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50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工具,尤其是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套典型的水冷散热系统必须具有以下部件:水冷块、循环液、水泵、管道和水箱或换热器。橡胶软管连接水泵、水冷块和水箱,其作用是让循环液在一个密闭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而不外漏,让水冷散热系统正常工作。

目前水冷散热器橡胶管装配时橡胶管口直径比散热器管口直径小,外部还需缠绕装饰丝带,以限制橡胶膨胀,对于目前常用的装配工具其能达到的散热器产品公差为正负1mm,难以精确定位,出现装配过程中软管接头处产生鼓包,装配不到位等情况,导致目前装配良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其方便装配,精确定位,装配良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框架,还包括有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和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处于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的下面;所述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包括软管接头定位块,软管接头定位块上设有软管接头定位槽,软管接头定位块由第一气缸带动并利用软管接头定位槽对散热器软管接头进行定位;所述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相向固设有两个第二气缸,每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固连一个软管夹块,两个软管夹块相向侧面上均设有一个软管夹槽,两个软管夹块由两个第二气缸带动并利用两个软管夹槽夹住软管使得软管的下端对应散热器上的软管接头;所述框架上枢接一根转动杆,转动杆上固设有偏心轮,偏心轮接触支架,支架与所述框架之间装有弹簧,所述支架通过偏心轮和弹簧的驱动作用沿所述框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气缸固设在一支座上,底座上固设有竖向导柱,支座穿设在竖向导柱上,支座的下部设有第一斜面,底座上装有一楔块,楔块上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配合,楔块一侧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一水平设置的调整螺杆,调整螺杆一端顶在楔块上,旋转调整螺杆以带动楔块移动从而调整支座的高度带动所述第一气缸上下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向导柱上套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压在支座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设有一顶板,所述转动杆上固设有两个偏心轮,两个偏心轮外周面抵在顶板上;所述顶板一侧设有软管定位槽。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与所述框架之间装有两个拉伸弹簧,所述框架顶部固设有两根L型支杆,每个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在L型支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个限位块,限位块设有两个限位面,每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还固连一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与限位块上的两个限位面相配合以确定两个所述软管夹块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固设多根相互平行的竖向支撑杆,一个支撑板穿在多根所述竖向支撑杆上,支撑板通过锁紧螺钉与多根所述竖向支撑杆固连,所述限位块固连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软管定位槽。

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软管夹块的软管夹槽上部嵌有橡胶垫、下部嵌有硅胶垫,橡胶垫上设有多个弧形槽。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距离传感器装在所述支架上,当支架下移,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支架与底座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距离传感器传送一个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动作,第一气缸带动软管接头定位块脱离散热器软管接头。

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两侧均固设有一个竖向导轨,底座上固设有两根竖向导杆,所述支架上装有两个滑块和两个直线轴承,每个滑块与一个竖向导轨相配合,每个直线轴承与一根竖向导杆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缸带动并利用软管接头定位槽对散热器软管接头进行定位;两个第二气缸带动并利用两个软管夹槽夹住软管下端,被两软管夹块夹持的软管下端对准散热器软管接头;转动转动杆,偏心轮转动接触下压支架,支架上被两软管夹块夹住的软管下端沿着框架向下移动套向散热器软管接头,完成将软管过盈装配在散热器上的过程;向下移动的支架由于弹簧的回复拉力重新回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装配,精确定位,装配良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软管夹块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橡胶垫和硅胶垫的软管夹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所示,一种将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上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框架11,还包括有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2和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3,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2处于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3的下面;所述散热器软管接头定位机构2包括软管接头定位块21,软管接头定位块21上设有软管接头定位槽211,软管接头定位块21由第一气缸22带动并利用软管接头定位槽211对散热器软管接头进行定位;所述软管夹持与下压机构3包括支架31,支架31上相向固设有两个第二气缸32,每个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上固连一个软管夹块33,两个软管夹块33相向侧面上均设有一个软管夹槽331,两个软管夹块33由两个第二气缸32带动并利用两个软管夹槽331夹住软管使得软管的下端对应散热器上的软管接头;所述框架11上枢接一根转动杆34,转动杆34上固设有偏心轮35,偏心轮35接触支架31,支架31与所述框架11之间装有弹簧36,所述支架31通过偏心轮35和弹簧36的驱动作用沿所述框架1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需要安装在散热器接头处的软管为橡胶软管。

第一气缸22带动并利用软管接头定位槽211对散热器软管接头进行定位;两个第二气缸32带动并利用两个软管夹槽331夹住软管下端,被两夹块33夹持的软管下端对准散热器软管接头;转动转动杆34,偏心轮35转动接触下压支架31,支架31上被两软管夹块33夹住的软管下端沿着框架11向下移动套向散热器软管接头,完成将软管过盈装配在散热器上的过程;向下移动的支架31由于弹簧36的回复拉力重新回复到初始状态。

