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及压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7043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及压合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及压合工艺。



背景技术:

梯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之一,由两边的梯边以及连接两边梯边的横板或横管组成。现有梯子的梯边与横管之间一般通过铆接或焊接的工艺固定连接。铆接工艺中,长时间使用后螺丝容易松动,从而导致梯子在使用时晃动不稳,而焊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不仅作业环境恶劣,而且该工艺对于某些材质不适合,比如,以重量轻、耐腐蚀等特点而广受欢迎的铝合金材质,焊接工艺易破坏铝材内部分子结构,降低材料原有的强度和耐用性,容易出现断裂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梯边与横管之间采用铆接和焊接工艺的梯子耐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放置梯子横管的下模具,位于下模具上方、可上下移动压紧固定梯子横管的上模具,以及设置在下模具两侧的挤压机构。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还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所述上模具连接有上下气缸,顶面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一端固定于上模具顶面,另一端穿过支架顶面上的通孔。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下模具上的边缘上设有定位孔,上模具对应位置设有配合插入定位孔的定位柱。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模具、挤压模具连接头和水平气缸,所述挤压模具连接头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挤压模具,另一端连接水平气缸。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挤压模具包括相互替换的第一挤压模具和第二挤压模具,其中,第一挤压模具一端通过螺纹与挤压模具连接头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套在梯子横管端部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开口边缘设有插槽凹位。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端部分别设有与所述插槽凹位相配合的上模具凹位和下模具凹位。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挤压模具一端通过螺纹与挤压模具连接头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到梯子横管的插头,以及与插头连接成一体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端部设有环形槽。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挤压模具还包括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中设有内螺纹,一端螺纹连接挤压模具连接头,另一端螺纹连接挤压部的后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设备压合梯子横管和梯边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固定梯子横管:将梯子横管放置在下模具中并使其两端对称地分布在下模具的外部,然后将上模具向下移动直至将梯子横管压紧固定;

步骤s200:第一次挤压:启动下模具两侧的挤压机构,同时挤压梯子横管两端使其在靠近上下模具的位置向外鼓起变形形成一圈凸起;

步骤s300:安装梯边:将带有通孔的梯边分别从两端插在梯子横管上并使其靠紧凸起;

步骤s400:第二次挤压:再次将两端安装有梯边的梯子横管放到下模具中,利用上模具压紧固定,此时,挤压机构位于梯边两侧,启动挤压机构对梯子横管端部进行第二次挤压,使其变形压紧在梯边上,从而完成梯子横管与梯边之间的压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形的设备,使用时,先将梯子横管放置在下模具中使其两端对称地分布在下模具的外部,并将上模具向下移动将横管压紧固定,然后启动下模具两侧的挤压机构,第一次挤压梯子横管两端使其在靠近上下模具端面的位置向外鼓起变形形成一圈凸起,将带有通孔的梯边分别从两端插在梯子横管上并使其靠紧凸起,然后再次将梯子横管放到下模具中,利用上模具压紧固定,此时,挤压机构位于梯边两侧,启动挤压机构对梯子横管端部进行第二次挤压,使其变形压紧在梯边上,从而完成梯子横管与梯边之间的压合连接。整个过程无需使用螺丝或焊接,一体成型,提高梯子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第一次挤压后的梯子横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将梯边插入到第一次挤压后的梯子横管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对梯子横管端部进行第二次挤压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梯子横管和梯边之间完成压合连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压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挤压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1-底座,2-下模具,21-定位孔,22-下模具凹位,3-上模具,31-导向柱,32-定位柱,33-上模具凹位,4-挤压机构,41-第一挤压模具,411-插槽,412-插槽凹位,42-第二挤压模具,421-插头,422-挤压部,423-环形槽,424-螺纹连接管,43-挤压模具连接头,44-水平气缸,5-支架,6-上下气缸,7-导向柱,8-梯子横管,81-凸起,9-梯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放置梯子横管8的下模具2,位于下模具2上方、可上下移动压紧固定梯子横管8的上模具3,以及设置在下模具2两侧的挤压机构4。

