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325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床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专利文献205465474u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包括机床、拉门系统、控制系统、前饰板、后防护罩、机床连接架、尾架侧门,所述机床连接架置于机床正上方且固结为一体,所述前饰板固定于机床正面底端,所述后防护罩固接于机床后侧,所述拉门系统、控制系统配合连接于机床连接架上且形成密封整体,所述尾架侧门连接于机床连接架侧面。据该专利文献自述,数控机床的拉门系统与机床连接架形成密封整体,防止切削液外漏,同时针对特定盘类零件可一次装夹完成车、钻、磨、攻等工艺,实现工序复合,提高加工效率,稳定产品质量。但是该专利文献无法在加工时及时将废屑排出,使用后人工清理废屑也非常不便;此外在外形构造上也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数控机床,包含加工床与操作台;

所述加工床包含外罩与加工机构;

外罩内部形成加工空间,加工机构位于所述加工空间内;

操作台包含连接结构、安装结构以及面板;

安装结构包含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容物槽;面板安装在所述容物槽中;

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连接杆;连接杆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形成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

外罩上设置有底座;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底座、安装结构相连;

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旋转调节机构。

优选地,加工床还包含排屑机构;

排屑机构贯穿外罩设置;排屑机构沿外罩内到外的延伸方向上存在高度抬升。

优选地,所述外罩上设置有移门,所述移门形成左移门与右移门;

左移门与右移门沿左右方向滑动完成开门、关门;

左移门和/或右移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左移门和/或右移门包含顶面延伸部;所述顶面延伸部与主罩上端面平行设置。

优选地,加工机构包含主轴组件、加工台以及双dd转台;

所述主轴组件包含主轴;

加工台位于主轴下方,加工台包含x轴与y轴;

x轴与y轴垂直布置,x轴能够沿y轴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所述双dd转台形成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

第一转台与x轴相对固定;第二转台能够沿x轴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优选地,加工机构还包含立柱与刀库,主轴组件还包含摇摆头与主轴头座;

主轴按内藏式装配在摇摆头中;

摇摆头通过轴承与主轴头座连接;

主轴头座与立柱滑动连接;

所述刀库安装在立柱沿宽度延伸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加工床还包含油压系统与供电系统;

所述油压系统包含液压站与三点组合;

所述供电系统包含配电柜、变压器以及稳压器;

油压系统与供电系统位于所述数控机床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形成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

面板形成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

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容物槽内。

优选地,安装结构还包含卡夹与卡杆;

安装座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形成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卡夹;卡杆与卡夹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杆由刚性材料制成;或者,

卡杆包含过渡部,过渡部能够调节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之间夹角。

优选地,安装座包含容物部与端盖;

所述容物槽位于容物部内;端盖与安装座紧固连接;

端盖能够将面板限制在容物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加工时能避免废屑飞溅,同时设置有排屑机构,能够及时将废屑自动排出,防止割伤内部结构,降低清洁难度;

2、本发明能够实现x轴、y轴、双dd转台自转、主轴摇摆以及主轴上下方向五轴联动;

3、本发明能够对面板的位置、角度、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使用者找到习惯的操作位置;

4、本发明容易对面板进行安装或取出操作,特别适用于带无线控制的操作台;

5、本发明方便将显示屏与控制器安装在一起,有利于使用者一边进行控制操作,一边观察数控机床的加工情况;

6、本发明结构布置合理,易于装配,外形美观,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加工床立体图;

图2为移门打开时正视图;

图3为移门关闭时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后视图;

图5为操作台正视图;

图6为操作台右视图;

图7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外罩1第一安装座7201

移门2第二安装座7202

观察窗201容物部721

顶面延伸部202端盖722

排屑机301卡杆723

排屑箱302过渡部7230

主轴头座401卡夹724

摇摆头402面板73

主轴403第一面板7301

刀库5第二面板7302

y轴601细雾除尘净化器801

x轴602细雾除尘净化风管802

双dd转台603警示灯9

连接结构71立柱10

第一连接部7101配电柜11

第二连接部7102稳压器12

调节部7103变压器13

底座711液压站14

安装结构72三点组合15

容物槽7200空调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控机床包含外罩1、加工机构、排屑机构、控制台组件、油压系统、供电系统等结构。外罩1为钣金结构,外罩1内部形成容物空间,加工机构位于所述容物空间内,外罩1上设置有移门2,移门2为平开式结构,即沿左右方向打开,移门2形成左移门与右移门,外罩1上设置有相应的滑槽,左移门与右移门沿左右方向滑动完成开门、关门。左移门与右移门上设置有观察窗201,观察窗201由例如透明塑料或钢化玻璃的透明材料制成,用于观察内部的加工情况。移门2上设置有把手,方便滑动移门2。如图1所示,左移门和/或右移门还包含顶面延伸部202,顶面延伸部202与外罩1上端面平行设置,当移门2打开时,操作者能够从上方看到外罩1内部的情况,放置或取出加工件时,操作者不用弯腰去观察,操作更加方便。优选例中,所述移门2也可以是只有一扇,结构简单,但在操作上会不够方便;优选地,观察窗201也可以只存在于左移门或者右移门上,但观察角度会相应的变小,外形上也不够美观。优选地,所示移门2还可以是推拉式结构,但开关门时旋转空间较大,使用不便。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数控机床上还设置有排屑机构,排屑机构包含排屑机301与排屑箱,排屑机301的进口、出口分别连通外罩1的内部、外部,排屑机301沿外罩1内到外的延伸方向上存在高度抬升,排屑箱位于排屑机301在所述出口的下方。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油或水对机床内部进行冲洗,将废屑冲至排屑机301的进口位置,再由排屑机301上的传动带将废屑运送至出口位置,最终废屑落入到排屑箱内;由于排屑机301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爬升,用于冲洗废屑的水或油可以分离出来重新过滤使用。

