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42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缸体包括缸管、缸头与缸盖,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缸管内,缸管内伸入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活塞且贯穿缸头,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二活塞且贯穿缸盖,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将缸管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缸头与缸盖的顶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第二空气供给口,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缸头处的腔室连通,第二空气供给口与缸盖处的腔室连通,贯穿缸盖的第二活塞杆上还设有第三空气供给口,第三空气供给口与两活塞间的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在现有工件的装卸工作中,人们通常采用手工或机械手来完成装卸,导致其生产效率低或生产设备成本高昂的问题。
【专利说明】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压传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工业生产中,工件往往需要经过不同的工序,才能完成从工件到产品的加工,在众多的加工工序里面,往往需要对工件进行夹持或装卸,通常就会用到机械加工中的夹具(例如:开槽夹头与老虎钳等),将工件夹持到夹具上,加工完成后,再拆卸下来进行下一步加工,对工件的装卸工作,人们通常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手来完成的,对于手工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很显然其效率低,而机械手通常需要连接数控设备,导致其生产设备成本高昂,不利于经济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在现有工件的装卸工作中,人们通常采用手工或机械手来完成装卸,导致其生产效率低或生产设备成本高昂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缸体包括缸管、缸头与缸盖,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缸管内,所述缸管内伸入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活塞且贯穿缸头,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二活塞且贯穿缸盖,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将缸管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缸头与缸盖的顶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第二空气供给口,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缸头处的腔室连通,第二空气供给口与缸盖处的腔室连通,贯穿缸盖的第二活塞杆上还设有第三空气供给口,第三空气供给口与两活塞间的腔室连通。
[0005]本方案中,当向第三空气供给口通气时,由于第三空气供给口与两活塞间的腔室是连通的,导致该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向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作伸出运动,当向第二空气供给口通气时,缸盖处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二活塞向前运动,导致两活塞间的腔室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向前运动,继续带动第一活塞杆作伸出运动,当向第一空气供给口通气时,缸头处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向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作收缩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能实现两次伸出运动,一次收缩运动,利用该组动力的传递从开槽夹头等夹具中装卸工件是非常合适的。
[0006]进一步,还包括测杆装置,所述测杆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上分别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上分别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均设于缸管上,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一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二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上的信号接收器均信号连接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声光报警器。气缸在工作时,由于负荷较大或长时间工作,气缸中的活塞杆会产生断裂的现象,易造成活塞损坏,甚至引发气缸缸体炸裂等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测杆装置,先在处理器中设置好活塞杆与活塞间距离的初始值,当活塞杆发生断裂时,活塞杆与活塞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改变了处理器中活塞杆与活塞间的预设值,活塞杆上的信号发射器会将信号发送到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递到处理器,处理器将信号处理后,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使得人们能及时发现故障,避免带来损失和造成安全事故。
[0007]进一步,所述贯穿缸盖的第二活塞杆上还设有止动件,当第二活塞带动第二活塞杆向前运动时,两活塞间腔室内的压强会增大,止动件能控制第二活塞杆向前运动的距离,防止两活塞间腔室内的压强过大,产生危险。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间的初始距离为1cm?15cm,在满足缸管整体长度尺寸的设计要求时,两活塞在缸管内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保证有足够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实施例2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不,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缸体包括缸管1、缸头2与缸盖3,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缸管I内,缸管I内伸入设置有第一活塞杆10与第二活塞杆11,第一活塞杆10连接第一活塞4且贯穿缸头2,第二活塞杆11连接第二活塞5且贯穿缸盖3,第一活塞4与第二活塞5将缸管I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缸头2与缸盖3的顶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空气供给口 6与第二空气供给口 7,第一空气供给口 6与缸头2处的腔室连通,第二空气供给口 7与缸盖3处的腔室连通,贯穿缸盖3的第二活塞杆11上还设有第三空气供给口 8,第三空气供给口 8与两活塞间的密封腔室连通,此外,贯穿缸盖3的第二活塞杆11上还设有卡环9。
[0014]本实施例中,当向第三空气供给口 8通气时,由于第三空气供给口 8与两活塞间的腔室是连通的,导致该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4向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10作伸出运动,当向第二空气供给口 7通气时,缸盖3处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二活塞5向前运动,导致两活塞间的腔室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4向前运动,继续带动第一活塞杆10作伸出运动,当向第一空气供给口 6通气时,缸头2处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第一活塞4向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10作收缩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10能实现两次伸出运动,一次收缩运动,利用该组动力的传递从开槽夹头等夹具中装卸工件是非常合适的。此夕卜,贯穿缸盖3的第二活塞杆11上还设有卡环9,当第二活塞5带动第二活塞杆11向前运动时,两活塞间腔室内的压强会增大,卡环9能控制第二活塞杆11向前运动的距离,防止两活塞间腔室内的压强过大,产生危险,第一活塞4与第二活塞5间的初始距离为10cm,在满足缸管I整体长度尺寸的设计要求时,两活塞在缸管I内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保证有足够的空间。
[0015]实施例2
[001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测杆装置,测杆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第一活塞杆10与第二活塞杆11上分别设有信号发射器,第一活塞4与第二活塞5上分别设有信号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均设于缸管I上,第一活塞杆10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一活塞4上的信号接收器,第二活塞杆11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二活塞5上的信号接收器,第一活塞杆10与第二活塞杆11上的信号接收器均信号连接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声光报警器。
[0017]上述结构的原理是这样的:气缸在工作时,由于负荷较大或长时间工作,气缸中的活塞杆会产生断裂的现象,易造成活塞损坏,甚至引发气缸缸体炸裂等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测杆装置,先在处理器中设置好活塞杆与活塞间距离的初始值,当活塞杆发生断裂时,活塞杆与活塞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改变了处理器中活塞杆与活塞间的预设值,活塞杆上的信号发射器会将信号发送到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递到处理器,处理器将信号处理后,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使得人们能及时发现故障,避免带来损失和造成安全事故。
[001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缸体包括缸管、缸头与缸盖,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缸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管内伸入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活塞且贯穿缸头,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二活塞且贯穿缸盖,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将缸管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缸头与缸盖的顶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第二空气供给口,第一空气供给口与缸头处的腔室连通,第二空气供给口与缸盖处的腔室连通,贯穿缸盖的第二活塞杆上还设有第三空气供给口,第三空气供给口与两活塞间的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杆装置,所述测杆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上分别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上分别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处理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均设于缸管上,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一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第二活塞上的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上的信号接收器均信号连接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声光报警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缸盖的第二活塞杆上还设有止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装卸工件的双形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间的初始距离为1cm?15cm。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4195180SQ201420576515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龚恒 申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