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加工螺纹孔并组装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74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栅加工螺纹孔并组装的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领域,涉及一种复古中国风格栅快速加工螺纹连接孔并组装的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格栅加工主要以焊接和螺接为主。采用焊接方式时,格栅铝型材先下料后焊接,由于格栅铝型材壁厚较薄,且是空腔型材,焊接会导致型材变形,例如长方形格栅焊接完成后,对角线偏差较大,且有高低差。格栅内、外框铝型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格栅内、外框连接时,先将内、外框型材、两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装入焊接模板中定位,再焊接,效率低;焊接完成后需要打磨焊瘤,进一步降低加工效率。焊接的铝格栅尺寸不完全统一,有焊接变形、焊瘤不美观、打磨加工时间长的缺点。焊接处属刚性连接,有受力开裂的隐患。采用螺接方式时,在格栅内、外框上打孔,用两根螺丝将内、外框型材、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直接连接,常规方法是外框与内框分开用电钻打孔,造成孔位不准确,内、外框的螺纹孔不在同一中心线,位置度相差大,螺丝紧固时易出现偏转,偏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格栅加工螺纹孔并组装的工具,该工具能够对铝格栅快速准确打孔,并进行组装,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格栅加工螺纹孔并组装的工具,其包括上模板、下模板、钻套和导正销;钻套的钻套孔与格栅的外框和内框的连接螺钉相匹配;

所述下模板上开有与格栅的外框和内框位置对应、且与格栅的外框和内框的角部形状和角部各边宽度相匹配的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并开有与两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位置对应、且与两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形状和宽度相匹配的两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Ⅲ;两容纳槽Ⅰ分别与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的相平行边垂直贯穿,角状容纳槽Ⅲ的各边分别与两容纳槽Ⅰ相接形成一个整体容纳槽;一对或多对导正销孔或导正销分别开在或凸起在容纳槽Ⅰ和与容纳槽Ⅰ相平行的角状容纳槽Ⅰ的边的对应位置上,或/和角状容纳槽Ⅰ的边和与角状容纳槽Ⅰ的边相平行的角状容纳槽Ⅱ的边的对应位置上;

所述的上模板的底板上有与下模板上的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完全对应的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还有与下模板上的两容纳槽Ⅰ相对应位置突起有两个与下模板上的两容纳槽Ⅰ相匹配的凸起;在各凸起的两最小端面内分别开有中心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的贯穿或不贯穿的两钻头让位孔,两钻头让位孔稍大于钻套的钻套孔;在与两个凸起的最小端面相对的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的各壁上凸起有钻套的固定台;各固定台上分别开有钻套安装孔,钻套固定在钻套安装孔内,各钻套的钻套孔与相对的两钻头让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上模板在与下模板上的导正销孔或导正销相对应位置上凸起有导正销或开有导正销孔;

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后,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Ⅰ′形成的空腔正好与格栅的外框相匹配,角状容纳槽Ⅱ和角状容纳槽Ⅱ′形成的空腔正好与格栅的内框相匹配。

上述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在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的交角处开有弧形过渡孔。进一步保证了格栅的顺利安装。

上述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分别开有L型空腔,下模板上角状容纳槽Ⅱ和角状容纳槽Ⅲ之间还开有正方形空腔。以减轻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重量。

上述所述开有L型空腔和正方形空腔的下模板为由宽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围成的正方形,并在一角向内突出一个与正方形的相交边形成一个小正方形的角形,角形的边宽度和高度与正方形的边相同;所述的角状容纳槽Ⅰ、两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Ⅲ分别开在正方形各边上;角状容纳槽Ⅱ开在突出的角形上;角状容纳槽Ⅰ、两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所在的各边围成的空间为L型空腔。减轻下模板的重量,外观更美观,也更易加工。

上述所述开有L型空腔的上模板为由六个宽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围成的整体为一等边的L型、中心有等边的L型空腔的构件;所述的角状容纳槽Ⅰ′、角状容纳槽Ⅱ′和两凸起分别位于各边上。减轻上模板的重量,外观更美观,也更易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工具为分体式,为格栅的内、外框加工螺纹孔时,将格栅的内、外框分别放置在下模板的角状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Ⅱ内,再将上模板扣合在下模板上,安装好后,分别在各钻套的位置为内框和外框钻孔即可,由于内框和外框都已被上、下模板固位,所以钻出的孔在同一中心线上,钻孔准确度高,且不引起内框和外框的变形,方便了型材的安装;钻好孔后,将上模板取下,将两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安装在下模板的两容纳槽Ⅰ和角状容纳槽Ⅲ内,直接用两根螺钉将格栅的内、外框、两端铣格栅和直角格栅分别固定在一起即可。本实用新型钻孔和安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钻出的孔在同一中心线上,钻孔准确度高,不易引起型材的变形;且可用于不同外形尺寸复古中国风铝格栅的打孔组装。钻头让位孔保护钻头钻孔时不受损害。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正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将格栅的内、外框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板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将格栅的内、外框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板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将格栅的内、外框钻孔后去掉上模板后的俯视图;