加工机构包含主轴403组件、加工台、刀库5以及立柱10,主轴403组件与刀库5安装在立柱10上,加工台位于主轴403组件下方。主轴403组件包含主轴403、摇摆头402以及主轴403头座401,主轴403为内藏式主轴403,并安装在摇摆头402中,摇摆头402与主轴403头座401之间使用轴承连接,实施例中,使用力矩电机驱动摇摆头402与主轴403摆动,适应加工需求。主轴403头座401与立柱10滑动连接,这样主轴403头座401便能带动主轴403上下运动。加工台位于主轴403下方,加工台包含x轴602与y轴601,x轴602与y轴601垂直布置,x轴602能够沿y轴601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加工台还包含双dd转台603,所述双dd转台603形成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第一转台与x轴602相对固定;第二转台能够沿x轴602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加工件固定在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之间,加工时,第一转台驱动加工件旋转,实施例中,第一转台或第二转台中直接转入电机进行驱动,当然优选例中,电机也可以位于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之外,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加工件转动,但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刀库5安装在立柱10的左侧或右侧,配上换刀机构便能够实现换刀操作。

如图2、图3所示,外罩上设置有底座711,操作台安装在所述底座711上。操作台包括连接结构71、安装结构72以及面板73。其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连接结构1包含连接杆,连接杆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形成第一连接部7101与第二连接部7102,此外连接杆上还设有调节部7103;连接杆为中空结构,也就是说连接杆内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沿连接杆长度延伸方向贯穿连接杆,以减轻连接杆的重量,节省耗材。如图7所示,安装结构72包含安装座、卡夹724以及卡杆723,安装座形成第一安装座7201与第二安装座7202,安装座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卡夹724设置在两个安装座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上,卡杆723穿过卡夹724将两个安装座连接起来。安装座包含容物部721与端盖722,容物部721内设置有容物槽7200,用于安放面板73,端盖722则将面板73限制在容物槽7200中,防止脱落。面板73形成第一面板7301与第二面板7302,第一面板7301、第二面板7302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7201、第二安装座7202的容物槽7200内。第一连接部7101与底座711相连,第二连接部7102与安装结构72相连。优选例中,卡夹724还可以是只存在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上,相应的也只有一侧设置有卡杆723,但会造成强度的降低,卡杆723容易发生变形。

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101通过轴承与底座711相连,两者之间能够产生周向相对转动,第二连接部7102与第二安装座7202过渡配合连接,调节部7103则采用轴承或者间隙配合的连接方式能够进行旋转调节。这样通过第一连接部7101的旋转调节结构能够调整安装结构72以及面板73的位置,通过调节部7103则能够进一步调整面板73角度,方便使用者选择合适的位置与角度进行操作。优选例中,还可以是在第一连接部7101与第二连接部7102处设置例如轴承的旋转调节机构,在调节部7103设置齿条调节机构,这样便不仅能够调整面板73角度方位,还能调节面板73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人员的操作。当然,优选地,第一连接部7101、第二连接部7102、调节部7103的连接结构71还可以任意组合,比如调节部7103是紧固连接的,并不能参与到角度和高度的调节,只是在第一连接部7101能够进行旋转调节,但是会导致面板73的活动维度减少,更多出现操作人员无法找到习惯操作位置的情况。

实施例中,卡杆723由刚性材料制成,第一面板7301、第二面板7302通过卡夹724与卡杆723紧固连接后存在一定的角度,采用刚性卡杆723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使用中面板73用力摁压导致角度变化的情况。优选例中,卡杆723包含了过渡部7230,过渡部7230由例如鹅颈管的柔性材料制成,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调整第一面板7301和第二面板7302之间的角度,但是会存在摁压过程中,面板73发生角度倾斜。优选地,过渡部7230还可以是铰链结构,或者第一面板7301、第二面板7302直接铰接,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防止面板73上落灰。

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控制台作为第一面板7301安装在第一安装座7201的容物槽7200中,将显示屏放在第二安装座7202的容物槽7200中,形成类似笔记本电脑的结构,减轻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实施例中,端盖722为刚性结构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固定在容物部721上,进而固定面板73。优选例中,还可以在端盖722的内圈上设置弹性限位环,面板73通过限位环的弹性变形卡入到容物槽7200中,而限位环在恢复原有形状后,又可以防止面板73从容物槽7200中脱落。

如图4所示,油压系统与供电系统设置在所述数控机床的后侧,油压系统包含液压站14与三点组合15,所述三点组合15即过滤器、调压阀、给油器的组合;供电系统包含配电柜11、变压器13以及稳压器12。实施例中,变压器13采用油冷机变压器。由于油压系统与供电系统属于不直接参与到工件加工的机构,设置在数控机床后侧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腾出加工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对油路、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对废屑或其他机构割伤割破。数控机床的一侧还设置有空调16,以方便降低加工过程中各部件的温度,有效保护数控机床。外罩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细雾除尘净化系统与警示灯9。所述细雾除尘净化系统包含细雾除尘净化器801与细雾除尘净化风管802,该结构能够有效净化数控机床内部的油雾,防止造成空气污染以及人体伤害;警示灯9则能对数控机床的工作状况进行显示,例如若操作不当,或者数控机床温度过高,抑或加工过程存在异常时,发出声音和光线警报;其他状况下,比如机床对操作指令正常执行,或者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时,也可以进行绿色灯光的提示。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警示灯9的动作进行不同的设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