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08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整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的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周知,为提升钻头在进行钻孔作业时的效率,通常是采用电脑控制的钻孔设备以自动化加工的方式来进行钻孔作业。

由于,当钻头在经过多次的钻孔作业后,钻头会因磨耗而丧失钻孔精度,为了能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传统的作法是将已磨耗的钻头通过砂轮机进行研磨加工,使钻头回复到原本的钻孔精度。

然而,当钻头在接受二次研磨后,钻头的总长度将随着研磨次数的增加而愈来愈短,造成钻孔设备难以辩识尖部的精确位置的问题,进而影响到钻孔作业,所以,如何取得尖部的精确位置,变得极为重要。

为了确保钻孔设备在取钻来对物件进行钻孔加工时的钻孔精度,会先在钻头10上套设一准位环20(如图1所示),更具体的说,该钻头10包括一圆柱形的钻杆11,该钻杆11的一端延伸形成一直径相异于钻杆11的圆柱形的钻刃12,上述的尖部121是形成于钻刃12的一端,该准位环20是套设于钻头10的钻杆11上的高度H处,该高度H是由准位环20的底部21至钻头10的尖部121之间的绝对距离,通过该高度H能提供钻孔设备的筒夹13于取钻时,能以准位环20的底部21作为基准面,来控制筒夹13取钻时的精度,并提供钻孔设备于钻孔进刀加工时,能以该高度H的绝对值,来控制对物件23钻孔时的进刀精确深度(如图2所示),因此,对于在钻杆11上套设准位环20时的上环精度需求,变得极为重要。

且知,传统是以人工方式来进行钻头的上环作业,因而造成精度控制不易的问题,有业者开发出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508378号专利案公开了一种钻头上环体的准位高度调整装置,是将套设有准位环的钻头定位于挡座及推钻器之间,凭借挡座拘束准位环及推钻器推动钻头,进而调整钻头上准位环的位置。

然而,由于上述装置是需要将钻头由挡座邻近推钻器的一侧植入挡座内,使准位环接受挡座的拘束,进而推动钻头来调整准位环的位置,因此造成在调整钻头上准位环的位置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善在调整钻头上准位环的位置时的不便,进而提供一种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钻头,具有一钻杆,该钻杆套设有一准位环;

一挡座,形成有一开放槽,该开放槽的宽度大于钻杆的直径及小于准位环的外径,该开放槽内形成有一平行于该钻头的轴向的中心线,该开放槽具有一朝向该中心线的径向的槽口;

一推钻器,配置于该挡座的一侧,且坐落于该中心线之中;

一夹爪,配置于该挡座及该推钻器之间,该钻头经由夹爪的夹持而移动至该中心线定位;及

一电荷耦合元件,立置于该挡座的旁侧以检知钻头的尖部。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挡座的另一侧形成有一与开放槽相连通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宽度大于开放槽的宽度。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推钻器包含一推钻棒及一轴向驱动器,该推钻棒经由该轴向驱动器的驱动而沿该中心线朝该挡座移动。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夹爪连接一径向驱动器,该钻头经由该夹爪接受该径向驱动器的驱动而移动至该中心线定位。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电荷耦合元件以平行于该中心线的方式而立置于该挡座的旁侧。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电荷耦合元件经由一反射元件检知钻头的尖部。其中该反射元件为三棱镜。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钻头凭借该槽口而由该开放槽的径向植入挡座内,相对于传统的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来说,能有效的提升在调整钻头上准位环的位置时的便利性。

除此之外,有关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相关技术细节,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钻头上套设准位环的剖示解说图;

图2是夹爪抓取钻头对物件进行钻孔加工的剖示解说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度调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钻头定位于挡座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前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a至图6h分别是本实用新型高度调整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钻头;11-钻杆;12-钻刃;121-尖部;13-筒夹;20-准位环;21-底部;22-顶部;23-物件;30-挡座;31-开放槽;311-槽口;32-中心线;33-容置槽;40-推钻器;41-推钻棒;42-轴向驱动器;43-套筒;44-螺杆;45-连轴器;46-导杆;50-夹爪;51-径向驱动器;60-电荷耦合元件;61-取像镜头;62-反射元件;63-背光源;70-座体;h-初始高度;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合并参阅图3、图3a、图4及图5,揭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态样,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装置,包括一挡座30、一推钻器40、一夹爪50及一电荷耦合元件60,其中:

