无法借助扳手一类器件,只能通过插件通过形状匹配关系插接到顶丝顶面进而来放转顶丝。
[0020]进一步,所述凹槽呈正方形沉孔状。凹槽呈规则多边形状,便于顶丝均匀受力,稳步推进;限定为正方形,是因为在工厂中,截面呈正方形的杆件比起其他正多边形杆件要多一些,容易获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可换钻套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快换钻套的正视图;
图4中本发明钻套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与图4同一实施例中顶丝其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可换钻套1、衬套2、钻模板3、螺钉4、引油槽5、顶丝孔6、顶丝7、倒角8、沉孔9、导向部分10、定位孔11、切削平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4所示,本发明钻套钻套,包括轴套帽、轴套颈、导向部分10与顶丝7,钻套内设有一由上至下贯通钻套的导向孔,导向部分10设有与由导向部分10外表面通入导向孔的横向通孔(即顶丝孔6),该通孔内螺纹连接有一个顶丝7,该顶丝7长度小于横向通孔的长度。
[0023]作为具体尺寸的选择所述导向部分10的长度视钻模板3定位孔11的深度及刀具的钻孔行程而定,如定位孔11深15mm,相应的钻孔行程(即需要加工的孔的深度)为20mm,则导向部分10可选择在35mm以上均可,但是为了节省材料,一般余量是会控制是3mnTl0mm之间,即导向部分10的长度就控制在38?45mm之间。
[0024]导向部分10与定位孔11的过渡配合,可视为将现有的定位孔11变窄,也可以视为将现有的钻套加粗,最后使导向部分10与定位孔11达到过渡配合的效果。本实施例采用前者方案,即将定位孔11变窄,具体做法个选取一个固定钻套,将该固定钻套经高碳钢渗碳淬火处理以适用耐磨要求,要求该固定钻套外径实现与现有定位孔11过盈配合,内径实现与本发明钻套的过渡配合。由于钻套过盈及过渡配合的尺寸要求均已标准化,可参见JB / T8045进行选择相应的配合尺寸,此处不再缀述。
[0025]如图5所示,顶丝7顶面上开设有正方形的沉孔9,用于与相应截面的杆件插接,进而驱动顶丝7向导向孔内进给,压制穿入导向孔中的刀具。所述沉孔9的几何中心轴与顶丝7的几何中心轴一致。顶丝7的底端为尖端,可在刀具上设置相应的槽孔,且于顶丝7介入与顶压。
[0026]导向部分10表壁设有螺旋形的引油槽5,下端通过车削的方式设置了倒角8 (60度),这样便于穿入钻模板3定位孔11。
[0027]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沉孔9的形状也可以是六边形或五边形,倒角8的角度还可是70度或75度,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钻套,安装在钻模板或夹具体的定位孔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轴套帽、轴套颈与导向部分,钻套内设有贯通轴套帽、轴套颈与导向部分的导向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顶紧刀具的顶丝,所述导向部分横向开设有顶丝孔,该顶丝孔为通孔,顶丝完全内嵌在顶丝孔内;顶丝孔内壁及顶丝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导向部分的长度等于或长于刀具的钻孔行程与定位孔深度之和,导向部分与定位孔过渡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设有螺旋形引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其下端设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丝其顶面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中心轴与顶丝的中心轴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正方形沉孔状。
【文档编号】B23B49/02GK104259526SQ20141053623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明喜 申请人:重庆金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