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981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是某型航空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组件。组件由壳体1、油虑2和桥接管3组成,壳体1材料为钢,油滤2和桥接管3的材料为铝合金;桥接管3的壁厚为δ,δ值较小;桥接管3通过收口变形,牢固卡在壳体1、油滤3的4个外环槽中,使壳体1、油滤2和桥接管3变成组件;研制初期采用传统的两半模具合抱进行桥接管3的收口,在实际收口过程中,桥接管3在合模面被卡伤、卡裂。经过分析,原因是模具收口处的曲率半径小于桥接管3外圆的曲率半径,收口开始时,模具的两侧与桥接管3的外圆先接触,而中部与桥接管3不接触,收口模具与组件呈点接触形成,加之在模具合模处,收口型面与分模面相贯,形成刃口,所以桥接管被卡伤、卡裂;如果模具型面按桥接管收口前桥接管的外圆直径设计,则收口处的模具的曲率半径大于桥接管收口成型后的曲率半径,收口时,桥接管不能与壳体、油滤的外环槽面贴合,收口不能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因此两半模收口工艺不能适宜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成型。

针对桥接管收口,目前是采用在车床上旋压成型的收口方法。在收口时,夹持流量调节器组件的壳体端外圆,收口处伸出车床主轴外,并于刀架上安装滚轮,车床主轴带动流量调节器组件旋转,刀架径向移动,滚轮对套管实施旋压;由于流量调节器组件处于悬臂状态,车床收口成型差,特别是油滤外环槽远离主轴夹持部位,悬臂长,且桥接管为长薄壁铝合金件,刚性差,油滤2上收口时,桥接管强度不能克服收口径向力而变形,甚至断裂,因此车床收口也不适宜流量调节器桥接管收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该方法采用对称、连续的旋压方式,在滚丝机上完成收口,收口质量好,收口工艺稳定,操作简单,从而解决了小内腔且不通孔的零件收口难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设备滚丝机:确定滚丝机轴径及滚丝机轴上的平键尺寸;

(2)设计制造滚轮:滚轮设计为一组直径不等的回转体结构,滚轮上的滚轮端面为轴向基准面,滚轮外圆为滚轮的径向基准面,在滚轮上设置与滚丝机轴径相匹配的滚轮内孔,并在滚轮中间设置有键槽;

(3)安装滚轮:将两个滚轮安装在滚丝机主轴上,调整滚轮的轴向位置,使两滚轮的滚轮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选取垫块,并将垫块安装于滚丝机的工作台面上;

(4)装配零件:将流量调节器组件的壳体和油滤装配在桥接管内孔中;

(5)调整滚丝机压力:滚丝机压力选取1.5MPa±0.1MPa;

(6)收口:启动滚丝机,滚丝机两主轴带动滚轮主轴旋转,将装配好的零件置于垫块及两滚轮中间,使油滤端面与滚轮上的滚轮端面贴合,滚轮作径向进给,滚轮对装配好的零件对称径向挤压,连续旋压,待滚丝轮径向进给至限位处,零件旋转2圈后,滚轮退回原位,完成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

所述步骤(2)中的滚轮材料为45#钢,热处理HRC35∽40。

所述步骤(2)中滚轮内孔与滚丝机轴径的配合采用H7/h6。

所述滚轮端面左端位于滚轮外圆上分别设置有凸起外圆A、凸起外圆B、凸起外圆C、凸起外圆D。

所述滚轮端面的左侧凸起外圆A的右端为直角面,左端为45°的倒角面。

所述凸起外圆B两端为45°倒角。

所述凸起外圆C两端为45°倒角。

所述凸起外圆D的左端为直角面,右端为45°的倒角面。

所述凸起外圆D的直角面设置有左端外圆,左端外圆与壳体上的左侧外圆相匹配。

所述滚轮的外形回转面对滚轮内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端面对回转面及对滚轮内孔的跳动公差为0.0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依据流量调节器组件的结构尺寸,结合滚丝机的参数设计滚轮;在滚丝机上,采用连续、旋压方式,旋压力对称,周向连续;在滚丝机上完成收口,收口质量好,收口工艺稳定,操作简单,解决了小内腔且不同孔的零件收口难题,可在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某型飞机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组件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收口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在滚丝机上滚轮收口的端面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油滤,3-桥接管,4-滚轮,5-垫块,6-零件,11-左侧外圆,12-环形凹槽D,13-环形凹槽C,21-油滤端面,22-环形凹槽B,23-环形凹槽A,24-过渡圆柱,41-滚轮端面,43-滚轮外圆,43-过渡环形槽,44-端面圆柱,45-左端外圆,46-滚轮内孔,47-键槽,48-凸起外圆A,49-凸起外圆B,50-凸起外圆C,51-凸起外圆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设备滚丝机:确定滚丝机轴径及滚丝机轴上的平键尺寸;为滚轮设计提供输入数据,保证滚轮与滚丝机连接部位尺寸协调一致。

