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21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11),工件支撑件(11)上具有顶料口,该模具还包括置于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受力端(122)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该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其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模具是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装置,其主要通过上模与下模的相互作用,向零部件的坯料施加作用力,进而迫使零部件的坯料发生变形,最终形成所需的零部件。
[0003]以拉延模具为例,由于拉延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均会向零部件的坯料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这一作用力容易导致成形后的零部件贴附于下模上,不利于零部件的取料。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在零部件的坯料上涂抹拉延油,以此减小零部件与拉延模具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拉延模具上。然而,零部件上留存的拉延油在焊装零部件时,将发生气化,进而导致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另外,在对零部件进行其他加工操作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还需要将零部件上的拉延油除去,致使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
[0004]综上所述,如何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所述工件支撑件上具有顶料口,所述模具还包括置于所述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顶料本体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另一端为受力端,所述工件支撑端上具有支撑面,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受力端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0008]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辅助复位件,所述辅助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件支撑端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0009]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辅助复位件中部的导杆,所述顶料本体上具有容置凹陷,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凹陷内。
[0010]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顶料本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工件支撑件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0011 ]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导向板包括多个导向平板,多个所述导向平板间隔分布于所述顶料本体的外侧面上。
[0012]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上模座上的弹性施压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弹性施压件的末端的垫块,所述垫块上具有顶料本体作用面。
[0013]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的墩死块,所述墩死块沿着所述顶料本体的运动方向与所述顶料本体正对。
[0014]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插装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中部的导向杆,所述顶料本体上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内。
[0015]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导向杆上伸入所述导向孔内的一端具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能够与所述顶料本体的表面挡接。
[0016]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口和所述顶料机构均为多个,两者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沿着所述工件支撑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和顶料机构,工件支撑件的边缘上具有顶料口,顶料机构置于顶料口内,该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和弹性复位件,顶料本体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另一端为受力端,工件支撑端上具有支撑面,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受力端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模具处于初始状态时,顶料本体外伸于工件支撑件,此时将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撑件上后,顶料本体可支撑工件;模具的上模下行,当上模与工件接触时,工件受力并驱动顶料本体向下运动,此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完成工件的加工后,上模上行,顶料本体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进而带动工件与工件支撑件脱离,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工件。
[0018]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相比于【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内容,该模具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1-工件支撑件,12-顶料本体,121-工件支撑端,122-受力端,123-导向孔,13-弹性复位件,14-辅助复位件,15-导杆,16-导向板,17-弹性施压件,18-垫块,19-墩死块,20-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具体可为拉延模具、包边模具等,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包括下模座、工件支撑件11和顶料机构,其中:
[0029]工件支撑件11固定于下模座上,其用于支撑待加工的工件,其具体可为压边圈等结构,其上具有顶料口,该顶料口可开设于工件支撑件11的中部,也可开设于工件支撑件11的边缘处;
[0030]顶料机构整体置于顶料口内,该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 ;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的结构与工件支撑件11的上表面结构类似,受力端122用于承受上模施加的作用力;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顶料本体12的受力端122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即整个弹性复位件13设置于工件支撑件11与顶料本体12之间。
[0031]具体地,弹性复位件13可为橡胶制件或者螺旋弹簧等,且弹性复位件13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于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可将弹性复位件13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使弹性复位件13与顶料本体12之间的作用点更多。另外,整个顶料机构可设置为一个,但同样为了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可将顶料口和顶料机构均设置为多个,两者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沿着工件支撑件1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0032]模具处于初始状态时,顶料本体12外伸于工件支撑件11,此时将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撑件11上后,顶料本体12可支撑工件;模具的上模下行,当上模与工件接触时,工件受力并驱动顶料本体12向下运动,此时弹性复位件13被压缩;完成工件的加工后,上模上行,顶料本体12在弹性复位件13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进而向工件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进而带动工件与工件支撑件11脱离,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工件。
