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420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工件一般需要夹具来定位和夹紧,但夹紧时可能使薄壁工件变形,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现有技术中的锁紧机构,通常在支承轴上沿轴向加工出斜面槽,将顶销前端斜面中间加工出防转凸起,并将该防转凸起卡入支承轴斜面槽内,用于支承轴和顶销的导向,但也存在如下缺点:防转凸起同时限制了顶销和支承轴的行程,在需要较大行程才能锁紧工件时不适用;顶销前端斜面中间有防转凸起,顶销斜面要分两次加工,平面度不好,影响锁紧效果;顶销依靠支承轴斜面后退,但实际使用时铁屑和切削液分布在顶销周围,易造成顶销卡死无法退回,使锁金机构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承轴移动范围大、锁紧力大的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包括支座、螺套、支承轴、圆锥头顶销、T形螺杆和导向销,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为通孔,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相通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三孔道相通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第一孔道内滑动设置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上开设有自锁斜面和导向槽,所述自锁斜面与所述第二孔道的位置对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孔道位置对应,所述导向销设置于所述第三孔道内,所述螺套设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螺套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第四孔道,所述第四孔道为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孔道同轴,所述圆锥头顶销的一端开有T形槽,另一端为圆锥头,所述T形螺杆一端为与所述T形槽匹配的T形结构,另一端伸出所述螺套外,所述T形螺杆中间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孔道的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道内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上与所述第二孔道和所述第三孔道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承轴滑动设置于所述衬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孔道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向销为销钉。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轴包括圆柱段和限位段,所述圆柱段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孔道内,所述限位段限制所述支承轴的滑动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三孔道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螺套包括圆筒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支座上,所述圆筒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第四孔道与所述圆筒部同轴,所述圆锥头顶销滑动设置于所述圆筒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通孔处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螺套。

进一步的,所述T形螺杆伸出所述螺套外的一端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T形螺杆伸出所述螺套外的一端设置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手柄上与所述方形结构对应处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段为与所述方形结构匹配的方孔,所述T形螺杆的中间部分与所述T形螺杆的方形结构部分间设置有阶梯,所述手柄与所述T形螺杆通过所述阶梯卡接,所述阶梯孔处设置有第二螺钉。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同时起到自锁和导向功能的顶销分解为利用导向销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利用圆锥头顶销进行自锁的自锁结构,扩大了支承轴的移动范围;圆锥头顶销的圆锥头一次即可加工完成,精度容易保证,且锁紧力大;圆锥头顶销依靠T形螺杆运动,受力较大,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保证了锁紧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螺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T形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圆锥头顶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座;2、螺套;3、支承轴;4、圆锥头顶销;5、T 形螺杆;6、导向销;7、衬套;8、第一孔道;9、第二孔道;10、第三孔道; 11、第四孔道;12、自锁斜面;13、导向槽;14、圆柱段;15、限位段;16、T形槽;17、圆锥头;18、T形结构;19、方形结构;20、第二螺孔;21、第二螺钉;22、阶梯;23、固定部;24、圆筒部;25、第一通孔;26、第一螺钉; 27、手柄;28、阶梯孔;29、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承轴移动范围大、锁紧力大的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卡死楔面锁紧机构,包括支座1、螺套2、支承轴3、圆锥头顶销4、T形螺杆5和导向销6。

如图1所示,支座1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支座1下部具有向外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9,用于安装螺钉等紧固件以固定支座1。如图2-3所示,支座1上部设置有第一孔道8、第二孔道9和第三孔道10,第一孔道8为通孔且穿过支座1的前、后端面,第一孔道8和第二孔道9相通且轴线垂直相交,第二孔道9一端与第一孔道8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支座1的右侧端面,第一孔道8和第三孔道10相通且轴线垂直相交,第三孔道10一端与第一孔道8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支座1的顶面。第二孔道9水平设置,第三孔道10竖直设置。

第一孔道8内设置有衬套7,衬套7上与第二孔道9和第三孔道10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开口。支承轴3滑动设置于衬套7内,支承轴3包括圆柱段和限位段,限位段用于支撑轴3滑动时与支座1端面抵住限位。圆柱段上开设有自锁斜面12和导向槽13,自锁斜面12与第二孔道9的位置对应,限位段在支承轴3上位于自锁斜面的自锁方向上,导向槽13平行于支承轴3的轴线且与第三孔道10位置对应。

第三孔道10内设置有内螺纹,导向销6设置于第三孔道10内,导向销6 为销钉。导向销6一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3内,另一端伸出支座1外,导向销6用于限制支承轴3的轴向行程和周向旋转。

如图4所示,螺套2固定于支座1外表面,螺套2包括固定部23和圆筒部24。圆筒部24与第二孔道9相匹配,固定部23固定于支座1上。固定部上23设置有第一通孔25,支座1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5对应的第一螺孔,第一通孔25处通过第一螺钉26固定连接支座1和螺套2。固定部23上设置有第四孔道11,第四孔道11为通孔且与圆筒部24、第二孔道9同轴。第四孔道11设置有内螺纹,圆锥头顶销4滑动设置于圆筒部24内。

如图6所示,圆锥头顶销4的一端开有T形槽16,第三孔道10的轴线位于T形槽16的对称面上。圆锥头顶销4的另一端为圆锥头17,圆锥头17母线与圆锥头顶销4轴线的夹角为α,自锁斜面12与第一孔道8轴线夹角为β,α+β=90°,使圆锥头17的母线与自锁斜面12贴合,起到自锁作用。

如图5所示,T形螺杆5一端为与T形槽16匹配的T形结构18,以便放入圆锥头顶销4上的T形槽16内,T形螺杆5中间部分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第四孔道11的内螺纹匹配,T形螺杆5另一端伸出螺套2外。T形螺杆5 伸出螺套2外的一端设置为方形结构19,方形结构19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螺孔 20。手柄27上与方形结构19对应处设置有阶梯孔28,阶梯孔28的小孔段为与方形结构19匹配的方孔,将方形结构19插入方孔,转动手柄27,即可带动T形螺杆5转动。T形螺杆5的中间部分与T形螺杆5的方形结构19部分间设置有阶梯22,手柄27与T形螺杆5通过阶梯22卡接,阶梯孔28处设置有第二螺钉21,通过第二螺钉21和阶梯22的共同作用,将手柄27和T形螺杆5固定在一起。

使用时,由于T形螺杆5上的T形结构18放在圆锥头顶销4上的T形槽 16内,转动手柄27时,T形螺杆5同时转动,并通过T形螺杆5中部的外螺纹与第四孔道11的内螺纹的配合,驱动T形螺杆5沿第四孔道11的轴向移动,并带动圆锥头顶销4沿第四孔道11的轴向移动。当圆锥头顶销4与自锁斜面 12贴合时,使支承轴3自锁,当圆锥头顶销4与自锁斜面12分离时,解除自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同时起到自锁和导向功能的顶销分解为利用导向销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利用圆锥头顶销进行自锁的自锁结构,扩大了支承轴的移动范围,该移动范围仅受导向槽的长度限制。

现有技术中顶销前端斜面中间设置有防转凸起,顶销斜面要分两次加工,平面度不好,影响锁紧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圆锥头顶销的圆锥头一次即可加工完成,精度容易保证,且锁紧力大。

本实用新型将自锁结构分为多段,包括圆锥头顶销和T形螺杆,圆锥头顶销依靠T形螺杆运动,受力较大,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保证了锁紧机构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孔道水平设置,第三孔道竖直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的夹角和位置进行选择,如将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均水平设置。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