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焊件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014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机械制造组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焊件组装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车、新型混合汽车的发展,铅酸蓄电池向着多单体、高功率、高比能量发展,单体电池间焊接结构在传输电流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电池生产企业,过桥焊接采用氧气或天然气引燃对过桥偏极柱逐个进行手工焊接,现有的桥焊接为传统工艺,使用治具定位框架,人工摆放框架、手动粘胶、自动固晶、手工使用吸笔吸放连接片,每个工位都需要2~3人,人工多,生产良率、工作效率低,成本较高,精确度较低,生产周期较长。

因此,急需一种生产效率高、智能自动化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生产桥焊件来提高产能、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智能自动化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生产桥焊件来提高产能、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包括:机座,下方设置有循环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加料装置、加工装置、放料装置和锡膏盘;循环输送装置,下方设置有滑台气缸和丝杆;加料装置,表面设置有弹夹和吸附装置;加工装置,依次排序设于加料装置后端,分别为第一工站:晶粒下粘胶、第二工站:跳线小脚位粘胶、第三工站:工件下粘胶、第四工站:工件上粘胶及第五工站:跳片安装;放料装置,位于机座尾端,下方设置有传送皮带。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装置、加工装置正下方都设置有定位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输送装置、加料装置、加工装置和放料装置都设置有光学检测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工站下方设置有双层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上方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器;

作为优选,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器上方设置有警报器;

作为优选,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中设置有多个产品型号;

作为优选,所述加工装置中均设置有锡膏盘;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加料装置、加工装置正下方都设置有定位气缸,使得工件进入自动化组装线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具有精确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循环输送装置、加料装置、加工装置和放料装置都设置有光学检测器,使得定位精准,视觉系统自动校正,不会出现偏位、旋转,便于加工生产,同时可以检测工件是否流至下一站,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实时监测、精准预判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第五工站下方设置有双层机构,使得晶粒位与跳线位双层工位切换,确保整机实现不停机生产,大幅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机座上方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器,提高了生产中的可控性,针对某一工位的不良现象可做到及时停机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制程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器上方设置有警报器,根据人机界面的提示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某一工位的不良现象,确保制程的稳定性,优化制程、提高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中设置有多个产品型号,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兼容多个产品,真正实现了产品型号一键切换,自动化、智能化效果明显;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加工装置中均设置有锡膏盘,使得锡膏较易拾取,方便了制程的快速实施,设计合理;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通过循环输送装置的滑台气缸和丝杆,实现工件无需人工搬运,同时减少搬运时间;进一步地,通过加料装置中设置的弹夹和吸附装置,使得弹夹堆叠,自动吸放,整体精确高效;进一步地,通过;进一步地,通过加料装置、加工装置正下方都设置有定位气缸,使得工件进入自动化组装线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具有精确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地,通过循环输送装置、加料装置、加工装置和放料装置都设置有光学检测器,使得定位精准,视觉系统自动校正,不会出现偏位、旋转,便于加工生产,同时可以检测工件是否流至下一站,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实时监测、精准预判的特点,进一步地,通过第五工站下方设置有双层机构,使得晶粒位与跳线位双层工位切换,确保整机实现不停机生产,大幅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通过机座上方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器,提高了生产中的可控性,针对某一工位的不良现象可做到及时停机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制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机座上方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器,提高了生产中的可控性,针对某一工位的不良现象可做到及时停机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制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器上方设置有警报器,根据人机界面的提示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某一工位的不良现象,确保制程的稳定性,优化制程、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通过加工装置中均设置有锡膏盘,使得锡膏较易拾取,方便了制程的快速实施,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吸附装置、2为加料装置、3为机座、4为弹夹、5为第一工站、6为第二工站、7为双层机构、8为第三工站、9为第四工站、10为第五工站、11为放料装置、12为传送皮带、13为循环输送装置、14为丝杆、15为锡膏盘、16为定位气缸、17为滑台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桥焊件组装线,包括:机座3,下方设置有循环输送装置13,上方设置有加料装置2、加工装置、放料装置11和锡膏盘15;循环输送装置13,下方设置有滑台气缸17和丝杆14;加料装置2,表面设置有弹夹4和吸附装置1;加工装置,依次排序设于加料装置2后端,分别为第一工站5:晶粒下粘胶、第二工站6:跳线小脚位粘胶、第三工站7:工件下粘胶、第四工站9:工件上粘胶及第五工站10:跳片安装;放料装置11,位于机座尾端,下方设置有传送皮带12,所述加料装置2、加工装置正下方都设置有定位气缸16,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3、加料装置、加工装置和放料装置11都设置有光学检测器,所述第三工站8下方设置有双层机构7,所述机座3上方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器上方设置有警报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中设置有多个产品型号,所述加工装置中均设置有锡膏盘1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料装置2的弹夹和4吸附装置1,实现弹夹堆叠,自动吸放,循环输送装2将从加料装置2中工件运输至第一站5,第一工站5工作完成的工件移至第二工站6继续重复工作,同时将第二工站6工作完成的工件移至第三工站8,第三工站8工件移至第四工站9,第四工站9完成后移至第五工站10,每站独立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通过放料装置11的传送皮带12运送出已加工的工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工艺生产光伏模块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具有生产效率高、智能自动化的特点,节约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及适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