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271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五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企业在加工五金件时通常会用到磨床、铣床等机床,每个机床的成本高,维修费用高,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机床占地面积大,厂房用地紧张。现有的磨床的打磨头在切削过程中容易损坏,需要频繁更换打磨头,而且现有的铣床用铣刀铣削速度慢、范围窄,同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大都机床都靠操作工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加工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操作便捷,结构简单,打磨头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机械代替人工,铣削速度快,适用范围广,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设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质量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包括机体底座、机体立柱、机体上梁以及机体横梁,所述机体立柱的顶部与机体上梁相连接、机体立柱的底部连接于机体底座上;所述机体立柱上设置有竖向丝杆,该竖向丝杆与机体横梁螺纹连接;所述机体横梁上设置有横向丝杆、横向滑轨,且横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机头;所述机头与横向滑轨滑动配合,且机头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机头有两个,两个机头均设置于机体横梁上;所述机头包括机头电机、减速机、打磨头、铣刀,所述机头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接,且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机头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打磨头包括钢柱、金刚砂块,所述钢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与机头相连接的连接端、钢柱的底端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为弧形面,所述金刚砂块嵌设在弧形面上;所述铣刀包括铣刀体、切削头,该铣刀体与切削头相连接;所述切削头上开设有螺旋状凹槽,该螺旋状凹槽之间形成螺旋状凸起;所述螺旋状凸起上设有两个曲面相交形成的第一切削刃,螺旋状凸起在顶端圆柱面上形成第二切削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振橡胶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柱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铣刀的螺旋角度为锐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铣刀的螺旋角度为30~4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切削刃有三个,且第二切削刃后连接有一段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操作便捷,结构简单,打磨头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机械代替人工,铣削速度快,适用范围广,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设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打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铣刀的第二切削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加工五金件的磨铣一体机,包括机体底座1、机体立柱2、机体上梁3以及机体横梁4,所述机体立柱2的顶部与机体上梁3相连接、机体立柱2的底部连接于机体底座1上;所述机体立柱2上设置有竖向丝杆5,该竖向丝杆5与机体横梁4螺纹连接;所述机体横梁4上设置有横向丝杆10、横向滑轨7,且横向丝杆10上螺纹连接有机头8;所述机头8与横向滑轨7滑动配合,且机头8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9;所述机头8有两个,两个机头8均设置于机体横梁4上;所述机头8包括机头电机81、减速机82、打磨头50、铣刀20,所述机头电机8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82的输入端相连接,且减速机82的输出端与机头8的输入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打磨头50包括钢柱51、金刚砂块52,所述钢柱5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与机头8相连接的连接端53、钢柱51的底端设置有基板54;所述基板54的底面为弧形面,所述金刚砂块52嵌设在弧形面上;如图3、图4所示,所述铣刀20包括铣刀体21、切削头22,该铣刀体21与切削头22相连接;所述切削头22上开设有螺旋状凹槽23,该螺旋状凹槽23之间形成螺旋状凸起24;所述螺旋状凸起24上设有两个曲面相交形成的第一切削刃25,螺旋状凸起24在顶端圆柱面上形成第二切削刃26。

本发明优选所述机体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防振橡胶垫6,防滑防振,增加了稳定性。

本发明优选所述钢柱51与基板54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55,防止金刚砂块52损坏,增加使用寿命。

本发明优选所述铣刀20的螺旋角度为锐角,所述铣刀20的螺旋角度为30~45°;所述第二切削刃26有三个,且第二切削刃26后连接有一段斜面27;加工时螺旋状凹槽23能将屑料排出,螺旋状凸起24上的第一切削刃25与第二切削刃26能够有效防止五金件上产生毛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