(2)设计制造滚轮:如图3、图4所示,滚轮4设计为一组直径不等的回转体结构,滚轮4上的滚轮端面41为轴向基准面,滚轮外圆42为滚轮的径向基准面,在滚轮4上设置与滚丝机轴径相匹配的滚轮内孔46,并在滚轮4中间设置有键槽47。所述键槽47与滚丝机轴上的平键配合,其尺寸及其配合按普通平键连接要求设计;所述滚轮外圆42的直径依据滚丝机的中心高度设计;保证滚轮与滚丝机连接部位尺寸协调一致,滚压空间合适。

(3)安装滚轮:将两个滚轮4安装在滚丝机主轴上,调整滚轮4的轴向位置,使两滚轮4的滚轮端面41处于同一平面上,选取合理高度的垫块5,并将垫块5安装于滚丝机的工作台面上,流量调节器组件支撑于垫块5及梁滚轮中间后,两滚轮的轴线、流量调节器组件的轴线处于水平面上;

(4)装配零件:将流量调节器组件的壳体1和油滤2装配在桥接管3内孔中;

(5)调整滚丝机压力:滚丝机压力选取1.5MPa±0.1MPa;压力合适,保证收口充分,但是不能使壳体和油滤变形。

(6)收口:启动滚丝机,滚丝机两主轴带动滚轮4主轴旋转,如图5所示,将装配好的零件6置于垫块5及两滚轮4中间,使油滤端面21与滚轮4上的滚轮端面41贴合,滚轮4作径向进给,滚轮4对装配好的零件6对称径向挤压,连续旋压,待滚丝轮径向进给至限位处,零件6旋转2圈后,滚轮4退回原位,完成流量调节器组件收口。

所述步骤(2)中的滚轮材料为45#钢,热处理HRC35∽40。

所述步骤(2)中滚轮内孔46与滚丝机轴径的配合采用H7/h6。

所述滚轮端面41左端位于滚轮外圆42上分别设置有凸起外圆A48、凸起外圆B49、凸起外圆C50、凸起外圆D51。

所述滚轮端面41的左侧凸起外圆A48的右端为直角面,左端为45°的倒角面。

所述凸起外圆B49两端为45°倒角。

所述凸起外圆C50两端为45°倒角。

所述凸起外圆D51的左端为直角面,右端为45°的倒角面。

所述凸起外圆D51的直角面设置有左端外圆45,左端外圆45与壳体2上的左侧外圆11相匹配。

所述滚轮4的外形回转面对滚轮内孔46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端面对回转面及对滚轮内孔46的跳动公差为0.05mm。

下面结合实施例经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步骤:

如图1、图2所示是由壳体1、油滤2、桥接管3组成的流量调节器,轴向基准是油滤2上的油滤端面21,径向基准是油滤2的外圆φd,其基准外圆的直径φd为15mm;油滤端面21处右侧是尺寸为4mm×3.5mm的外环槽,由油滤端面21向左依次是4个环形凹槽A23、环形凹槽B22、环形凹槽C13、环形凹槽D12,4个环形凹槽的深均为0.6mm;环形凹槽A23的右端为直角面,左端为45°倒角面,环形凹槽A23与油滤端面21间以过渡圆柱24连接,过渡圆柱24的外圆柱面至环形凹槽A23的槽底深度为1.1mm,环形凹槽A23的槽底宽度为1mm,过渡圆柱24的宽度为1mm;环形凹槽B22的两侧均为45°倒角面,环形凹槽B22中心至油滤端面21的距离为6mm,环形凹槽B22的槽底宽度为3mm;环形凹槽C13结构尺寸与环形凹槽B22相同,环形凹槽D12与环形凹槽A23的结构相似,其左端为直角面,而右端为45°倒角面,桥接管3的内孔直径等于径向基准外圆直径为φd,壁厚为0.6mm,壳体1、油滤2分别装配于桥接管3的两端,壳体1收口处的左端为左侧外圆11,左侧外圆11的直径为基准外圆直径为φd加上2倍桥接管3的壁厚,在本实施例左侧外圆11的直径为15+2×0.6=16.2mm,要求桥接管3在环形凹槽C13和环形凹槽D12处收口形成流量调节器组件。

