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864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机领域,尤其为一种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线切割作业过程中需要持续使用线切割液,线切割液一般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的功能,还具有其他的特殊性能:有一定的电介强度、去游离、灭弧、防止断丝和使用寿命长等。使用过的线切割液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和金属微粒,这些微粒的存在会影响线切割作业质量,因此需要过滤处理后才能再次循环使用,现有技术的工作液循环系统的处理能力较差,使得工作液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与线切割机连接,包括第一集液桶、第二集液桶、过滤单元以及储液桶,线切割机的坐标工作台上设置有环形的集液槽,该集液槽收集线切割机的供液管喷出的工作液,集液槽靠近所述供液管的部分受工作液的冲刷形成冲刷区,集液槽远离供液管的部分受工作液冲刷扰动小形成颗粒浓度较高的沉淀区;所述第一集液桶通过第一管路与冲刷区连接,所述第二集液桶通过第二管路与沉淀区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中均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二集液桶的上端沿口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液桶连接的溢出管,沉淀区的高浓度工作液进入第二集液桶后沉淀溢出进入第一集液桶;第一集液桶收集冲刷区的工作液以及第二集液桶溢出的工作液,并且第一集液桶通过进液管与所述过滤单元连通,经由过滤单元过滤的工作液通过管路进入储液桶;储液桶内的工作液被泵入供液管参与线切割作业。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集液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一集液桶的底部连接,将第一集液桶分隔形成沉淀区与清液区;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集液桶的上部连接,将沉淀区分隔形成下部连通的进液区和出液区,其中,出液区通过第一隔板与清液区相邻。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机架、过滤座、滤纸筒、活塞件、液压伸缩杆、水泵以及第三集液桶,所述过滤座固定设置于机架上,过滤座上纵向同轴设置有等高的内筒与外筒;其中内筒的上下两端纵向贯通,内筒的中部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滤纸筒箍套于所述内筒外壁,滤纸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并且过滤座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第一环形空间与储液桶的排液管;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驱动下纵向滑动设置于内筒中,该活塞件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端板、下端板的中心部,上端板、下端板直径与内筒的内径相等,两者的厚度侧面与内筒的内壁滑动接触,在连接筒与内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空间,并且连接筒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集液桶置于机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线切割机作业时其工作台排出的工作液,所述连接筒经由进液管与所述第一集液桶连接,并且所述水泵连接于进液管中,该水泵将第一集液桶收集的工作液泵入连接筒内,工作液经由第二通孔进入第二环形空间继而经过第一通孔与滤纸筒接触,经过滤纸筒过滤的工作液进入第一环形空间,继而经由排液管进入储液桶;所述第三集液桶置于所述内筒的下方。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进液管连接第一集液桶中的一端连接有浮球,使得该端浮于第一集液桶中的液面上。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滤纸筒的上沿口连接有盖合于内筒以及外筒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筒等径的驱动孔,所述液压伸缩杆穿过该驱动孔与所述活塞件的上端板连接。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盖板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外筒的外径。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下端板的上侧面边沿设置有便于进出内筒的倒角面。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下端板的厚度侧面设置有与内筒内壁接触的密封圈。

所述的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第一集液桶的外壁四周连接有若干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集液桶、第二集液桶可以分别收取集液槽上微粒浓度不同的工作液,将高浓度工作液经过沉淀后再进入过滤单元进行过滤作业,可有效提高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减少过滤单元的耗材使用,并且延长工作液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第一集液桶内进行两次分隔,使得进入第一集液桶的工作液经过再次沉淀后才进入过滤单元;进液管连接有浮球,使得进液管抽取进入过滤单元的工作液是第一集液桶的上层液面,进一步减少了底层较高浓度工作液直接进入过滤单元;通过在第一集液桶的外壁设置散热翅片,使得进入第一集液桶的工作液携带的热量快速散失,从而有利于工作液降温在第一集液桶内沉淀;过滤单元利用设置于滤纸内侧的活塞件,能够将微粒浓度较高的工作液及时从滤纸内侧清除,从而提高了滤纸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工作液循环供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集液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滤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活塞件下行使得第二环形空间内的高浓度工作液排空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与线切割机5连接,包括第一集液桶1、第二集液桶2、过滤单元3以及储液桶4,线切割机的坐标工作台上设置有环形的集液槽,该集液槽收集线切割机的供液管51喷出的工作液,集液槽靠近供液管的部分受工作液的冲刷形成冲刷区,集液槽远离供液管的部分受工作液冲刷扰动小形成颗粒浓度较高的沉淀区;第一集液桶1通过第一管路11与冲刷区连接,第二集液桶2通过第二管路21与沉淀区连接,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中均连接有阀门;第二集液桶的上端沿口设置有与第一集液桶1连接的溢出管22,沉淀区的高浓度工作液进入第二集液桶后沉淀溢出进入第一集液桶;第一集液桶收集冲刷区的工作液以及第二集液桶溢出的工作液,并且第一集液桶通过进液管15与过滤单元连通,经由过滤单元过滤的工作液通过管路进入储液桶4;储液桶内的工作液被泵入供液管参与线切割作业。

