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952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数控铣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



背景技术:

数控铣床设备是指主要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现有的铣床设备结构设计简单,传统的加工方式由有两种,一为单个产品工件固定后在数控铣床上进行铣加工,铣完一个面后再铣另一个面,尺寸精度可以保证,但产能很低。二为多个产品工件同一个装夹面夹持一起装夹,铣完一个面后再铣另一个面;工件装夹受力不一致,容易造成尺寸超差;产能有所提升,但尺寸精度不易达到,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旨在提高双面铣床设备的铣加工效率并保证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用于固定工件的周转治具;所述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臂和触手;所述触手上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抓取周转治具的卡块;所述周转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厚度略小于工件的厚度;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卡位孔;所述卡位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夹紧工件的楔形块;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治具卡槽。

优选地,所述卡块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定位块;所述治具卡槽包括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间设置有与定位块相匹配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触手上设置有两个卡爪,两个卡爪通过连接杆连接后与机械臂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与基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机械臂与触手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械臂和基座采用第一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机械臂与触手之间采用第二活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治具卡槽和定位槽为圆弧状;所述卡块和定位块为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槽的槽深大于所述治具卡槽的槽深;所述定位块伸出时,凸出于卡块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楔形块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楔形块斜面的一侧向下设置在卡位孔内。

本发明采用机械手和周转治具相配合的配合机构,机械手抓取周转治具时,将卡块卡到周转治具的卡槽内,可伸缩的定位块伸出并卡在定位槽内完成定位固定,机械手即可实现周转治具的3d移动或旋转,操作简单;且多个工件固定在周转治具上统一翻转,避免了单个工件翻转带来的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配合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机械臂、卡爪和周转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周转治具翻转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周转治具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周转治具及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卡爪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治具卡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工件与楔形块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机械手;11为基座;12为第一机械臂;121为第一活动轴;13为第二机械臂;131为第二活动轴;14为触手;141为卡爪;142为旋转轴;143为卡块;144为定位块;15为连接杆;2为周转治具;21为底板;22为卡位孔;23为楔形块;231为斜面;24为治具卡槽;241为上卡槽;242为下卡槽;243为定位槽;3为工件;31为工件的第一端面;32为工件的第二端面。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包括机械手1和周转治具2,其中机械手1包括基座11、机械臂和触手14;触手14上设置有用于抓取周转治具2的两个卡爪141,两个卡爪通过连接杆15连接后与机械臂连接。上述两个卡爪141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轴142,旋转轴142的一端设置有卡块143;卡块143的表面凸出形成一可伸缩的定位块144。周转治具2包括底板21,且底板21的厚度略小于工件的厚度;使得工件的两个加工端面可直接裸露在底板21的两个端面上,底板2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卡位孔22,卡位孔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夹紧工件的楔形块23,底板21的两侧设置有圆弧状的治具卡槽24。

本实施例中,治具卡槽24包括有上卡槽241和下卡槽242,且上下卡槽之间设置有圆弧状的定位槽243;定位槽243的槽深大于治具卡槽24的槽深。触手14上的卡块143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圆柱状的定位块144,该定位块144的大小形状与周转治具2的定位槽243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定位块144在常规下为缩回状态,伸出时形成凸出于卡块143外表面,与周转治具2的定位槽243相互卡接完成固定。

为了使得机械手1实现多方位的翻转动作,本实施例中的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12和第二机械臂13;第一机械臂12与基座11采用第一活动轴121进行活动连接;第二机械臂13与触手14采用第二活动轴131进行活动连接。

为了使得工件容易卡紧与松开,楔形块23的形状采用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中具有斜面231的一侧向下设置在卡位孔22内。工作时,楔形块23沿着斜面231方向上下滑动,进而将工件卡紧或者松开。

工作时,先将工件放置到卡位孔22内,推动楔形块23向下滑行卡紧工件;机械手1控制触手14到达周转治具2处,触手14利用卡块143卡住周转治具2的治具卡槽24,并伸出定位块144,使得定位块144与治具卡槽24内的定位槽243卡接实现固定,第一机械臂12与第二机械臂13移动将周转治具2放置在数控铣床的装夹装置上并进行固定。

固定完毕后,启动数控铣床进行工件一端面的铣加工;待加工完毕后,装夹装置松开周转治具2,机械手1再次进行定位抓取周转治具2,并通过卡爪141上的旋转轴142将周转治具2进行翻转,翻转后装夹装置再次夹紧周转治具2,对工件另一端面进行铣加工,如此循环反复,完成工件铣加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面铣设备的配合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用于固定工件的周转治具;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臂和触手;触手上设置有卡爪;卡爪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抓取周转治具的卡块;周转治具包括底板,底板的厚度略小于工件的厚度;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卡位孔;卡位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夹紧工件的楔形块;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与卡块相配合的治具卡槽。本发明的机械手抓取周转治具时,将卡块卡到周转治具的卡槽内,可伸缩的定位块伸出并卡在定位槽内完成定位固定,机械手即可实现周转治具的3D移动或旋转,操作简单;且多个工件固定在周转治具上统一翻转,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新;谭弘平;邓中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智科精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