所述第一气缸22固设在一支座23上,底座1上固设有竖向导柱12,支座23穿设在竖向导柱12上,支座23的下部设有第一斜面,底座1上装有一楔块24,楔块24上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配合,楔块24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螺纹连接一水平设置的调整螺杆25,调整螺杆25一端顶在楔块24上,旋转调整螺杆25以带动楔块24移动调整支座23的高度从而带动第一气缸22上下移动。通过旋转螺纹安装在固定板13上的调整螺杆25,调整螺杆25将楔块24向支座23的下部推动,楔块24的第二斜面与支座23的第一斜面相配合支撑,调整支座23的水平高度,即调整第一气缸22和软管接头定位块21和软管接头定位槽211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散热器的软管的安装,具有通用性。

所述竖向导柱12上套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压在支座23上,由于压簧的作用,利于支座23自动向下回复至初始位置或者是指定位置。

所述支架31上设有一顶板311,所述转动杆34上固设有两个偏心轮35,两个偏心轮35外周面抵在顶板311上;所述顶板311一侧设有软管定位槽37。软管定位槽37与两软管夹块33上的夹槽331配合将软管准确、稳定的安装在散热器软管接头上。

所述支架31与所述框架11之间装有两个拉伸弹簧36,所述框架11顶部固设有两根L型支杆111,每个拉伸弹簧36的一端连接在L型支杆1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板311上。由于拉伸弹簧36的作用,使得下压后完成软管装配的支架31自动回位至初始位置,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所述支架31上还设置一个限位块312,限位块312设有两个限位面,每个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上还固连一个限位板313,两个限位板313与限位块312上的两个限位面相配合以确定两个所述软管夹块33的相对位置。安装在两限位板313中间的限位块312防止两个第二气缸32的气压不等,造成软管夹块33的偏移,对设备和产品有所损害。

所述支架31上固设多根相互平行的竖向支撑杆314,一个支撑板315穿在多根所述竖向支撑杆314上,支撑板315通过锁紧螺钉与多根所述竖向支撑杆314固连,所述限位块312固连在支撑板315上;所述支撑板315上设有软管定位槽37;所述支撑板315位于所述顶板311的下部,在支撑板315上设有的软管定位槽37利于将长度稍短的软管固定在支架31上。由于在顶板311和支撑板315上均设有软管定位槽37,且顶板311和支撑板315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支架31上可以定位不同长度的软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其中一个所述软管夹块33的软管夹槽331上部嵌有橡胶垫332、下部嵌有硅胶垫333,橡胶垫332上设有多个弧形槽。将软管压入散热器软管接头的过程中,软管内壁开始受到挤压膨胀,外壁扭曲,散热器软管接头与软管的同心状态开始偏离,橡胶垫332限制软管扭曲,硅胶垫333保留软管膨胀空间,矫正散热器软管接头和软管的同心度,防止软管的内壁损坏,同时还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度。

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距离传感器装在所述支架31上,当支架31下移,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支架31与底座1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距离传感器传送一个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22动作,第一气缸22带动软管接头定位块21脱离散热器软管接头;当支架31向下移动到控制器中预先设定的距离时,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缩回,第一气缸22带动软管接头定位块21脱离散热器软管接头,支架31再继续向下移动,被夹持的软管过盈安装在散热器软管接头上;第一气缸22带着软管接头定位块21自动回缩让位,不仅保护设备,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失,同时也可以保证软管向下移动位置精确,保证软管安装精确到位,软管安装的精度高、品质好。

所述框架11两侧均固设有一个竖向导轨14,底座1上固设有两根竖向导杆15,所述支架31上装有两个滑块38和两个直线轴承39,每个滑块38与一个竖向导轨14相配合,每个直线轴承39与一根竖向导杆15相配合;支架31左右两侧的滑块38与框架11上的竖向导轨14配合,同时,支架31还装有沿着竖向导杆15的直线轴承39,滑块38和直线轴承39的共同作用不仅实现了支架31在框架11内上下移动同时还保证了支架31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性,避免了支架31的偏移,保证软管安装的精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将软管上部安装在支架31上的软管定位槽37内,软管下端夹持在两软管夹块33的夹槽331内;将散热器放置在底座1上,旋转调整螺杆25,调整第一气缸22的高度将散热器软管接头装在软管接头定位槽211内;被两软管夹块33夹持的软管下端对准散热器软管接头;转动转动杆34,偏心轮35转动接触下压支架31,支架31上被两软管夹块33夹住的软管下端沿着框架11向下移动;当支架31下压到设定距离时,距离传感器传送一个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22动作,第一气缸22带动软管接头定位块21脱离散热器软管接头;支架31继续向下移动,软管下端套向散热器软管接头,完成将软管过盈装配在散热器上的过程;

装配完成后,操作人员继续保持偏心轮35下压支架31的状态,两个第二气缸32带动软管夹块33分别向两侧移动,松开下端安装在散热器软管接头上的软管,操作人员再将软管从软管定位槽37取出实现软管与本实施例分离,确定本实施例中的软管从软管定位槽37分离后,松开下压在支架31上的偏心轮35,支架31在拉伸弹簧36的作用下支架31自动上升至初始位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