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2764发布日期:2018-06-22 23:52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轧钢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钢生产中,经常在换辊换槽时,因对所使用轧机的弹跳及过钢钢料不确定,造成堆钢事故。目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为:过钢前用卡钳卡量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轧槽,然后用卡尺测量卡钳张口尺寸的大小,该方法的缺点是:如果轧机性能好,没有弹跳,这样测量出来的尺寸相对准确;如果所使用轧机存在一定量的弹跳,导致所测量出来的值存在很大的误差,这时就不能准确的判断轧机过钢时的钢料,如果轧第一支钢钢料过大,很容易造成堆钢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解决了所使用轧机如果存在一定量的弹跳,利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轧辊之间的距离时,误差较大,容易导致后续进钢时发生堆钢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准备预轧制小样,将预轧制小样加热,之后开启轧机,使得加热后的预轧制小样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轧制,得到轧制小样;

(2)利用卡钳测量轧制小样的厚度,得到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加热后的预轧制小样的温度为940-960℃。

优选地,预轧制小样的前端需进行切割,形成一切割斜面。

优选地,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优选地,斜面位于预轧制小样的上端面和/或预轧制小样的下端面。

优选地,预轧制小样的长度大于轧机的出口导卫的长度。

优选地,预轧制小样的材质和之后需进行轧制的轧钢材料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准备预轧制小样,将预轧制小样加热,之后开启轧机,使得加热后的预轧制小样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轧制,得到轧制小样;利用卡钳测量轧制小样的厚度,得到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距离。利用开车过钢前,通过压小样的方法,模拟轧钢时的钢料,可以精准的测量过钢小样尺寸的大小,从而有效避免因钢料不合适造成的跑堆钢事故,有效的降低废钢率,提高有效作业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轧辊 2-斜面

3-卡钳 4-下轧辊

5-预轧制小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轧机中轧辊之间距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准备预轧制小样5,将预轧制小5样加热,之后开启轧机,使得加热后的预轧制小样5通过上轧辊1和下轧辊4的轧制,得到轧制小样;

(2)利用卡钳3测量轧制小样的厚度,得到上轧辊1和下轧辊4之间的距离。利用开车过钢前,通过压小样的方法,模拟轧钢时的钢料,可以精准的测量过钢小样尺寸的大小,从而有效避免因钢料不合适造成的跑堆钢事故,有效的降低废钢率,提高有效作业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加热后的预轧制小样5的温度为940-960℃。预轧制小样5需要保证一定的温度,温度不能过低,温度太低所压出的小样卡量尺寸不准确;要保证所压小样的温度,必须有加热及保温设备,为此在现场安装一台小型试验用加热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轧制小样的前端需进行切割,形成一切割斜面2。所准备的预轧制小样5长度不能太短,小样过短经轧制后不方便取出来,其长度由轧机出口导卫长度决定;所准备的预轧制小样5前头必须切割出一个斜面,否则不容易放进导卫中,导致小样压不过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预轧制小样5更容易放进导卫中,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预轧制小样5更容易放进导卫中,斜面位于预轧制小样的上端面和/或预轧制小样的下端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预轧制小样5更容易放进导卫中,预轧制小样的长度大于轧机的出口导卫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所准备的预轧制小样5具备代表性,预轧制小样的材质和之后需进行轧制的轧钢材料相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