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船的垃圾压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59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船的垃圾压缩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船的垃圾压缩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水污染主要是固体污染及液体污染两大类。其中,固体污染方面,除由陆地流入的各类垃圾外,主要是水生植物引发的污染,又以水葫芦和各种藻类最为严重。我国江河湖泊水面到处可见漂浮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滇池为例,其漂浮的水葫芦总量达数万吨。

要打捞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工程量巨大,同时运输难度也很大,更难以解决的是堆放这些水生植物需要的巨大场地,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些垃圾进行压缩处理,以降低垃圾含水率,压缩体积,达到方便运输和堆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船的垃圾压缩机构,通过压缩机构对水中固体垃圾进行压缩处理,达到压缩垃圾体积、降低垃圾含水率的目的。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上垃圾清理船的垃圾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压缩箱,垃圾压缩箱是由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底板围成的箱体;

后端板下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液压缸,垃圾压缩箱内配合设置有压缩头,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与压缩头连接,第一液压缸上方的后端板上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卷筒,卷筒上卷绕有缓存挡卷,卷筒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后端板的中部设置有横向槽,所述缓存挡卷的自由端穿过横向槽与压缩头连接;

所述底板包括前底板和后底板,所述后底板与后端板、左侧板、右侧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前底板的后端与后底板铰接形成开关门,前底板的前端连接有驱动前底板向下打开、向上关闭的第二液压缸,所述前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缩水出口。

所述后端板的上端连接有垃圾助脱耙,所述垃圾助脱耙包括横向排列的多根竖向设置的耙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垃圾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垃圾压缩箱内,第一液压缸启动驱动压缩头向前压缩垃圾,垃圾中的水分经前底板两侧的压缩水出口流出垃圾压缩箱,达到压缩垃圾体积、降低垃圾含水率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头前进时,同时带动卷筒上的缓存挡卷沿垃圾压缩箱的后部向前平铺,使输送装置连续输送的垃圾落在平铺的缓存挡卷上,当压缩头回程时,缓存挡卷上的垃圾在后端板中部的横向槽作用下,被刮至压缩头的前方,避免了垃圾直接落在第一液压缸上,而影响第一液压缸的使用性能。

3、后端板的上端连接有垃圾助脱耙,便于输送装置上的垃圾与输送装置分离,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垃圾压缩箱12,垃圾压缩箱12是由前端板14、后端板7、左侧板1、右侧板13以及底板16围成的箱体。

后端板7下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液压缸9,垃圾压缩箱1内配合设置有压缩头4,第一液压缸9的活塞杆端与压缩头4连接,第一液压缸9上方的后端板7上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卷筒8,卷筒8上卷绕有缓存挡卷5,缓存挡卷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采用橡胶、PVC等,卷筒8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卷筒8转动的驱动电机10,后端板7的中部设置有横向槽17,缓存挡卷5的自由端穿过横向槽17与压缩头4连接。

底板16包括前底板18和后底板19,后底板19与后端板7、左侧板1、右侧板13之间密封连接,前底板18的后端与后底板19铰接形成开关门,前底板1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缩水出口3,前底板18的前端连接有驱动前底板18向下打开、向上关闭的第二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0的尾端铰接在垃圾清理船上,活塞杆端铰接在前底板18的前端底部。

后端板7的上端连接有垃圾助脱耙11,垃圾助脱耙11包括横向排列的多根竖向设置的耙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垃圾通过位于垃圾压缩箱12后方的输送装置经垃圾助脱耙11输入垃圾压缩箱12,再通过第一液压缸9驱动压缩头4对垃圾压缩箱12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压缩水经压缩水出口3流出垃圾压缩箱12。

第一液压缸9驱动压缩头4向前的同时,电机10带动卷筒8逆时针转动,使缓存挡卷5随压缩头4一起向前平铺,使输送装置连续输送的垃圾落在平铺的缓存挡卷5上,当压缩头4回程时,电机10带动卷筒8顺时针转动,缓存挡卷5向后从新卷绕在卷筒8上,缓存挡卷5上的垃圾在后端板7中部的横向槽17的作用,被刮至压缩头4的前方,避免了垃圾直接落在第一液压缸9上,而影响第一液压缸9的使用性能。

当垃圾压缩箱12内的垃圾达到设定量时,第二液压缸6驱动前底板18向下打开,压缩后的垃圾进入位于下方的垃圾收集箱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