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中心找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24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中心找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心找正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的中心找正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利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需要利用巡边器、杠杆表等辅助工具找正零件的加工基准,在立式铣床加工回转零件时,需要将杠杆表夹持在钻头上找正回转体零件的圆心作为零件加工的基准。在找正过程中,需要调节杠杆表的表头来满足找正不同直径零件的需要,但是由于杠杆表表头的调节范围非常有限,只能找正直径较小的内孔,无法找正直径超过表头调节范围的内孔,同时杠杆表不能改变轴向方向,实用过程中也受到限制。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找正零件的加工基准或找正回转体零件的圆心以满足不同零件找正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的中心找正机构,解决现有技术现有的找正机构不能满足不同零件的找正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的中心找正机构,包括用于与机床连接的锥柄、套设在锥柄内的柄杆、与柄杆连接的滑套,

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条形固定板,两条形固定板之间通过两限位转动件连接,其中一限位转动件上与其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该转动杆的下端连接有带v型夹持口的工件夹持结构,该工件夹持结构的下方对应位置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与该v型开口对应的位置处开有t型槽;另一限位转动件与柄杆转动连接;所述柄杆与转动杆的设置方向相反且错位。

其中,所述工件夹持结构包括固定架,该固定架上设有相向设置的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之间采用驱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固定架设置的螺杆、位于螺杆左右两侧并与其啮合的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螺杆由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电机驱动后带动左齿轮和右齿轮同步相向/背离运动从而带动夹持臂夹持/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臂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并与左齿轮、右齿轮分别同轴转动连接的左驱动臂、右驱动臂;还包括转动固定在固定架上的左抓臂和右抓臂,左抓臂和左驱动臂之间通过左连接件转动连接,右抓臂和右驱动臂之间通过右连接件转动连接;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均连接有抓手。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为通槽状结构,螺杆贯穿槽底,所述螺杆的上端与转动杆连接,螺杆的下端采用限位件限位且置于通槽内。

再有,所述柄杆下端为具有内螺纹的阶梯圆柱,阶梯圆柱通过横板与另一转动件连接,所述横板上设置和所述阶梯圆柱间隙配合的圆孔,所述柄杆和横板通过螺纹轴向限位。

最后,所述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楔形板,两楔形板之间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一槽底呈倾斜弯折结构的槽形架,该槽形架口部两楔形板上开有多个固定孔,分别通过转轴使左驱动臂、左抓臂与槽形架转动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锥柄与柄杆套接后将锥柄与机床的主轴连接,再通过滑套和横板将柄杆与另一限位转动件连接,从而使柄杆与连接架连接,另一转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带v型夹持口的工件夹持结构,将直径相同的两钢球放入底座上的t型槽中,前后移动底座,使两钢球的圆心连线在工件夹持结构v型开口的中心位置,初步实现粗找正,再上升底座使两钢球与v型开口的任意一面首先接触,相对另一面进而仔细调整机床工作台位置,使两钢球外径与两v型面对称均匀相切,直至用机床工作台灯从v型开口一端照射,操作者从另一端观察四切点不漏光为止,即是轴类零件的中心位置;还可通过锥柄中心线与v型开口中心线的交点确定轴类零件的中心位置。

②电机固定在固定架上直接给螺杆提供动力,螺杆转动带动左齿轮、右齿轮同步同向/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同时动作,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同时带动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动作,从而带动左抓臂、右抓臂同时相向/背离运动;当夹持结构用于找正中心时,夹持臂呈v型开口的状态由电机提供动力从而驱动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臂转动,驱动臂驱动连接件带动抓臂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

当中心找正完成后,夹持结构还可以用于夹持/松开工件,当需要进行加工时,夹持机构上的抓手还可对工件进行夹持,满足定位加工的目的;夹持臂夹持/松开工件的状态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臂,驱动臂驱动连接件,连接件带动抓臂转动,抓臂带动抓手,从而实现夹持/松开;

③固定架为通槽状结构,螺杆贯穿槽底,所述螺杆的上端与转动杆连接,螺杆的下端采用限位件限位且置于通槽内,通槽状固定架便于驱动机构的安装,螺杆贯穿槽底,左齿轮、右齿轮均置于通槽内并通过转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螺杆的下端设置有限位件,防止螺杆转动过程中脱离,同时螺杆的下端置于固定架内,防止在加工时碰伤工件或影响找正中心;

④所述横板上开有圆孔,且阶梯圆柱和圆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所以横板和连接架可以进行平面转动,能有效补偿零件轴线与机床刀具移动平行度误差;

⑤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楔形板,两楔形板之间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一槽底呈倾斜弯折结构的槽形架,槽底的倾斜弯折结构使得连接件对工件夹持时传导的力更多,同时由于楔形板与抓臂连接的一端到靠近抓手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因此楔形板与抓手的连接位置处的接触面增大,抓手夹持面的压强减小,压力传递更多,抓手在夹持工件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工件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夹持工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锥柄1、柄杆2、滑套3、连接架4、固定板5、另一限位转动件6、其中一限位转动件7、转动杆8、夹持结构9、底座10、v型开口11、t型槽12、电机91、固定架92、转轴93、抓臂94、连接件95、抓手96、驱动臂97、螺杆81、坐齿轮83、右齿轮82、限位件84。