图8为格栅的内、外框安装螺丝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格栅的内、外框安装好螺丝后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10、钻套3和导正销2。钻套3的钻套孔与格栅的外框16和内框15的连接螺钉19相匹配。

所述下模板10上开有与格栅的外框16和内框15位置对应、且与格栅的外框16和内框15的角部形状和角部各边宽度相匹配的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Ⅱ12;并开有与两端铣格栅17和直角格栅18位置对应,且与两端铣格栅17和直角格栅18形状和宽度相匹配的两容纳槽Ⅰ20和角状容纳槽Ⅲ21。两容纳槽Ⅰ20分别与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Ⅱ12的相平行边垂直贯穿,角状容纳槽Ⅲ21的各边分别与两容纳槽Ⅰ20相接形成一个整体容纳槽。一对(或多对)导正销孔13(或导正销)分别开在(或凸起)在容纳槽Ⅰ20和与容纳槽Ⅰ20相平行的角状容纳槽Ⅰ11的边的对应位置上,(或/和角状容纳槽Ⅰ11的边和与角状容纳槽Ⅰ11的边相平行的角状容纳槽Ⅱ12的边的对应位置上)。优选地,所述的下模板10上开有L型空腔22,下模板10上角状容纳槽Ⅱ12和角状容纳槽Ⅲ21之间还开有正方形空腔23。优选地,所述开有L型空腔22和正方形空腔23的下模板10为由宽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围成的正方形24,并在一角向内突出一个与正方形的相交边形成一个小正方形的角形25,角形25的边宽度和高度与正方形24的边相同;所述的角状容纳槽Ⅰ11、两容纳槽Ⅰ20和角状容纳槽Ⅲ21分别开在正方形24各边上;角状容纳槽Ⅱ12开在突出的角形25上;角状容纳槽Ⅰ11、两容纳槽Ⅰ20和角状容纳槽Ⅱ12所在的各边围成的空间为L型空腔22,角状容纳槽Ⅱ12和角状容纳槽Ⅲ21所在的各边围成的空间为正方形空腔23。优选地,所述的下模板10在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Ⅱ12的交角处开有弧形过渡孔14。

所述的上模板1的底板上有与下模板10上的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Ⅱ12完全对应的角状容纳槽Ⅰ′5和角状容纳槽Ⅱ′6,还有与下模板10上的两容纳槽Ⅰ20相对应位置突起有两个与下模板10上的两容纳槽Ⅰ20相匹配的凸起8。在各凸起8的两最小端面内分别开有中心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的贯穿或不贯穿的两钻头让位孔7,两钻头让位孔7稍大于钻套3的钻套孔。在与两个凸起8的最小端面相对的角状容纳槽Ⅰ′5和角状容纳槽Ⅱ′6的各壁上凸起有钻套的固定台4。各固定台4上分别开有钻套安装孔,钻套3固定在钻套安装孔内,各钻套3的钻套孔与相对的两钻头让位孔7的中心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上模板1在与下模板10上的导正销孔13(或导正销)相对应位置上凸起有导正销2(或开有导正销孔)。优选地,所述的上模板1上开有L型空腔26。优选地,所述开有L型空腔26的上模板1为由六个宽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围成的整体为一等边的L型、中心有等边的L型空腔26的构件;所述的角状容纳槽Ⅰ′5、角状容纳槽Ⅱ′6和两凸起8分别位于各边上。优选地,所述的上模板1在角状容纳槽Ⅰ′5和角状容纳槽Ⅱ′6的交角处开有弧形过渡孔9。

所述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10扣合后,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Ⅰ′5形成的空腔正好与格栅的外框16相匹配,角状容纳槽Ⅱ12和角状容纳槽Ⅱ′6形成的空腔正好与格栅的内框15相匹配。

为格栅的内、外框15、16加工螺纹孔时,将格栅的内、外框15、16分别放置在下模板10的角状容纳槽Ⅰ11和角状容纳槽Ⅱ12内,再将上模板1扣合在下模板10上,安装好后,分别在各钻套3的位置为内框15和外框16钻孔即可,由于内框15和外框16都已被上、下模板1、10固位,所以钻出的孔在同一中心线上,钻孔准确度高,且不引起内框15和外框16的变形,方便了型材的安装;钻好孔后,将上模板1取下,将两端铣格栅17和直角格栅18安装在下模板10的两容纳槽Ⅰ20和角状容纳槽Ⅲ21内,直接用两根螺钉19将格栅的内、外框15、16、两端铣格栅17和直角格栅18分别固定在一起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进行等同技术的改进,其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