下面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对上述桥接管3进行收口形成流量调节器组件,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设备滚丝机:根据待收口桥接管3的尺寸要求,选择滚丝机轴径为54mm,滚丝机轴上的平键的尺寸为12mm;

(2)设计制造滚轮4:如图3、图4所示,滚轮4的材料选用45#钢,热处理HRC35∽40,加工数量为2件,2件滚轮4的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完全相同;

在滚轮4上设置有滚轮内孔46,滚轮内孔46的直径与滚丝机轴径相同,均为54mm,滚轮内孔46与滚丝机轴径的配合采用H7/h6;滚轮4中间设置有键槽47与滚丝机轴上的平键配合,键槽47的宽度为12mm,与滚丝机上平键的配合按普通平键要求设计;滚轮4外形为一组直径不等的回转体,滚轮4上的滚轮端面41为轴向基准面,中部外圆42为滚轮的径向基准面,中部外圆42的直径依据滚丝机的中心高度设计,本实施例中中部外圆42的直径设计值为130mm;滚轮端面41左端是4个凸起的凸起外圆A48、凸起外圆B49、凸起外圆C50、凸起外圆D51;且凸起外圆A48、凸起外圆B49、凸起外圆C50、凸起外圆D51分别与流量调节器上的凹陷的环形凹槽A23、环形凹槽B22、环形凹槽C13、环形凹槽D12对应,4个凸起的凸起外圆A48、凸起外圆B49、凸起外圆C50、凸起外圆D51的凸起高度与环形凹槽A23、环形凹槽B22、环形凹槽C13、环形凹槽D12的凹槽深度相同,均为0.6mm;

滚轮端面41的左侧凸起外圆A48的右端为直角面,左端为45°的倒角面;凸起外圆A48的右端面距滚轮端面41的距离等于环形凹槽A23至油滤端面21的距离,及L1+0.05mm=1.05mm,其中L1为过渡圆柱的宽度,凸起外圆A48的宽度为L2-δ×tg22.50+0.1=0.8mm,其中L2为环形凹槽A23的宽度,δ为桥接管3的壁厚;凸起外圆A48与滚轮端面41是过渡外环槽43,过渡外环槽43与油滤2上的环形凹槽A23至油滤端面21间的过渡外圆对应,过渡外环槽43的深度比过渡圆柱24的外圆柱面至环形凹槽A23的槽底深度大0.2mm,即1.1mm+0.2mm=1.3mm。

凸起外圆B49两端均为45°倒角,凸起外圆B49中心至滚轮端面41的距离与流量调节器的环形凹槽B22的中心至油滤端面21的距离对应,即为6mm,凸起外圆B49的宽度为L4-2×δ×tg22.50+0.2=2.7mm,其中L4为环形凹槽B22的宽度,δ为桥接管3的壁厚,凸起外圆B49与凸起外圆A48是过渡外环槽43连接,过渡外环槽43直径为径向基准直径;

凸起外圆C50和凸起外圆D51的结构设计类似于凸起外圆A48、凸起外圆B49的设计;

滚轮端面41的右端为端面圆柱44,端面圆柱44至过渡外环槽43的深度为h2+1mm=4.5mm,其中h2油滤端面21的圆环宽度,实施例中取值为3.5mm,端面圆柱44的宽度为3.5mm;

滚轮4上所有外形回转面对滚轮内孔46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端面对回转面和对滚轮内孔46的跳动公差为0.05mm,采用一次装夹加工的工艺保证。

(3)安装滚轮4:将设计制造好的两滚轮4安装在滚丝机主轴上,并调整滚轮4的轴向位置,使两滚轮4的滚轮端面41处于同一平面上,选取合理高度的垫块5,并安装与滚丝机的工作台面上;

(4)装配零件:将壳体1、油滤2装配在桥接管3的内孔中;

(5)调整滚丝机压力:滚丝机压力为1.5MPa±0.1MPa;

(6)收口:启动滚丝机,滚丝机两主轴带动滚轮主轴旋转,如图5所示,将装配好的零件6置于垫块5及两滚轮4中间,油滤端面21与滚轮4上的滚轮端面41贴合,滚轮4作径向进给,滚轮4对装配零件对称径向挤压,连续旋压,待滚丝轮径向进给至限位处,装配零件旋转2圈后,滚轮4退回原位,完成流量调节器组件收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