在线切割机工作时,储液桶的工作液自供液管喷出参与线切割作业,工作液携带作业过程中的微粒向下冲刷进入集液槽,由于冲刷区直接受到工作液冲刷,从而微粒不易在此沉淀,然而工作液扩散进入沉淀区时受到的扰动较小,使得微粒在此容易沉积,使得沉淀区的微粒浓度高于冲刷区;一般情况下,开通第一管路,使得工作液由第一管路进入第一集液桶,由于供液管的持续输出,使得集液槽内的液位保持平稳,在第一管路开通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管路,开启第二管路,工作液在集液槽中的流向被改变,将沉淀区的高浓度工作液冲刷进入第二集液桶,高浓度工作液在第二集液桶内沉淀后溢出进入第一集液桶;在沉淀区经过短时间冲刷后即可关闭第二管路,同时开启第一管路使得第一集液桶正常收取工作液;第一集液桶内的工作液被抽取进入过滤单元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工作液进入储液桶,继而被抽取至供液管,参与切割作业。

通过设置第一集液桶、第二集液桶可以分别收取集液槽上微粒浓度不同的工作液,将高浓度工作液经过沉淀后再进入过滤单元进行过滤作业,可有效提高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减少过滤单元的耗材使用。

第一集液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一隔板与第一集液桶的底部连接,将第一集液桶分隔形成沉淀区与清液区;第二隔板与第一集液桶的上部连接,将沉淀区分隔形成下部连通的进液区和出液区,其中,出液区通过第一隔板与清液区相邻。第一集液桶内进行两次分隔,使得进入第一集液桶的工作液经过再次沉淀后才进入过滤单元。

第一集液桶的外壁四周连接有若干散热翅片14。通过在第一集液桶的外壁设置散热翅片,使得进入第一集液桶的工作液携带的热量快速散失,从而有利于工作液降温在第一集液桶内沉淀。进液管15连接第一集液桶中的一端连接有浮球16,使得该端浮于第一集液桶中的液面上。

过滤单元3包括机架31、过滤座32、滤纸筒33、活塞件34、液压伸缩杆35、水泵36以及第三集液桶37,过滤座固定设置于机架上,过滤座上纵向同轴设置有等高的内筒321与外筒322;其中内筒的上下两端纵向贯通,内筒的中部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滤纸筒箍套于内筒外壁,滤纸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并且过滤座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第一环形空间与储液桶的排液管;活塞件在液压伸缩杆的驱动下纵向滑动设置于内筒中,该活塞件34包括上端板341、下端板342以及连接筒343,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端板、下端板的中心部,上端板、下端板直径与内筒的内径相等,两者的厚度侧面与内筒的内壁滑动接触,在连接筒与内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空间,并且连接筒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集液桶置于机架的一侧,用于收集线切割机作业时其工作台排出的工作液,连接筒经由进液管与第一集液桶连接,并且水泵连接于进液管中,该水泵将第一集液桶收集的工作液泵入连接筒内,工作液经由第二通孔进入第二环形空间继而经过第一通孔与滤纸筒接触,经过滤纸筒过滤的工作液进入第一环形空间,继而经由排液管38进入储液桶4;第三集液桶置于内筒的下方。

在滤纸筒进行过滤作业一端时间后,第二环形空间内的工作液微粒浓度持续升高,滤纸网格被快速堵塞,滤纸外侧出液量减少;此时启动液压伸缩杆使得活塞件下行,使得下端板脱离内筒,从而第二环形空间与外部连通,此时水泵不停止作业,从而低浓度的工作液对活塞件进行冲刷使得高浓度工作液被排出进入第三集液桶内,继而活塞件上行使得下端板再次进入内筒内部,滤纸筒继续正常工作。过滤单元利用设置于滤纸内侧的活塞件,能够将微粒浓度较高的工作液及时从滤纸内侧清除,从而提高了滤纸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工作液循环供应的稳定性。

滤纸筒33的上沿口连接有盖合于内筒以及外筒上的盖板331,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与内筒等径的驱动孔,液压伸缩杆35穿过该驱动孔与活塞件的上端板连接。盖板的直径不小于外筒的外径。为了便于下端板进出内筒,下端板的上侧面边沿设置有便于进出内筒的倒角面。下端板的厚度侧面设置有与内筒内壁接触的密封圈,使得工作液不会经由下端板的侧面直接逸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