使用时,如图1和4所示,先将梯子横管8放置在下模具2中使其两端对称地分布在下模具2的外部,并将上模具3向下移动将梯子横管8压紧固定,然后启动下模具3两侧的挤压机构4,第一次挤压梯子横管8两端使其在靠近上下模具的位置向外鼓起变形形成一圈凸起81;如图5所示,将带有通孔的梯边9分别从两端插在梯子横管8上并使其靠紧凸起81;如图6所示,再次将梯子横管8放到下模具2中,利用上模具3压紧固定,此时,挤压机构4位于梯边9两侧,启动挤压机构4对梯子横管8端部进行第二次挤压,使其变形压紧在梯边9侧面上,如图7所示,从而完成梯子横管8与梯边9之间的压合连接。整个过程无需使用螺丝或焊接,一体成型,提高梯子的耐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还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支架5,所述上模具3连接有上下气缸6,顶面设有导向柱31,所述导向柱31一端固定于上模具3顶面,另一端穿过支架5顶面上的通孔。通过上下气缸6带动上模具3上下移动,从而将放置在下模具2中的梯子横管8压紧固定,在此过程中,导向柱31在支架5顶面上的通孔中上下移动,防止上模具3发生偏移或转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方式,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中,下模具2上的边缘上设有定位孔21,上模具3对应位置设有配合插入定位孔21的定位柱32。当上模具3下降压紧梯子横管8时,定位柱32配合插入定位孔21中,对上模具3的压紧过程进行锁紧定位,防止错位。

所述用于梯子压合成型的设备,其中,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挤压模具、挤压模具连接头43和水平气缸44,所述挤压模具连接头43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挤压模具,另一端连接水平气缸44。由于挤压模具连接头43通过螺纹连接挤压模具,便于根据需要跟换不同的挤压模具,从而将梯子横管8的端部产生不同的变形。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挤压模具包括相互替换的第一挤压模具41和第二挤压模具42,其中,第一挤压模具41一端通过螺纹与挤压模具连接头43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套在梯子横管8端部的插槽411,所述插槽411的开口边缘设有插槽凹位412。在进行第一次挤压时,启动水平气缸44,带动第一挤压模具41向梯子横管8移动,使插槽411完全配合套在梯子横管8的端部,同时插槽411的开口边缘与上模具2、下模具3的端面相接触,插槽凹位412与下下模具的端面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继续移动第一挤压模具41,则插槽411的底部将挤压梯子横管8的端部使其位于空腔内的位置向外鼓起变形形成一圈凸起81。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端部分别设有与所述插槽凹411位相配合的上模具凹位33和下模具凹位22。使得插槽411的开口边缘与上下模具端面相接触时,插槽凹位412与下模具凹位21、上模具凹位31对接共同形成空腔,更有利于梯子横管81的变形。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挤压模具42一端通过螺纹与挤压模具连接头43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到梯子横管8的插头421,以及与插头421连接成一体的挤压部422,所述挤压部422的端部设有环形槽423。在进行第二次挤压时,首先将挤压模具更换成第二挤压模具42,如图6所示,启动水平气缸44,带动第二挤压模具42向梯子横管8移动,使插头421配合插入梯子横管8的端部中,继续移动第二挤压模具42,环形槽423的底部开始挤压梯子横管8的端部使其在环形槽423与上模具3、下模具2端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向外膨胀变形,压紧在梯边9的上,如图7所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挤压模具42还包括螺纹连接管424,所述螺纹连接管424中设有内螺纹,一端螺纹连接挤压模具连接头43,另一端螺纹连接挤压部422的后段。当插头421或挤压部422损坏时,便于更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设备压合梯子横管和梯边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固定梯子横管:将梯子横管8放置在下模具2中并使其两端对称地分布在下模具的外部(如图1所示),然后将上模具3向下移动直至将梯子横管8压紧固定;

步骤s200:第一次挤压:启动下模具2两侧的挤压机构4,同时挤压梯子横管8两端使其在靠近上下模具的位置向外鼓起变形形成一圈凸起81(如图4所示);

步骤s300:安装梯边:将带有通孔的梯边9分别从两端插在梯子横管8上并使其靠紧凸起81(如图5所示);

步骤s400:第二次挤压:再次将两端装有梯边9的梯子横管8放到下模具2中(如图6所示),利用上模具3压紧固定,此时,挤压机构4位于梯边9两侧,启动挤压机构4对梯子横管8端部进行第二次挤压,使其变形压紧在梯边上,从而完成梯子横管8与梯边9之间的压合连接(如图7所示)。

整个过程无需使用螺丝或焊接,一体成型,提高梯子的耐用性,克服了传统梯子安装工艺的缺陷。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