该挡座30是固定于一座体70上,该挡座30上形成有一呈U字形的开放槽31,该开放槽31的宽度大于钻头10(包含钻杆11及钻刃12)的直径及小于准位环20的外径。进一步的说,该开放槽31内形成有一平行于钻头10的轴向的中心线32,且该开放槽31的槽壁是平行于该中心线32,该开放槽31在实施上是具有一朝向该中心线32的径向的槽口311,使钻头10能由槽口311以平行中心线32的方式置入开放槽31内。

该推钻器40是固定于该挡座30的一侧的座体70上,且坐落于该中心线32之中。进一步的说,该推钻器40包含一推钻棒41及一轴向驱动器42,该轴向驱动器42能驱动推钻棒41沿中心线32移动,该推钻棒41在实施上是固置于一套筒43上,该套筒43螺组于一螺杆44上,而该螺杆44经由一连轴器45而连接轴向驱动器42,当轴向驱动器42驱动螺杆44转动时,使套筒43沿螺杆44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推钻棒41跟着往复移动,该轴向驱动器42可以是指伺服马达。此外,该螺杆44旁侧设有一导杆46,该导杆46导持于套筒43的外壁,除能避免套筒43跟随螺杆44转动之外,并导引套筒43移动时的方向。

该夹爪50是配置于挡座30及推钻器40之间的座体70上,该夹爪50能夹持钻头10沿该中心线32的径向移动,使钻头10定位或远离该中心线32。进一步的说,该夹爪50连接有一径向驱动器51,该径向驱动器51能驱动夹爪50沿中心线32的径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钻头10跟着移动,该径向驱动器51可以是指气压缸。

该电荷耦合元件60在实施上是以平行中心线32的方式而立置于挡座30旁侧的座体70上,该电荷耦合元件60具有一取像镜头61,该电荷耦合元件60能通过取像镜头61检知钻头10的尖部121的位置,进而控制推钻器40推动钻头10,使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到达高度H,进而完成钻头上准位环的高度调整作业。此外,由于电荷耦合元件60是采用垂直立置的方式固定于座体70上,因此相较于水平卧置的方式来说,能减少电荷耦合元件60所需的占置空间。

在具体实施上,该电荷耦合元件60至挡座30之间配置有一反射元件62,该电荷耦合元件60能通过反射元件62以反射影像的方式来检知钻头10的尖部121的位置,该反射元件62可以是指三棱镜。更进一步的说,该挡座30的旁侧还配置有一背光源63,该挡座30是坐落于反射元件62与背光源63之间,该背光源63能提供光源将挡座30上钻头10的尖部121的影像通过反射元件62反射到取像镜头61,使电荷耦合元件60能检知钻头10的尖部121的位置。

请合并参阅图3及图3a,说明该挡座30上还形成有一与开放槽31相连通的容置槽33,该容置槽33在实施上是坐落于挡座30上远离推钻器40的一侧,且该容置槽33的宽度大于开放槽31的宽度,使挡座30内形成一T字形的容置空间,以容置钻头10(包含钻杆11及与钻杆11的直径相异的钻刃12)。

根据上述配置,请接续参阅图6a至图6f,依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解说图,说明该夹爪50经由径向驱动器51的驱动而沿中心线32的径向朝钻头10移动(如图6a所示),凭借夹爪50夹持钻头10的钻杆11,接着,夹持有钻头10的夹爪50经由径向驱动器51的驱动而复归原位(如图6b所示),使钻头10定位于该中心线32之中(如图6c所示),然后,该挡座30旁侧的电荷耦合元件60通过取像镜头61来检知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初始高度h(如图6d所示),作为调整准位环20的底部21至钻头10的尖部121的间距离时的依据,该初始高度h在实施上是小于高度H;该推钻器40的推钻棒41沿中心线32朝挡座30的方向移动(如图6e所示),当推钻棒41与钻头10的钻杆11接触时,该推钻棒41推动钻头10及准位环20沿中心线32移动,使准位环20的顶部22接触到挡座30(如图6f所示),由于准位环20受到挡座30的挡持,因此只有钻头10沿中心线32移动,进而调整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当推钻棒41依据初始高度h与高度H的差值来调整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后,凭借电荷耦合元件60检知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是否为高度H(如图6g所示),当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为高度H时,该推钻棒41沿中心线32复归原位(如图6h所示),以及夹爪50将钻头10带离挡座30,完成本次将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高度H的作业;反之,当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小于高度H时,该推钻棒41再次进行推钻作业;或者是当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度H时,该钻头10为不良品,需要以其他方式(例如人工)来调整钻头10的尖部121至准位环20的底部21之间的距离。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