[0033]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相比于【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内容,该模具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0034]上述顶料本体12的受力端122可悬空设置,但由于受力端122受到重力作用,其在移动过程中会使得整个顶料本体12发生晃动。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还可包括辅助复位件14,该辅助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与工件支撑端121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当顶料本体12受到上模的作用力后,受力端122将向辅助复位件14施加作用力,使得辅助复位件14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上模上行后,辅助复位件14复位,驱动受力端122上升。此处所描述的运动过程与工件支撑端121的运动过程同步进行,进而使得整个顶料本体12的受力更加均匀。
[0035]前述的辅助复位件14可为橡胶制件或螺旋弹簧等,且其数量亦可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根据受力端122的尺寸确定即可。进一步地,顶料机构还可包括套装于辅助复位件14中部的导杆15,顶料本体12上具有容置凹陷,导杆15的一端固定于顶料口的底部,另一端位于该容置凹陷内,此容置凹陷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顶料本体12运动时与导杆15干涉。可见,此方案通过导杆15对辅助复位件14进行导向,继而保障辅助复位件14仅沿受力方向变形。
[003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顶料机构还包括导向板16,该导向板16固定于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上,且导向板16与工件支撑件1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与工件支撑件11的内侧壁直接贴合时,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两者的磨损较大,当这一磨损达到极限值时,顶料本体12和工件支撑件11需要整体更换,而通过导向板16实现顶料本体12和工件支撑件11之间的运动导向,则可将磨损转移至导向板16上,同时,可优化导向板16的制造材料,使得导向板16不容易出现磨损,使得整个模具的工作寿命更长。
[0037]上述导向板16可根据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形状设置为一整体板件,但为了便于导向板16的安装,同时根据导向板16的不同位置的磨损程度,针对性地更换不同位置处的导向板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板16可包括多个导向平板,多个导向平板间隔分布于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上。另外,上述多个导向平板间隔分布,不仅较好地保证了顶料本体12与工件支撑件11之间的运动导向,还有效减少了整个导向板16的制造材料,以此降低模具的成本。
[0038]更进一步地,顶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模具的上模座上的弹性施压件17,以及固定于弹性施压件17的末端的垫块18,垫块18上具有顶料本体作用面。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施压件17和垫块18随着上模座的运动而运动,当上模座下行时,首先与顶料本体12相接触的是垫块18,由于垫块18与弹性施压件17相连,顶料本体12与垫块18接触时的作用力将得到缓冲,整个顶料机构内部不会出现太大的冲击,其结构的完整性更容易得到保证。具体地,弹性施压件17可优选为氮气弹簧,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弹性施压件17,氮气弹簧具有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平稳、制造精密、使用寿命长、弹力曲线平缓以及不需要预紧等等优点,从而简化模具的结构,提高模具工作时的稳定性。
[0039]具体实施例中,顶料本体12在上模座的作用下下行,到顶料本体12与工件支撑件11接触时,工件支撑件11可阻止顶料本体12的继续运动,继而限制顶料本体12的运动行程。然而,由于工件支撑件11的刚度相对较小,顶料本体12与工件支撑件11作用时,工件支撑件11因局部受力而容易发生变形,对工件的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顶料口的底部的墩死块19,该墩死块19沿着顶料本体12的运动方向与顶料本体12正对。由此,顶料本体12在上模座的作用下运动时,将与墩死块19接触,由墩死块19对顶料本体12的运动进行限位。
[0040]为了实现弹性复位件13的导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还包括插装于弹性复位件13中部的导向杆20,顶料本体12上具有导向孔123,导向杆20的一端固定于顶料口的底面上,另一端伸入导向孔123内。此方案中的导向杆20不仅为弹性复位件13的变形提供导向,还能够为顶料本体12的运动提供导向,使得顶料本体12运动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具体地,导向杆20可为一光杆。
[0041]优选地,上述导向杆20上伸入导向孔123内的一端可具有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能够与顶料本体12的表面挡接。可以理解地,限位凸部的设置能够对顶料本体12的运动进行限制,避免顶料本体12运动时与导向杆20脱离,以此更好地保证导向杆20为顶料本体12提供运动导向。
[00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方案在互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任意组合,组合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仍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4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撑件(11)上具有顶料口,所述模具还包括置于所述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所述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所述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所述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受力端(122)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辅助复位件(14),所述辅助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件支撑端(121)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辅助复位件(14)中部的导杆(15),所述顶料本体(12)上具有容置凹陷,所述导杆(1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凹陷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导向板(16),所述导向板(16)固定于所述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上,且所述导向板(16)与所述工件支撑件(1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6)包括多个导向平板,多个所述导向平板间隔分布于所述顶料本体(12)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上模座上的弹性施压件(17),以及固定于所述弹性施压件(17)的末端的垫块(18),所述垫块(18)上具有顶料本体作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的墩死块(19),所述墩死块(19)沿着所述顶料本体(1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顶料本体(12)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插装于所述弹性复位件(13)中部的导向杆(20),所述顶料本体(12)上具有导向孔(123),所述导向杆(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1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0)上伸入所述导向孔(123)内的一端具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能够与所述顶料本体(12)的表面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口和所述顶料机构均为多个,两者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沿着所述工件支撑件(1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991992SQ20142036545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王旭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