实施例

参考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轴类零部件的中心找正机构,包括用于与机床连接的锥柄1、套设在锥柄1内的柄杆2、与柄杆2连接的滑套3,还包括连接架4,所述连接架4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条形固定板5,两条形固定板5之间通过两限位转动件连接,其中一限位转动件7上与其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8,该转动杆8的下端连接有带v型夹持口的工件夹持结构9,该工件夹持结构9的下方对应位置设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与该v型开口11对应的位置处开有t型槽12;另一限位转动件6与柄杆2转动连接;所述柄杆2与转动杆8的设置方向相反且错位。锥柄1与柄杆2套接后将锥柄1与机床的主轴连接,再通过滑套3和横板将柄杆2与另一限位转动件6连接,从而使柄杆2与连接架4连接,另一转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带v型夹持口的工件夹持结构9,将直径相同的两钢球放入底座10上的t型槽12中,前后移动底座10,使两钢球的圆心连线在工件夹持结构9vv型开口11的中心位置,初步实现粗找正,再上升底座10使两钢球与v型开口11的任意一面首先接触,相对另一面进而仔细调整机床工作台位置,使两钢球外径与两v型面对称均匀相切,直至用机床工作台灯从v型开口11一端照射,操作者从另一端观察四切点不漏光为止,即是轴类零件的中心位置。本发明在加工的过程中极大的方便了操作者找正零件的加工基准,满足零件的找正需求,该找正机构有效提高现有机床加工零件的精度,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范围广泛、效率高。

其中,所述工件夹持结构9包括固定架92,该固定架92上设有相向设置的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之间采用驱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固定架92设置的螺杆81、位于螺杆81左右两侧并与其啮合的左齿轮和右齿轮82,所述螺杆81由设置在固定架92上的电机91驱动后带动左齿轮和右齿轮82同步相向/背离运动从而带动夹持臂夹持/松开。所述夹持臂包括设置在固定架92上并与左齿轮、右齿轮82分别同轴转动连接的左驱动臂97、右驱动臂97;还包括转动固定在固定架92上的左抓臂94和右抓臂94,左抓臂94和左驱动臂97之间通过左连接件95转动连接,右抓臂94和右驱动臂97之间通过右连接件95转动连接;左连接件95、右连接件95均连接有抓手96。

电机91固定在固定架92上直接给螺杆81提供动力,螺杆81转动带动左齿轮、右齿轮82同步同向/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左驱动臂97和右驱动臂97同时动作,左驱动臂97、右驱动臂97同时带动左连接件95、右连接件95动作,从而带动左抓臂94、右抓臂94同时相向/背离运动;当夹持结构9用于找正中心时,夹持臂呈v型开口的状态由电机91提供动力从而驱动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臂97转动,驱动臂97驱动连接件95带动抓臂94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

当中心找正完成后,夹持结构9还可以用于夹持/松开工件,当需要进行加工时,夹持机构上的抓手96还可对工件进行夹持,满足定位加工的目的;夹持臂夹持/松开工件的状态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臂97,驱动臂97驱动连接件95,连接件95带动抓臂94转动,抓臂94带动抓手96,从而实现夹持/松开。所述抓手96夹持工件的一侧上设有橡胶垫,防止夹伤工件,橡胶垫可设置成内凹的弧形结构,防止夹持时工件滑落。

再有,所述固定架92为通槽状结构,螺杆81贯穿槽底,所述螺杆81的上端与转动杆8连接,螺杆81的下端采用限位件84限位且置于通槽内。固定架92为通槽状结构,螺杆81贯穿槽底,所述螺杆81的上端与转动杆8连接,螺杆81的下端采用限位件84限位且置于通槽内,通槽状固定架92便于驱动机构的安装,螺杆81贯穿槽底,左齿轮、右齿轮82均置于通槽内并通过转轴93与固定架92转动连接,螺杆81的下端设置有限位件84,防止螺杆81转动过程中脱离,同时螺杆81的下端置于固定架92内,防止在加工时碰伤工件或影响找正中心。作为优选方案,还可在所述固定架92上设有限位板(图中未视出),用于限制螺杆81上下移动的位置,限位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再有,所述柄杆2下端为具有内螺纹的阶梯圆柱,阶梯圆柱通过横板与另一转动件连接,所述横板上设置和所述阶梯圆柱间隙配合的圆孔,所述柄杆2和横板通过螺纹轴向限位。所述横板上开有圆孔,且阶梯圆柱和圆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所以横板和连接架4可以进行平面转动,能有效补偿零件轴线与机床刀具移动平行度误差。

所述左连接件95和右连接件95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95包括相对设置的楔形板,两楔形板之间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一槽底呈倾斜弯折结构的槽形架,该槽形架口部两楔形板上开有多个固定孔,分别通过转轴93使左驱动臂97、左抓臂94与槽形架转动连接。连接件95包括相对设置的楔形板,两楔形板之间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一槽底呈倾斜弯折结构的槽形架,槽底的倾斜弯折结构使得连接件95对工件夹持时传导的力更多,同时由于楔形板与抓臂94连接的一端到靠近抓手96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因此楔形板与抓手96的连接位置处的接触面增大,抓手96夹持面的压强减小,压力传递更多,抓手96在夹持工件时更加稳定。

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固定左齿轮、右齿轮82的转轴93上设有扭簧,通过扭簧保证抓手96的持久夹持力。每个转轴93上设有两个扭簧,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扭簧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架92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