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生物质挤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0552发布日期:2018-09-07 23:5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挤压成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立式生物质挤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包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如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几大类,现有技术广泛利用生物质制备颗粒饲料、燃料等。通常地,生物质原料进入挤压成型装置后通过压辊挤压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原料中的木纤维软化并凝结通过模具孔洞成型。因此,在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十分讲究。若温度过高,则成型颗粒硬度过高出料困难,引发严重的堵孔塞料、产量明显下降甚至不出料;同时,压辊内轴承因高温发热产生形变,并且润滑油快速挥发,造成轴承、压辊表面及配件因缺油损坏。若温度过低,木纤维则不能有效软化,产品不能成型。因此,如何控制挤压成型装置的温度成为提高生物质颗粒产量质量及保证设备运行平稳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温度可控、生物质颗粒成型效果好的立式挤压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生物质挤压成型装置,包括贯穿有主轴的旋转套筒、罩在旋转套筒外的外壳、以及一对设置在旋转套筒内且分别处于主轴两侧的压辊;其中,主轴通过皮带轮同步带动压辊转动,主轴的两侧设有与压辊嵌合的弧形槽;旋转套筒的内壁光滑,压辊的表面粗糙且贴近旋转套筒的内壁;外壳上还连通有与外界风机相连接的散热风管,外壳、散热风管以及旋转套筒上均安装有设有临界控温点的热电偶。

进一步的,当外壳、散热风管以及旋转套筒上的任意两个热电偶超过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的转速提高;当外壳、散热风管以及旋转套筒上的任意两个热电偶低于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的转速降低。

进一步的,当外壳、散热风管以及旋转套筒上的热电偶均超过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的转速提高;当外壳、散热风管以及旋转套筒上的热电偶均低于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的转速降低。

进一步的,旋转套筒上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100℃。

进一步的,外壳上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50℃。

进一步的,散热风管上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45℃。

进一步的,风机的转速调节同热电偶显示值与临界控温点的平均偏差值呈线性关系。

进一步的,压辊的表面为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品成型快、生产率高;主轴的弧形槽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旋转套筒内的空间浪费现象,使产品结构更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多点设置热电偶的技术方案有效、精确地控制旋转套筒内的温度,通过与风机的配合,实时监控、调节温度,从而起到保证生物质挤压成型工艺条件的同时保护设备降低维护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贯穿有主轴1的旋转套筒3、罩在旋转套筒3外的外壳4、以及一对设置在旋转套筒3内且分别处于主轴1两侧的压辊2。其中,主轴1通过皮带轮同步带动压辊2转动,主轴1的两侧设有与压辊2嵌合的弧形槽,从而可以使旋转套筒3内的结构更紧凑以减少整个装置的空间占用。旋转套筒3的内壁光滑,压辊2的表面粗糙且贴近旋转套筒3的内壁,在主轴1的旋转下两者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处于压辊2和旋转套筒3之间的生物质原料发生挤压、摩擦、软化,为下一步的成型提供准备。特别的,压辊2的表面为齿状结构。

外壳4上还连通有与外界风机6相连接的散热风管5,外壳4、散热风管5以及旋转套筒3内均安装有设有临界控温点的热电偶7。其中,旋转套筒3内的热电偶7处于旋转套筒3内壁与压辊2不相接触的空隙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套筒3内的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100℃;外壳4上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50℃;风管上热电偶的临界控温点为45℃。当然,根据不同的生物质原料成分及实际生产情况,可以具体设定最佳温度临界值。

当外壳4、散热风管5以及旋转套筒3内的任意两个或三个热电偶7超过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6的转速提高;反之,当外壳4、散热风管5以及旋转套筒3内的任意两个或三个热电偶7低于设置的临界控温点时,风机6的转速降低。

特别的,风机6的转速调节同热电偶显示值与临界控温点的平均偏差值呈线性关系。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平均偏差值每超过5℃,转速提高10%;平均偏差值每低于10℃,转速降低20%。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